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连市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为今后促进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活动的开展,提高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提供工作方向。[方法]2008年6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流动人口1 028人,发放问卷1 028份,收回有效问卷992份,对11个问题的总回答正确率仅为59.99%。对艾滋病的血液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知晓率为83.17%,但对蚊虫叮咬和握手、拥抱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只有29.84%和67.74%。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不足,只有6.65%的被调查者对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5个关键问题全部知晓,而有14.82%被调查者对5个关键问题全不知晓。流动人口的高危险行为普遍存在,预防艾滋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结论]流动人口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应加强对这一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评价健康教育这种干预方式的有效性,为以后对流动人口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襄阳市某地区施工基地的工人及周边居民开展有关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干预前及干预后半年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比较调查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态度变化情况,通过卡方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别是艾滋病的传染源(干预前66.87%,干预后的80.27%)、传播途径(干预前43.40%,干预后59.64%)等方面,同时改变了其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例如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居的比率(干预前的49.69%,干预后68.22%)等,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健康宣传教育,显著提高了施工工人及周边居民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减少了危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直辖市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全面宣传,制定宣传策略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了8 654人。结果 8 654名调查对象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69.0%(68.0%~70.0%),调查的全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7%(2.4%~3.1%),调查对象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与其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有统计学联系。家庭月收入在1 000元以上的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是1 000元以下居民的1.21倍(OR=1.78,95%CI 1.04~1.41);文化程度高的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文盲居民的1.66~4.82倍;其他职业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平均为农民的0.61~0.79倍。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直辖市居民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均低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要求,但直辖市居民艾滋病知识来源多样,获取知识途径受到的限制较少,职业、家庭月收入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识的影响提示在今后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加强职业教育中艾滋病的内容,尤其对于低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玄武区、雨花台区15岁~69岁的调查对象共9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66.7%;对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艾滋病传播的认同率最高,为82.3%;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超过70%;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特别是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只有38.6%;年龄、文化程度对知晓率有影响。结论调查对象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不均衡,艾滋病健康教育应更加全面、科学,并结合人群特征认真研究宣传方式及资料制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张勇 《职业与健康》2006,22(9):682-683
目的 为了解城区居民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看法,以制定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统一使用卫生部制定的AIDS-WJ1“疾病预防基本知识调查问卷(一般人群)”,采用面对面方式随机调查居民180名。结果 共调查城区居民180名,城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总平均知晓率仅为62.22%,总的看来当地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多数居民掌握的相关知识不全面,且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对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知识不太了解。对艾滋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共同工作和学习。结论 城区居民知识知晓率较低,提示要加强城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省城市社区居民当前对AIDS的知识、态度、行为(KAP)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探索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可推广的社区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对该省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公众艾滋病防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1 333名被调查者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及格率为35.7%,仅19.8%完全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其中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26.8%,远远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66.5%(P=0);多数社区民众对艾滋病感染的风险意识较差;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在不同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职业及艾滋病高中流行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正确行为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婚姻状况之间表现不同(P<0.05).[结论]该省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社区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建立切实有效的、可行的、可推广的社区艾滋病健康促进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鹤壁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制定居民健康教育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市3区、2县的42个乡、镇(办事处)共辖的370个居委会(村)的15~69岁常住人口中,按照2017年城乡人口比例随机抽取的92个监测点的3 772人,采用入户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2018年鹤壁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15.17%,其中城市居民为20.67%,农村居民为12.40%,城市居民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居民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为30.9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知晓率为12.34%,健康技能知识知晓率为21.23%;安全与急救知识知晓率为55.82%,科学健康观知识知晓率为31.62%,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22.08%,基本医疗知识知晓率为21.78%,健康信息知识知晓率为20.89%,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2.85%。结论居住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及收入是影响鹤壁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关键因素,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地区应放在农村,重点人群是老年、文化程度较低及收入较低人群;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既要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也要重视健康行为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宝安区某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探索适宜的干预策略。方法随机抽取大浪街道餐饮业、工厂和建筑工地各一家共计408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询问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待艾滋病人的接纳程度。结果 (1)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6.01%;(2)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性高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3)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显著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接纳程度低;(4)艾滋病防范意识薄弱,艾滋病具体防范措施知晓率低。结论目前深圳市宝安区大浪街道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今后应加强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艾滋病防范意识和具体防范措施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并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庆市农转非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和相关行为状况,为在该类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8个社区1003人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农转非居民的平均健康知识知晓率为34.75%。甲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和接种卡介苗预防什么疾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分别为13.58%、8.95%和4.94%。调查对象健康行为形成率在30.56%~85.91%之间,女性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多高于男性,而不良行为形成率全部低于男性。生病时,61.93%的人自己买点药吃。健康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广播(79.12%)。结论重庆市农转非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较低,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基本健康相关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市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 [方法]调查沦州市居民3 491人,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 [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95.8%之间,其中对3条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在82.5%~90.7%之间,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9.9%~53.8%之间,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各项内容的知晓率在69.6%~86.1%之闻. [结论]被调查者艾滋病的一般知识各知识点的知晓率相差悬殊;艾滋病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高,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低;艾滋病预防知识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男性流动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探索与艾滋病相关的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23份,平均年龄为(29.2±9.5)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3.6%,文化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水平的因素。523名被调查对象中,391人发生过性行为,其中45人(11.5%)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在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77.8%,女方曾向被调查对象提出使用安全套的占86.7%。53.7%未婚调查对象发生过性行为。多因素分析显示,每周至少饮一次酒(OR=2.392)、已婚(OR=2.187)、对非婚性行为认为有需求则难以避免(OR=2.601)是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流动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识的不全面容易加重社会歧视,应强化宣传内容的精准性,抓住认知误区,有效提高人群的艾滋病知晓情况。同时,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要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来开展。加强对未婚流动人群进行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城镇居民和农村青壮年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和态度,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与规模大小成比例(PPS)的两阶段分层抽样法选择了583名城镇居民和429名农村居民,由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艾滋病一般知识、艾滋病传播知识、艾滋病预防知识、对艾滋病和艾滋病人的态度和其他关于艾滋病的信念等,随后对两类人群的部分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15.48分,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平均得分为9.75分(总分22分)。城镇居民的艾滋病知识水平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对艾滋病和感染者更具歧视性。两类人群对艾滋病知识存在很多误区。与艾滋病知识水平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居住在示范区、文化程度、性别及职业。结论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歧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彝族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探索人群行为特点和影响艾滋病在该人群中流行的原因。方法对彝族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基本卫生常识、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近期性行为、吸毒史等。结果调查对象文盲占76.0%,农民占87.5%,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为50%左右,非"在婚"人群有多性伴和吸毒现象。结论彝族人群存在艾滋病传播的各种高危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AIDS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周建芳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1):1296-1297
目的了解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4年“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对中国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分析。结果95.4%的流动人口听说过AIDS,但其中只有0.5%的能正确判断所有的传播和非传播途径,65.7%的人知道使用避孕套可以预防AIDS;分别有4.9%和37.8%的人认为应该或可以理解“如果一个男人长期没有性生活,就去找小姐”;13.6%的人目前的避孕措施是避孕套,但只有34.6%的人能够每次使用避孕套。结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仍然缺乏,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也不高,应该充分关注流动人口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并采取更为有效的艾滋病健康促进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估城乡居民、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等情况,为制定下一个艾滋病防治5年规划提供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指标的参考依据,并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信息基础。方法分层抽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城乡居民和大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较高,个别知识知晓率较低;4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性题目总分10分,城市居民得分为8.0分、农村居民7.0分、中学生7.0分,大学生8.0分;4类人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不够宽容,知识和态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年龄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两种因素。结论今后湖北省艾滋病健康教育应着重于传播目标人群知晓率较低的知识条目;广泛宣传关爱艾滋病患者的典型事例,扭转人们对艾滋病感染者的不正确态度;传播对象以农村居民和低文化程度者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对合肥某高校一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对合肥地区某高校一年级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188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艾滋病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男生78.5%,女生78.66%,知道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男生占57.5%,女生占34.1%。结论:对大学生仍需进行更深入的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一年级新进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钦州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朝阳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09-1511
目的了解钦州市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调整下一步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方法2008年9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4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城市居民65.10%、农村居民为39.61%、在校学生为50.67%、农民工为60.33%,4类人群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在校学生知晓率显著高于农村居民(χ2=40.10,P〈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以电视为主,占62.52%。结论4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来源范围较窄,应充分发挥现有各种媒体资源,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方式,使社会各类人群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从而预防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探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模式。方法采用多级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宁德市4个居委会,8个行政村作为调查点,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18~60岁的城乡居民736名做问卷调查。结果宁德市91.3%城乡居民听说过艾滋病,但对艾滋病仍缺乏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患者表示同情和关心,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恐惧及歧视心理。艾滋病病毒检测知晓率低及检测率极低(5.9%);仅有5.0%的人在性生活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上均差于城市居民。结论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同时重视加强人群对艾滋病病人的人文关怀教育,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安全套的推广工作,加强农村的健康教育工作,对影响城市和农村居民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芜湖市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评估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艾滋病宣传教育目标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8个知识点作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对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青年学生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大众人群艾滋病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0.78%,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流动人口、在校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9.51%、62.00%、78.55%、66.91%,各类人群之间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意义。不同性别居民、不同年龄人群和不同文化程度对艾滋病知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大众人群对各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结论芜湖市大众人群防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确定的既定目标尚有一定差距,应采取各种有效宣传方式和措施,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大众人群艾滋病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