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州市2009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温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ICD-10编码对温州市居民2009年死亡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用D 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州市居民2009年死亡率为545.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1.86/10万。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的82.39%。结论慢性病和伤害为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2年徐州市云龙区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标准,对2012年云龙区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类,应用Death Reg 2005和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徐州市云龙区的粗死亡率为598.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00.05/10万,男女性之比为1.19∶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50,P0.01)。0~岁组死亡率较高,1~5岁组死亡率最低,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升高,尤其是55岁以后上升较快,≥55岁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6.01%。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是最主要的潜在减寿因素,潜在减寿年数分别为2 389.50人年、2 150.00人年,平均减寿年数为7.01年、19.03年。结论慢性病和伤害是徐州市云龙区居民的主要死因。需要加大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力度,进一步降低慢性病与伤害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本区居民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桐乡市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12年死亡数据,疾病按照 ICD-10分类,采用 SPSS 软件、DeathReg2005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桐乡市2012年居民死亡率为746.81/10万,标化率为602.90/10万。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伤害和中毒,占总死亡的81.74%。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8.00/10万,标化率139.18/10万。前5位恶性肿瘤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肠癌和食管癌。减寿率前5位分别是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以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是桐乡市居民的主要死因,应有针对性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江苏省居民死因顺位及主要疾病潜在寿命损失。方法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2012年江苏省居民死因监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江苏省居民总死亡率为684.65/10万(标化率368.83/10万)。居民前5位的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损伤和中毒引起的PYLL仅次于恶性肿瘤,但造成的AYLL最为严重,高达23.70人年。结论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是影响江苏省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扬州市居民死亡水平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 17.0和Excel2007软件,分析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死因数据,计算构成比、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5-2018年扬州市户籍居民共死亡141 531人,≥65岁老年人群死亡人数占81.28%,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66.48/10万、442.81/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847.29/10万,女性为686.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60.76,P<0.001)。前5位死因全人群和女性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伤害、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占全人群死亡总数的91.75%,肿瘤为男性首位死因。0~14岁、15~44岁、45~64岁和≥65岁人群首位死因分别为伤害、肿瘤、肿瘤、循环系统疾病。PYLL顺位前5位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结论应根据不同年龄组人群死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干预工作,特别是慢性病与伤害的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6.
郑州市2003年城区居民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艳红  张跃忠  刘建勋  杨菊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2):1706-1707,1710
目的:分析2003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亡特点。方法:按ICD-9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用Epilnfo6.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并计算1~69岁组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PYLL。结果:总死亡率为328.09/10万,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5位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PYLL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结论:郑州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和中毒。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ICD-10方法分类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死因及1~69岁居民潜在寿命损失,了解其死亡特点。结果显示,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总死亡率579.43/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646.77/10万,女性为506.6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3,P〈0.05)。居民死因前5位为恶性肿瘤(死亡率185.77/10万)、心脏病(120.20/10万)、脑血管病(108.15/10万)、呼吸系统疾病(58.00/10万)、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24.94/10万)。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显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是导致居民早死的前5位原因。201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居民的主要死因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这类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其防治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四川省居民1989-2011年间死亡率水平、变化趋势及根本死因.方法 利用四川省1989-2011年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死亡率、期望寿命、YPLL等指标,对四川省死亡变化趋势及根本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四川省粗死亡率由1989年的656.96/10万下降到2011年的624.58/10万.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期望寿命由68.85岁增加到75.64岁.全死因YPLL从1989年的1 111 467人年逐步下降到2011年的715 967人年.全死因YPLL率从1989年的111.90%下降到2011年的58.94%.前3位死因顺位由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肿瘤,转变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根本死因占总死因的比例由74.09%升高到82.53%.结论 四川省居民死亡率逐步降低,期望寿命有所升高,循环系统疾病为四川省居民的第1位死因,慢性病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2000年户籍居民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深圳市 2 0 0 0年户籍居民病伤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方法按 ICD- 9方法分类整理个案资料 ,用 Epi-Info6.0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统计分析 ,并计算 1~ 69岁组人群死因明确个案的 PYLL。结果全死因总死亡率 2 .1 5‰ ,男性高于女性。分病种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PYLL顺位与死因顺位不同 ,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提升至前两位 ,循环系统疾病退至第三位。结论深圳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而造成早死的主要死因是损伤中毒 ,以及男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女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90~2000年职业人群的死因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以探讨职业人群的死因顺位和主要的卫生问题。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9)方法进行主要死因的分类,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计算死因构成比、PYLL和PYLL相对比。结果 按照死因构成比顺序,前5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按照PYLL排序,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分别提升了2位,而呼吸系统疾病则下降了1位;按照PYLL相对比排序,前5位依次是损伤与中毒、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另外,将人群按性别以及职业分层后,其死因顺位也有各自的特点。结论 综合分析后,可知泰安市职业人群的主要死因和卫生问题应是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造成早死的主要疾病是损伤与中毒,以及男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和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死因顺位变化,为降低居民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死亡信息,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死因编码,采用Excel2003、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北京市某区居民前6位死因顺位无改变,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伤害.以上主要死因年龄死亡专率随年龄增加一直呈上升趋势,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损失年的顺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中毒伤害、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结论 北京市某区居民以循环系统、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应该继续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02~2004年贵阳市居民潜在寿命损失,探讨居民寿命损失的原因。[方法]应用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标化率计算方法对贵阳市2002~2004年主要死因进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结果]贵阳市全死因潜在寿命损失69117.5人年,标化率为77.88‰。主要死因PYLL顺位为: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循环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营养代谢系统。损伤中毒首位死因为交通事故。男性比女性容易过早死亡,男性SPYLL率是女性1.24倍。[结论]损伤中毒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是降低寿命损失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0年郑州市城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及水平,为积极有效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资料来自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两个死因监测点2010年的死因年报,按照ICD-10编码,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2010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及顺位。结果粗死亡率494.99/10万,标化死亡率318.7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5.04%。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表明,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疾病是造成城区居民早死的三大原因。结论慢性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已经成为疾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目前三峡库区居民主要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系统收集三峡库区人群健康监测点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全死因分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结果2005年,三峡库区居民死亡率前5位的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和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87.96%;引起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为损伤与中毒、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PYLL合计为20406.43人年。结论三峡库区监测点人群的死亡以慢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为主,加强慢性病防制,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当地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主要描述指标包括死亡率、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结果 2015年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共报告死亡人数为6004,粗死亡率为704.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2.87/10万.2015年该县常住居民排名前5位的全人群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占2015年总死亡人数的83.61%.其中,男性前5位死因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一致,而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损伤与中毒,其顺位与全人群死因顺位有一定差异.对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死因进行分析发现,1~4岁人群、5~14岁人群死因均以"损伤与中毒等外部原因"为主.全人群PYLL前5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男女PYLL前3位的疾病均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及脑血管病.结论 慢性病是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的主要死因,而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是造成重庆市奉节县常住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防治应成为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陈爽 《浙江预防医学》2008,20(2):28-28,33
通过对4年来监测的居民死因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我市居民的死亡结构特点及响生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为我市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厂地区2000~2005年居民意外伤害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香红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56-1857,1862
[目的]分析大厂地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法,对2000~2005年居民意外死亡及人口资料进行分析(2000~2001年按ICD-9,2002~2005按ICD-10标准分类)。[结果]2000~2005年大厂地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为32.90/10万,居死因第4位。男性高于女性。意外伤害前五位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和意外中毒,占全部意外死亡的84.78%。[结论]意外伤害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其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沈阳市居民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沈阳市居民1997年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男性的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I)均高于女性。男性死亡率死罪顺位依次为:循环系、肿瘤、呼吸系、损伤和中毒及消化系疾病;女性死亡率死因顺位依次为:循环系、肿瘤、呼吸系、内分泌及损伤的中毒。与死亡率死因顺位相比,男性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疾病的PYLI顺位均较之提前一个位次;女性的先天性异常、损伤和中毒则分别提前6个位次和1个位次。该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上海市某区1995-1999年人群意外伤害情况。方法 应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SPYLL)、PYLL标化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意外死亡在死因构成中列等4位,但SPYLL排序则跃居第1位。意外死亡的标化平均死亡率37.72/10万,男性为42.95/10万,女性为32.66/10万,各意外伤害类型中,根据其标化死亡率进行排序时,男性前3位分别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溺、自杀,女性则依次是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溺,用PYLL标化率排序,结果同标化死亡率顺序。结论 意外伤害是该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予以重视和控制。  相似文献   

20.
1974年~2003年禹州市居民潜在寿命损失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疾病对禹州市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的影响及程度。方法采用禹州市1974年-2003年生命统计资料,对居民主要死因进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结果在1岁-65岁人群中,前八位PYLL死因依次为: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消化系疾病、新生儿疾病、脑血管病。位居损伤和中毒死因前两位的为交通事故和自杀;恶性肿瘤死因对劳动力人口的寿命威胁最大的是肝癌。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以及推行乙肝防治规划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