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苯二甲酸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对苯二甲酸(TPA)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BALB/C小鼠和SD大鼠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5000mg/kg;Ames试验以TA97、TA98、TA100和TA102作为测试菌种,在有无代谢活化系统的情况下,结果均为阴性;TPA诱导的昆明种小鼠骨髓微核发生率无明显增加;TPA体外诱导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提示,TPA具有致突变活性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2.
对苯二甲酸对NIH-3T3细胞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苯二甲酸的细胞毒性,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及电镜技术,以NIH-3TE为靶细胞。结果:对苯二甲酸浓度在156.25-625μg/ml范围内,短时间内对细胞生长有刺激作用,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加大,细胞生长出现抑制,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电镜检测结果显示,各染毒组细胞形态增大,胞内出现大量空泡,自噬体及髓样变;在浓度达到625μg/ml时,核分裂相明显增多。结论:对苯二甲酸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在TPA致膀胱肿瘤的机制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苯二甲酸的毒性与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对苯二甲酸的体内代谢过程,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其泌尿系统毒性;总结了近几年来对苯二甲酸早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成果和人群职业流行病学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苯二甲酸职业接触人群早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苯二甲酸职业接触人群早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顾立铭,施金敏,姚宏伟,邱清,何冬宁,许娟华对苯二甲酸(TPA)问世40余年,一般认为其毒性低,较安全,但国外经30多年的研究,对其危害性有了新的认识:TPA在不同浓度下可诱发实验性肾炎、肾组织萎缩和膀胱结石...  相似文献   

5.
6.
对苯二甲酸作业工人皮肤污染量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43名对苯二甲酸(TPA)作业工人进行动式个体采样,并于下班前按区域比例取样法测定TPA的皮肤污染量,留取其当日工前工后尿样,分析尿TPA,工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肺功能—通气量的检查。结果显示,TPA粉尘是一种分散度较高的有机粉尘,TPA的皮肤污染量与空气TPA浓度呈双对数线性相关,工人尿TPA负荷与其TPA的吸入总量呈对数相关,而尿TPA负荷与TPA皮肤污染量及TPA暴露总量无明显的相关性。从人群角度说明,TPA经皮肤吸收不是吸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苯二甲酸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对苯二甲酸 (TPA)在大鼠的毒代动力学 ,为制定生物接触限值 (BEI)提供依据。选清洁级 SD大鼠 8只 ,一次性灌胃染毒 10 0 mg/ kg BW TPA后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 TPA浓度 ,用3P97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 ,TPA在体内的毒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吸收速率常数 ka为 0 .5 1/ h,吸收相半衰期 t1 /2 ka=0 .488h,分布相半衰期 t1 /2 d为 2 .44 6 h,达峰时间 tpeak为 2 .16 h,消除速率常数 K u为 0 .143/ h,消除相半衰期 t1 /2β为 31.5 5 1h,TPA经尿排泄累积量为 10 .0 0 mg,2 4h内约 5 0 %的 TPA由尿排泄 ,48h内约 5 2 % ,72 h内约 5 3%以上的 TPA由尿排泄。结论 :TPA在体内吸收快、消除快 ,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 ,提示职业人群的工后尿 TPA可作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对苯二甲酸作业人群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140名TPA作业工人和同一地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情况类似的70名正常对照工人进行肺功能的测定分析。接触组MVV、PEFR、V75、PEFR/H、V75/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EFR、V75、PEFR/H、V75/H的下降与接尘因素有关;寿命表法分析提示,FEV1的累积异常率与累积接尘量有一定的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TPA粉尘的接触限值为4.30mg/m3。  相似文献   

9.
对苯二甲酸诱导膀胱和肾结石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用含 005% 、05% 和 5% T P A 染毒 S D 大鼠 9 0 天,实验发现,05 % 、5% 剂量组均有肾脏和膀胱结石发生。05% 剂量组膀胱和肾脏结石发病率分别为 10% (2 /20)和 5% (1/20), 5% 剂量组膀胱和肾结石发病率分别为 55%(11/20) 和 25% ( 5/20)。膀胱和肾脏结石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05% 、5% 剂量组雌性大鼠均未发现肾脏结石,雄性大鼠发病率分别为 10% ( 1/10)、5 0% (5/1 0)。05% 剂量组雌性大鼠未见膀胱结石,5% 剂量组雌性大鼠发现 2 例,雄性大鼠 05% 、5% 剂量组膀胱结石发病率分别为 20% (2/10) 、90% ( 9/10)。膀胱结石中最大的一块重 5 51m g,粒径 396×402m m 。肾脏结石中最大的一块重 4 76m g ,粒径 396 ×374m m 。  相似文献   

10.
对苯二甲酸诱导大鼠膀胱结石与膀胱癌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对苯二甲酸致癌活性及可能的致癌机理 ,对SD大鼠连续喂饲对苯二甲酸 5 0 0 0、5 0 0、5 0mg kg染毒 90天 ,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结果显示 ,5 0 0 0、5 0 0mg kg剂量组分别发生 10例 (10 17)和 2例 (2 18)膀胱结石 ,5 0 0 0mg kg组雄性大鼠结石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雌性 ,其它组未发生结石。 5 0 0 0mg kg组发生 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 (4 17)、5例不典型增生 (5 17)和 7例单纯增生 (7 17) ;5 0 0mg kg组有 10例不典型增生 (10 18)、5例单纯增生 (5 18) ;5 0mg kg组有 10例单纯增生 (10 17) ;对照组仅发生 1例单纯增生 (1 18) ,病变情况与染毒剂量呈明显等级正相关 (Rs=0 6 9) ,但与结石的关系不明显。未发生结石的大鼠也发生上述病理改变 ,高剂量组发生 1例膀胱白斑和 1例鳞状上皮化生 ,未见鳞癌。研究提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 ,对苯二甲酸或其代谢产物对SD大鼠可能具有致癌性 ,结石的机械刺激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并非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苯二甲酸诱导大鼠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对苯二甲酸(TPA)诱导大鼠泌尿系结石的成分,并为TPA诱导大鼠膀胱癌的可能机理提供线索,用喂饲法对大鼠连续染毒90天,收集膀胱和肾脏结石,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对结石进行元素构成分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的有机物构成,结果提示,结石主要由碳,氢,氮,钙,磷等元素构成,红外光谱显示两种结石中均可能含有发生对位取代的苯环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以及铵盐,碳酸盐等,但无TPA原形的存,在,提示TPA在体内经过了代谢,至少不完全以原形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2.
吸入对苯二甲酸粉尘大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动式吸入对苯二甲酸粉尘后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的含量,各实验组染尘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8.93,274.45和618.12mg/m^3。结果显示中,高剂量实验组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均较对照组减少,提示吸入对苯二甲酸粉尘可影响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与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对苯二甲酸 (TPA)、乙二醇 (EG)、联苯 联苯醚 (DOW)对大鼠肝脏损伤的联合作用及其损伤机制 ,采用亚慢性动物实验 ,利用三因素两水平析因设计方法 ,分析研究了反映大鼠肝脏损伤的酶学、生化和形态学指标。结果表明 ,TPA、EG、DOW各联合染毒组大鼠的血清ALT活性和血清总胆汁酸 (TBA)含量 ,与单剂量染毒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析因分析结果提示 ,此 3种物质对肝脏损伤的联合作用特征表现为相加 (TPA +EG)、协同 (EG +DOW)、协同 (TPA +DOW)和相加作用 (TPA +EG +DOW) ,并通过形态学观察进一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4.
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大米的致畸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用表达杀虫蛋白CpTI(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 )的大米喂养Wistar大鼠 ,研究其是否具有致畸作用。方法 将断乳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4组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 ,敌枯双为阳性对照物。转基因大米组含 78 3%转基因大米 ,非转基因大米组含 74 7%与转基因大米同品系的非转基因大米 ,两个对照组的饲料为AIN93G ,三种饲料的宏量及微量营养素的含量相同。大鼠性成熟后 ,进行传统的致畸实验 ,观察母鼠及胎鼠的情况。结果 转基因大米组的孕鼠增重、胎鼠体重、身长和尾长显著高阳性对照组 ,畸形率 (包括外观畸形、骨骼畸形和内脏畸形 )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 (P <0 0 1)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及阴性对照组间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此种转CpTI基因的大米对大鼠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5.
Xa2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致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Xa2 1转基因大米对大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初断乳Wistar大鼠按雌雄分别随机分为 4组 :转基因大米组、非转基因大米组、AIN93G对照组和敌枯双阳性对照组。单笼喂养 ,饲相应鼠料 ,喂满 90天 ,雌雄合笼。观察母鼠和胎鼠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转基因大米组孕鼠增重、活胎体重、身长、尾长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 ,而死胎数、吸收胎数、畸形率 (外观、内脏、骨骼 )均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转基因大米组与非转基因大米组、AIN93G对照组相比 ,所有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转Xa2 1基因大米与非转基因大米相比 ,对大鼠受孕率、胚胎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温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安  李勇 《卫生研究》2000,29(2):89-90
为研究高温(40℃)对孕10天龄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和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对孕鼠进行不同时间的热处理(0,0.5,1.0,2.5和5.0h)后,取静脉血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和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并用尼罗兰活体染色,光镜,电镜,组织化学等方法探讨高温对胚胎的致畸性。结果显示,高温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升高,室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