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敏 《西南军医》2011,13(1):42-4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28~70岁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A+EA组,n=20)。监测SBP、DBP、HR、SpO2、气道压,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术中所用血管活性药病例数、全麻药用量、术者对肛门操作肛门松弛满意的病例数及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情况。结果 GA+EA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SBP、DBP、HR低于GA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所用麻醉药少于GA组,术者对肛门松弛满意度高于GA组,术毕麻醉恢复期情况优于GA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的,可行的,有益的,较之单纯全麻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2.
王朝红  孙红梅  李金先 《西南军医》2011,13(6):1027-1028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腰硬阻滞麻醉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 ASAⅠ-Ⅱ级35~70岁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随机分成单纯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n=40)和全麻复合腰硬阻滞麻醉组(B组n=40),监测SBP、DBP、HR及术中患者疼痛、躁动,术后恢复情况及术者对麻醉满意度情况,局麻药用量,辅助药用量。结果B组SBP、DBP、HR波动低于A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局麻药及辅助药用量少于A组,术中术者对肌松及手术术野满意度高于A组,术后恢复期情况优于A组。结论全麻复合腰硬阻滞麻醉在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是安全的、可行的、有益的,较之单纯全麻是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82例行LC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血压控制,并注射阿托品、苯巴比妥钠,对照组采用单一全麻,观察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并观察患者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DBP、S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2.44%,显著低于对照组为14.63%(P<0.05)。结论高血压老年患者LC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能够缓解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改善麻醉恢复情况,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气管内全麻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病人气腹应激的影响。方法对44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应用单纯气管内全麻(A组),并与同期44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患者(B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循环和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年龄、体重、ASA分级、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DBP)、心率(HR)在气腹后明显高于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P<0.05),尤其DBP、HR均高于B组同一时段的水平(P<0.05)。而B组术中SBP、DBP、HR均稳定于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水平。A组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后皮质醇、醛固酮水平较入室麻醉后-术前稳定时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B组(P<0.05)。B组两者改变不显著(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通过有效阻断交感神经的传导通路,降低气腹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气腹应激的影响,保持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和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5.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上腹部手术的优缺点。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42例,术前合并Ⅰ~Ⅱ期高血压(按WHO标准确诊),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1例):A(单纯全麻)、B(硬膜外复合全麻)。两组全麻诱导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依托咪酯、阿曲库铵;麻醉维持吸入安氟醚,静脉输注异丙酚,间断追加芬太尼,阿曲库铵;B组硬膜外穿刺选择T8~9间隙,置入硬膜外导管,局麻药用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心率;记录术中知晓、术后躁动及麻醉药用量。结果:插管及拔管时,A组SBP、MAP、HR、RPP均明显高于麻醉前值(P<0.01),术后60及90 m inSBP、MAP、HR显著升高;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毕至清醒时间A组(35.0±15.2)m in,B组(10.0±4.6)m in,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用于老年高血压病人上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波动小,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赵瑞玲  李瑞芳 《西南军医》2010,12(4):683-684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循环参数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糖尿病行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全麻,B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于术前30min、术中0、30、60min测血糖(PG)。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分组t检验和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1)A组手术开始和手术结束时的SBP、DBP和HR高于B组,P〈0.05;PG水平在不同时间点上存在差异,(F=220.752,P〈0.000);A组PG水平升高更明显,B组相对平稳,(F=12.566,P=0.001);两组PG变化趋势不平行,(F=38.254,P〈0.000)。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可保证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循环参数和血糖水平的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预输注不同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dexmedetomid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Dex)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协会Ⅰ级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76例,随机双盲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诱导前静脉预输注0.9%的氯化钠溶液)、小剂量Dex组(L组,预输注Dex 0.6μg/kg,10 min)、中剂量Dex组(M组,预输注Dex 0.8μg/kg,10 min)和高剂量Dex组(H组,预输注Dex 1.0μg/kg,10 min),每组19例。分别于输注Dex前(T0)、输注Dex 10 min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气腹后10 min(T4)、气管拔管即刻(T5)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M组和H组HR均降低,H组SBP、DBP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C组和L组SBP、DBP和HR降低,T3~T5时SBP、DBP和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T1~T5时H组SBP、DBP升高(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预输注右美托咪啶剂量0.8μg/kg,可有效维持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二氧化碳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婴儿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婴儿腹部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切皮、术中、拔管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术中、拔管时HR、SBP、D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非常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躁动哭闹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婴儿腹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静吸复合全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年龄58~75岁。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分别于诱导前3 min静注3 ml生理盐水、0.4 mg/kg乌拉地尔、0.4 mg/kg乌拉地尔+1 mg/kg利多卡因。分别记录三组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1 min(T3)、3 min(T4)、5 min(T5)的HR、SBP、DBP。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三组SBP、DBP明显下降,HR明显减慢(P<0.01),T2、T3、T4时,A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B组SBP、DBP稍有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1);C组SBP、DBP稍有升高,HR稍加快(P>0.05)。结论乌拉地尔复合利多卡因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气管插管诱导,能更好地抑制插管应激产生的心血管反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凭静脉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例,随机分为雷米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即刻、切皮时、气腹后5min、10min、20min时的SBP、DBP和HR变化;术毕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比较。结果:在插管即刻、气腹后5min、10min、20minRF组SBP、DBP变化显著小于F组(P〈0.05或P<0.01);插管即刻和切皮时RF组HR变化显著小于F组(P〈0.05)。在全麻恢复期RF组病人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F组(P〈0.05或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诱导平稳,循环稳定,苏醒迅速,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麻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71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36例,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麻醉维持用药量、围术期各时间点MAP和HR、两组患者术毕至清醒时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全麻与复合硬膜外阻滞组比较,全麻组具有较高的异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的用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诱导后、切皮、病灶切除MAP及心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全麻组比较,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的吞咽反射、SPO2〉90%、拔除气管导管、睁眼实验阳性、完全清醒的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进行手术能够降低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术后躁动.具有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胰腺手术的麻醉效果以及硬膜外0.375%罗哌卡因用于胰腺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和舒芬太尼的需求量的影响。方法胰腺手术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手术持续时间1.5~4 h,随机分为硬膜外(生理盐水)、舒芬太尼组(S组)和硬膜外(0.37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组(R组)。全麻诱导采用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当BIS值达到40~50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后,调节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在40~50,舒芬太尼靶浓度则根据动脉血压和心率来调节。记录两组入室时(基础值)、插管前即刻、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的SBP、DBP、MAP、HR、BIS及舒芬太尼Ce(SCe)与丙泊酚Ce(PCe)。同时记录诱导时舒芬太尼和丙泊酚的总量。结果与S组比较,R组在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SCe降低(P<0.05)。与基础值比较,两组插管前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SBP、DBP、MAP、HR均降低(P<0.05),两组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HR均降低(P<0.05);与S组比较,R组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SBP均降低(P<0.05),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 DBP、MAP均降低(P<0.05),插管后2 min、切皮即刻、剖腹探查即刻、手术1 h、拔管即刻HR均降低(P<0.05)。两组丙泊酚诱导和维持的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芬太尼诱导剂量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剂量在R组显著减少。结论硬膜外0.375%罗哌卡因能够减轻胰腺手术应激反应,同时减少全麻药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改良全麻诱导方案在急诊饱胃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ASAⅠ~Ⅲ级、急诊全麻饱胃患者98例,取头高足低位25°,面罩鼻式纯氧吸入;注射利多卡因1mg/kg,静脉阻断30s后继给1.6mg/kg维库溴铵(万可松)并计时,再注射2.5mg/kg异丙酚和125μg/kg麻黄碱,计时110s即行插管,期间不托下颌,插管成功后接机并Pet.CO2手控呼吸。分别于诱导前、插管前和插管成功后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咽部pH值等指标。结果:鼻式纯氧吸入可使90.8%患者SpO2达100%;插管成功率100%,其中1次性成功率94.9%;平均无通气时间(148±24)s;插管后SBP和HR明显高于诱导前和插管前(P〈0.05),而诱导前较插管前无差异(P〉0.05);全组患者无可见性呕吐,插管前、插管后和手术结束时咽部Ph值无差异(P〉0.05);96.9%患者对诱导过程无不良记,5.1%轻微不良记忆。结论:该改良方案可有效减少插管等刺激和胃内反流、提高急诊饱胃麻醉安全性和减少不良记忆。  相似文献   

14.
陆忠辉  周逸刚  许君 《武警医学》2014,(10):1018-1020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疗法( percutau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治疗肝癌的麻醉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预行PMCT治疗肝癌患者40例,随机分成芬太尼组( F组,n=2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开放静脉后,F组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 /kg,D组静脉微量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 /kg(注射时间为10 min),继以0.5μg/(kg· h)静脉维持至PMCT结束前5 min左右。局部麻醉下超声引导定位后,F组和D组分别以丙泊酚1~2 mg/kg和0.5 mg/kg(注药速度4 ml/10 s)静脉注射诱导,分别以丙泊酚6~8 mg/(kg· h)和3~4 mg/(kg· h)静脉输注维持至PMCT结束;术中出现呻吟不适或身体扭动者追加丙泊酚20~30 mg/次。观察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术中BP、HR和SpO2的变化,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30 min进行VRS疼痛评分并调查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显著低于F组(P<0.01),苏醒时间D组明显长于F组(P<0.01)。 F组SBP、DBP和HR在PMCT治疗前后波动大于D组(P<0.05)。 F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暂停和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30%、20%、30%及90%,D组患者未有以上情况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注射痛P<0.01,余P<0.05)。治疗结束后30 min ,VRS疼痛评分F组明显高于D组(P<0.01),患者满意率D组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PMCT治疗肝癌的需要,但右美托咪定除苏醒时间延长外,能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且不良反应少,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更小,患者满意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2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阻滞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高龄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0.2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为硬膜外组,比较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和麻醉手术中的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A组麻醉优良率100%,明显高于B组;麻醉起效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A组血流动力学明显比B组稳定,A组术中出现低血压、用升压药的情况明显少于B组;术后均无头痛病例出现。结论 0.2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52例择期全身麻醉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经验组(E组即对照组),NT组(N组),CLMRIS组(C组),NT与CLMRIS联合组(NC组),每组88例。E组依据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实施麻醉;N组依据NT监测指导实施麻醉;C组依据CLMRIS指导肌松药使用;NC组联合使用NT及CLMRIS指导实施麻醉及肌松药使用。以入室(T0)、诱导即刻(T1)、插管(T2)、切皮(T3)、进腹(T4)、探查(T5)、关腹(T6)、缝皮(T7)、意识恢复(T8)、气管拨管(T9)、出室(T10)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NT分级(NTS)、NT指数(NTI)、肌松计数、TOF值、麻醉用药总量、插管时间(T2~T1)、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插管评级、出室时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均较平稳;NC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E组T8~T10各时点RR、SpO2较低(P〉0.05)。NC组NTS、NTI处于麻醉目标者较多(P〈0.05);C、NC组肌松计数、TOF值于T3~T8时较低(P〈0.05),T9~T11,时较高(P〉0.05)。诱导期药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主要产生于维持阶段。维持期NC组麻醉用药最小,E组最大(P〈0.05);C组肌松及N组镇静镇痛药与N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插管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最短、Copper评级、Ramsay评分最适宜(P〈0.05)。4组术中知晓无差异(P〉0.05),NC组无不良反应。结论NT麻醉深度监测仪与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应用于全身麻醉,提高了全身麻醉的安全性。麻醉可控性强,诱导维持平稳,苏醒彻底及时,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并可降低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原缺氧环境下,硬膜外麻醉时行胆囊切除术中病人胆心反射的发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对病人的影响;方法:择期胆囊切除术病人30例,ASAⅠ级~Ⅱ级,肝肾功能正常,随机分为两组,对照(吸氧)组和观察(不吸氧)组,每组15例,分别在入室后、麻醉后、牵拉分离胆囊、手术结束时,记录SBP、DBP、HR、SpO2及EC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SBP、DBP、HR、SpO2在牵拉分离胆囊时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HR的减慢、SpO2在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硬膜外麻醉时行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的发生率较高(80%),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60%),血流动力学变化大,可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佐辛与芬太尼在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抑制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硬膜外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开始手术前,观察组缓慢静推地佐辛0.1 mg/kg+托烷司琼2 mg,然后持续泵注地佐辛1.5~2μg/(kg.min)至关腹。对照组缓慢静推芬太尼1μg/kg+托烷司琼2 mg,然后持续泵注芬太尼0.2~0.3μg/(kg.min)至关腹。分别于手术前、切皮时、切开腹膜时、牵拉阑尾时、手术结束时监测患者SBP、DBP、HR、SpO2的变化,并对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切开腹膜时、牵拉阑尾时,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与芬太尼在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都具有良好的抑制牵拉反应作用,地佐辛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