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张继伟 《河南中医》2006,26(4):12-13
阴、阳在《内经》中出现频率极高,除了作为阴气、阳气出现,为经脉和穴位命名外,还有其他含义。笔者试将《素问》中阴、阳加以梳理归纳,概括了其各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计分析《素问考》引用中国文、史、医古籍的情况,解说《素问考》作者对《素问》成书在秦汉之际的推测,并推论该作者与《素问识》作者丹波元简不是师生关系,《素问考》只是《素问识》成书的基石之一。  相似文献   

3.
湿、痰、饮、水,异名同源,均与津液代谢障碍有关,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滓液,聚而成湿,停而成痰,留而成饮,甚则积而为水。因此临床四者难以截然划分,常通称为“痰饮”、“水饮”、“水湿”、“痰湿”等,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金匮要略》对此讨论主要集中在湿病、痰饮病、水气病及咳嗽上气等篇中,根据所属病症的不同,在辨治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福田 《河南中医》2009,29(8):731-732
存津液是《伤寒论》的重要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预护阴津,二是直接养阴存津液,三是间接养阳存津液,四是自我调节存津液、阴阳自和。  相似文献   

5.
6.
郭杰  杨祁  朱春晖  李泽卿 《江西中医药》2022,53(10):9-12+14
鼻槁又称为萎缩性鼻炎,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生活压力增加以及医源性等因素,鼻槁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在医学发展飞快的今天,鼻槁的治疗却仍是难以攻克的难题。从中医多种辨证角度出发,探讨《素问·痿论》中痿证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得到以下结论:鼻槁是发于鼻部的痿证,外因责于风、热、燥三邪,内因责于肺、心、脾、肾四脏,可通过补泄阳明经,从津液、气血治疗鼻槁,但不能拘泥于一法。  相似文献   

7.
《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於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一文,注家及教科书均断句为:“平治於权衡,去菀陈莝,微动四极,温衣, 缪刺其处,以复其形。”注者不明,学者更罔,于是乎, 臆解歧说,争论不休。此乃不明句读所致也。注家多在“去菀陈莝”句上存疑,而没有注重对此处文字句法和通假的研究,致千古谶言未能明流于世。  相似文献   

8.
《素问·经脉别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存在夺字,应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动静揆度以为常也”,断为:“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动静.揆度以为常也”,释为:“水精四布于周身皮毛,流注于五脏经脉的情况,与四时气候相符合。脉象中所显示五脏相应的阴阳变化。应诊断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揆度作脉诊解。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研究中常用的比较法,通过与《太素》、《甲乙经》等相关资料的比较研究,似可认为,王冰次注《素问》与《太素》、《甲乙经》等的差异:主要当系祖本不同所致,不得尽归罪于王冰,王冰改动经文当不会太多。  相似文献   

10.
森立之(公元1807~1885),号枳园居士,日本江户后期杰出的医学文献家、考证学家、医学教育家.森氏学识渊博,勤于著述,一生著作甚多,其涉及领域广及目录学(如<经籍访古志>等)、考据学(如<左传考注>、<夏小正考注>等),以及历史(如<扁仓传考注>)、医学等.据日本北里研究所东洋医学综合研究所医史学研究部小曾户洋先生统计,其著述著作多达180余种,其中医学著作占了绝大多数.在医学著作中既有<本草经>、<素问>、<中藏经>、<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医心方>等经典著作的考注研究,又有对杂病、中药、方剂、药食研究的著作,还有医案、随笔、秘方、漫录,以及整理其师兰轩先生授课的笔记等.  相似文献   

11.
俄藏敦煌文献Дx17453在《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残卷,其内容系指《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刺疟篇第三十六》最后部分的内容及《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开头部分的内容。《俄藏敦煌文献》第十七册中将其定名为“黄帝内经素问”是准确的。Дx17453残存9行文字,系行书书写,首尾均残。作者分别对其进行了录校,并进一步阐发了残卷内容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世栻以其《素问直解》而成为校注《素问》殿军式人物,他通过校勘学来协助注释,更是其师张志聪所不及。然而其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好用对校,却不明版本;概用活校,而擅改原文;喜用理校,而盲目冒险。  相似文献   

13.
张智龙 《中医杂志》2007,48(6):498-499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通过观察调节患者之神和调整医生之意,使心手相应,形神合一,便于得神取气,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提示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性。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诠释和阐述,都非常重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阅读应用经典奠定了基础,为做好临床树立了典范。笔者临证亦重视治神,在历代医家强调“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启迪下,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出“意气针法,验之于临床,每获良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干燥综合征是一个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燥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致病因素为燥邪。通过重温《素问玄机原病式》,燥邪致病特点与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等主要症状极为相似,故治疗强调退风散热、活血养液、润燥通气。  相似文献   

15.
在<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中,全面论述了足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等正经,任、督、带、阳维等奇经,以及足太阳之分支,足少阴之支脉,足少阴、足太阴之别络等不同经络受病后,出现腰痛的特点与针刺方法及针刺部位.全篇可分三段,在这我们主要探讨第一段:正经引起腰痛的症状及刺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素问》“目明,心开而志先”文义的剖析,联系《难经》有关“望而知之谓之神”的论述,认为此处“目明”当为“目不明”的脱漏句,即“不”字脱漏,同时,又以“心主神明”为依据,重点对心神(即大脑思维功能)进行了阐发特别提出了丰富的知识和细密的思虑,才真正是“上工”能够望而知之,达到神态境界的内涵所在。逻辑性地解译了久未入深的命题,提法新颖,予以争鸣。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津液代谢障碍类病证主要指痰饮、水气、咳嗽上气及湿病等病篇的内容,因其皆为肺脾肾三焦所主的津液代谢出现障碍而致的病证.<金匮要略>在该类病证的辨与治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思路,各病的辨治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笔者即试图揭示这种规律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分析《素问&#183;六节藏象论篇》关于五藏阴阳的论述,认为“肺为阳中之太阴”、“肾为阴中之少阴”有错讹之处;其原因为传抄失误造成;所论五藏阴阳属性是指与四(五)时的关系而言,而与十二经脉、五藏的位置无关;应改为肺为阴中之少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相似文献   

19.
《素问》之"足"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作为《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古奥,参阅古今历代注家的解释,有些问题依旧存在争议,例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历代注家根据各自不同的理解,给予了不同的注释,本文就《素问》中出现的“足”字加以整理分类,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四间气升降失常易致疫疠、不迁正不退位易致疫疠、气候失常后2~3年易化疫疠、"三虚"相合易发疫疠等4个方面,阐述了《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之疫疠发生机理,提出了气候异常变化、人体正气不足与疫疠发生密切相关的观点,为防治温疫类传染性疾病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