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瑶  钱茜  罗芳 《妇幼护理》2024,4(8):1972-1974
目的 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措施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 间本院收治的择期行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 21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05 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的桡动脉远端血管情况、术 侧前臂肿胀程度、疼痛程度及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 1 周的血管内中膜厚度、血流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血管内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 12h 的术侧前臂肿胀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 12h 的疼痛 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 24h 内的桡动脉痉挛、桡动脉狭窄、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肢体远隔缺血预处理措施应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能减轻对桡动脉的损伤,减轻术侧前臂肿胀 程度及疼痛程度,减少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SYNC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3—5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血管内科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的患者267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55)和对照组(n=112)。观察组采用SYNC桡动脉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是术后1 h,压迫止血时间为3 h;对照组采用TRBand桡动脉止血器,首次减压开始时间是术后2 h,压迫止血时间为6 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止血效果、局部穿刺处情况及患者舒适满意度。结果术后两组局部穿刺处渗血、血肿、皮肤破损水泡、二次包扎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桡动脉闭塞。观察组发生轻度肢体远端肿胀患者6例(3.9%),少于对照组14例(12.5%),两组术侧肢体远端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术后使用SYNC桡动脉止血器,压迫止血时间短,止血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肿胀程度,明显提升患者舒适满意度,同时降低医护人员临床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个体化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住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198例,按手术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8例,采用常规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组100例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手部舒适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穿刺手部肿胀程度及手部麻木、疼痛时间2 h、皮肤水泡、睡眠障碍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桡动脉闭塞的发现及处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但穿刺点出血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个体化方法调节桡动脉压迫止血带,既减少了术后穿刺点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又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提高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舒适度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56例冠心病经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4 h 非血管并发症(手部肿胀、麻木疼痛、睡眠障碍、手部皮肤破损)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手部肿胀、麻木疼痛、睡眠障碍、手部皮肤破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lt;0.05);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可提高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行介入诊疗术后的舒适度、预防及减少非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端缺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单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拟行择期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远端缺血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最终纳入65例成功完成PCI术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远端缺血预处理组36例,对照组29例。远端缺血预处理组在行PCI治疗前1 h用血压袖带200 mmHg压力给予患者4个5 min缺血/5 min再灌的循环处理,对照组不作处理,两组患者均在PCI术当天凌晨6点及术后20 h测血清CK-MB、cTnI及hs-CRP水平的含量,并记录术后3个月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主要基线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远端缺血预处理组患者术后CK-MB、cTnI、hs-CR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远端缺血预处理可降低PCI相关心肌损伤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两种卧位的舒适度对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采取交替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与平卧位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平卧位,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 h,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后下床活动;B组为实验组,术后根据患者需要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与平卧位交替,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 kg沙袋压迫8h,术侧肢体制动12 h,24 h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而B组的舒适度明显大于A组。结论B组的护理方法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术后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止血器在高龄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高龄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术后分别采用气囊式和旋压式止血器压迫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缺血、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囊式止血器更适用于经桡动脉介入术后高龄患者伤口压迫止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应用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历史对照分组类试验,选择2019年4月-8月收治的25例TRI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9月-12月收治的25例TRI术后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穿刺处疼痛感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侧肢体肿胀程度、穿刺处疼痛、舒适度、医护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桡动脉穿刺术后臂托,通过对术侧肢体整体抬高,协助患者关节主动运动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侧手腕肿胀程度,降低穿刺处疼痛等不适感;臂托上的倒计时器提醒功能,能提高医护及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肾穿刺患者术后早期床上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穿刺术后患者早期开始床上活动的安全性和对舒适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观察与问卷调查法,对比肾穿刺术后对照组(绝对卧床6 h,严格卧床24 h)和实验组(早期床上活动,术后严格卧床6 h,卧床24h)对并发症的发生和舒适度的影响。结果术后并发症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h及24h患者疼痛的程度及强度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内实验组累计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287,P<0.01)。结论肾穿刺术后早期床上活动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音乐放松疗法联合呼吸放松对LC术后患者焦虑、疼痛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根据单月、双月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音乐放松疗法联合呼吸放松。结果两组在术后1 h 内和24 h 后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后2 h、4 h、6 h、8 h、12 h的疼痛程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干预组疼痛持续时间及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指标数值低于对照组;术前,两组在焦虑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的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放松疗法联合呼吸放松可缓解术后的疼痛,降低生命体征的波动性,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患者平稳地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82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24、48、72 h舒适状况,分析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穿刺部位患者24 h舒适状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48、72 h GCQ评分均高于术后24 h评分(P<0.05,P<0.01);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与其GCQ评分不相关(P>0.05),穿刺部位与其GCQ评分相关,桡动脉穿刺患者社会文化评分、环境评分、总分均高于股动脉穿刺患者(P<0.05)。结论:了解冠心病PCI患者术后舒适状况及影响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 I)术后患者的卧位及卧床时间对患者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40例PC 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并用1kg沙袋压迫8h,术侧肢体制动24h后下床活动;实验组80例,术后床头抬高30°,穿刺点弹性绷带包扎,术侧肢体伸直可水平移动,患者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12h后下床活动。结果: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采取抬高床头30°、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早期下床活动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全麻后女性患者留置尿管焦虑情绪及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全麻后进行腹部手术、术后留置尿管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留置尿管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在全麻前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清醒后SAS评分,麻醉清醒后焦虑症的发生率以及尿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清醒后24h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尿管留置焦虑症的发生率为16.25%,对照组术后焦虑症的发生率为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麻醉清醒后12h内尿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术后留置尿管的女性患者进行麻醉前的心理干预护理,能有效减轻其焦虑情绪,提高尿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卧床体位管理联合踝泵运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治疗(TA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962例接受TAI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卧床体位管理联合踝泵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舒适度、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FPS-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床体位管理联合踝泵运动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TAI术后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径行冠脉介入术患者舒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经股动脉、桡动脉冠脉介入术的住院患者198例,分为对照组(经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100例和实验组(经桡动脉路径冠脉介入)98例,对两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及腰背酸痛、失眠、排尿困难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术后失眠与中、重度腰背酸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46,13.9,11.95,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血肿与排尿困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92,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术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住院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疗全程的舒适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住院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化疗全程的舒适护理。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QLQ—C30)、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和自编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定期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焦虑、抑郁状态的发生,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在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术后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142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优质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干预1个月后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和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沟通、护理服务和护理环境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制度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期间接受基于电子病历信息的优质护理不仅可改善舒适度,还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不良反应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