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提高Ⅱ期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的治疗方式。方法:通过对164例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治疗随访,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5年生存率为74.4%。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均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术前诊刮价值,实行手术病理分期,规范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对高危因素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放疗,是提高Ⅱ期子宫内膜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Ⅲ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与生存时间的关系,为临床处理提供更合适的方案,方法: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24例II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征,年龄,肌浸深度及宫腔深度6个预后因素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治疗方法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影响最大,肌浸深度与宫腔大小对生存率影响最大,年龄与生存率呈负相关,结论:III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式以综合放疗加广泛子宫切除加空淋巴结清扫术为优,年轻患者辅以化疗或激素治疗能否防止远鼾民移及提高生存率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3.
1983年—1993年收治子宫内膜癌60例中Ⅰa期6例(10%),Ⅰb期25例(41.7%),Ⅰc期17例(28.3%),Ⅱ期2例(3.3%),Ⅲ期8例(13.3%),Ⅳ期2例(3.3%)。以腺癌和乳头状腺癌为主,占85%。高度分化44%,中度分化49%,低度分化7%。年龄≤45岁12例,占20%。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阳性93%,孕激素受体(PR)阳性占90.7%,二者均阴性占2.3%。60例均行手术,术后辅以放疗10例,激素治疗47例,化疗13例。随访58例中死亡13例。用寿命表法计算Ⅰ期48例中2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7%及81%。本研究结果提示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临床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激素受体状态、综合治疗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戴芙蓉  张怡  陈呈祥 《广东医学》2005,26(12):1694-1695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3例老年妇女内膜癌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评价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内膜癌的易患因素不影响老年内膜癌预后(P>0.05)。Ⅰ~Ⅲ期的2年生存率为90%,78%和50%,差异有显著性(P<0.05)。G1~G3的2年生存率为88%,78%和75%,差异无显著性(P>0.05)。≥1/2肌层浸润的2年生存率为39%,显著低于<1/2肌层浸润的100%(P<0.001)。有无宫颈转移的3年生存率、有无附件转移的2年生存率、腹腔冲洗液有无癌细胞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27%和83%,50%和80%,25%和9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上述因素均与预后无关。结论FIGO分期、深肌层浸润、宫颈转移、附件转移及腹腔冲洗液有癌细胞是影响老年妇女内膜癌预后的高危因素,老年人的预后不良可能和高危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间收治的38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的预后生存时间为(57.7±10.8)月,3年生存率为84.2%.预后分析表明,FIGO肿瘤分期(RR=5.409,95%CI 1.884~15.529,P=0....  相似文献   

6.
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病理分期Ⅲ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102例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官内膜样腺癌71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31例,单纯手术9例,术后辅助放疗42例,术后辅助化疗16例,术后辅助化放疗35例.结果 经Cox回归分析,Ⅲ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危险因素有病理学类型(P<0.05)、治疗方法(P<0.05)、脉管癌栓(P<0.05)及年龄(P<0.05);其中Ⅲa期患者中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与浆膜和(或)附件受累者的生存时间平均为74.4和53.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有病理类型、治疗方法、脉管癌栓及年龄.Ⅲa期子宫内膜癌中单纯腹腔细胞学阳性者的预后好于浆膜和(或)附件受累者.  相似文献   

7.
总结分析该院1974年10月~1990年12月间收治的172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认为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是5年生存率的重要相关因素,且结合文献分析了其他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丽敦 《广西医学》2004,26(8):1099-1101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从 198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共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 32 3例 ,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 ,分析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手术病理期别、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肌层浸润、宫颈浸润、腹腔洗液细胞学情况、附件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子宫范围、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 ,手术病理期别、病理分化、肌层浸润 ,淋巴结转移 ,手术切除子宫范围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高危因素有关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才能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搜集我院15年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991~2005年间,收治住院有完整资料的1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1)患者年龄为30~80岁,平均年龄55.1岁±8.6岁;≤45岁者20例(13.3%),平均年龄37.2岁±6.0岁。其中,2000~2005年18例(17.0%)与1991~1999年2例(4.5%)资料相比,患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P<0.05)。临床表现以绝经后阴道流血最多,其次为绝经前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分别占69.2%、30.8%。(2)绝经前患者确诊时间迟于绝经后患者(P<0.01);年龄与确诊时间有显著性相关(rs=0.290,P<0.05)。(3)术前B超检查在癌浸润深度上诊断符合率:无肌层浸润为40.9%、肌层浸润≤1/2为42.0%,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1/2为84.0%,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分析:①年龄、绝经与否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②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预后因素,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组织学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子宫内膜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绝经前妇女一旦出现月经紊乱及其相关临床表现时,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癌。(2)较年轻的患者出现症状后到确诊的时间亦较长。(3)经多因素分析,病理类型、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组织学分级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绝经与否无显著的独立预后意义。(4)手术-病理I、II、III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8.5%、72.9%、48.6%,IV期3年生存率为33.3%,5年生存率为0%。(5)B超检查对判断癌浸润深度(肌层受浸>1/2时)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性分析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1952~1984),并选择同期病理类型、临床期别和治疗方法相同的40岁以上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配对分析结果提示40岁以下患者占同期子宫内膜癌总数的6.6%。近年来年轻患者的实际发病数有增加,年轻患者多数以往有月经失调、原发不孕等病史。患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或多或少(95.3%)。远期随访结果提示两组5、10、15、20、25年生存率基本相同(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年龄无关,而是与临床期别和肌层浸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112例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敏  何永珍  程静新 《吉林医学》2010,31(15):2174-2175
目的:通过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研究与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初始治疗为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12例,总生存率为87.1%。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绝经、组织学类型与子宫内膜癌的局部复发有关,而肌层浸润深度、宫颈侵犯与否及是否绝经和总体存活有关。Cox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细胞学分级、组织学类型与子宫内膜癌的复发有关,宫颈是否侵犯与总体存活有关。结论:子宫内膜癌预后良好,应系统评估患者预后因素,实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66例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指标,以期有助于筛选高危病例,指导治疗。方法:对66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利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宫颈侵犯、盆腔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阳性、和非内膜样腺癌类型(透明细胞癌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与预后显著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宫颈侵犯与预后相关。腺鳞癌、腺棘皮癌与无鳞状上皮化生的内膜样腺癌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指标,有助于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的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全部电话随访。结果:75例患者5年生存率69.3%;临床表现子宫异常出血27例、异常阴道排液15例、疼痛19例及其他症状14例;绝经前病例为39.4%,已占相当比例,有年轻化趋势;临床病理分期晚,则预后差;癌灶侵润的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癌灶浸润至深肌层,或扩散到宫颈管,或癌组织分化不良时,易发生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也差;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预后好、并发症少;孕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措施;绝经前后的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等非特异性的妇科症状时。必须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孕激素的应用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术后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术后生存的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PI)预测模型,为提高子宫内膜患者术后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70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绘制生存曲线;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PI预测模型,并用X-tile法寻找预后指数评分的最佳截断点。 结果:270个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中,随访98个月,生存时间为3-9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4.5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家族史(X1)、病理类型(X2)、子宫外受侵(X3)是子宫内膜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后指数预测模型为:PI=1.981*X1+2.191*X2+2.510*X3。X-tile法选取PI的最佳截断点为1.980。 结论:对于合并有肿瘤家族史、非内膜样腺癌、子宫外受侵等预后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术后患者,临床上要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全面的综合治疗,并对其加强随访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随着遗传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癌基因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已有60多种癌基因及10余种抑癌基因得到克隆和证实。近年来,新的基因标志物不断涌现,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TEN、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热休克蛋白(HSP)、粘附分子(CD44)等,对这些标志物的研究有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临床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9月~2019年9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全面分期手术的19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率8.6%(17/198),非子宫内膜样癌、低分化、FIGO分期晚、深肌层浸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9年10月共收治子宫内膜癌468例,因复发再次入院治疗18例进行总结分析。观察子宫内膜癌复发与年龄、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检查与复发关系。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年龄、肿瘤的病理分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病理组织分级、肌层浸润、腹腔淋巴结转移、腹腔细胞学检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复发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和腹腔冲洗液中有癌细胞等密切相关,在针对子宫内膜癌首次治疗中对有上述高危复发因素患者,应提高重视,积极进行术后综合放、化疗治疗,密切进行随访观察,以能够及早发现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孕激素辅助治疗术后高危型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68例早期高危型及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孕激素治疗分为孕激素组(132例)和对照组(136例)。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和复发率。Cox多因素分析子宫内膜癌术后孕激素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激素组和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2.6%%和77.9%,5年复发率分别为21.9%和2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孕激素受体、病理分级、孕激素使用是否超过1年是影响激素治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术后激素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有明显影响,术后根据患者孕激素受体、病理分级的情况应用孕激素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车世英 《当代医学》2012,18(25):6-8
目的 通过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方法 于2010年3月~2012年5月在新津县兴义镇中心卫生院选取就诊的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发病年龄、月经婚育史、肿瘤组织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及预后等资料进行观察,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7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统计数据显示,子宫内膜癌高发年龄段为60岁左右的绝经后中老年妇女,而绝经晚者发病率较低,另外临床分期较早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患者年龄、月经生育史等因素相关,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提高警惕,争取病前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中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7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肿瘤标本中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PTEN与内膜癌主要预后高危因素,如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的关系.结果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6.6%,PTEN蛋白的表达与主要预后高危因素如细胞分化程度(P=0.088)、子宫肌层浸润深度(P=0.721)、淋巴结转移(P=1.000)、手术分期(P=0.299)雌孕激素受体表达(P=0.204,1.000)等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PTEN表达与内膜癌主要预后高危因素之间可能无关,PTEN在内膜样腺癌预后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