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1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研究组护理后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风险事件、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科效果较好,能降低风险,改善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李雪雅 《妇幼护理》2022,2(2):475-477
目的 探讨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儿 科住院治疗的患儿 150 例,依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治疗的 75 例患儿为对照组,采用 以常规儿科护理。2021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入院的 75 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以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10.67 %)高于观察组(2.67 %)(P<0.05)。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率(90.67 %)低于观察组(100.00 %)(P<0.05)。对照组健康教育、病房护理、心理护理、风险护理等评分 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医疗风险评估表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可以提高儿科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 生。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给予风险防范式护理.比较2组患儿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及住院时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后,实验组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的焦虑状态降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实施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预防儿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给予患儿更好、更全面的照顾,提高护理质量,树立护理人员在百姓中的良好口碑,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3月的135名住院患儿采用实施前护理管理;2016年4月~6月150住院患儿采取实施后风险防范式护理管理;对比实施前后2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儿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护理纠纷、护理风险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对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并与未实施前进行比较,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实施前后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患儿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意外风险事件、家属焦虑、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患儿住院期间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而患儿并发症、意外风险事件、家属焦虑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为患儿提供更全面、科学的照顾,提高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张霜霞 《系统医学》2021,(3):193-195
目的 探究儿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防范是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儿科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双盲随机分组方法,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一步接受风险防范式护理.护理后,分别就两组患儿和家长的护理风...  相似文献   

9.
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509例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种类、风险程度及高危因素,制定预防儿科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对策.方法 2004年1月至2006年8月,对护理部确认的509例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程度的评定及原因分析.结果 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病情观察不及时、静脉留置针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25.0%、15.7%、12.6%、10.6%;以高风险事件居多,占59.4%: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5%.结论 加强风险监控及高危环节、人群、时段的监管,加强高危人群的教育和培训,重视高危环境的管理和风险监控,以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因素管理对门诊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门诊2016年4月~2016年12月就诊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时间将2016年7月以前就诊的25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均采取基础性门诊护理;将2016年7月及后就诊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均采取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干预。记录2组风险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采用本院自制的门诊护理质量评分表对2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工作调查表从患者到医生2个维度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风险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主动性与责任心、护理技术、急救护理能力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96.0%,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和8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中应用风险因素管理,能明显提升门诊护理质量,有效降低门诊风险事件发生率,缓解了护患矛盾,减少了医疗纠纷,应当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对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的影响。【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对本院精神科患者应用危机管理,并与应用危机管理前(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进行对比,分析危机管理对精神科护理质量、护理纠纷、风险事件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危机管理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险患者管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00.5);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 <00.5);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 P <00.5)。【结论】危机管理可以效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及护理差错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降低护理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儿科观察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风险因素,并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观察室PICC患儿148例,采用自制量表记录患儿一般资料、观察室PICC期间不良事件,分析观察室PICC风险因素基护理要点。结果:观察室PICC患儿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机械性静脉炎11例(7.43%),其次为感染5例(3.38%)、堵管3例(2.03%)及移位3例(2.03%)、皮肤过敏2例(1.35%)。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体质指数27、患儿带管回家、血管情况差、护士专业技能缺乏是不良事件发生主要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岁、患儿带管回家、血管情况差、护士专业技能缺乏是儿科观察室PICC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科观察室PICC主要风险因素为年龄小、患儿带管回家、血管情况差、护士专业技能缺乏等,临床需加强多学科协作,予以积极针对性护理干预,确保治护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戴文静  胡素芳 《妇幼护理》2022,2(21):4991-4993
目的 探究基于质量控制理论小组管理策略对儿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控制及总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 附属儿童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 72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单单双号将患儿分为对照组 36 例和观察组 36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控制理论小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不同管理模式对儿科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控制、总体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儿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 19.44%(7/36)低于 对照组 2.8%(1/36)(P<0.05)。观察组总体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 97.22%高于对 照组 80.55%(P<0.05)。结论 儿科手术室护理实施基于质量控制理论小组管理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相关不良事件 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毛敏  陈意群  胡爱龙  邱娥 《全科护理》2016,(20):2053-2056
[目的]探讨围术期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对鼻咽癌放疗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和护理干预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价比较两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生存质量,并调查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总分为146.62分±8.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56分±8.29分(P0.01);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WHOQOL-BREF评分总分为68.56分±3.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49分±4.77分(P0.01);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6%(P0.05)。[结论]对鼻咽癌放疗病人围术期实施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能进一步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正本研究围绕儿科细节护理措施对护理质量及感染状况的影响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6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Kano模式对提升儿科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作用。方法基于Kano模式自行设计儿科护理服务需求问卷,根据护理需求改进护理服务流程,比较改进前后儿科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Kano模式分析可知,儿科急性护理服务项目中必备属性10项,期望属性9项;魅力属性6项。护理服务流程改进前护理质量总评分为(10.23±1.08)分,满意率为57.81%、护患纠纷发生率为5.62%、患者投诉率为11.87%,改进后护理质量总评分为(20.45±2.03)分,满意度总评分为95.87%,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63%、患者投诉率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no模式能有效筛选出儿科患儿及其家属护理需求,为改进儿科急诊护理服务流程提供指导,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护患纠纷,提高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325-3326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140例儿科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患儿临床应用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而且还可强化患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