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邻甲苯基磷酸酯(TOCP)是众多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代表之一,有多器官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动物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和神经毒性。本文主要综述了TOCP分子理化特性、TOCP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并从骨架蛋白含量改变、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等方面对TOCP神经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人口健康问题。PD的典型神经病理学特征是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在黑质-纹状体区的异常聚集, 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细胞自噬介导病理性α-Syn的清除过程参与PD的发病过程。自噬是细胞清除异常聚集蛋白和衰老受损细胞器的重要途径, 自噬清除α-Syn异常沉积可维持细胞稳态, 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此外, 自噬过程受损引起α-Syn聚集, 增加α-Syn在脑内的传播, 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 参与到PD的发生发展中。PD相关基因影响自噬调控, PD相关基因突变能导致溶酶体功能受损进而阻断自噬。同时异常聚集的α-Syn会进一步破坏自噬过程, 降低自噬清除能力, 增加神经毒性累积。自噬受损和α-Syn异常聚集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行性变的重要机制。因此, 针对自噬和α-Syn异常聚集的研究可为P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通过增加自噬通量, 减少α-Syn积累可能成为治疗PD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3.
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通过溶酶体途径来降解自身产生的错误折叠蛋白,清除细胞内受损伤或者衰老细胞器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的稳态以及细胞的代谢生长非常重要。近年来对于细胞自噬的研究发现其与肿瘤、心血管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细胞自噬的过度或者不足均能够对细胞产生毒性,进而导致错误蛋白的产生,加快疾病的发展进程。因此对细胞自噬的产生、分子机制及其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神经退行性疾病多是以错误折叠蛋白和内含体的异常聚集为标志的疾病。这些聚集在神经元或神经组织的异常蛋白能够导致细胞毒性反应或者氧化应激,最终引起神经元的退化或死亡,影响患者的认知或运动等功能。本文主要对细胞自噬发生的机制以及细胞自噬和帕金森病以及阿尔兹海默病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自噬在脑缺血中的作用目前没有统一定论。本文主要是通过建立氧糖剥夺(OGD)模型来模拟脑缺血的过程从而探讨自噬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2a)经过OGD处理后,检测处理前后自噬相关蛋白、细胞活力以及乳酸脱氢酶释放率的改变。结果发现在OGD处理后,N2a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 1及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蛋白表达量均增高,而细胞活力明显下降;与OGD组相比,使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自噬后,N2a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率下降。本研究表明在脑缺血过程中自噬被激活,但自噬的激活可能对神经细胞是起损伤性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线粒体自噬是一种控制线粒体数量的选择性自噬过程,其对维持细胞正常表型和功能至关重要,且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脑组织在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可能导致比血管闭塞时更严重的急性损伤。而线粒体自噬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其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等有关。而这些过程受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诱导的假定激酶1、Parkin、Bcl-2/腺病毒E1B 19 k Da相互作用蛋白3等)的调控。适度的线粒体自噬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线粒体自噬功能受损清除不足或过度激活的线粒体自噬,可以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未来,脑缺血再灌注中的线粒体自噬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新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细胞自噬在肿瘤发生、转移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噬与肿瘤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既往研究表明,自噬是肿瘤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双刃剑;自噬调节剂与细胞毒性药物联用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力。本文对自噬在肿瘤发生、转移与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AD患者常发生线粒体自噬异常.相关研究显示,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和数量控制的重要途径,即细胞可通过选择性自噬清除受损或功能失调的线粒体,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能量供应.该文从AD状态下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典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氯化镉(CdCl2)对大鼠胰岛瘤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同时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和参与因素.方法 ①以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和凋亡标志蛋白及自噬调节相关蛋白;②以RNA干扰(RNAi)手段沉默INS-1细胞自噬必需基因即自噬相关基因7(Atg7),以检测CdC12所诱导的细胞自噬对凋亡的影响;③以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盐(DCFH-DA)染色法检测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并用活性氧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CdC12联合处理INS-1细胞,以确定ROS是否参与CdCl2所诱导的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结果 CdCl2通过刺激ROS的产生进而诱导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CdCl2所诱导的INS-1细胞自噬为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依赖途径,且可能起到抑制凋亡的作用.结论 CdCl2可能通过刺激活性氧的增加而诱导INS-1细胞自噬和凋亡,且自噬是凋亡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自噬是细胞内异常聚集蛋白和受损细胞器主要的降解和循环途径,维持着细胞正常的代谢平衡及物质更新。自噬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稳态、发育和凋亡等生理过程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疾病与异常自噬密切相关,自噬的抑制或过度激活均能影响抑郁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了解自噬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对于预防与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对当前自噬与上述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以上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风是引起人类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主要由脑血管闭塞引起.而所有脑血管中,若大脑中动脉闭塞常会导致脑血流量大幅度减少,从而造成谷氨酸兴奋、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神经中毒的事件,最终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如细胞凋亡、坏死和自噬[1-3].自噬不仅参与神经细胞死亡的过程,还有研究发现自噬可以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4].本研究应用Cystatin C干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观察自噬相关蛋白LC3的变化,研究Cys 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自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在顺铂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死亡中的作用,以及自噬基因Beclin 1对HeLa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顺铂作用HeLa细胞后,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法观察细胞中自噬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的表达及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ERK和ATF6的表达。将自噬基因Beclin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eclin1转染HeLa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在HeLa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顺铂对HeLa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顺铂作用HeLa细胞后,细胞内自噬体形成增加,自噬蛋白Beclin 1和LC3表达增加,且均呈现时间依赖性(P<0.05),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PERK和ATF6的表达增强。pcDNA3.1(+)-Beclin1转染HeLa后,Beclin 1蛋白表达增加(P<0.05);MTT检测IC50由转染前的1.0μg/ml下降到0.5μg/ml;凋亡细胞百分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参与了顺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自噬基因Beclin 1过表达能够增加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体外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自噬性死亡与自噬过程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和siRNA沉默ATG5的表达后,OGD处理24小时,LDH检测各组细胞的死亡率(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OGD诱导SH-SY5Y细胞自噬水平升高;细胞死亡率增加,应用3MA和siRNA技术沉默ULK1基因后,细胞死亡率(P0.05)及自噬蛋白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自噬参与并促进了OGD诱导SH-SY5Y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3.
自噬是细胞自我消化的途径之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蛋白质稳定尤为重要。自噬的缺陷导致蛋白质聚集、有毒蛋白质的产生和功能失调的细胞器的积累,这些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病变的标志,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亨廷顿病(HD)等。转录因子EB(TFEB)是自噬的主要转录调节因子之一,可促进自噬体形成、溶酶体生物发生和溶酶体功能所需基因的表达。TFEB功能障碍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本文总结了TFEB的调节,TFEB失调如何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TFEB的小分子激动剂就TFEB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复杂作用及其治疗意义提供了观点。  相似文献   

14.
细胞自噬是种“自我吞食”的现象,通过降解细胞内受损或多余的蛋白、细胞器和其他胞质成分,从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正常情况下,自噬有利于维持细胞的稳态,防止损伤的蛋白或细胞器在细胞内堆积。通过吞噬泡的形成和延伸,产生自噬小体,继而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降解细胞内聚物及损伤的细胞器,为细胞的更新提供营养和能量。肝脏在代谢和应激后可发生高水平的自噬反应,自噬紊乱会影响肝细胞内的稳态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自噬的缺失是多种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肝癌作为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肿瘤形成早期自噬作为肝细胞肝癌形成的抑制因素,晚期肝癌细胞通过自噬在营养缺乏和低氧环境下生存,自噬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促进生长。目前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自噬对肿瘤治疗有细胞保护性和细胞毒性的双重影响,因此通过调控自噬能提高肝细胞肝癌的治愈率,为肝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及方向。本文主要总结细胞自噬的发生机制,了解细胞自噬对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通过激活细胞自噬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媒组、黄芪甲苷组、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激活剂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剥夺氧、糖3h后再复氧、复糖12 h,并于复氧、复糖的同时给予相应药物处理。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LC3-II、Beclin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出现典型的自噬小体,LC3-II、Beclin1表达均增多(P0.05),同时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也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组、自噬激活剂组自噬小体数量、LC3-II和Beclin1表达均增多(P0.05),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下降(P0.05);而自噬抑制剂组自噬小体数量、LC3-II和Beclin1表达减少(P0.05),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升高(P0.05);溶媒组与模型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黄芪甲苷组相比,黄芪甲苷+自噬抑制剂组、自噬抑制剂组自噬小体数量、LC3-II和Beclin1表达均减少(P0.05),Caspase3表达、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升高(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通过激活细胞自噬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是一种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安全的兴奋性精神刺激药物.长期或高剂量滥用METH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元损伤和神经毒性.METH诱导神经元损伤机制中,氧化应激、线粒体代谢损伤和神经炎症等神经毒性起重要作用.从METH神经毒性机制进行综述,重点描述反应性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作用,总结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脂多糖(LPS)对A549细胞自噬的影响,初步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LPS诱导的A549细胞自噬表达的影响.方法 CCK-8实验检测不同剂量的LPS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取最低毒性剂量的LPS诱导A549细胞构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上皮细胞损伤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检...  相似文献   

18.
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成分的过程,被降解的成分包括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线粒体是自噬特异性攻击的主要靶标之一,自噬线粒体的过程,被称为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自噬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正常情况下,帮助维持合成、降解和细胞产物循环之间的平衡,在细胞生长、发育和稳态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异常在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和亨廷顿病等)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从自噬活性变化水平的角度,来分析探讨电针缓解失神经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坐骨神经离断的方法,建立了失神经肌萎缩大鼠模型。通过测定肌肉湿重比来判定电针对肌肉萎缩的延缓作用。采用组织学和免疫印迹对比观察肌纤维形态学变化、评估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和肌萎缩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 电针干预提高了失神经肌萎缩大鼠骨骼肌湿重比值。此外,电针使失神经支配大鼠腓肠肌组织中Bcl2表达增加(P<0.05),而Bax、LC3Ⅱ/LC3Ⅰ和Atrogin-1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下调自噬水平来减轻去神经支配诱导的细胞过度死亡,以减轻骨骼肌的萎缩过程。  相似文献   

20.
细胞自噬是一种自我消化现象,广泛存在于细胞生命活动中,在细胞生理或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自噬不足和自噬过度都会导致机体发生病变,包括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发现,细胞自噬参与T、B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以及B细胞存活的机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介导的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膜蛋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最终导致血小板减少,而T、B淋巴细胞免疫失衡及巨核细胞功能障碍是ITP发生的主要机制。本文对细胞自噬在ITP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探索ITP的新型自噬靶向治疗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