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出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将实施优质护理前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后50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对照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为(40.71±4.71)分、(40.63±4.53)分;观察组分别为(37.65±4.53)分、(37.57±4.41)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3.32、4.02,P0.01);出院后对照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别为(23.78±2.65)分、(25.72±2.54)分,观察组分别为(19.81±2.52)分、(22.65±2.67)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7.68、5.88,P0.01)。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损失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88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自制量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疾病影响程度量表对患者健康功能损失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娱乐消遣维度得分最高为(68.8±13.7)分,其次为家务管理为(53.1±15.4)分,躯体功能得分(45.2±11.5)位于第3位,并且以肢体的灵活性得分最高为(59.0±12.4)分;饮食及社会心理功能得分较低为(23.2±6.3)分及(25.6±6.8)分。总体健康功能损失得分为(35.7±10.1)分。年龄>70岁、文盲及小学文化、未婚、吸烟、性格为内向、病变部位位于脑叶、肌力4级及以下的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较严重(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是危险因素,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保护因素。结论脑梗死患者健康功能损失程度整体较高,其中娱乐消遣维度以及家务管理维度的得分最高,躯体功能维度中以肢体灵活性得分较高。吸烟是危险因素,家庭支持、肌力、腔隙性脑梗死为保护因素。在临床护理中,应给予相应的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对延续性护理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量表》对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船步镇卫生院就诊住院的18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并应用Likert 5级评分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价。结果:(1)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情况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总需求率均在70%以上,其各维度得分:生活护理(3.57±0.48)分、康复指导护理(3.82±0.62)分、心理护理(3.26±0.33)分、健康教育护理(3.42±0.44)分、专业护理(3.46±0.59)分、并发症预防护理(3.12±0.25)分及自我护理(3.39±0.47)分。(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月收入情况是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罗定地区脑卒中患者对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需求较高,且也非常迫切。基层医院或社区医院应提供多渠道的社会支持,以满足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需求,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并分析肺结核患者出院准备度及延续护理需求的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临床实施有效的护理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0年7—10月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符合条件的170例结核病患者,采用社会人口学调查表、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和自制的肺结核延续护理需求表在出院当日对其进行调查。  结果  肺结核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为(94.58±14.53)分,条目均分为(7.88±1.21)分,处于中等水平;延续护理需求总均分为(4.15±1.07)分,整体水平较高,排在前3位的延续护理需求为用药指导、复诊及就诊指导、营养饮食指导,得分分别为(4.52±1.02)分、(4.40±1.20)分、(4.22±1.27)分;肺结核患者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延续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关系(r=-0.646~-0.511,均P < 0.01)。  结论  肺结核患者出院准备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出院准备度低的患者延续护理需求高。肺结核患者延续护理需求整体水平较高,尤其是在用药指导、复诊及就诊指导、营养饮食指导等方面,应根据需求调整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护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情况,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方案,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和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计划在1~2 d内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和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进行患者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42.7%、出院后与直系亲属同住者占89.3%、无业者占27.2%、所在地有方便就诊医院占69.7%;RHDS总分为(152.85±28.45)分,其中自身状况(7.69±1.28)分、出院后应对能力(6.98±1.77)分、可获得的社会支持(6.88±1.82)分、疾病知识(6.27±1.72)分;患者出院指导质量的总分为(126.41±28.04)分,其中出院指导技巧(7.34±1.57)分,出院指导内容(6.39±1.82)分;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有:出院指导质量总分、文化程度、出院后的居住状态、职业状况、所在地是否有方便就诊的医院,决定系数为0.449。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总体较好,但是对疾病知识的了解不够,预计可获得的社会支持不理想;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准备度主要受出院指导质量和患者文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72小时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变化规律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昼夜节律呈杓型组(54例)与昼夜节律呈非杓型组(66例)。观察患者入院及发病3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4.5±7.7)分、(14.5±7.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入院30天时,分别为(10.1±4.1)分、(12.3±3.6)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较杓型组差。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对脑梗死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追踪研究SARS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3个月后3个阶段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对有心理问题的SAR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自拟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114名SARS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结果1.SCL-90总分、强迫、恐怖因子分出院较入院时有上升[均分分别为(153.34±62.72)分/(150.50±56.66)分,(1.80±0.80)分/(1.71±0.71)分,(1.48±0.74)分/(1.38±0.63)分],之后开始下降[均分分别为(138.47±50.91)分/(153.34±62.72)分,(1.76±0.78)分/(1.80±0.80)分,(1.36±0.61)分/(1.48±0.74)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均分分别为(1.85±0.90)分/(1.77±0.84)分/(1.60±0.75)分,(1.81±0.87)分/(1.78±0.85)分/(1.59±0.75)分,(1.79±0.78)分/(1.76±0.84)分/(1.50±0.66)分]。2.强迫、人际敏感、恐怖问题发生率,出院时较入院时上升,之后开始下降(P>0.05)。其他因子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焦虑发生率由0.298降到0.289再降到0.14,P<0.05)。3.自尊在3个研究阶段均是SARS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自觉病情严重程度是从入院到出院时的影响因素;消极应对是从出院和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4.电话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下降(P>0.05),部分因子分尤其躯体化(P<0.01)反而上升[躯体化由(1.58±0.78)分上升到(2.08±0.82)分,P<0.01]。结论1.SARS患者在各期均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应该持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干预。2.经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心理症状减轻不明显,部分症状反而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6~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次整群抽样调查方法 ,对浙江省丽水市30个社区22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等,分析影响社区护理需求的因素。结果在社区护理需求的各维度中,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高,分值为(32.1±3.6)分,其次为提高自强我护理能力的护理需求,分值为(19.1±4.2)分。患者对社会支持的需求最低,分值为(10.2±3.1)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rthel指数、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较强,其中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最强。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工作状态、职业、经济收入、脑卒中类型是患者对社区护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2月就诊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43例,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及希望水平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150.07±16.25)分,标化后得分为(6.82±0.74)分。患者出院准备度与出院指导质量、希望水平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出院准备较好,希望水平、当前与未来的态度、需要的内容、指导技巧及效果、文化程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追踪研究SARS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3个月后3个阶段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对有心理问题的SARS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自拟一般状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114名SARS患者进行追踪调查.结果 1.SCL-90总分、强迫、恐怖因子分出院较人院时有上升[均分分别为(153.34±62.72)分/(150.50±56.66)分,(1.80±0.80)分/(1.71±0.71)分,(1.48±0.74)分/(1.38±0.63)分],之后开始下降[均分分别为(138.47±50.91)分/(153.34±62.72)分,(1.76±0.78)分/(1.80±0.80)分,(1.36±0.61)分/(1.48±0.74)分];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随时间变化逐渐下降[均分分别为(1.85±0.90)分/(1.77±0.84)分/(1.60±0.75)分,(1.81±0.87)分/(1.78±0.85)分/(1.59±0.75)分,(1.79±0.78)分/(1.76±0.84)分/(1.50±0.66)分].2.强迫、人际敏感、恐怖问题发生率,出院时较入院时上升,之后开始下降(P>0.05).其他因子发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焦虑发生率由0.298降到0.289再降到0.14,P<0.05).3.自尊在3个研究阶段均是SARS患者心理症状的影响因素;自觉病情严重程度是从入院到出院时的影响因素;消极应对是从出院和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文化程度是出院后3月时的影响因素.4.电话心理干项后SARS患者SCL-90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下降(P>0.05),部分因子分尤其躯体化(P<0.01)反而上升[躯体化由(1.58±0.78)分上升到(2.08±0.82)分,P<0.01].结论 1.SARS患者在各期均存在明显的情绪障碍且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临床应该持续评估其心理状态,并进行及时干预.2.经心理干预后SARS患者心理症状减轻不明显,部分症状反而加重.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8):161-164
目的探讨将医护服务延伸,改善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出院后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9月实施延伸医护服务后连续接治的50例近端胃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患者为试验组,按照1:1选取2016年2~12月前未实施延伸医护服务时连续接治的5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医护延伸服务,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指导。应用依从性调查问卷、反流体征和症状量表调查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的依从性和反流症状体征变化,整理数据并分析。结果出院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依从性得分分别为(26.20±2.80)分、(24.62±3.38)分,对照组相应得分为(19.52±3.48)分、(16.60±3.40)分,试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管组与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反流体征得分分别为(2.56±0.67)分、(3.89±1.11)分,反流症状得分分别为(3.65±0.86)分和(5.32±1.68)分,试验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医护延伸服务可满足近端胃切除术后食道反流患者出院后对医护的需求,有效提高出院后的依从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水平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血压达标组与血压未达标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吸烟史、饮酒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间差异,通过ROC明确PSQI、SAS、SDS评分,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300例患者血压达标率36.67%,血压未达标率63.33%。2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组PSQI为(10.46±2.05)分,SAS评分为(47.48±4.19)分,SDS评分为(49.78±4.82)分,血压未达标组PSQI为(15.85±3.15)分,SAS评分为(64.59±6.41)分,SDS评分为(65.77±6.54)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PSQI、SAS、SDS评分均可用于评估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子宫肌瘤住院患者的术后就医体验,分析影响就医体验的因素,为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海口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161例子宫肌瘤住院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和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住院患者就医体验现状调查,采用非参数W-H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不同类别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总体评价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从服务质量、健康宣教、出院指导和医疗费用四个维度分析子宫肌瘤住院患者术后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肌瘤住院患者术后就医体验总体评价得分为(4.27±0.622)分,其中,服务质量(50.93±6.95)分、健康宣教(37.81±5.83)分、出院指导(34.04±5.02)分、医疗费用(11.42±2.17)分;术后就医体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术后就医体验总体评价正相关最大的是出院指导(r=0.705),其次是健康宣教(r=0.7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院指导、医疗费用是子宫肌瘤住院患者术后就医体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子宫肌瘤住院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基于此,开展系统化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与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时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4.55±0.97)分]较对照组[(7.41±1.14)分],明显低于后者(P0.05)。观察组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10)评分、Barthel评分相比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与质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5.
李建华  张惠芳  刘敏  陈征 《北京医学》2006,28(6):354-35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脂和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差异,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比较入院前和出院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CRP水平.同期选取1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出院时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的血浆CRP为(9.32±6.40)mg/L和(12.22±7.18)mg/L,显著低于入院时的(28.12±25.62)mg/L和(27.98±27.01)mg/L(P<0.01);出院时辛伐他汀组血浆CRP亦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组(P<0.01).②据入院时血浆CRP水平,将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CRP高值组和低值组,出院与入院时比较,高值组和低值组血浆CRP均显著降低(P<0.01),但只有高值组出院时辛伐他汀治疗者血浆CRP显著低于非辛伐他汀治疗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使CRP显著降低,有明显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多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衢州市第三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2例,按照性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男性患者,实验组为女性患者。2组患者得知病情后(1、3个月)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心理状态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对部分影响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影响参考对患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结果 在患者得知病情1个月后和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SDS评分为(81.86±4.45)分;对照组SDS评分为(58.48±4.38)分,数据显示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较男性更重,2组患者统计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病状况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年龄外,经济来源、文化程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对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病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业余爱好、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社会支持为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发生抑郁的几率比男性大,且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业余爱好、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社会支持为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每组34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是94.1%、(85.3±1.4)分、(15.3±1.1)分,与对照组患者的61.8%、(71.4±1.5)分、(19.4±1.2)分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的实际效果,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按双盲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一般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5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5.4±5.2)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8.4±10.2)分,与对照组的(69.4±5.2)分、(56.4±8.3)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可促进瘫痪肢体恢复运动功能,提高患者自主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c-CRP)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0~15分)46例,中度(16~30分)38例,重度(31~45分)22例.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比较相似的9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测定hc-CRP.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CRP的水平为(5.84±2.39)m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轻、中、重度组hc-CRP分别为(3.15±2.85)mg/L、(5.69±2.67)mg/L、(9.42±2.73)mg/L,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CRP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它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强化自能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强化自能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与出院3个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中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抑郁量表(HAMD)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满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LVEF水平为(58.63±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31±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为(251.50±67.53) pg/mL,对照组为(491.45±86.4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的HAMA评分、HAMD评分分别为(5.37±4.13)分、(9.67±7.0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3.12±5.86)分、(18.57±6.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和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3%(4/43)、11.6%(5/43),对照组为30.2%(13/43)、34.9%(1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3个月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9.3%(4/43),与对照组的27.9%(12/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强化自能护理能有效减少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诱发因素及不良事件,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并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