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G组和C组各51例。G组采用GDFT治疗,C组采用常规补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输液总量、晶胶体使用量、尿量和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标本切除时(T2)、手术结束(T3)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等情况;在T0及术后1,2,3 d(T4,T5,T6)测定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D-乳酸、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和外周血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FABP)的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气管拔管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G组的输液总量、晶体液及胶体液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尿量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G组T1~T3时MAP和SVV均下降,T2、T3时CVP上升;与T0时比较,C组T1~T3时MAP和CI均下降,CVP上升,T2、T3时SVV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T1~T3时MAP和CI升高,SVV下降;G组T2、T3时CVP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4~T6时的血浆DAO、D-乳酸、LPS及外周血iFABP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6时G组的血浆DAO、D-乳酸、LPS及外周血iFABP浓度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微循环灌注,改善组织氧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指导的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的术中循环管理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60岁以上择期行乙状结肠或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为TEE指导下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对照组为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N组麻醉后根据TEE监测降主动脉的纠正血流时间和每搏输出量调整液体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C组按照传统方法补液。比较2组病人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建立人工气腹后即刻(T2)、肿物切除(T3)、停止气腹后(T4)、拔管后(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术后记录晶体/胶体比例及总量、尿量、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浆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术后恢复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组术中尿量、平衡液输注量明显少于C组(P < 0.01和P < 0.05),聚明胶肽输注量多于C组(P < 0.05);2组HR、MAP在T1、T2时间点均较麻醉诱导前T0降低(P < 0.05~P < 0.01),CVP在T1时间点较T0增高(P < 0.01)。与C组比较,N组HR在T4、T5时间点升高(P < 0.01),CVP在T3、T4、T5时间点降低(P < 0.01);与术前比较,术后N组的ALT水平上升(P < 0.01),AST和BUN水平下降(P < 0.01),术后C组的ALT、AST、BUN、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0%与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并发症发生率8.0%明显低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32.0%(P < 0.05)。结论TEE指导GDFT联合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用于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病人术后恢复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防治效果。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9年9月至12月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D组)和对照组(C组)。于胎儿娩出断脐后,D组产妇即刻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 μg/kg;C组产妇泵注生理盐水0.5 μg/kg,均在10 min内泵完。观察记录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胎儿娩出时(T2)、胎儿娩出后1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镇静效果(按Ramsay镇静评分),密切观察寒战(寒战分级按Wrench分级)、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产妇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相应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产妇T3、T4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T0(P < 0.05),D组产妇T3、T4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产妇(P < 0.05),且未发现呼吸抑制。D组产妇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 0.05)。  结论  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防治寒战反应,且无呼吸抑制作用,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方法  选取行切痂植皮烧伤患者45例,按轻中重度烧伤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45例患者开始以舒芬太尼TCI给药,TCI舒芬太尼15 min(Tt15)时开始静脉恒速泵注依托咪酯(0.4 mg/kg),2 min泵注结束,辅以罗库溴铵,右美托咪定,七氟烷麻醉维持,维持BIS值在40~60。在TCI开始后20、30、40、50、60、90 min及TCI停药时(停时)和TCI停药后1、3、5、8、10、20、30 min时间点采集动脉血2 mL,测定标本血浆中依托咪酯的Cm,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  结果  C组的K31、CL1、CL3小于A组和B组(P < 0.05);C组的V3、T1/2r 大于A组和B 2组(P < 0.05)。A组和B组的K31、CL1、CL3、V3、T1/2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重度烧伤患者依托咪酯药代动力学参数中,K31变小、V3增加、CL1、CL3降低,T1/2r明显延长,可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观察呋塞米预处理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plasma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KRP)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择期行经尿道PKRP男性患者50例,年龄65~80岁,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25):对照组(C组)和预处理组(P组)。C组手术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烦躁、血压升高、心率降低等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transurethral resection syndrome, TURS)先兆时给予呋塞米20 mg进行处理,P组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20 mg预处理。记录术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30 min(T3)、手术60 min(T4)、手术90 min(T5)、手术结束(T6)7个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每搏输出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及全身液体水平(total body water, TBW)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0、T3、T4、T5、T6采集动脉血2 mL,记录动脉血Na+、K+、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数值。记录术中手术时间、输血例数、总输液量、总灌洗量、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结果 与C组比较,P组T5-6时HR升高、TBW和MAP降低,T6时SVV降低、Hb升高(P<0.05)。与T0时比较,C组T4-6时HR降低、MAP和TBW升高,T1、T4-6时SVV升高;P组T4时HR降低、MAP升高,T1、T4-5时SVV升高,T4-5时TBW升高(P<0.05)。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Na+、K+、Hct和术中用药次数及TUR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60 min时给予呋塞米预处理可维持经尿道PKRP老年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创心排血量监测可有效评估呋塞米预处理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阿托品在保留自主呼吸无痛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中的作用。  方法  40例拟行无痛纤支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 例。对照组(C组)依次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右美托咪定0.2 μg/kg、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0.2 μg/kg、丙泊酚1 mg/kg iv,然后再配合气管内表面麻醉行纤支镜检查,当出现呛咳、肢体活动,则追加丙泊酚0.4 mg/kg iv。观察组(S组)给于阿托品0.006 mg/kg iv后其余步骤同C组。记录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麻醉效果评价、术中追加丙泊酚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的例数、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min的心率(HR)、血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组间比较无差异(P > 0.05),C组患者T2的HR、MAP的显著低于T1(P < 0.05), S组患者T2的HR、MAP、SpO2显著高于C组(P < 0.05),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C组(P < 0.05),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显著低于C组(P < 0.01)、术中追加丙泊酚和给于血管活性药的例数及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 < 0.05)。  结论  阿托品可提高保留自主呼吸无痛纤支镜检查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唐芳  王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9-1172, 11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罗哌卡因+全麻(R+G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DR+G组),各20例。G组采用全身麻醉,R+G组采用全身麻醉+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RD+G组采用全身麻醉+1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病人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病人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时点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DR+G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P < 0.05);DR+G组、R+G组、G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在T1、T2、T3时间点3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DR+G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R+G组、G组(P < 0.05~P < 0.01)。DR+G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G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减少术中、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病人疼痛,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甲磺酸多拉司琼对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120例,年龄 18~60 岁,ASA 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右美托咪定+甲磺酸多拉司琼组;B组:右美托咪定组;C组:甲磺酸多拉司琼组;D组:盐水对照组。 记录4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时间、出血量、液体输注量,分别于术前( T0 ) 、术后 24 h( T1 )抽静脉学检测血浆胃动素水平,记录患者术后24 h、48 h 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及发生率。  结果  (1)4组患者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B、C 3组患者术后24、48 h Ⅲ、Ⅳ级术后恶心呕吐患者发生率及术后止吐药使用率分别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A、B、C 3组患者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分别低于同组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A、B、C 3组患者术后24 h胃动素水平分别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甲磺酸多拉司琼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患者的术后24 h血浆胃动素水平,并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及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穿孔后硬膜外(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镇痛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在分娩镇痛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足月初产妇60名,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continuous epidural analgesia,CEA)联合PIEB分娩镇痛组(A组)和DPE联合PIEB分娩镇痛组(B组)。A组产妇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B组在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放入25G腰麻穿刺针,以发现脑脊液回流为准,不注药,行硬膜外置管,药物配方及PIEB设置2组相同。记录镇痛前(T0)、镇痛后5 min(T1)、镇痛后10 min(T2)、镇痛后15 min(T3)、镇痛后20 min(T4)、镇痛后1 h(T5)、宫口开全(T6)和胎儿娩出(T7)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运动阻滞情况;记录各组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 alanalgesia,PCEA)次数、舒芬太尼的用量、镇痛不良反应、产程及分娩方式结果、产妇满意度。结果所有产妇均成功实施了分娩镇痛,产程中2组产妇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胎心率平稳,无明显变化(P>0.05)。2组产妇T1~T7时间点的VAS评分较T0降低(P < 0.05),B组T1~T4的VAS评分低于A组(P < 0.05)。2组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分娩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产妇按压镇痛泵的次数、镇痛药物用量少于A组(P < 0.05)。B组产妇满意度高于A组(P < 0.05)。2组产妇术后改良Broma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E联合PIEB是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可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后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病人麻醉前30 min输注羟乙基淀粉10 mL/kg,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开始时对照组病人持续泵注0.9%氯化钠溶液0.75 mL·kg-1·h-1,观察组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75 mL·kg-1·h-1(0.05 μg·kg-1·min-1),直至胎儿娩出。比较2组入室时(T0)、扩容后(T1)、麻醉后1 min(T2)、麻醉后3 min(T3)、胎儿娩出时(T4)、术毕(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病人手术时间、麻醉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T0时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时MAP高于对照组(P < 0.05),T2、T3时HR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与T0时比较,对照组病人MAP在麻醉后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HR增快(P < 0.05);观察组病人各时点MAP和HR与T0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低血压、高血压、恶心呕吐和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5 μg·kg-1·min-1,产妇血流动力学平稳,对新生儿无影响,能够提高剖宫产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失血性休克犬输液量及肺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1、5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组(C组)及定量输液组(Q组).G组、C组和Q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维持休克状态60 min,随后分别采用GDFT、定量输液和中心静脉压指导的输液方案行液体复苏并观察4h.复苏液体乳酸林格氏液与羟乙基淀粉的输液比例为1:1.实验结束后,记录复苏4h的输液量及尿量;测定肺组织的湿/干重量比(W/D);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结果 G组的输液量及尿量多于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的W/D高于S组、Q组和C组(P<0.05);G组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和S组、Q组及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犬的输液量增加,但不影响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5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快速外科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妇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BMI 20~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浅麻醉组(L组,n=30)和深麻醉组(D组,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酶活化标记物-纤维蛋白单体(FM)在外科术后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3例Ⅲ~Ⅳ级手术术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围术期出血量。记录手术前(T0)纤维蛋白原(Fib)、术后当日(T1)纤维蛋白原(Fib)和术后24 h(T2)血浆纤维蛋白单体(FM)、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二聚体)等指标。根据FM检测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将患者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中水平组、高水平组。统计描述患者临床资料;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FM的因素;双变量相关性分析FM与Fib及DD的关系;方差分析不同疾病组FM的差异。结果 (1)共纳入Ⅲ~Ⅳ级手术术后患者93例,平均年龄(59±13)岁,男性49例,女性44例。其中61例是恶性肿瘤患者(66%),32例是非肿瘤患者(34%);(2)纤维蛋白单体(FM)正常水平组(≤5μg/mL)9例(9.7%),FM(4.32±1.07)μg/mL;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行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术中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 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术后康复效果是否优于限制性液体治疗(restrictive fluid therapy, RFT)。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的肥胖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FT组和GDFT组,每组各30例。RFT组维持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幅度不超过术前基线水平的20%。GDFT组采用唯捷流监测系统监测每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维持SVV≤13%。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量表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得分情况。结果: 与RFT组比较,GDF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及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1)。术后2、5、10周GDFT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RFT组(P均<0.01)。结论:术中基于唯捷流监测系统的GDFT可促进肥胖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量普通肝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早期血液流变性影响。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取胎术40例,年龄25~3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肝素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H组术毕即刻进行48h微量普通肝素治疗。记录麻醉前5min(T1)、术后1h(T2)、6h(T3)、24h(T4)、48h(T5)的高切变率全血粘度(Hηb)、低切变率全血粘度(Lηb)、血浆粘度(ηp)、全血还原粘度(ηr)、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红细胞刚性指数(ERI)、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电泳时间(EET)。结果:T3~T5时H组Hηb、Lηb、ηr、EAI、ERI、EET明显降低(P<0.05),T4、T5时ηp也明显降低(P<0.05),T5时H组Hηb、Lηb、ηp、ηr、ERI、EET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剖宫产患者血液粘度增加,早期使用微量普通肝素治疗可改善剖宫产患者血液流变性,降低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