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心电图改变为伴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伴长P—R间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B型)各5例。其中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由药物所致者出现于房性心动过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2例消除,1例减轻,1例无效而安装心脏起搏器);未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5例(2例消除、3例减轻)。所有病人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传导阻滞无异,对有症状的二度或更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应急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表现,将这13例患者分为 A、B 两型。结果13例患者中10例患器质性心脏病,3例为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7例经胺碘酮或普罗帕酮复律转为窦性心律时,仍存在一度房室阻滞或二度Ⅰ型房室阻滞,提示此7例交替性文氏现象多为病理性阻滞;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有2例(肺炎、创伤性颅脑损伤)恢复窦性心律未见房室阻滞,提示为功能性阻滞。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心房扑动伴交替性文氏现象为房室结双层阻滞,B 型略多于 A 型。该现象如果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多数存在房室阻滞,提示可能为病理性阻滞。如果为病理性阻滞,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适当减量,以免发生高度或三度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及I°房室传导阻滞是三分支阻滞的典型表现,在此基础上出现B型交替性文氏周期,说明阻滞发生在多层水平,为少见的心电图表现。现将最近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临床和心电图材料患者女性,14岁,既往体健。因劳累、腹泻3天后频发晕厥伴抽搐,心电图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心律,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阿-斯氏综合征,在当地医院安装临时起搏器,并应用激素和能量合剂治疗3周后转入浙医大二院。体检:心肺听诊无殊,心界无明显扩大,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3年来所见8例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者的住院资料。结果8例均为器质性心脏病者,2例为心房扑动(AF)伴交替性文氏周期(B型),6例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均出现于窦性心律(A型与B型各3例)。此6例中2例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减轻及消除各1例),余4例未加用者亦获2例减轻2例消除。8例均以临床治疗或好转出院。结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的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均出现于窦性心律,交替性文氏周期仅见于AF,均提示为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可用作对症及过渡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5岁,发生双束支非同步传导阻滞伴右束支传导文氏现象。当一侧束支完全阻滞时,另一侧束支发生文氏型传导,心电图上仅见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一侧束支完全性传导阻滞图形。双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而出现阿-斯综合征,应及早给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认识和评价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心电图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分析696例房室阻滞中10例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资料。结果10例患者均为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均表现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其中长PR间期文氏现象(A型)及长PR间期高度房室阻滞(B型)各5例。9例出现于窦性心律,1例因药物导致房性心动过速。经异丙肾上腺素治疗4例,其中2例双层消除,1例减轻,1例因治疗无效而植入心脏起搏器;5例未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其中2例双层阻滞消除,3例减轻。10例患者均获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非交替性文氏周期亦为房室交界区双层阻滞的常见类型,B型与A型同样多见。绝大多数出现于窦性心律,且均为病理性房室阻滞。治疗原则与单一类型房室阻滞无异,对有晕厥等症状的高度或二度房室阻滞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但对预后并无显著影响,仅作为应急和过渡措施。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习惯分成房结区、结区和结希区。房室传导阻滞可以在两个或三个层次同时形成,称为房室传导中的分层阻滞。一般最多见的是两个层次的阻滞,结区易形成文氏型传导,而结希区和房结区易形成2:1传导。这种房室结两个水平上存在不同类型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引起不规则的心室律,称为交替性文氏现象或交替性文氏型传导。 交替性文氏现象可以发生于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及起搏点与周围心肌的交界区。以房室阻滞的交替性文氏现象较为多见。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文氏现象是指在2:1房室传导阻滞时下传心搏的P-R间期逐次延长,最后以二至三个P波连续受阻而结束一个文氏周期的一种心电图表现。大多数交替性文氏周期的发生机理是由于传导系统中存在着两个性能、水平不同的阻滞区。由于传导系统近侧与远侧的阻滞类型不同,可引起不同的心电图改变。假若近侧部位呈2:1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希氏束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9例为完全性双束支阻滞,8例为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5例为完全性房室结阻滞。在17例希氏束及其以下的房室传导阻滞中,有13例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效果均良好。提示希氏束电图对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好图回放之8     
《心电学杂志》2011,(1):37-37
临床资料 男性,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内交替性文氏周期(近端文氏,远端2:1),不能完全排除房室交接区交替性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10.
低位房室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对低位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例房室传导阻滞的体表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房室传导阻滞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线索为:①房室传导呈全有全无现象。②逸搏或夺获心室表现为窄QRS波群,呈二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③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④心室夺获的QRS波群呈一侧束支或双束支传导阻滞型,并间歇出现心室脱漏。⑤二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室夺获波呈交替性不同束支或分支组合阻滞型,且伴心室脱漏。⑥心室波的逸搏灶低下,在束支或分支阻滞平面以下,逸搏频率慢。结论依据体表心电图并结合临床诊断低位房室传导阻滞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房室传导系统远端持续性Ⅱ°一型传导阻滞。患者女性,75岁,因严重胸骨后疼痛入院。既往患轻度糖尿病和双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不全性石束支阻滞)。入院后血清酶呈典型AMI曲线变化,临床上因并发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永久性心肌起搏器治疗。图1示下壁和前侧壁导联新出现ST段压低和T波例置,而无明显病理性Q波和R波振幅降低,此种心电图表现符合下壁和前侧壁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非Q波型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房室传导不典型文氏现象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19~81岁)房室传导不典型文氏现象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房室传导不典型文氏现象病例中,1例为单纯房室阻滞,1例交替性文氏传导,2例非交替性文氏传导,5例房室结双径路。其中4例为病理性阻滞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其他为迷走高敏所致生理性阻滞。结论年轻患者不典型文氏型房室阻滞者以迷走高敏所致功能性阻滞多见,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发生不典型文氏现象时,心电图表现复杂并常与其他心律失常共存。  相似文献   

13.
心房扑动的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扑动的传导比以偶数比例 (2∶1 ,4∶1 ,6∶1等 )为多 ,奇数比例 (3∶1 ,5∶1)者较少 ,其心室搏动多较规整 ,不规整的则是由于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所致。本文介绍本院所见的心房扑动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现象。一、典型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1]1.A型交替性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区上层为2∶1阻滞区 ,下层文氏周期结束时出现连续3次激动未下传 (图1)。作者单位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内三科、日照市妇幼保健院内科 (潘广芬 )图3患者女性 ,36岁。临床诊断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窦房交接区、房室交接区、束支传导的文氏现象心电图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窦房阻滞、房室阻滞、束支阻滞患者的典型和不典型文氏现象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中有8例(例1~8)依据心电图特点、临床相关资料、12导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分析,确诊为迷走高敏所致生理性阻滞。另4例(例9~12)依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多项生化检查。心脏B超及心电图特点。最后均被确诊为病理性文氏型传导阻滞伴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结论对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典型、不典型文氏型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时,必须依据其心电图特点,作出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尽可能作出功能性或病理性的判定,以利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8次/分时QRS波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室性期前收缩长代偿间期后窦性QRS波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消失。但其心率及PR间期均不变时,亦可见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与正常QRS波交替出现,考虑右束支同时存在快频率依赖性阻滞和非频率依赖性阻滞,其机制可能与蝉联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发生在房室交界区之外的多种文氏传导现象,包括:一、窦房传导阻滞的不典型文氏现象;二、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早搏折返途径中的文氏现象;三、心房内、心室内文氏现象;四、异位节奏点传出阻滞的文氏现象;五、房室束支阻滞的文氏现象;六、房室付束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束支及分支内文氏现象的心电图表现、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例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伴束支及分支内文氏现象的常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包括:①窦性心律、心房颤动时伴完全性/高度房室或窦房阻滞;②心室节律是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逸搏心律,节律匀齐;③逸搏的QRS波周期性出现正常形态,之后继以束支阻滞逐渐加重的图形。结论束支及分支内文氏现象是少见的心电现象,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做出诊断,其临床预后较差,需积极采取诊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例1患者男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窦性p-P间距0.85s,频率71次/分。呈长P-R间期型文氏阻滞(即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则延长),呈4:3下传,为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应用阿托品后(图1下行)文氏现象消失,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仍存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A型)。  相似文献   

19.
双层传导阻滞,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而发生在束支内的双层传导阻滞较为少见。我院近遇到1例右束支内Ⅰ度传导阻滞和显性文氏现象的双层传导阻滞。现报道如下。患者,男,57岁。临床诊断: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附图中上条V_1导联为入院时记录,下条V_1导联系住院第7天记录。(附心电图见封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50例需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并对其临床经过进行评价。本组平均年龄71岁(19~94岁)。男19例,女31例。40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或窦性停搏,其余10例为心房颤动伴有缓慢的心室率,无1例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50例患者中,2例有第一度传导阻滞,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半阻滞,3例有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3例患者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