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近年人们从胎儿脐带华尔通氏胶部位分离得到的基质细胞,具有一定干细胞特性,已证实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可塑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培养方法简单,增殖能力旺盛,排异反应低,无伦理道德争议,可望成为自体与同种异体移植及细胞替代治疗的理想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选取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匀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观察组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显著,T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得到了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到自愿接受干细胞治疗的2例HSP患者体内。术后随访1年余,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2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不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且步态平稳,治疗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2例患者的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HSP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并大面积软组织挫裂伤的疗效。方法对随机选取的该院临床骨外科30例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其中20例采用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2个疗程。另一组10例按术后普通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患者愈合指标明显改善。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是安全的,这种新型疗法可能是治疗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的一个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在正常环境和炎症环境下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探讨hUC-MSCs对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将BV2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条件培养基(hUC-MSCs-CM)和(或)脂多糖(LPS)共培养24或48 h后利用MTT比色法分析BV2增殖活力的变化,ELISA试剂盒分析BV2细胞上清中TNF-α和IL-6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 Real-time PCR分析TNF-α、IL-6、ARG1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1)BV2在LPS长程刺激下表现出明显的增殖效应,而hUC-MSCs-CM可以抑制这种增殖反应;(2)炎症刺激诱导BV2表达TNF-α和IL-6明显增多,而在hUC-MSCs-CM和LPS共刺激时TNF-α和IL-6表达明显低于LPS单刺激组;(3)hUC-MSCs-CM共培养组BV2细胞高表达M2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Arg1。 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抑制炎症所致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旁分泌机制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活化,降低促炎因子表达,这可能是其最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徐峰  王钦玉 《海南医学》2013,24(8):1119-1120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外伤性癫痫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每组各24例。联合治疗组采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方案,单一治疗组采用高压氧治疗方案。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疗效(95.83%)较单一治疗组疗效好(33.33%),安全性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癫痫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鸿武  马廉 《医学综述》2009,15(9):1281-1283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从人脐带间质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全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免疫缺陷和多向分化潜能。新近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微环境及体外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不仅能够分化为胰岛样细胞,而且具有一定的β细胞分泌功能,能够降低血糖,克服了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供体细胞缺乏和免疫排斥反应问题,从而有望为临床糖尿病细胞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冻存、复苏的方法。方法收集健康足月新生儿脐带组织,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将细胞冻存3个月后复苏,鉴定复苏后细胞的特性。结果组织块贴壁法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功率高;细胞表面高表达CD29、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型CD34、CD45等;冻存后再复苏细胞活性高达80%~90%。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可以从人脐带华通胶中较好的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为干细胞移植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培养在不含血清、含灭活血清和含未灭活血清的低糖达尔伯克改良伊格尔培养基(L-DMEM)中。每天用显微镜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计算细胞总数、统计细胞成活率。结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含未灭活血清的L-DMEM中生长状况最好,在不含血清的L-DMEM中生长状况最差。结论含未灭活血清的L-DMEM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的过敏性反应,为临床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将30只豚鼠分成3组,分别是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2个模型组隔日肌注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3次,实验1组于首次注射后第14天,实验2组于首次注射后第21天分别静脉注射混悬液进行攻击。观察动物有无过敏反应症状。结果:动物无明显过敏反应症状,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不易导致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外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2、IFN-γ、IL-17、IL-6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从脐带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鉴定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分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和共培养组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17和IL-6的水平.结果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05、HLA-I.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而IFN-γ水平有所下降(P〉0.05),IL-17水平和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上清中IL-2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IL-17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IL-6水平明显上升(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明显可抑制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2、IFN-γ,其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可升高IL-6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gA肾病模型小鼠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VEGF的表达变化,从而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IgA肾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昆明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利用牛血清白蛋白灌胃和皮下注射CCl4并联合应用脂多糖的复合方法造出小鼠IgA肾病模型。10周造模成功,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于第7、21、56天处死小鼠取材,做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EGF。结果 15只小鼠出现镜下血尿,25只小鼠肉眼血尿;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免疫组化观察VEGF表达增强。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入IgA肾病小鼠模型后,可以通过VEGF的表达增强来促使新生血管生成,修复受损肾小球系膜组织,使IgA肾病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gA肾病模型小鼠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VEGF的表达变化,从而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IgA肾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昆明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利用牛血清白蛋白灌胃和皮下注射CCl4并联合应用脂多糖的复合方法造出小鼠IgA肾病模型。10周造模成功,尾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于第7、21、56天处死小鼠取材,做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VEGF。结果 15只小鼠出现镜下血尿,25只小鼠肉眼血尿;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免疫组化观察VEGF表达增强。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入IgA肾病小鼠模型后,可以通过VEGF的表达增强来促使新生血管生成,修复受损肾小球系膜组织,使IgA肾病的一系列症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细胞疗法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其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多能基质细胞,可以从骨组织、脂肪组织、滑膜组织等多种自体和同种异体组织中分离和分化,具有减轻炎症并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目前已逐渐成为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替代细胞疗法.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给药途径、最佳剂量、注射频率对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全身多种组织中,可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能在特定条件控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成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1],在细胞替代治疗及组织工程方面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目前,MSCs主要来源于骨髓,但由于骨髓源性MSCs存在高度病毒污染的可能,且随着年龄增长其细胞数量和扩增、分化能力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故寻找一种能替代骨髓并可弥补其缺陷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已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多潜能干细胞,成功避开了胚胎干细胞来源缺乏、异体排斥、道德伦理等诸多限制,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生物学特性以及分化能力等问题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无血清条件下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方法:在无血清条件培养体系下,利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致瘤素联合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肝样细胞分化。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诱导细胞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白蛋白mRNA及相应蛋白的表达及糖原储存情况。结果:经肝细胞生长因子、致瘤素联合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类圆形,表达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8、白蛋白mRNA及相应蛋白,具有合成和储存糖元的功能。结论:体外无血清培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肝细胞生长因子(20ng/ml)与致瘤素(20ng/ml)联合诱导后,初步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后能否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及诱导后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后能否存活,为心肌细胞的移植探索新的细胞来源。方法从人脐带华尔通氏胶培养出MSCs,检测人脐带来源的MSCs的细胞表面标记。经5aza诱导,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RT-PCR方法检测诱导后细胞能否表达心肌细胞标记物,诱导后细胞经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后移植到梗死心肌,观察移植后细胞能否存活。结果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后能表达心肌细胞标记物,诱导后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后细胞能存活。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5aza诱导能向心肌样细胞分化,诱导后细胞移植至体内能存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作为心肌细胞移植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裸鼠的致瘤性。方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注射裸鼠。观察8周裸鼠体内有无肿瘤生长。结果:裸鼠注射细胞后无明显不适,8周观察期内裸鼠体内未见肿瘤生长,病理组织学检测未见异常。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导致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低。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治疗作用,为慢性输卵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通过阴道内接种沙眼衣原体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感染后4周随机分成hUC-MSC移植组及对照组。hUC-MSC移植组小鼠阴道内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小鼠阴道内注射等体积PBS。感染后8周,观察小鼠输卵管有无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感染后8周,对照组小鼠均出现输卵管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而hUC-MSC移植组仅2例出现输卵管阻塞及积水,对照组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UC-MSC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UC-MSC移植组输卵管病理切片显示,输卵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hUC-MSC移植可明显减少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和减轻其炎症程度,有可能为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护理让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更好的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增强疗效,延缓病程。通过静脉或肝动脉输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病人白蛋白上升,总胆红素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我科3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