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14):2439-2441
目的:研究适形调强放疗(IMRT)序贯替莫唑胺(TMZ)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8年6月确诊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70例,以治疗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接受IMRT序贯TMZ治疗;实验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用阿帕替尼.比较两组系统治疗后的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Apatinib)联合替莫唑安(TMZ)序贯全脑放疗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6 a间41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均为EP(依托泊苷+顺铂)或者IP(伊立替康+顺铂)标准化疗方案6~8疗程,胸部放疗采用适形调强放疗技术(IMRT),常规分割1.8~2.5 Gy/次,病灶PGTV 50.4~66 Gy,出现脑转移后判定为一线治疗失败。二线治疗对照组(拓扑替康单药)20例:拓扑替康(1.3~1.5)mg/m2 D1~5,3周一疗程;实验组(阿帕替尼+替莫唑安)21例:阿帕替尼500~625 mg/d,替莫唑安(150~200)mg/m2 D1~5,3周一疗程,直至病情进展或无法耐受。2组病例均序贯全脑放疗PCTV 30~36 Gy,转移灶PGTV 54~66 Gy,常规分割1.8~2.5Gy/次。比较2组临床疗效、T细胞亚群、肿瘤标记物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6个月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40.0%和7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5.0... 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61例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4例单纯采用替莫唑胺治疗,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之间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完全缓解7例占25.92%,部分缓解12例占44.44%,稳定6例占22.22%,进展2例占7.40%,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占2.94%,部分缓解13例占38.23%,稳定9例占26.47%,进展11例占32.35%,总有效率为67.64%,两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及阿帕替尼引起的高血压为主,仅有观察组的7例患者出现高血压的不良反应,降压处理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率,安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颅内肿瘤以胶质瘤最常见,约占总数的37%~52%[1],其中超过3/4为恶性胶质瘤也称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即WHO分级系统中定义的Ⅲ、Ⅳ级).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有相当一部分颅内HGG因为体积大、位置较深临近重要器官结构以及呈浸润性生长等原因难以切除干净而存在术后残留,这部分病人的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术后辅助放疗已成常规.普通二维放疗由于适形度差,缺乏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肿瘤剂量难以提高,疗效并不理想.三维适形放疗(3D-CRT)能够给予肿瘤区域高剂量的照射,而肿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只受到较低剂量的照射.本研究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术后残留的26例HGG,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恶性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是其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作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5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e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计划及剂量学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调强适形放疗(IMR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VMAT治疗,对照组采用IM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健康状态调查简表(SF-36)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7%(38/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GF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KPS和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58%(11/43),低于对照组的48.84%(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AT治疗脑胶质瘤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KPS评分和SF-36评分,降低EGF水平、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优于IMRT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78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9例。术后均给予调强放疗,实验组在调强放疗的基础上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对比近、远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有效率为64.1%,疾病控制率为92.3%。对照组有效率为38.5%,疾病控制率为74.4%。两组患者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半年生存率为76.9%,一年生存率为64.1%;对照组半年生存率为59.0%,一年生存率为35.9%,两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联合调强放疗和化疗具有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贝伐株单抗与阿帕替尼分别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武汉市第一医院107例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贝伐株单抗组(53例)和阿帕替尼组(54例)。贝伐珠单抗组予以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阿帕替尼组予以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评估两组治疗3个周期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VEGF、EGFR水平,分析给药期间两组的药物毒性反应,并随访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和2年生存率。结果 阿帕替尼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EGFR的差值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血小板降低率高于阿帕替尼组(P <0.05);贝伐珠单抗组治疗后高血压发生率低于阿帕替尼组(P <0.05);截止随访时间,贝伐珠单抗组OS为13.5个月,2年生存率22.64%,阿帕替尼组OS为17个月,2年生存率44.4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阿帕替尼组生存率高于贝伐珠单抗组(P <0.05)。结论 相对于贝伐珠单抗联合TMZ治疗方案,阿帕替尼联合TMZ治疗复发性高级别脑胶质瘤疗效更为优越,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78例,时间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其中39例实施放化疗,作为对照组,39例实施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调强放疗,作为研究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丁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水平、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晚期宫颈癌老年患者采用化疗联合阿帕替尼及调强放疗,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且有效提高疾病控制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2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辅以口服替莫唑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复发、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25%)与对照组(5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两组均出现Ⅰ-Ⅱ级白细胞降低及不同程度的急性放射性脑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与单纯放疗临床疗效相当,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延缓术后复发时间,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我科行三维适形放疗的脑恶性胶质瘤患者91例,年龄19~73岁,中位年龄58岁。采用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生存时间3~3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KPS〈60分及原发肿瘤/〉5cm是预后不良因素,而性别与是否化疗对预后则无明显影响。多因素分析仅显示年龄是独立预后因素,HR:1.9548,95%CI:1.2883—2.9662,P=0.0016。结论年龄是脑恶性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年龄i〉60岁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张晴  戴慧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19):30-34
目的 探讨影响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降低复发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杭州市肿瘤医院进行术后辅助放化疗的44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的分子病理、影像学检查及治疗经过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对相关因素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e,PFS)时间为8.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肿瘤切除程度、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表达均是影响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PFS时间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KPS评分<70分、肿瘤切除不全、IDH野生型均是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差,复发率高。放疗前KPS评分<70分、肿瘤切除不全、IDH野生型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正脑恶性胶质瘤作为难治性的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年患病率约为(6~9)/10万,其3年死亡率在全身肿瘤中位于第3位,仅次于胰腺癌与肺癌~[1-2]。在采取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术的基础上进行放射治疗与给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是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首选手段~[3-4]。目前,有关放疗操作以适形调强放疗为主,且有关脑恶性胶质瘤的放疗剂量及其时间已形成一致看法,而有关放疗靶区的看法仍未统一~[5]。因此,本研  相似文献   

14.
郑斯明  叶奕菁  陆小军 《吉林医学》2014,(23):5166-5167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6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治疗后单独应用化疗治疗组(对照组)和手术后应用化疗基础上加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三维适形放疗2~3 Gy/d,总剂量60~68 Gy。结果:治疗组30例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为40.0%;治疗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3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总剂量60~68Gy。放疗期间同步替莫唑胺化疗,放疗后替莫唑胺(序贯)辅助化疗2~4周期。结果本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为25.8%(8/31),部分缓解(PR)率为61.3%(19/31),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为33.7%,总生存率(OS)为65.9%,2年PFS为5.7%,OS为25.8%。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的患者,三维适形放疗2~3 Gy/d,总剂量60~68 Gy.放疗期间同步替莫唑胺化疗[75mg/(m2·d) ],5天/周,放疗后替莫唑胺(序贯)辅助化疗[150~200mg/(m 2·d)]2~4周期.结果 本组患者CR率为23.8%(5/21),PR率为61.9%(13/21),1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PFS)为33.7 %,总生存率(OS)为65.9%,2年PFS为5.7%,OS为25.8%. 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近期疗效良好,且患者预后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性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收集的60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Ⅰ、Ⅱ级胶质瘤以54 Gy作为放疗剂量的分界线分为两组,对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和P值进行比较;Ⅲ、Ⅳ级胶质瘤将60 Gy作为放疗剂量的分界线分为两组,对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和P值进行比较。结果:在Ⅰ、Ⅱ级胶质瘤的两组中,1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2年、3年生存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Ⅲ、Ⅳ级胶质瘤的两组中,2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1),1年、3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胶质瘤是源于颅内的肿瘤,术后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时,低级别的胶质瘤,治疗剂量能够对患者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造成影响;高级别的胶质瘤,治疗剂量对患者的生存率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 和容积调强放疗(VMAT)技术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术后伴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辅助放疗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120例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3组,其中3D-CRT、IMRT及VMAT各40例,比较观察3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IMRT和VMAT技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急性胃肠道反应和泌尿道反应发生率,IMRT和VMAT技术优于3D-CRT技术(P<0.05);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3D-CRT、IMRT和VMAT技术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具有中、高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采用IMRT、VMAT和3D-CRT技术放疗,其短期生存率相似,IMRT和VMA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D-CRT;IMRT和VMAT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剂量(57.72±10.33) Gy.结果 低分级脑胶质瘤(Ⅰ、Ⅱ级)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100%(8/8)、87.5%(7/8),高分级脑胶质瘤(Ⅲ、Ⅳ级)1、2、3年生存率为85.7%(6/7)、71.4%(5/7)、42.9%(3/7).结论 采用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控制肿瘤生长及延迟复发的重要辅佐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部晚期胃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IMRT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1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以及治疗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疾病控制率75.81%,客观缓解率51.6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8.06%及32.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和CA724水平分别为6.06±1.52 ng/mL、29.72±3.49 U/mL和6.85±1.03 U/mL,对照组分别为7.86±1.50 n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