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2.
胡宗泽  张清泉 《外科》1997,2(3):148-150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男58例,女14例,共72例,平均年龄58.3岁。上段占75%,中段11.1%,下段13.86%。本组病人均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做出初步诊断。术中B超扫查明确肿瘤部位、范围、门脉通畅情况以指导手术。结果与结论:本组总切除率45.83%,其中上段为33.33%,中段62.5%,下段为100%,对不能切除者行胆肠内、外引流术,以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7年肝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4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陶土色大便、呕吐、纳差、呃逆;血清糖链抗原CA19-9的阳性率较高;B超、CT、PTC、ERCP、MRCP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治疗: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根治性切除,4例行胆管内引流术,6例行外引流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脓毒症1例,切口感染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肝门胆管癌诊断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根治切除肝门胆管癌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术前诊断符合率达64.3%(27/42),CA19—9阳性率为90.5%,根治性手术25例(59.5%),姑息性手术17例(40.5%),根治性切除肿瘤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16/25)、36%(9/25)和12%(3/25);姑息性手术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7.6%(3/17)、5.8%(1/17)和0(0/17)。结论早期诊断、正确的评估、合理的术式选择能提高肝外胆管癌的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早期诊断与根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9例肝门部胆管癌,积极根治并肝切除16例取得良好效果,3~8年随访全部存活,其中8例已达5年,2例硬化性胆管癌达28年,而11例姑息手术病例均于术后30天内死亡,根治手术组与姑息手术组比较有较大差异。作者认为常规早期诊断与积极根治切除并不增加病死率,但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延长术后生存率,而术前根据病史、现代影象学检查如B型超声波、P T C、CT及手术探查,可以早期发现病人。  相似文献   

6.
专家座谈会: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6):365-381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7年肝门胆管癌的外科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年间收治的4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腹痛、发热、陶土色大便、呕吐、纳差、呃逆;血清糖链抗原CA19-9的阳性率较高;B超、CT、PTC、ERCP、MRCP和肝动脉造影在影像学表现上各有其特点;治疗:5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25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根治性切除,4例行胆管内引流术,6例行外引流术,4例行姑息性手术。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例,胆道感染2例,脓毒症1例,切口感染1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结论肝门胆管癌诊断应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和免疫组化检查进行,根治切除肝门胆管癌应做到切缘无癌残留,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8.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宪民  刘铮 《普外临床》1996,11(1):29-32
作者对1978年至1995年收治的63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了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探讨,本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岁,男女之比为2.9:1。在病理分型中,浸润型癌占56%,结节型占38%,乳头状型占6%,根据发生部位分类;在胆总管上部者占58.7%,中部占17.5%,下部占23.8%,本组全部患者均依靠临床表现及B超获初步诊断,但梗塞的具体部位及范围往往需CT或其它介入性方法如PTC、ERCP或血管造  相似文献   

9.
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的诊断有赖于临床表现和必要的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时选用合适的影象检查则有助于早期确诊。本文分析手术切除、手术内引流、手术外引流、P T C D和保守治疗五种治疗方式,手术切除组平均生存期达23.3个月,明显好于手术减黄组(P<0.05);在两种不同减压手术中,内引流术桡于外引流术(P<0.01),文中还对胆管癌转移及处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诱因尚不明确,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是其常用诊断方法,术后病理是诊断金标准。ICC总体治疗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手术切除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但是,切除率低、复发率高是该疾病的治疗难点。本文就ICC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高度恶性的肝脏肿瘤,侵袭性极强,预后极差。ICC起源于胆管,位于肝脏,既属于原发性肝癌,又可属于胆管癌,归类不明确,病理分型仍存在争议性。ICC高危因素众多,但诱导发生机制尚不明确。ICC早期症状常无特异性,也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增强CT和MRI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肝癌的肝脏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由于缺乏针对性的筛查手段和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大多数ICC明确诊断时已经是晚期,给ICC的治疗带来巨大困难。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治疗ICC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对于一些不可手术切除或只能行R1切除、淋巴结转移阳性的ICC,经动脉化疗栓塞、局部消融、全身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远期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ICC的唯一有效手段。而近年来,随着对ICC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点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临床分期、手术指征、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等外科治疗策略也在发生着转变。本文结合近年来临床最新研究进展,针对ICC的外科手术治疗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求实用和有效的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对61例肝门胆管癌及50例良性胆道疾病(肝门胆管结石伴肝管狭窄、肝门胆管损伤性狭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右上腹痛。肝门胆管癌病人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血清CA19-9,CEA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6%,17.4%和68%,100%。B超,电脑彩超,CT,MRI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97%,71.9%,78.3%和95.7%,100%,90.9%,87.5%。所有4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MRC均能明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和扩张的肝门胆管树。结论:血清CA19-9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彩超,MRI结合MRC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首选影技术。  相似文献   

16.
肝内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由于肝脏相关的肿瘤均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因而在临床表现上往往相似,但是这些肿瘤在病理学、形态学、发展过程以及治疗方面都有着显著区别,因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诊断肝内胆管癌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关于肝内胆管癌的分子诊断有了很大的突破,发现IDH1/2、BAP1、p53、KRAS、FGFR等都与肝内胆管癌有着显著的关系.不少生物分子都有希望作为胆管癌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内胆管癌的分子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是一种钙代谢紊乱疾病,其典型特征是血钙、PTH、尿钙升高,容易累及机体多个系统.该病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组织的良性腺瘤导致,少部分为甲状旁腺增生或甲状旁腺癌.随着体检意识的增强,无症状型PHPT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该病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而治愈,大多预后良好,但少部分情况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近3年在西南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住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胆管癌的患者165例,胆结石癌变患者25例.选择同期手术的胆结石患者36例和胆管狭窄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多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CA125、CA153、CA242、CA19-9、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Ferritin)在各组中的升高情况及其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CA19-9在胆管癌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83.6%和96.3%),而CA242尽管在胆管癌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但其在胆结石癌变组中也有很高的敏感度(88%).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能明显提高胆管癌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是对胆结石癌变组的检测.与影像学检查相比,多种肿瘤标志物对胆结石早期癌变的敏感度远高于影像学检查.结论 多种肿瘤标志物在胆管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尽管在肿瘤确诊方面,多种肿瘤标志物无法与影像学检查相比拟,但在胆结石早期癌变的诊断中,多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价值却要明显优于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胆管癌是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实体肿瘤,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靶向以及免疫治疗是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的抗肿瘤手段,尤其是免疫治疗。胆管癌的肿瘤微环境复杂,除了间质和内皮细胞外,还包括大量免疫细胞,天然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也发挥作用。本文总结了胆管癌的免疫相关研究以及最新的免疫治疗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