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低体质指数患者应用中的利弊,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前瞻性纳入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体质指数胸痛待查患者90例,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120、100、80 kV管电压成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 A、B、C三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良的分别占94.65%、93.37%和9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4.18±3.72)、(8.53±2.35)和(3.12±1.78)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恰当的管电压对低体质指数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双源CT低管电压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在体质指数(BMI)正常范围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 将65例BMI在正常范围并接受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管电压采用常规扫描120 kV,B组管电压采用100 kV,均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两组扫描的冠状动脉分别做图像处理,应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总体评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结果 A组评价443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451段冠状动脉.A组图像质量评价为优和良好的占97.74%,B组占97.56%.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15.04±2.42)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5±1.6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对比剂用量为(75.17±3.69)ml,B组对比剂用量为(62.27±3.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时管电压设为100 kV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在冠状动脉成像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仅根据体重指数的不同手动调节管电流,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当中的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不同体重指数的三组患者之间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有效剂量(ED)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降低辐射剂量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正常体质量指数患者低管电压条件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效果。方法将某院2017年1月至11月收治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按重建算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100 k V管电压和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观察组采用80 kV管电压和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比较分析两组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本次研究60例患者共788段冠状动脉,其中可供图像质量评价的节段有765段,占97.08%,另外管径小于2 mm有23段,因不利于评价而排除。两组CT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升主动脉根部CT值、噪声、RCA-CT值、LAD-CT值、LAD-CNR、LCX-CT、LCX-SNR、LCX-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CA-SNR、RCA-CNR、LAD-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体质量指数患者低管电压条件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效果明显,满足疾病诊断需求,且能减少辐射剂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lash CT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IRIS)技术对改善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及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对100例体质量指数(BMI)为25~30kg/m2的患者行Flash CT检查,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化分成A(120kV)、B(100kV)两组,对B组图像经IRIS重建获得数据作为C组。测量主动脉根部、左冠状动脉及右冠状动脉起始部血管腔内CT值、噪声(SD),并计算SNR、CN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图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4,P<0.05);3组血管腔强化CT值、噪声、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血管腔内CT值B、C两组高于A组;B组噪声最大,CNR最低;C组SNR最高。A、C组ED分别为(8.6±1.3)mSv和(3.5±0.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1,P<0.05)。结论对于超重患者运用低管电压结合IRIS技术进行Flash CT冠状动脉检查能够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剂量对比剂、低流速注射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进行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20例体质量指数(BMI)18.6~24.9 kg/m~2和心率<65次/min的患者,A组60例采用12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9 ml/kg、注射流速5.0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门控扫描;B组60例采用80 kV管电压、对比剂剂量0.7 ml/kg、注射流速3.5 ml/s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扫描。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 mg I/ml,图像重建均采用迭代重建技术(SAFIRE)。测量2组的CT强化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采用双盲法对冠状动脉以4分法进行评价,其中1分为不可诊断图像。结果 A组管腔内的平均强化CT值略高于B组,B组的图像噪声较A组略高,A组的SNR、CNR高于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效辐射剂量[(0.39±0.02)mSv]较A组显著降低[(4.99±1.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BMI 18.6~24.9 kg/m~2、心率<65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低流速注射扫描,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能够在保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用于低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低心率患者6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2014年4月23日~2016年4月23日期间。使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例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辐射剂量评估[心脏扫描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冠脉检查的有效剂量(ED)]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CTDvol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的DLP对比差异显著,实验组DLP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ED对比差异较大,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控制患者入选标准的情况下,采用双源CT低剂量Flash心脏扫描技术可保证图像质量,并减少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第3 代双源CT 低剂量扫描方案应用于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收集102 例接受第3 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患者,扫描时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并且选取CARE kV"on"模式调节管电压.根据心率(Heart Rate,HR)将患者分为3 组:A 组(36 例):HR≤70 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及观察组(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比较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0%,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成像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辐射剂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可显著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双源CT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应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3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100kV管电压,碘对比剂(300mgI/mL),前门控轴扫。测量各冠状动脉主要节段的CT值,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分析辐射剂量变化。结果:所测得的各主干CT值均在300HU以上。CTA图像质量均评分为5分者289个,4分148个,3分34个;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为10.48±1.90,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DE)为(1.64±0.26)mGy。结论:在双源前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采用100kV低管电压结合低碘浓度对比剂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将9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应用270 mgI/mL碘对比剂同时使用迭代算法重建,再将A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A1组(25例)及A2组(35例),A1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80 kV,A2组(BMI≥24 kg/m2)管电压为100 kV;B组30例应用370 mgI/mL碘对比剂,120 kV管电压。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记录扫描辐射剂量,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分析。结果:平均有效辐射剂量(ED)A1组为(2.00±0.56) mSv,A2组为(2.35±0.74) mSv,B组为(3.98±1.78) mSv,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34和-4.95,P〈0.05)。图像质量方面,A1组与B组间及A2组与B组间主观评价优秀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10和2.04,P值均〉0.05);客观评价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亦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尽可能低浓度的碘对比剂(270 mgI/mL)配合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是可行的,超重人群(BMI≥24 kg/m2)亦可应用,同时显著的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联合低电压技术对冠状动脉CTA(CCTA)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因疑似冠心病而接受CCTA的156例患者,其中常规电压组103例,采用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管电压120 kV;低电压组 53例,低电流扫描同时联合低电压技术,管电压100 kV。比较两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CNR值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低电压组图像质量评分、CT值、噪声、SNR和CNR值均大于常规电压组(P均<0.05);两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噪声的低电流扫描联合低电压技术可实现个性化低剂量扫描,同时提高C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k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处于超重患者(男性:25kg/m2≤BMI〈30kg/m2;女性:24kg/rn2≤BMI〈29kg/m2)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分成A组(120kV)、B组(100kV),采用FBP重建,对B组采用SAFIRE重建得到C组图像。对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图像质量分别为(3.51±0.70)分、(3.49±0.33)分和(3.55±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两组问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平均CT值最低。B组与A组(或c组)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且A组较高。A、C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或C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或C组)较A组辐射剂量下降约34%。结论对于超重患者,采用100kV管电压结合SAFIRE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改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流速对比剂、低电压扫描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下肢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接受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低管电压(80 kV)扫描,对比剂注射速率3.3 ml/s,迭代算法重建图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5.0 ml/s,使用滤波反投影法进行图像重建。扫描结束后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测量腹部至小腿8个ROI及周围肌肉组织的CT值和标准差(图像噪声),计算CNR及S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比较2组的辐射剂量、碘注射量、血管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 实验组的CTDI和DLP分别为(3.57±0.64) mGy和(429.26±97.60)mGy·cm,对照组分别为(7.23±0.86)mGy、(918.15±173.53)mGy·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平均碘注射量为(22.49±2.03)g,对照组(33.48±2.9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实验组8个ROI的平均血管CT值和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80 kV管电压、3.3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联合迭代算法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碘注射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自适应扫描序列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1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心率≥65 bpm)采用自适应序列门控扫描模式,数据采集期相根据屏气时心率设定:A组24例患者(65 bpm≤心率〈75 bpm),采集期相设为70%R-R间期,B组27例患者(心率≥75 bpm),采集期相设为40%R-R间期。管电压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调整:BMI≥25 kg/m^2,120 kV;BMI〈25 kg/m^2,100 kV。分别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A组共评价299段冠状动脉,B组共评价345段冠状动脉。两组可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评分为3-4分者分别占91.3%和92.2%;评分为1-2分者右冠状动脉(RCA)最多,其次是左回旋支(LCX);心率波动范围3-44 bpm。A组图像质量总体平均评分为(3.53±0.73)分,B组为(3.59±0.63)分。A组总体平均有效剂量为(2.85±0.93)mSv,B组为(3.10±0.86)mSv。结论:双源CT行低剂量自适应序列门控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心率≥65 bpm的患者中也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个性化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DSA冠脉造影对比,探讨CTA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56例患者分为4组:A组78例为前瞻性门控扫描,心率<80次/min,其中36例行冠脉DSA造影检查;B组78例为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60例行DSA检查,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再分为3组,B1组(BMI< 18 kg/m2) 25例、B2组(BMI 18~25 kg/m2)25例、B3组(BMI>25 kg/m2)28例.应用Philips 256 i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A组992 mA,B1组500 mA、B2组580 mA、B3组660 mA.扫描完毕后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采用主观评分(4分法)和客观噪声测量2种方法评价图像质量.比较组间心率、ED、噪声及图像评分的差异,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与B组间心率、ED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组间ED平均值相差7.45 mSv,相比较B组,A组ED平均降低50.41%.A、B两组间BMI、图像噪声和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3组间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心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噪声B1组与B2组、B1与B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与B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CTA诊断冠心病(与DSA比较),A组的敏感性91.19%,特异性95.64%,准确性94.23%,Kappa值0.87;B组敏感性96.11%,特异性98.06%,准确性97.65%,Kappa值0.93.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可以通过心率、BMI、管电流等因素对检查者进行分类,在保证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达到个性化基础上有效减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