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中国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状况,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为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截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中全国社区7767名老年人口学资料和认知功能数据,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 7767名调查对象,年龄60~103(68.57±7.15)岁;不同的性别、年龄段、教育水平、户口、婚姻状态、吸烟、饮酒、创伤事件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心理状态因素有:教育水平、体力活动、年龄、性别、户口、婚姻状况;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即时记忆因素有:教育水平、年龄、体力活动、户口、婚姻状况;影响中国社区老年人延时记忆因素有:教育水平、年龄、体力活动、户口、婚姻状况、吸烟。结论中国社区应关注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进行有效的社区健康干预。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长株潭城市群社区失能老人常见症状及对症状的健康管理形式,寻找可控因素,建立社区失能老人个性化健康管理形式。方法于2012年7月—9月对通过随机分层抽样选择的27个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简称长株潭城市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家级示范性、省级示范性和普通各3个)辖区范围内的582名失能老人采用自制《长株潭城市群社区失能老人健康管理现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1)长株潭城市群社区失能老人选择健康管理形式与牙齿缺失、听力损伤、便秘、步态障碍、尿失禁、高血压症状(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及其他常见症状密切相关(P<0.01或P<0.05);(2)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医保类型、失能程度和失能时间的失能老人选择健康管理形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失能老人健康档案,发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针对老年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日常健康维护,以社区为平台为失能老人在家门口提供系统、连续、综合的健康宣教及医疗护理服务,可以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由于受基础疾病、生活习惯及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群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具有一定的特点。本研究通过调查太原市老年人群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老年人群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及临床治疗经验性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4月—2020年7月,抽取太原市4个行政区域的9个成熟社区,对年龄≥60岁的62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与病原学检测。采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社区老年人群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ommunity-acquir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CA-MRSA)携带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26名社区老年人中有35名携带SA,携带率为5.6%,其中,5人携带CA-MRSA,携带率为0.8%。基础疾病数量(χ2=9.229,P=0.026)、家庭结构(χ2=5.746,P=0.017)、是否吃隔夜饭(χ2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西安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市两个社区31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体育锻炼、失能情况、慢性病消费、心理疾病及其应对方式等.利用SAS 9.1.2软件的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 剔除回答不完整或怀疑不真实的问卷,获得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为98.1%.被调查人群的心理疾病检出率为27.1%.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慢性病医疗消费、失能情况、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保险、慢性病医疗消费、社会支持和体育锻炼是影响因素.结论 在老龄化和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的形势下,必须重视精神养老问题,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和构建社区精神养老服务等外部支持系统,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健康状况自评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江汉油田5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34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1)老年人失能率13.88%,失能老人健康自我评价为较差和很差占82.3%、慢性病患病率92.95%、调查前2周患病率30.4%、1年住院率38.2%。(2)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失能老人2周就诊的促进因素的OR值及95%CI分别是:年龄2.090(1.076~4.059)、体重指数1.677(1.114~2.524)、患慢病数1.457(1.087~1.953);限制因素是两周是否患病0.109(0.063~0.189)、去医院时间0.167(0.098~0.287)。(3)影响失能老人1年住院的促进因素的OR值及95%CI分别是:患慢病数1.429(1.120~1.824)、是否参加医保1.500(1.154~1.951)、收入状况1.596(1.003~2.541);抑制因素有失能程度0.641(0.474~0.867)、婚姻状况0.702(0.507~0.972)。结论失能老人健康状况比较差,慢性病患病率高,对失能老人应开展针对性的社区卫生服务、康复护理、健康促进,满足失能老人的卫生服务需求,有利于改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太原市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太原市6个社区抽取540名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以及签署生前预嘱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得到有效问卷513份,有效率95.0%。社区老年人对生前预嘱的认知水平较低(44.1%,226名),不同年龄(χ2=11.09,P=0.001)、文化水平(χ2=7.95,P=0.005)、日常生活能力(χ2=8.10,P=0.017)者对生前预嘱的认知状况不同。普及相关概念后,愿意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的老年人也较少(49.9%,256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60~74岁(OR=2.151,95%CI:1.380~2.941)、文化水平在本科及以上(OR=3.048,95%CI:1.571~5.913)、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障碍(OR=2.849,95%CI:1.223~6.638)、慢性病患病种数≥2种(OR=1.654,95%CI:1.138~2.404)、之前听说过生前预嘱(OR=1.596,95%CI:1.098~2.322)的老年人更愿意提前签署生前预嘱文件。结论太原市社区老年人生前预嘱的认知及接受度较低,我市应继续加强对生前预嘱的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其居家照护者的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728名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及750名居家非正式照护者,调查其长期照护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 援疆汉族失能老年人对长期照护需求低,仅14.3%为高需求水平;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高,54.0%为高需求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照护失能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失能程度和失能原因以及照护者的家庭月收入、照护时间、照护年限和健康状况是影响居家非正式照护者的主要因素.结论 援疆汉族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低,照护者对长期照护需求高;影响该人群长期照护需求的因素呈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随机抽样的成都市城市社区378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包括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保健及慢性病防治知识、慢性病患病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老年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认知及行为可能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对健康和慢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5.0%~74.9%,其健康知识的来源主要有各级医疗机构(38.5%)、报纸和杂志(20.4%)、广播和电视(12.9%)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烟(17.0%)、嗜酒(16.7%)、不参加体育锻炼(29.3%)等.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认知的因素为老年人的文化程度(P=0.000)、是否患有慢性病(P=0.000)、经济来源(P=0.001)、老年人的年龄(P=0.019);影响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的因素为老年人的性别(P=0.000)及60岁以前的职业(P=0.002).结论 成都市城市社区老年人对一般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尚可,但对慢性病的相关防治知识掌握较少.针对老年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是改善老年人健康相关认知和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不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提高该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蚌埠市某社区进行健康体征检测的65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卷),测量健康体征相关指标,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健康相关指标的检测和问卷的填写与收集。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χ2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社区老年人群中体力活动不足者占35.7%(233名),体力活动总量为(418.04±139.74)METs-min/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01)、性别(P=0.017)、文化程度(P<0.001)、BMI(P=0.015)、慢性病共病(P=0.012)、骨密度(P=0.010)、动脉硬化(P=0.012)、吸烟(P=0.013)是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社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高龄、男性、文化水平低、超重、慢性病共病、骨密度异常、有动脉硬化以及吸烟的老年人群进行运动促进健康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减少社区老年人体力活动不足的发生,培养其规律的体力活动习惯,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背景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人数约为4 063万人,占老年人人口的18.3%。老年人失能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失能状态转移规律研究在解决老龄化问题中显得至关重要。目的 运用多状态Markov模型对我国老年人失能转移规律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3年数据,按美国长期护理调查(NLTCs)制定的失能分类标准对CHARLS数据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失能状态分类,构建多状态Markov模型对老年人失能不同状态间相互转移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 615例受访者,随访时间为2年,3 740例(56.54%)保持状态不变,837例(12.65%)状态改善,1 704例(25.76%)状态变差,334例(5.05%)死亡。无论老年人的状态处于哪个阶段,均有可能改善,轻度失能状态改善的概率最高,为0.414 0;初始状态为失能的老年人比初始状态为非失能的老年人更具有状态改变的倾向,但初始状态为重度失能的状态改变的概率低于初始状态为轻度失能和中度失能状态改变的概率;健康受损、轻度失能及中度失能的老年人状态改善的概率均高于变差的概率,重度失能的老年人状态改善的概率低于变差的概率;重度失能死亡的概率最高,为0.355 1。健康、健康受损、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状态的平均逗留时间分别为3.33、1.83、1.02、1.02、1.52年。结论 老年人状态不变或改善与状态变差一样普遍存在。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失能转移规律不同于健康受损、轻度失能及中度失能老年人的失能转移规律,健康受损、轻度失能及中度失能仍有较大的恢复的可能性,重度失能的逗留的时间较长,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死亡的概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