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快速现场评价(ROSE)技术对肺占位病变良恶性的判断价值,以及对支气管镜活检取材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在胸部CT表现为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行支气管镜下活检,并留取活检组织开展ROSE技术,由经过3个月细胞病理学培训的呼吸科专科医师进行ROSE判读,判读结果与后续的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回顾性分析同时期CT表现为肺占位行支气管镜活检、但未行ROSE的病例,比较两组病例常规病理报告提示取材质量的差别。结果共纳入101例患者行支气管镜下活检并行ROSE,呼吸科专科医师的判读结果与后续常规病理结果相比,恶性病变的一致率为84.1%,良性病变的一致率为93.8%,一致性检验提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值为0.66,P0.01)。开展ROSE的病例组与未行ROSE的病例组相比,最终常规病理报告显示取材满意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98.0%比94.5%,P=0.14)。结论 ROSE技术应用在支气管镜活检中能够较好地判断肺占位病变的良恶性。经过短期细胞病理学培训的呼吸科专科医师有能力进行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从而避免了需要细胞病理医师现场参与诊断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秦田田 《黑龙江医学》2024,48(7):808-811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价(ROSE)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对诊断外周(1/3)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5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胸部CT检测到外周(1/3)肺部病变大于15周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超细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及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并使用ROSE技术对肺泡灌洗液、肺活检的标本进行评估,若ROSE结果为阳性,则停止气管镜操作,将肺泡灌洗液、活检标本送检验科及病理科;若ROSE结果为阴性,则重新行肺泡灌洗、TBLB及ROSE判读,若连续3次ROSE结果均为阴性,则在病变部位多点TBLB后将活检标本送病理科,灌洗液送检验科;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气管镜下行肺泡灌洗、经支气管肺活检后,直接将肺泡灌洗液、活检标本送检验科及病理科。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率、气管镜操作时间(观察组包括ROSE时间)、气管镜操作次数、有效致病微生物检出率、病理结果阳性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3,P<0.05)。两组患者气管镜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VBN)联合径向超声(EBUS)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于绍兴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或门诊就诊,胸部CT高度怀疑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188例,根据操作设备不同,分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组(TBLB组),径向超声组(EBUS+TBLB组)及虚拟导航联合径向超声组(VBN+EBUS+TBLB组),评估三种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安全性,以及EBUS组及VBN+EBUS组操作时间。结果TBLB组、EBUS组及VBN+EBUS组三组患者的诊断率分别为32.2% .64.3%及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直径为2~3 em的病灶差异更为明显。亚组分析显示,诊断率与病变肺叶无关,VBN能明显缩短操作时间,超声探头在病灶内部或紧邻病灶诊断率高。结论在TBLB的基础上联合VBN及EBUS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能大大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X线透视下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期间在我院病房和门诊就诊的50例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腔内病变的周围型病变患者,在无X线透视下按胸部CT影像学解剖定位,经电子支气管镜对肺部周围性病变进行肺活检术(TBLB)。结果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确诊15例,其阳性率为30%(15/50)。根据CT显示周围型肺癌不同病灶大小,与支气管镜活检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TBLB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病理类型中腺癌8例,鳞癌4例,大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1例,腺癌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组(P<0.05)。且靠近肺内带和肺门达12例,明显高于靠近肺外带及胸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患者操作方便安全,可多次施行,治疗效果较理想,是唯一能获得诊断和正确定位的可靠检查方法,可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传统支气管镜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病变诊断率较低。径向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冷冻肺活检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钳夹肺活检与冷冻肺活检相比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接受肺活检操作并最终明确诊断的55例患者,分为钳夹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组29例和冷冻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cryobiopsy,TBLC)组26例。比较2组操作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经径向支气管镜内超声引导结合TBLC和TBLB诊断率分别为80.8%(21/26)和55.2%(16/29),TBLC组诊断率明显高于TBL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0,P=0.043)。本研究中,外周型肺病变大多数为恶性疾病,占56.4%,其中以腺癌最多见;良性疾病中,结核最常见,占良性疾病的62.5%。TBLC组和TBLC组各有2例出血并发症,均为少量出血,经支气管于活检部位给予注射冰盐水、肾上腺素或凝血酶止血处理后,出血可缓解;TBLC组气胸并发症2例,TBLB组6例,TBLB组气胸发生率高于TBLC组,且有2例患者需行胸腔闭式引流处理;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65、0.964,均P>0.05)。2组均无死亡病例。 结论 经纤支镜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冷冻肺活检对外周型肺病变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320排CT低剂量全肺双输入模型灌注成像(DI-CTP)血供分析在肺结节经皮CT引导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T引导穿刺活检病例单发肺结节113例(直径1~4 cm),分为常规组(胸部增强CT)51例、DI-CTP组62例,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穿刺成功率、阳性率及临床符合率。结果 常规组对肺结节穿刺成功率92.15%(47/51)、穿刺活检阳性率8 2.3 5%(4 2/5 1),临床符合率为76.47%(39/51),DI-CTP组穿刺成功率98.38%(61/62)、穿刺活检阳性率95.16%(59/62),临床符合率为91.93%(57/62)。DI-CTP组穿刺活检阳性率(χ2=4.83,P<0.05)及临床符合率(χ2=5.23、P<0.05)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肺结节DI-CTP灌注参数结合灌注伪彩图为穿刺活检提供了直观影像学依据,显著提高了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及穿刺活检临床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江平飞  胡强 《广东医学》2023,44(1):19-24
目的 探讨超细支气管镜、Guide sheath外周超声小探头K201/K203系统(EBUS-GS)联合快速现场评价(玫瑰系统,rapid on site evaluation, ROSE)对外周肺感染性病灶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胸部螺旋CT显示为外周肺病变且最终确诊为外周感染性肺病变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技术的不同分为超细支气管镜联合ROSE组、EBUS-GS联合ROSE组、超细支气管镜和EBUS-GS联合ROSE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确诊结果、具体操作参数,比较各组诊断率、敏感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超细支气管镜和EBUS-GS联合ROSE组定位病变时间和操作时间最短、支气管镜到达支气管级数最高,超细支气管镜联合ROSE组定位病变时间和操作时间最长,EBUS-GS联合ROSE组支气管镜到达支气管级数最低,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细菌性肺炎患者、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中,超细支气管镜和EBUS-GS联合ROSE组经支气管镜明确诊断率、ROSE诊断敏感度最高,跟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粗针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X线透视下对60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行经皮粗针活检术。结果:60例患者共行67次穿刺,57例获得诊断,诊断率95.0%,并发症3例,发生率5.0%,病理结果为肺癌者45例,占75.0%;良性病变12例,占20.0%;阴性3例,占5.0%。所有肺癌患者病灶直径均大于1.5cm,实性结节肺癌数40例,占66.7%;亚实性结节肺癌数4例,占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实性结节肺癌1例,占1.7%。结论:肺周围型病变直径大于1.5cm易发生肺癌,且以实性结节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 with guide-sheat, EBUS-GS-TBLB)联合虚拟导航(virtual bronchoscopic navigation, VBN)对肺周围性病变(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PPL)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就诊的气管镜下未发现异常的肺周围性病变的患者,根据引导设备不同,分为导航组(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联合虚拟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组),观察诊断率和安全性,并总结影响诊断率的因素。结果共150例患者入选了本次研究,导航组70例,非导航组80例。导航组的诊断率为85.7%(60/70),而非导航组为71.2%(57/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8,P=0.022);导航组在直径≤2cm的病灶中诊断率高于非导航组;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联合虚拟导航组较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组定位病变时间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导航组,轻度气胸(肺压缩<15%)2例。结论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联合虚拟导航技术创伤小、诊断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普通支气管镜与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y,ENB)在外周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外周肺结节患者,根据不同检查方法分为普通支气管镜检查组(n=22)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组(n=20),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细胞学检查(包括刷检和肺泡灌洗液涂片)电磁导航恶性检出率为46.2%,普通支气管镜为15.4%。活检恶性检出率,电磁导航(92.3%)高于普通支气管镜(40.0%)(P0.05)。电磁导航在亚实性结节及1.5 cm结节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0.0%及80.0%,在实性结节及≥1.5 cm肺结节阳性率分别为93.3%和86.7%。结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对外周肺结节诊断阳性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及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联合细胞学现场快速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在肺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进行的TBLB和EBUS?TBNA的患者174例,根据有无进行ROSE,分为两组,ROSE组106例,非ROSE组68例。以组织学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对肺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的灵敏度,并评估两种方法对肺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价值是否有差异。结果:ROSE组和非ROSE组的总确诊率分别为88.7%和77.9%,诊断肺部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0.1%和71.4%,ROSE组的总确诊率及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高于非ROSE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二次检查率小于非ROSE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的活检时间大于非ROSE组,出血发生率小于非ROSE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SE组标本满意度(96.2%)高于非ROSE组(86.8%),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ROSE可提高TBLB和EBUS?TBNA在取样过程中的标本满意度,提高肺部病变的确诊率,尤其是提高恶性肿瘤细胞学诊断的灵敏度,在肺肿瘤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七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7种肺脏介入技术联合应用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67例痰脱落细胞学、细菌学、常规支气管镜等检查均无阳性发现的胸、肺部病变(包括肺门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肺部小结节、小肿块、小片状浸润、少量胸腔积液和胸膜小结节等)患者均先进行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对于无阳性结果且病灶位于肺门、内或中带的155例患者行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枪术;对于病灶位于中、外带且与胸壁不连接的95例患者行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病灶紧贴胸壁的102例患者行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可疑中央气道病变的59例患者行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对于纵隔或伴肺门淋巴结肿大的67例患者行气管内超声引导经支气管针吸术(EBUS-TBNA);对于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小结节的23例患者行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结果 诊断阳性率超细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25.3%(118/467),X线引导超细支气管镜肺活检并刷检术为67.7%(105/155),X线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活检术为66.3%(63/95);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为67.6%(69/102),自荧光支气管镜活检并刷检术为35.3%(18/51),EBUS-TBNA为77.6%(52/67),内科电子胸腔镜胸膜活检术为52.2%(12/23).7种方法总的诊断阳性率为93.6%(437/467),≤Ⅱ期肺癌(原位癌3例,Ⅰ a期84例,Ⅰ b期63例,Ⅱ a期65例,Ⅱ b期44例)诊断率达82.7%(259/313).结论 联合应用7种肺脏介入技术可明显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不明诊断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活检枪及活检针(18 G),在CT引导下对70例性肺结节患者(病灶直径大于2 cm-A组共48例,病灶直径小于等于2 cm-B组共22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其穿刺成功率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A组穿刺成功率95.8%高于B组穿刺成功率72.7%,(P<0.01).A组中肺癌34例,检出率70.8%,B组中肺癌6例,检出率27.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确诊率为88.6%.B组咯血发生率59.1%高于A组发生咯血率10.4%,两组发生咯血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结节活检术是一种比较简单、可靠、穿刺成功率及病理学诊断率高的技术,但是对于较深且直径小于2 cm的结节具有并发症多、穿刺成功率及病理学诊断率低的特点,仍然存在风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活检刷检联合肺泡灌洗对提高肺外周结节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2例肺外周结节患者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镜下活检刷检以及活检刷检联合肺泡灌洗的取材方法,分析和总结其诊断的阳性率。结果:12例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的总阳性率达83.3%,其中镜下活检刷检联合肺泡灌洗术的阳性率为87.5%。结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下活检刷检联合肺泡灌洗术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联合快速现场评价对肺外周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周围型病灶患者65例,根据术中有无应用快速现场评价分为ROSE组和非ROSE组,比较两组最终病理诊断准确率、ROSE组与非ROSE组取材满意度、穿刺时长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ROSE组最终诊断恶性26例,良性5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确认恶性25例,良性6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3.3%。ROSE组31例均取材充分(100.00%,31/31),非ROSE组经组织病理确认29例穿刺成功并取材充分,5例取材不充分(14.7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手术时间(6.84±1.19)min,长于非ROSE组的(3.40±1.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E组气胸19例、出血18例;非ROSE气胸18例、出血16例、咳血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联合快速现场评价是一种安全、实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可作为诊断肺部病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DSA)指引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肺部弥漫性及周围性结节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部弥漫性及周围性结节样病变在DSA定位下实行支气管镜肺活检,同时行纤支镜刷片(BB)及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等检查。并将诊断阳性率与同期住院在CT定位下做经皮肺活检(PCNA)的42例肺周围型病变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做比较。结果 TBLB联合BB及BAL的诊断阳性率(70.4%)高于PCNA的诊断阳性率(62.2%),P0.05。上述4种方法所检出各种疾病构成比χ2=3.76,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TBLB联合BB及BAL检查与PCNA对肺部弥漫性及周围性结节样病变均具有同样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诊断外周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接受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肺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a guide sheath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EBUS-GS-TBLB)检查的患者67例,研究EBUS-GS-TBLB对外周肺结节病理活检诊断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EBUS-GS-TBLB对外周肺结节的总诊断率为70.15%,其中病灶支气管征阳性患者的诊断率为80.49%,明显高于支气管征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P<0.05);病灶大小、位置、与胸膜的距离及病灶类型对EBUS-GS-TBLB病理活检诊断率的影响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相比,EBUS-GS-TBLB在提高活检诊断阳性率、降低活检风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且EBUS-GS-TBLB活检阳性率在支气管征阳性患者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从而有利于从优选择肺外周结节病理活检方法,以达到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磁导航支气管镜与肺穿刺两种活检方式在肺外周病变中的诊断率和安全性,探索基于患者的病变特征及其他临床表现,选择低风险高获益的活检方法。方法 对2020年—2022年因肺外周病变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住院接受磁导航支气管镜下活检和(或)肺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特征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后,对比两种活检方式的诊断率和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磁导航组126例,肺穿刺组104例,进行倾向评分匹配后获得83对病例。相比于磁导航组,肺穿刺组的诊断率更高(90.4%比48.2%,P<0.001),但同时更易发生气胸(1.2%比21.7%,P<0.001)。在磁导航组中,诊断效能与病变直径相关[P<0.001,比值比(odds ratio,OR)=0.183,95%置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0.071~0.470],不同肺段之间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穿刺组中,不同病变特征等对诊断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病变直径≤30 mm(P=0.019,OR=5.359,95%CI 1.320~21.753)、距胸膜距离≥2...  相似文献   

19.
两肺弥漫性病变和周围型肺和支气管病变在常规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时,一般不易发现病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理检查阳性率低,为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我院1992年6月~1994年6月对15例原因不明的两肺弥漫性病变和周围型病灶采用经纤支镜肺活检术(TBLB),以探讨TBLB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炎症型和结节/肿块型病变的临床诊断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我科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分为炎症型病变组(22例)与结节/肿块型病变组(67例),分析比较两组诊断效率和并发症。结果:89例患者中,炎症型病变组穿刺成功率(90.91%)及诊断率(86.36%)虽较结节/肿块型病变组穿刺成功率(100.00%)及诊断率(97.00%)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诊断率93.30%。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和出血,两组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主要危险因素为进针深度>6 cm、合并COPD(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炎症型病灶同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将有助于减少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