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在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以32例正常经产妇为对照,分别在正中矢状面和三维重建面观察39例SUI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动作两种状态下四维超声图像的变化,并分析平静呼吸状态下的尿道长度、膀胱逼尿肌厚度,测量静息状态及最大Valsalva动作下的盆膈裂孔面积、膀胱颈至耻骨联合后下缘的垂直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计算膀胱颈移动度。结果:静息时,SUI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6)。张力状态下SUI组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垂直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及盆膈裂孔面积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的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可动态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解剖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超声评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测量参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对31例SUI女性患者进行尿道外口超声检查。以耻骨联合下端为原点,沿耻骨联合线45°夹角分别建立X Y坐标轴。于安静状态和深吸气时,测量膀胱颈与耻骨下端的距离以及膀胱颈所对应的坐标值,分别为Dr、Xr、Yr和Ds、Xs、Ys。运用三角函数计算出两种状态下的膀胱颈角度θr、θs、旋转角度Δθ(θs-θr),以及深吸气时膀胱颈移动的距离M。结果 SUI患者深吸气时Y值增大,ΔY(Ys-Yr)明显高于ΔX。ΔY、Δθ、距离M随遗尿量增大而增加。结论 膀胱颈向下移动的距离ΔY、旋转角度Δθ、移动距离M与SUI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能反映膀胱颈的活动度,对SUI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会阴四维超声观察单切口吊带悬吊术(SIS)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I)术后转归,分析导致治疗失败的可能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SIS术后6~12个月SI患者盆底超声声像图,以压力诱发实验评估治疗效果,并据此将其分为治疗有效组(n=20)和无效组(n=13),比较2组在静息状态及瓦尔萨尔瓦动作下吊带形态及其相对...  相似文献   

6.
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盆底三维超声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观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时肛提肌裂孔和耻骨内脏肌的变化。方法对照组35例,尿失禁组32例,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技术,分别在静息、Valsalva和缩肛时测量肛提肌裂孔横径(N)、前后径(M)、耻骨内脏肌厚度(C)和肛提肌左右支的夹角(1)。结果静息时,尿失禁组与对照组M、N、C、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Valsalva和缩肛时,尿失禁组C较对照组薄(P〈0.05);缩肛时,尿失禁组M较对照组长,C较对照组薄(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用于评估耻骨内脏肌功能,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其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动态观察与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UI)女性患者盆底形态.方法 选择32例SUI女性患者(SUI组)、35例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二维超声分别在静息、Valsalva及缩肛状态下观查盆底器官的位置、形态及运动,测量及分析比较盆底二维超声系列参数.结果 二维超声声像图动态观察结果:在静息至Valsalva状态的转变过程中,对照组及SUI组女性膀胱颈及尿道均向后下方移动;在静息至缩肛状态的转变过程中,对照组及SUI组女性膀胱颈及尿道均向前上方移动.对照组71.40%(25/35)尿道为直线型,在静息至Valsalva状态转变过程中,28.60%(10/35)尿道后倾,8.60%(3/35)形成漏斗状结构,SUI组在静息至Valsalva状态转变过程中,87.50%(28/32)尿道后倾明显,28.10%(9/32)形成漏斗状结构.二维超声参数测量结果:静息状态时,SUI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x为(1.38±0.56) cm,大于对照组的(0.61±0.5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0);SUI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y为-(2.01±0.47) cm,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为-(0.05±0.04)cm,尿道角为(137.48±22.26)°,均小于对照组的-(2.73±0.36)cm、-(0.50±0.44)cm、(157.41±18.0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75、5.760、4.038,P均=0.000);SUI组尿道长度、近段功能尿道长度均小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24、1.702,P均>0.05).Valsalva状态下,SUI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x为(2.14±0.77)cm,大于对照组的(1.38±0.5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8,P=0.000);SUI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y为-(1.04±0.52)cm,近段功能尿道长度为(1.28±0.32)cm,尿道角为(129.09±12.72)°,均小于对照组的-(2.13±0.51)cm、(2.02±0.27)cm、(144.66±14.9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59、8.657、4.574,P均=0.000);SUI组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为(0.36±0.34)cm(耻骨联合下缘上方),对照组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0.28±0.27)cm(耻骨联合下缘下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68,P=0.000);SUI组尿道长度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4,P=0.053).缩肛状态下,SUI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水平距离x为(0.90±0.55)cm,大于对照组的(0.23±0.13)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00);SUI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y为-(2.08±0.53)cm,近段功能尿道长度为(2.19±0.59)cm,尿道角为(142.78±22.56)°,均小于对照组的-(2.82±0.42)cm、(2.51±0.48)cm、(154.91±20.9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6.361、2.444、、2.285,P均<0.01或0.05);SUI组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为(0.04±0.03)cm(耻骨联合下缘上方),对照组尿道膝部到X轴的距离-(0.33±0.25)cm(耻骨联合下缘下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2,P=0.000);SUI组尿道长度较对照组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2,P=0.053).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及SUI女性患者在静息、Valsalva及缩肛状态下的盆底形态结构的动态改变,提示SUI的发生可能与膀胱颈及尿道支持结构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多模态盆底超声参数评估产伤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海南省中医院200例产后妇女,将其分为尿控正常组(n=144)与SUI组(n=56),均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二维、四维、断层超声成像等检查),SUI组则继续于产后3、6月随访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尿道后角(RVA)、盆膈裂孔面积、子宫以及直肠壶腹最大下降位置、尿道漏斗形成情况、肛提肌是否损伤,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SUI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子宫下降距离、直肠壶腹下降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尿控正常组(P<0.05),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损伤率高于尿控正常组(P<0.05);SUI患者不同时间点子宫下降距离、直肠壶腹下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6月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损伤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与SU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运用多模态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等指标评估产伤与女性SUI密切相关,可为产后女性SUI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诊断产妇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产后7周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71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71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相同的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参数以及尿道内口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r、As以及θ指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85-2486
选取产后6周经检查证实的SUI患者30例,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育正常妇女3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等指标。结果在指导下,两组Valsalva动作完成均较好,获取的图像质量理想,可对Valsalva动作后及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功能、位置的变化清晰显示。参数对比方面:观察组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18例,占60%;对照组3例,占1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盆底超声除可对产后SUI患者盆底变化情况观察,得出尿道内口漏斗有无形成、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等相关超声参数外,还可作为对产后SUI形成诊断的客观影像学指标,为评估本病提供了一项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脱垂的超声特点及其与压力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膀胱脱垂合并SUI的患者,设为脱垂+SUI组。同期来本院就诊的90例膀胱脱垂患者,设为脱垂组(无SUI)。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女性患者95例,设为对照组(无泌尿系统疾病)。各组均经会阴进行盆底二维超声检查。比较各组超声参数,根据二维超声检测结果,进行膀胱脱垂的分型。比较不同分型膀胱脱垂患者的超声参数。结果 脱垂+SUI组、脱垂组的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下降值(BND)、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垂+SUI组的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均明显低于脱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垂+SUI组以I、II型膀胱脱垂为主。I、II型膀胱脱垂患者的PUA均明显高于III型,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均明显低于III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维盆底超声能够对膀胱脱垂及其不同类型进行评估和分析。SUI患者的膀胱脱垂以膀胱尿道膨出为主,主要超声表现特点为膀胱尿道后角增大及膀胱颈漏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会阴盆底超声Trace描记法测量尿道漏斗深度评估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的160例女性SI患者(SI组)及100例子宫良性病变患者(非SI组),均于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以Trace描记法测量尿道漏斗深度, 根据尿道漏斗深度与尿道长度比 值区分大、小尿道漏斗;比较组间一般资料 及超声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观察以尿道漏斗深度及大、小尿道漏斗评估SI的效能。结果 组间顺产次数、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膀胱后角、尿道漏斗类型及尿道漏斗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体质量指数、首次妊娠新生儿体质量、静息态尿道长度、尿道旋转角及最大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膀胱颈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6.35 mm为尿道漏斗深度的最佳截断值,采用Trace描记法评估S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66.00%、83.00%及0.862。以Trace描记法根据小尿道漏斗评估S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4.60%、42.50%及0.660,根据大尿道漏斗分别为70.50%、86.30%及0.884。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Trace描记法可定量分析尿道漏斗、有效评估女性SI;根据大尿道漏斗评估SI的效能优于小尿道漏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智能盆底超声参数、盆底表面肌电(sEMG)及盆底肌纤维肌力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196例产妇,根据尿失禁分为SUI组(56例)和非SUI组(140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智能盆底超声参数、sEMG及盆底肌纤维肌力与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盆底器官脱垂分度(POP-Q)、盆底电生理、盆底超声、肛肠动力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进行功能评估,探讨各指标与女性SUI的相关性及女性SUI患者盆底整体功能的变化。 方法 共选取SUI女性患者25例作为SUI组,另选取健康女性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OP-Q对2组受试者POP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盆底超声测量2组受检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以及从静息状态到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盆膈裂孔大小;采用盆底电生理检查评估2组受试者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和疲劳度;并对2组受检者进行肛肠动力学检查。对2组受试者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指标与女性SU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SUI组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其中POP-QⅠ期,POP-QⅡ期,POP-QⅢ期的例数分别为11例、12例、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va动作时,SUI组的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静息状态到Valsalva动作时,SUI组的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Valsa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是女性SU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SUI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盆腔器官脱垂、膀胱颈及尿道支撑功能改变影响了SUI患者盆底整体功能。 结论 女性SUI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活动度越大则POP越严重;POP、膀胱颈和尿道支撑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女性SUI患者盆底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应用经会阴四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引起盆底结构改变的图像特征。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初产的产妇于产后第42天依照分娩方式不同分自然分娩组60例、剖宫产组50例,以及对照组50例(未孕,超声检查未发现盆底异常者),均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静息、缩肛和Valsalva动作三个时态下膀胱颈、子宫颈、直肠肛管形态及活动度。四维图像重建后观察三个时态下肛提肌裂口形态及连续性,并测量肛提肌裂口面积,记录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静息状态时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6.29±3.28cm2,自然分娩组18.6±3.54cm2,剖宫产组16.52±2.74 cm2。缩肛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0.45±4.12 cm2,自然分娩组15.18±3.07cm2,剖宫产组12.83±2.51cm2。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口面积分别为对照组14.32±4.44cm2,自然分娩组22.15±6.10cm2,剖宫产组19.66±3.68cm2。膀胱颈活动度分别为对照组13.17±5.64mm,自然分娩组23.63±6.35mm,剖宫产组17.00±6.52mm。子宫下垂,对照组0例,自然分娩组9例(15%),剖宫产组0例。直肠膨出者仅自然分娩组1例(1.67%)。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三个时态下肛提肌裂口面积、膀胱颈活动度均为自然分娩>剖宫产组>对照组。子宫脱垂及直肠膨出发病率均自然分娩>剖宫产组>对照组。结论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对产妇盆底近期影响大。会阴四维超声可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究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8年3月到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发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阴道分娩96例,剖宫产80例,另择取同期无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患者10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静息状态、Valsalva动态下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盆膈裂孔左右径(LHLR)以及面积(LHA),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分娩方式患者膀胱膨出率。结果:四维超声不同状态下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LHAP、LHLR和LHA高于对照组,同时阴道分娩患者双侧肛提肌厚度、LHAP、LHLR和LHA高于剖宫产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阴道分娩患者GreenⅡ、Ⅲ型膀胱膨出率高于剖宫产组,GreenⅠ型膀胱膨出率低于剖宫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经会阴四维超声对产妇产后进行成像检测,可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测量结果有显著改变,有利于进行疾病诊断,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对患者预后有积极影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会阴二维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FSUI)的诊断、临床分型及病因鉴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7例FSUI患者(病例组)和41名健康体检女性(对照组)行经会阴二维超声,观察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膀胱颈、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的动态变化、静息时膀胱颈有无漏斗形成、是否合并膀胱膨出及子宫脱垂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静息和瓦氏动作后膀胱颈y轴位移(Δy)、静息时膀胱后角(α)、瓦氏动作后膀胱后角及近端尿道旋转度大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静息时膀胱颈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及子宫脱垂率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静息至瓦氏动作后膀胱颈x轴位移略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会阴二维超声可实时动态显示盆底组织结构,可对FSUI的临床分型及病因鉴定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信息,在FSUI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均有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女性尿道形态和活动度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76例单纯SUI妇女和132例健康妇女,在压力咳嗽试验(CST)中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尿道漏斗、膀胱颈部下降距离(BND)、尿道旋转角和膀胱后角(RVA)评估膀胱颈部的形态和活动度,应用UMP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