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引起血液标本检验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质量控制管理,提高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率。方法 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1 688例献血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在采血过程中采集2份样本,溶血样本和不溶血样本共3 376份,通过检查3 376份样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并对不同放置时间的不溶血样本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和艾滋病筛查,分析采血方式以及样本放置时间对血液标本检测的影响。结果溶血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非溶血组,γ-GT水平明显低于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样本的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以及艾滋病检出率明显降低,不同时间点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采血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准确率,对于血液标本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站对全血的质量检测是留样管血进行检测,血液标本是检测的直接对象,血液标本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血液的质量.因此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检验体检者280例,将所有体检者的血液样本采集两份,予以质量控制干预非溶血样本作研究组,不规范血液采集的溶血样本作对照组,记录相关结果并予以分析。结果研究组AST和ALT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r-GT指标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0.05);且乙肝4h的阳性检出率0.36%,比0h的2.86%少(P<0.05);丙肝疾病4h的阳性检出率0,比0h的1.07%少(P<0.05);同时梅毒疾病6h的阳性检出率0,比0h的0.71%少(P<0.05);艾滋病2h阳性检出率0,比0h的0.36%少,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血液生化受检者规范化的质量控制管理干预能有效提升血液检验准确性,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是实验室结果可追溯、可重复的最根本依据,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真实性。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血液全面质量管理,作者对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相继颁布,各级血站均按一法两规的要求建立了覆盖采供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血液标本的质量管理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控制点之一,是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忽视的环节~([1]). 相似文献
6.
临床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血液标本采集、保存和送检对标本质量的影响,从而减少实验误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化验报告。方法对采血方法、患者、标本保存和送检时间等方面因素进行探讨。结果采血方法、患者、标本保存和送检时间为血液标本质量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保存和送检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8.
如何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检验医学的快速发展,临床检验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检验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观察疾病的演变和预后及预防疾病等的作用也显得更加重要,这就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是实验室检查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现就医护人员采集血液标本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王秀梅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9,9(3):163-163
血液流变学标本采集中的质量控制是准确检测血液流变学诸指标的质量控制之一。现介绍我们在血液流变学际本采集中的质量控制的几点体会。1一般注意事项所用之器诫、针管、针头、试管等均应干燥无污物,否则易使标本溶血而影响测定结果。2采血时间、采血标本和用药的影响2.1血液粘度有昼夜节律性变化,与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一般在上午11时,下午8时粘度最高[1],为增加可比性,患者治疗前后应统一采血时间。抽血前一天忌高脂肪食物,并于清晨7时抽取空腹血。2.2采集标本时压脉带不易过紧,应尽可能缩短静脉阻滞时间[2… 相似文献
11.
血站血液检验前标本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金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25-1225
检验前质量控制是整个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标本的质量尤为重要。再先进的检验方法和仪器,没有好的标本质量,结果也是南辕北辙;无论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是否优秀.对于标本个体起不到控制作用。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是血站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血液标本控制。但这环节常被忽视,它已成为影响检验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将工作中发现标本质量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液流变性标本采集的标准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化管理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依据。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 ,血液流变学研究已成为临床及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样本采集是影响血流变化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样本采集的标准化管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1 操作者质量标准操作者必须具有熟练的采血技术 ,充分认识到采集标本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检验的质量。熟知检验的目的和临床意义、标本采集的时间、方法和贮存要求。操作前做好查对工作 ,询问病人是否处于受检状态。按正规操作规程进行采集标本。2 标本采集时间质量标准生物节律、饮食及运动均可影响红细胞压积 ,血浆蛋白浓… 相似文献
13.
14.
乔晓红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5):696-697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方法:收集近期由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而退回的标本,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总不合格率为8%;其中最不准为57.8%,溶血为23.2%,凝固为14.9%,其他为4.1%。结论: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掌握检验血液采集技术。按医院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15.
控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隆德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1998,13(1):44-46
严密控制标本误差因素,作为实验分析前质控的标本质量控制应予以广泛重视。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检验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和更新,实验方法学研究在微量、简便、快速、准确的基础上,正朝着超微量、高精度、大批样、多指标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全面质量管理和临床医学科研的日益深入与拓展,都对检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预防性质量控制的诸事因素中,标本误差的控制十分重要。标本误差,系指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引入的误差,这类误差在标本正式检验之前即已存在。由于医院的临床生化血样多由医护人员取…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护人员对疾病的观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医学水平,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检验医学中必须坚持全面质量控制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采集血液标本是护士常规操作之一,采集血液标本质量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正确的采集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在护理上,操作上的误差是一个较多见的问题.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本文重点叙述血液标本采集中的注意事项,目的是指导护士准确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1 病人的准备护士要接近病人,特别是首次被采血者,让病人保持安静、避免活动及情绪紧张,因活动和紧张能引起血液成份的改变.采血前应向病人解释清目的,特殊检查项目,应按要求详细介绍注意事项.临床工作中时有因护士交待不清延误诊治时间,如肝功需空腹抽血,护士告诉其不吃早饭,极个别农民病人认为吃米饭才叫饭,把吃药、喝水认为不是吃饭,造成交待不清,病人配合不好,影响化验效果.进餐后采血,会出现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升高,无机磷下降,但对急症病人应随时采血,随时送检,所以做好病人身心两方面的工作是护士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第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8.
顾小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3(4):98-99
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正确与否,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关键因素之一。高质量的血液标本,对获得正确可靠的实验数据十分重要[1]。如何才能保证血液标本达到检验项目的质量要求,要求有一套完整的静脉血采集质量控制体系,并且运用到工作中去,严格遵守。实践中,作者建立了相应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浅析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验质量是实验室的生命线,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由临床护理人员掌握的控制的环节。尤其对住院病人来说,从标本采集和留取到检验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护理人员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为使检验结果有效地服务于临床,并协作临床医师分析与解释检验结果,护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检验标本留取的常识,了解在标本采集前各种影响检验结果的非病理性因素,使标本的采集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在此侧重谈一谈在采集留取血液标本时影响血液标本质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