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热病篇》为薛生白所作。薛氏名雪,字生白,自号一瓢,又称扫叶老人,清初吴县人。《湿热病篇》共46条,从内容上看对于湿温为患的病变,特别是湿温的性质、传变规律、证治等,论述既详细又系统,可以说是学习温病必读之书。本文根据温热经纬本,选择其中有关论湿热证治方面的内容予以阐释。按温病辨证施治规律,将全篇分为湿热病概论、邪在肌表、邪在气分、邪在营血及病后期调理等。  相似文献   

2.
岳红 《陕西中医》1992,13(6):258-259
本文通过对湿热毒邪的致病特性、湿热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湿热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分析,认为“湿与气”是湿热病的主要矛盾;指出祛化湿邪、通阳开气是湿热病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3.
论概: 湿温之名,见于《难经》,为五种伤寒之一。仲景虽未提及湿温,然书中常言:湿家,中湿,风湿。可见古人已重视湿证。据何廉臣先生所述湿温与湿热不同,湿热者,先受湿,后化热,其来也渐;湿温者,先伏温,后受湿,其来也暴。湿热轻,而湿温重。据近人研究,中医之湿温,即西医所言肠伤寒,而湿热则为外感病常见之一种。根据我个人五十余年之临床经验,在外感病中,湿热病占十之七,而风温、风寒等仅占十之一二。此可能与我们所住的环境有关。而湿热病之多,自有其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4.
谢焕荣 《陕西中医》1994,15(7):313-314
<正> 谢立业老中医业医数十年,辨治肝胆病善用经方,注重枢机,兼顾整体,屡起沉疴,经多年临床总结,以理气、祛邪、扶正三法错综运用,相辅相成,临床颇能得心应手,兹整理治验如次。 1 湿热胆胀阴竭,益气滋阴收功 湿热阴竭之胆胀往往见于年高之人,由于体虚正衰,复加湿热壅盛,所罹胆胀,多为正虚邪实之证,攻之则正气不支,补之则湿热愈炽。谢老认为存得一分气阴,便有一分生机,非滋阴不足以救欲竭  相似文献   

5.
小儿湿热咳嗽的证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文成 《中医杂志》1996,37(7):398-399
小儿咳嗽为常见多发病,然外感湿热之邪所致的湿热咳嗽鲜有论述。笔者十几年来,对小儿湿热咳嗽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效果满意。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1 小儿湿热咳嗽的发病机理小儿湿热咳嗽相当于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呼吸道炎症。其成因主要是外感湿热之邪,但其发病则与脾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湿热之邪四季均有,但以夏秋较  相似文献   

6.
郭选贤  孙林  谢世平 《新中医》2007,39(5):101-102
薛生白“中焦气分湿热辨证”是其“湿热三焦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薛氏的代表作《湿热病篇》中。这部著作是论述湿热病的专著,在温病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湿热三焦辨证是薛生白对湿热病进行辨证时,按邪在三焦不同部位而分别立法、用药的辨证方法,它体现了湿热病的一般演变规律,与吴鞠通的“三焦辨证”是不同的。而中焦气分湿热辨证,所涉及仅是针对湿热病邪在气分时的一种辨证分治的方法。中焦气分湿热辨证足湿热三焦辨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笔者对此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阴虚湿热的不同论述,提出阴虚湿热的辨证应首先辨别病位之浅深,其次分辨阴虚湿热的轻重。治疗时根据湿热所在部位即上焦、中焦、下焦而选择用药,同时应注意补阴药和化湿药的比例,必须配伍恰当,做到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  相似文献   

8.
论寒热往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热交作,谓之寒热往来,有发无定时和发有定时之分,均系正邪斗争的反映。目前中医学者多认为该症是半表半里证的热型。笔者认为既然该症是邪正斗争所致,就不局限于半表半里证。表证亦可见之,如《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之伤寒八九日,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之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均系邪气在表,正邪交争出现之寒热往来。半表半里证之寒热往来,除伤寒外,温病亦可见之,如薛生白论述的湿热证,邪阻膜原而寒热如疟者。里证寒热往来可见于邪毒内陷、悬饮及热入血室者。  相似文献   

9.
清代·薛生白的《温热病篇》以其极尽湿温的处常处变,对临床辨证施治甚有指导意义而被誉为传世之作,医家必读之书。笔者在教学、临床中对此篇的论述偶而有所体会,兹选择其中几点,求正于同道。 (一)邪伏膜原,用药不避辛温燥烈原文八:“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按:本条治温热阻于膜原之证,药以柴胡领邪外出,六一散分利湿热,其它诸药燥湿化浊。其中祛湿的手段强硬,选药辛温燥烈,如厚朴、槟榔、草果、苍术、半夏等。为何以其治疗热性病?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热痹是由风湿热所致的痹病,蒋小敏擅从肝、脾、肾三脏辨治热痹,认为湿热内生,或外感风、湿、热邪是热痹发病的主要病因,治疗热痹既要调治脏腑,也须辨湿热之在气分还是血分,分而治之。久痹不已,寒热虚实错杂,则须寒热同治、扶正固本,不可过用攻伐,损伤正气。  相似文献   

11.
《国医论坛》2021,36(5):19-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且多身热不扬,无壮热或烦热,部分病例不发热,不伴恶寒,多伴纳差、恶心、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舌质多暗或边尖稍红,舌苔厚腻。湿温病势缠绵难愈,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病邪可弥漫三焦,初期湿中蕴热、邪遏卫气,中期邪在气分,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的不同,湿热化燥可深入营血;后期湿热消除,胃气未醒,脾虚不运为主。新冠肺炎与湿温的临床特征相似。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是湿热疫毒非时之气犯表困脾。治疗上从脾论治,以清肺排毒汤攻补兼施,升降相因,寒热并用,宣清导浊,共奏健脾化湿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寒热如疟”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类似疟疾的一种常见症状,又称“寒热往来”。这种“类疟”症在外感热病中颇为常见,且容易误诊误治。正如赵献可所说“世间似疟非疟者多,世人一见寒热往来,便以截疟丹施治……以致萎顿,甚或困而致毙者有之,是不可不辨也”。《医贯·疟论》有关“寒热往来”的症状鉴别也只列出3种证候,即邪入少阳、外感疟邪、湿热郁阻三焦。然证诸临床,并非仅此3种,因此参阅前贤文献,结合个人管窥之见,约有如下数端:1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寒热如疟”疑于少阳,别以不呕;热多疑于阳明,别以清便自可,即二便…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病过程中,水肿、蛋白尿、血尿以及高脂血症、氮质潴留等与湿热病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引起柯兴氏综合征、继发感染等,也大多具有湿热症候的临床表现。本文通过152例临床资料分析,对湿热病邪与慢性肾病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1一般资料 152例为1996年8月至1997年10月入院的慢性肾病患者。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7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79例。其中男性95人,女性57,人;年龄最大73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36.2岁;病程最长者2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病程1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求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1.1数据挖掘软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纳入病例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各证型如下,虚损期:脾肾气阴两虚(偏热、偏寒),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关格期:湿浊中阻(湿热、寒湿),水湿(水气),湿热下注,血瘀(心脉瘀阻、血瘀水停)。结论:本病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次之;邪实以湿浊(湿热、寒湿)、水气为主,风热、痰热、血瘀较少见。寒热错杂,热证较寒证偏多。  相似文献   

15.
三焦气分湿热证与少阳病具有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常的共同病机,在病变阶段上均处于正邪分争、相持不下的阶段,在病理上均会影响少阳气机升降出入,故协调少阳气机是治疗中的一个重点,三焦气分湿热证所用分消走泄法与少阳病所用和解之法,均属于"和法"范畴。但由于感邪的不同,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三焦气分湿热证偏重于湿遏,而少阳病偏重于热郁,故临证鉴别时要注意分辨,治疗时前者以因势利导、分消湿邪为主,后者以攻补兼施、宣郁泄热为主。  相似文献   

16.
湿邪属阴,具有重浊粘滞、易于下趋之性,致病易伤阳气,阻遏气机。此外,尚有以下特点。一、湿为有形之邪六淫邪气,惟湿有形。风寒暑(热)燥火,皆为无形之气,但见其证,不见其体,而湿则不然,独属有形之物。如气候潮湿,居处卑湿,冒雨涉水,衣着湿冷,以及饮食所伤,脾湿内停。其次,湿邪为患,其排泄物、分泌物亦多秽浊粘腻,均有其特殊之形质可察。《临证指南医案》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邪有形,视之可见,触之可及,但  相似文献   

17.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一、概说1.病名:李(文彡)云:“疟者、虐也。寒热侵入,暴虐至甚,故名。”2.病因病机:夏秋之交,疟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营卫之间,邪正交争而成。3.主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先寒后热,汗出而解。4.治则:和解达邪为主,兼以清、温、下、吐、汗等法。  相似文献   

18.
沈敏南 《山西中医》1990,6(2):12-14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虽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基本法则之一,但只适用于部分病证,特别是有些久病、重病、复杂病用此法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寒热药并用法治之,疗效尚佳。现对寒热药并用法归其类,质其因,举其例,以就正于同道。一、寒热互结证:阴阳二邪互结于同一病位,形成了寒热互结证。其成因有三:(一)阴阳二邪同时侵入一病位,如湿温病气分证,其病位在中焦,既有湿邪,又有热邪。(二)阴邪侵入人体后,因为“六气皆  相似文献   

19.
温病湿热犯肺的证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包括湿热病邪、暑湿病邪、湿热疠气,尚有部分温毒病邪,本文所论限于湿热病邪和暑湿病邪。湿热之邪由表人里多侵于中焦脾胃,故中焦脾胃证候多且繁杂,为众多医家所重视。然温邪始上焦,终下焦,在感邪之初,亦可有肺脏受邪者,为多数医家所忽略。纵观诸多温病研究文献,对于湿热诸邪犯肺则很少提及,此类证治的研究报道亦较少。从现代医学对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研究来看,外感湿邪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有直接关系,成人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多见有湿证表现。  相似文献   

20.
肾病湿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炎性肾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属难治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在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尿短赤或尿混浊、舌苔黄腻、脉濡缓或滑等湿热表现。说明湿热病邪的存在,是整个肾病治疗中的一个严重干扰因素,现就肾炎性肾病中湿热的原因,湿热致虚的病理,辨证论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