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秦军  戴桂满 《河北医学》1996,2(4):375-376
奔豚气与腹主动脉搏动(050091)河北中医学院秦军,戴桂满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的病证,发作时病人自觉有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烦乱不安,难以忍受,平复则如常人。本病很少有器质性病变,常被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笔者认为奔豚气的临床特征是:①脐下腹主动脉明显搏...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3.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亦渐轻,终至平复如常.所以说:"发作欲死,复还止".  相似文献   

4.
奔豚病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患者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变渐减,终至平复如常。西医学中的胃肠神经官能症、继发性腹型癫痫等疾病出现类似奔豚气的症状时,可按本病论冶。  相似文献   

5.
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在《难经》、《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症状为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发作欲死,此病多从惊恐得之,在临床上极为少见,亦为难治之证。例1男,64岁,干部,于93年9月来我院住院。  相似文献   

6.
冲脉的生理功能包含调节人体气机升降与渗灌储藏气血,其病理特点主要为冲气上逆,临床表现为气机上冲类症状及腹痛,在寸口脉表现为牢脉和长脉,在冲阳脉与太冲脉表现为大脉和动数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之循行与冲脉循行相近,可知冲脉与肝、胃、肾关系密切。基于《金匮要略》经文探索冲脉气逆的证治,痰饮病主要症状为气从小腹上冲胸咽,病机为水饮挟肾气不敛而冲气上逆,治以温阳化饮敛冲气;肾气奔豚主要症状包括脐下悸、气从少腹上冲心及气上冲咽,治以温补阳气、化饮降逆;肝气奔豚表现为气上冲胸和腹痛,其病机为肝郁化热致冲气逆,治以疏肝清热降逆;呕吐病、胃反病、妊娠恶阻病均以呕吐为主要表现,其病机包含肝寒、中虚、胃气逆、痰饮,均挟有冲脉气逆,当分别治以散肝寒、补中气、化痰饮、降冲气。  相似文献   

7.
奔豚气辨治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气一病,临证常遇,然今之《实用中医内科学》未作专病论述,故对此病的诊断治疗无规可循。笔者重温历代医家著述,结合临床体会,将其临床辨证分型简述如下。1 肝气郁结 挟热上冲型 主证: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腹或心下疼痛,往来寒热,时发时止,病后如常入,可伴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相似文献   

8.
奔豚,最早见于《灵枢》,此后《难经》亦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定义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临床上奔豚病并不少见,症状典型者居多,多为肾脏寒气上冲,或肝脏气火上逆,方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等[1],而小柴胡汤治疗奔豚病临床上较少见,且本案病例特点与常见的奔豚病有所差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奔豚汤 原文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者.  相似文献   

10.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汉族,65岁,退休工人,2006年10月25日来我科门诊就诊。主诉:阵发性气由少腹上冲胸咽而痛5日,加重3日。自诉:1周前因感冒到私人诊所就诊,接受大剂量青霉素静滴(每次1440万U,日1次),静滴2日后,自感一股冷气由少腹上冲到胸咽,发作无定时,近日加剧,痛苦异常。口服藿香正气胶囊,肌注654-2针剂无效。就诊时见患者精神萎靡,语言声低,面色苍白,乏力不思饮食,自觉腹中冷气上冲胸咽,频频发作,难受欲死,伴全身肢体不自主震颤,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浮滑。余思张仲景《金贵要略》之关于奔豚气论述,予桂枝加桂汤加减,处方如下:桂枝18g,白芍20g,生甘…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所论述的奔豚气病,是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的病。它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形似而实异:肾积奔豚素有积块,“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止后积块仍在;此奔豚气病素无积块,发作止后仍如常人。载奔豚气病的得病,先曰“皆从惊发得之”,后曰“皆从惊恐得之”,至其发病却有自觉“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愚反复思之,其得病是在体内脏腑阴阳失调的基础上,“惊则气乱’气机逆乱而发。现不揣浅陋试述之,谬误在所难免,请同道指正。 盖惊则气乱,心主神明,神气逆乱,是为心病;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是为肾病。仲师言惊而不言心,是以惊代心病;言恐而不言肾,是以恐代肾病。  相似文献   

13.
俞长荣教授应用奔豚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长荣教授应用奔豚汤的经验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俞宜年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福州350003)许仕纳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原是为“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而设。俞长荣教授临证上也常用奔豚汤,而有其独特的经验。他认为,本方适用于七...  相似文献   

14.
奔豚症针灸治愈三则胡美凤(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邮编310004)奔豚症属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下腹之气上冲胸心,直达咽喉常伴有腹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惊,手足清冷、寒热往来,甚则呕唾吐沫,发作过后自行缓解,一如常人,多有反...  相似文献   

15.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医学报》2022,37(4):723-727
奔豚气病位在肾,气之源头为肾间动气,任冲二脉为气之通路,其根本病机为肾阳虚损,水饮作为关键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阴证奔豚即肾积奔豚,因肾中寒水留积,致动气沿任脉上冲形成,此属虚寒证;阳证奔豚因寒水郁遏相火,相火妄动,则动气经冲脉上逆,致奔豚气发作,实为虚热证.《金匮要略》以三方治疗奔豚气,侧重不同:桂枝加桂汤温肾、苓桂...  相似文献   

16.
奔豚气一证,在伤寒论中早有记载:“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豚,古代称之为猪,奔豚即奔跑的小猪。用此来形容腹痛的症状似有一小猪在腹内奔跑,从少腹而发,直冲心胸。疼痛非常剧烈,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以急证来诊。运用解痉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应用中药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逍遥散新用     
<正>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主治肝郁血虚之证。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上用之治疗奔豚、失眠、带下、咳嗽,疗效显著,现举隅报道如下。1病例1.1奔豚病例1:李某,女,57岁。自觉脐周疼痛,有气从小腹上冲至咽喉,纳呆,大便则每便前腹痛,而便质正常,嗳气常作。舌苔厚腻,脉弦。该患者脐周疼痛自觉有气上冲,属于奔豚。嗳气亦为胃气上逆之象,大  相似文献   

18.
《金匮》奔豚气病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疏理古今有关(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脉络,认为《金匮》奔豚气病名源于《灵枢》《难经》,然病机不同,其说以“气“的病变为主,与心、肝、肾、冲脉关系密切,治疗上以“气火上冲““阳虚““水寒上凌“为辩证要领。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灸治、辩证选方、针灸汤药并施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冲气”为病辨治初探梁胜斌白银公司职工医院关键词《金匮要略》冲气中图分类号R256.12“冲气”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并治第十二》“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桂苓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相似文献   

20.
奔豚证,又称为贲豚、奔豚气,因患者自感心慌、胸闷,气上冲胸,甚则欲死,犹如豚之奔跑而得名。本病首见于《灵枢》,认为其与“肾经”有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专设奔豚气病篇,指出精神因素,如惊、恐是其诱因。现代医学虽无奔豚证的病名,但据其证候表现与神经官能症颇为相似。龙惠珍主任认为,奔豚证虽多与肾经有关,但临证所见患者则多以脾胃虚弱证侯突出,指出本病多由于后天之本虚弱,气血亏虚,阳气内伐,血不养神,导致气机失调,心神不宁,遇事善惊。故治宜健运脾胃,安神定志之法,方选四君子汤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