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臂丛端侧吻合术后供体神经元和运动终板中CGRP的变化。方法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每只右侧神经外膜开窗(0.2 cm×0.2 cm),将臂丛后束损伤后的桡神经远断端端侧吻合于外膜开窗的内侧束远端0.5 cm部位,左侧不做吻合。分别于术后4、8、12周在麻醉下解剖取C4~T2脊髓节段,并将脊髓节段于正中矢状面分开,及肱三头肌,分别检测CGRP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端侧吻合后,随时间的延长,脊髓及运动终板中CGRP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而不做吻合的对照组中,脊髓CGRP表达维持较低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性不显著,运动终板中无CGRP的表达。结论提高供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CGRP的表达可能是端侧吻合促进臂丛损伤神经再生,保护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神经端侧吻合法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供体神经束膜或者外膜开窗,将受损神经远端端侧吻合于供体神经“窗口”。结果:术后随访13~36个月,优良率为81.2%。结论:神经端侧吻合为修复桡神经长段缺损的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0,他引:8  
目的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C组:方法同B组,但束膜开窗。各组分别于术后8、12周取材并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端侧吻合的外膜、束膜开窗组(P<0.05);外膜开窗组与束膜开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其再生神经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法。  相似文献   

4.
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再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尚咏  张正之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77-2078
目的 比较周围神经端侧吻合与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Wister大白鼠60只,随机分成3组。A组:切断左侧腓神经1cm,造成神经缺损,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桥接缺损。B组:切断左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C组:方法同B组,但束膜开窗。各组分别于术后8、12周取材并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结果 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后,再生神经的数目、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端侧吻合的外膜、束膜开窗组(P<0.05);外膜开窗组与束膜开窗组之间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其再生神经纤维质量优于端侧吻合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relatedpeptide,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以切断坐骨神经的大鼠为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并以镀银法作同期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观察。结果:神经损伤1周后CGRP即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升至最高,并持续4周,8周后恢复正常。在正常胫前肌中可见神经末梢及运动终板均被CGRP抗体清晰标记。神经损伤1周后,CGRP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中即完全消失。神经切断后镀银法显示运动终板在前2周无明显变化,3周运动终板开始部分染色模糊、浅淡,8周运动终板完全消失。结论:在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机制中,CGRP的缺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树森  胡蕴玉  白建萍  马雁  王军  吕荣  姚庆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08-4009,i004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 ingen-related peptlde,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以切断坐骨神经的大鼠为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CGRP在脊髓神经元及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并以镀银法作同期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观察。结果:神经损伤1周后CGRP即在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升至最高,并持续4周,8周后恢复正常。在正常胫前肌中可见神经末梢及运动终板均被CGRP抗体清晰标记。神经损伤1周后,CGRP在神经末梢和运动终板中即完全消失。神经切断后镀银法显示运动终板在前2周无明显变化,3周运动终板开始部分染色模糊、浅淡,8周运动终板完全消失。结论:在运动终板退行性变的机制中,CGRP的缺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外周导入携带LacZ基因腺病毒载体(AdLacZ),示踪大鼠尺神经、正中神经轴突及其靶运动和感觉神经元。方法:经尺神经或正中神经近断端导入AdLacZ,然后吻合神经。在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取出C4-T2脊髓节段、DRGs连同臂丛神经,行X—gal染色,计数被标记的脊髓和DRGs神经元数目、部位及其范围;观察相应神经根及周围神经轴突被标记情况。结果:载体所导入神经同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DRGs感觉神经元被转基因产物β-gal标记;由尺神经、正中神经所标记的神经元分别在C7-T1及C6-T1节段;各神经相应的神经根及神经干轴突被标记,轴突被标记长度可达吻合口远端。不同神经所标记的神经元数目不同,随着时间推移标记物逐渐消退。结论:Ad介导的LacZ基因能从远距离特异、高效地逆行标记尺神经、正中神经的靶神经元,然后又顺行标记该神经。这对臂丛神经解剖学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和再生机制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骨骼肌运动终板中的变化特点及运动终板的变化。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制作T10脊髓横断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4、8周取胫前肌肌腹标本,以免疫组化法检测AChE和CGRP在运动终板中的变化。结果 脊髓横断1周后CGRP在运动终板中的数量、分布即明显减少,着色变浅,而AChE在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发生在损伤后4周时;运动终板中CGRP和AChE始终未完全消失。结论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骨骼肌运动终板存在退变现象;AChE和CGRP与运动终板的退变相关;检测CGRP能更早地显示运动终板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在后肢腓肠肌运动终板内的变化,以探讨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CGRP和AChE与运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B组)和撞击型脊髓损伤组(C组),术后1、2、4、10周分别用Karnovsky-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AChE、免疫组化法检测CGRP的变化。结果两损伤组大鼠术后运动终板中CGRP和AChE浓度均下降,但C组10周时有了明显恢复,而B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CGRP的改变早于AChE。结论在大鼠不同类型脊髓损伤后,CGRP和AChE的活性和浓度与运动终板退变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神经端侧吻合术后再生神经纤维来源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端侧吻合术后支配靶器官的再生神经的来源。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14只,分成3组(1)实验组;切断大鼠左侧腓总神经,将其远断端与相应水平的胫神经侧方吻合,胫神经外膜开窗,共14条;(2)正常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作处理。共7条;(3)未吻合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结扎反转固定于附近肌肉,不做吻合,共7条,术后7个月各组分别随机取出5只大鼠行肌电图检查。神经纤维计数。剩余4只大鼠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结果 实验组胫前肌都可引出不同比例的“M”波,而未吻合组却始终没有引出诱发电位,实验组可发现吻合口远端腓总神经有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未吻合组未见神经纤维。实验组吻合口远,近端胫神经纤维计数差异无显性。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发现实验组L2-5脊神经节可见淡染色的神经元细胞体。未吻合组未见HRP阳性的标记神经元细胞体。正常组L2-5脊神经节可见浓染色的标记神经元细胞体。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纤维可以再生,再生的神经纤维来自供体神经的侧方发芽。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针对脊髓损伤病灶的研究较多,而对脊髓损伤后远端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三者形态结构实时变化观察和研究的文献很少。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远端肢体神经、运动终板和骨骼肌随时间推移形态学变化的自然病程。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不做处理)、假手术组10只和脊髓损伤组35只,假手术组行单纯椎板切除术,脊髓损伤组在椎板切除基础上,用横断法制成T10完全脊髓损伤模型,然后在第1,2,4,12,24周分别观察3组大鼠坐骨神经-运动终板-内侧腓肠肌的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组大鼠4周时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出现板层分离;24周时崩解髓鞘板层已模糊、碎裂髓鞘增多,薄髓与无髓神经纤维较12周时增多。②脊髓损伤组大鼠运动终板在脊髓损伤12周时明显退变突触结构与较完整突触结构并存;24周时已找不到运动终板。③脊髓损伤组大鼠内侧腓肠肌在脊髓损伤24周时,肌细胞融合,细胞核密集,融合细胞间可见大小不一空隙,结缔组织增生更加明显。结果表明大鼠在完全性横断性脊髓损伤后自然病程中,损伤平面以下周围神经、运动终板、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均呈规律性改变,损伤后12周时已有显著变化,24周时呈结构毁坏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经皮神经电刺激预防失神经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中的作用。方法:18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3组,切断双侧腓神经后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左后肢为实验侧,给予TENS,持续6周。右后肢为对照侧,不给电刺激。分别于术后3、6、16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神经肌肉组织学、神经电生理、肌湿重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各组实验侧胫前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腓神经有髓纤维数、传导速度和振幅均高于对照侧(P<0.05),A组两侧肌湿重及C组腓神经潜伏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NS在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和提高神经端侧缝合侧枝萌出率方面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研究证实通过端侧吻合方式可诱导神经侧芽再生,但再生效果达不到神经端端吻合的水平,应用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体外神经元存活及神经再生的效果,可否提高端侧周围神经吻合的再生率?目的评价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对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再生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对象实验于2001-09/2002-02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研所完成.雄性Wister大白鼠32只,体质量200~250 g,随机分成表皮生长因子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方法表皮生长因子组切断右侧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 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右小腿外侧肌肉注入用生理盐水稀释为2 g/L的表皮生长因子注射液0.1 mL/d,共用2周;对照组吻合方法同表皮生长因子组,术后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两组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形态定量学和电生理检测.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超微结构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术后4,8周时,表皮生长因子组优于对照组[(52.42±1.45)%,(61.41±1.54)%,(34.60±1.52)%,(38.64±1.89)%,P<0.05].②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术后4,8周表皮生长因子组明显比对照组加快[(30.33±0.88)m/s,(34.36±1.09)m/s,(21.06±0.93)m/s,(23.31±0.58)m/s,P<0.05].③超微结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组再生神经的有髓纤维数、髓鞘厚度,髓鞘的成熟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再生率,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远段的再生.提高端侧吻合周围神经的再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背景:神经损伤后可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使细胞外Ca2+内流,造成细胞内的钙超载。目的:观察臂丛神经根切断伤后相应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84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暴露臂丛神经不切断;对照组臂丛神经切断伤后不做其他处理;实验组臂丛神经切断伤后,给予腹腔注射Ca2+阻带剂维拉帕米4mg/(kg?d)。于切断伤后12h,24h,48h,72h,1周,2周,4周每组随机以4只取材。结果与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开始,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损伤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内Ca2+浓度开始升高,至伤后48h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伤后1周,实验组已基本回至正常水平,但仍较假手术组高。说明神经损伤后相应神经元细胞膜上L型Ca2+通道开放,Ca2+内流进入细胞内,导致神经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增加,L型Ca2+通道可以被维拉帕米阻断,减少神经损伤后的Ca2+内流,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数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功率氦氖(He -Ne)激光照射与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关系。方法 :168只雄性SD大鼠制成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应用5、10和15mW的氦氖激光照射神经损伤部位 ,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脊髓内CGRP表达的变化。结果 :神经损伤后1d脊髓内CGRP表达即增加 ,1周内各激光照射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第2周和第4周时 ,各激光照射组脊髓内CGR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激光照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阳性表达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内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背根感觉纤维 ;8周时各组CGRP表达仍保持较高水平 ,各组之间已无明显差异。结论 :He -Ne激光照射可引起损伤神经后大鼠脊髓中CGRP表达的变化 ,有促进完成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端侧吻合移植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重建皮瓣感觉的可能性。方法 :用新西兰兔25只 ,将兔的一条耳大神经作为供神经 ,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 ,按神经移植体埋入皮瓣后时间分为1、2、4个月3个实验组 ,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对照组 ,每组动物5只。用抗神经丝抗体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神经再生形态和分布 ;用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结果 :(1)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1个月 ,供神经的轴突即可长入神经移植体(受神经) ,随时间延长 ,再生轴突数量逐渐增多。(2)再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后 ,供神经的轴突能长入神经移植体 ,并最终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未梢。  相似文献   

17.
Z Wiesenfeld  U Lindblom 《Pain》1980,8(3):285-298
Three types of nerve lesions involving the brachial plexus were produced in rats: (1) multiple dorsal rhizotomy; (2) spinal nerve section just distal to the dorsal root ganglia (DRG); (3) section of the median, ulnar and radial nerves. The 3 types of lesion caused self-mutilation (autotomy) of the denervated forelimb.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time course and severity of this abnormal behavior among the 3 groups. Rats that had undergone spinal nerve lesion (group 2)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less severe autotomy than rats with dorsal rhizotomy (group 1) or peripheral nerve lesions (group 3). The latency to the onset of autotom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for group 2 than for groups 1 and 3. Electro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rats in group 2 revealed neural activity in the dorsal roo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ural discharge were largely a function of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s. The possible role of the various types of nerve lesion in producing chronic pain state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于向民  周燕  潘晓亮  李玲  王东 《中国康复》2009,24(6):367-369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运动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56只Wistar大鼠分为损伤组、地塞米松组(DSP组)及盐水组各16只,正常组8只。前3组大鼠均右侧股外侧切口,钳夹右侧坐骨神经造成神经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DSP组局部肌肉间隙内注射DSP0.5mg/kg,每日1次;盐水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4周;损伤组及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的变化。结果:造模术后各时间段比较,DSP组脊髓运动神经元CGRP的表达均高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DSP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CGRP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促进神经元修复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臂丛根性撕脱伤是临床上一个极为棘手的课题,神经根回植术有望攻克这一难题.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根回植至脊髓后,神经纤维能否再生并有效恢复对靶器官的支配.设计单因素随机对照设计.地点和对象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完成,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250 g,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均分为3个月组和6个月组.干预在手术显微镜下,将C6神经根从脊髓上撕脱,然后切取尺神经桥接肌皮神经与脊髓间的缺损,制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再植术的动物模型.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3个月和6个月后测量肱二头肌肌肉动作电位、强直收缩力及湿质量,进行神经元的逆形标记,并对神经和肌肉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在相应的C6脊髓前角均出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回植神经内有再生的神经纤维.肱二头肌的肌肉动作电位、强直收缩力、湿质量恢复率6个月时分别为(56.01±11.62)%,(46.91±8.35)%,77.59±5.79)%,均明显高于3个月时的(30.15±7.52)%,23.14±5.72)%,59.31±3.43)%(t=6.597,t=8.138,=9.421,=0.000).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行神经根回植术,神经纤维可以再生,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靶器官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