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咳嗽一证,为呼吸系统常见证候。祖国医学几千年来在认识本证及治疗方面均有论述,六淫方面从外感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方面从痰湿、痰热、肝火、阴虚论治。笔者通过辨证近年发现亦有湿热之咳嗽证,现举病例于下: 吴某,男,36岁。1993年4月7日初诊。咳嗽频频,胸脘闷,痰多,口中粘3月,加重2周。3月前外感引起咳嗽,体温36.5℃,胸透示“肺纹理稍重”,血象:血色素150g/L,白血球8×10~9/L,听诊:两肺呼吸音粗糙,诊断为支气管炎。肌肉注射青霉素、洁霉素、庆大霉素。静脉点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口服复方新诺明、甲硝唑、螺旋霉素及止咳化痰药达两月之久无效,遂求笔者治疗。刻诊,  相似文献   

2.
论概: 湿温之名,见于《难经》,为五种伤寒之一。仲景虽未提及湿温,然书中常言:湿家,中湿,风湿。可见古人已重视湿证。据何廉臣先生所述湿温与湿热不同,湿热者,先受湿,后化热,其来也渐;湿温者,先伏温,后受湿,其来也暴。湿热轻,而湿温重。据近人研究,中医之湿温,即西医所言肠伤寒,而湿热则为外感病常见之一种。根据我个人五十余年之临床经验,在外感病中,湿热病占十之七,而风温、风寒等仅占十之一二。此可能与我们所住的环境有关。而湿热病之多,自有其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李学舜治疗小儿低热的辨证用药经验,特别介绍了运用炒常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刘渡舟教授用甘露消毒丹治湿热咳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军章 《新中医》1991,(10):12-13
咳嗽乃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临床最为常见。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认识,已积累了近两千年的实践经验,在当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又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纵观中医论治咳嗽,或从外感风寒、风热、风燥立论,或从内伤痰湿、痰热、肝火、阴虚立论。而从湿热立  相似文献   

5.
冯界之  冯韧 《四川中医》1998,16(3):13-14
湿热咳嗽是感受湿热邪气,肺气失于宣降引起的咳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1.湿热咳嗽的病机特点湿热咳嗽与季节、体质有关。四川盆地气候温暖多雨,地势低卑多湿,民善病湿热,湿热咳嗽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在湿从热化的长夏、初秋、初春时节,发病率较高。素体阴虎之人,容易兼挟湿热,使体内湿热偏盛,成为湿热体质。内生湿热与自然界湿热邪气同气相求、相吸相召,就易于感受湿热邪气而咳嗽。临床观察到有的湿热体质病人,每次咳嗽发病都属湿热咳嗽,足证湿热咳嗽与体质关系密切。湿性粘滞,与热相合,如油人面,难以分解,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6.
三、邪在气分湿热之邪在气分,因湿热轻重及所在部位的不同,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很复杂。为便于掌握其辨证施治规律,按邪在上、中、下焦三个不同部位,将原文分析归纳如下:(一)邪在上焦【原文】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第8条) (1)临床表现特点:寒热如疟(此外,尚应有舌苔白滑而腻、脘腹满闷等症)。  相似文献   

7.
咳嗽为临床常见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多由肺系本身疾病所致,也有其它脏腑病变累及于肺而致者,因此引起咳嗽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称外感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咳嗽,称内伤咳嗽。王辩证要点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既是肺系多种疾病常见的主要症状,也可因他服的病变及肺而引起,深入分析这一症状的特点,可以作为辨别其病理性质的重要依据,并有助于联系有关疾病,达到辨证与群病相结合之目的。临床应当了解咳嗽的时间、性质、节律、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如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  相似文献   

8.
王均县 《陕西中医》2010,31(4):487-488
咳嗽为儿科常见多发病,从成因分类有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在中医高校《中医儿科学》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中医儿科学》中将小儿咳嗽共分为七个证型,其中风热咳嗽条下有“暑湿咳嗽”,而对外感湿热咳嗽鲜有论述。临证中对小儿咳嗽辨证为湿热咳嗽证,用清热化湿立法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咳嗽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病症,有些咳嗽其他伴随症状已轻,唯咳嗽迁延不愈,其病程缠绵数周至数月,辗转治疗无明显效果。其病程久者与西医“慢性持续性咳嗽”相类似,经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多为病毒感染所致,此类咳嗽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仅对症治疗,疗效不佳。从中医学的角度看,咳嗽的病机复杂,往往易造成辨证不清、施治失当。湿热咳嗽就是属于临床上常常被误诊误治的一种咳嗽。本文就导师刘小凡教授对此种咳嗽的辨证施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咳嗽是中医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我院儿科王著础老中医治疗本病颇有探研,他精于辨证,执简驭繁,把小儿常见咳嗽分为风寒、风热、肺热、痰湿、久咳型,尤其善于应用麻杏石甘汤和止嗽散,主张以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为其治疗大法,咳嗽初起以表散为先,俟痰应之后,方可清热化痰,切不可过用苦寒之品,以免闭其肺胃,若过早误用滋腻、收敛之品则外邪内蕴,变症丛生.  相似文献   

11.
《湿热病篇》为薛生白所作。薛氏名雪,字生白,自号一瓢,又称扫叶老人,清初吴县人。《湿热病篇》共46条,从内容上看对于湿温为患的病变,特别是湿温的性质、传变规律、证治等,论述既详细又系统,可以说是学习温病必读之书。本文根据温热经纬本,选择其中有关论湿热证治方面的内容予以阐释。按温病辨证施治规律,将全篇分为湿热病概论、邪在肌表、邪在气分、邪在营血及病后期调理等。  相似文献   

12.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湿热咳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外感咳欺,多风热为患,但湿热部肺亦为常见证型,胡天成教授谨守病机,治以清热化湿,轻宣肺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20余年前,余于上海龙华医院随张志秋老先生临证,张老于忙碌诊务之中,仍对余细细论医,至今犹历历在目。为免先生经验有失,兹将张老当年治阳虚泄泻经验介绍于后。泄泻之为病,有虚有实,实者来骤去速而易治,虚者尤以迁延日入,致阳虚,命门火衰,而难治。如张景岳所言:“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极盛之时,则令人洞泄不止也。”命门火衰引起泄泻,临床上往往以四神丸治之。然有些患者,仍收效甚做,故张老认为助火之剂,还嫌不足,而加生硫磺末一味,以大补元阳,初用1g,服后无反应,可以增至3g。张老在临床上对沉寒痼冷,阳虚久泻之症,有非桂附所能奏效时,每用生硫磺末配合四神丸,常获奇效。张老认为硫磺熟用力薄,少用无效,多用则有燥渴之弊,生用则量少而效高,又无它弊。《本草纲  相似文献   

14.
单会府,男,1941年生,江苏省赣榆县人。1963年毕业于徐州中医专科学校,后进修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江苏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内经》研讨会委员,连云港市中医学会理事,江苏省赣榆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熟读中医典籍,旁及各家,富有创见。精于内科,擅长脾胃病、心病、血证的治疗,提出心胃同病及坐标法治心痛病,其益气护膜法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疗效显著,并倡“咯血从肾论治”。参编《中医名言大辞典》及《魏以纲医论医案选》等书,发表论文40余篇。多次出席新加坡等国家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其论文选录中、英文版资料汇编。  相似文献   

15.
[病例一]顾×,男,47岁,干部。1990年10月23日入院,住院号1191。半个月来上腹部阵发性胀痛,痛引至腰背部,恶心吐酸清水,口苦纳呆,不发热,二便调,舌质淡,边有齿印,苔黄腻,脉弦濡。每日抽烟20支。有胃痛史12年。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炎、胃窦炎。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运用健幼液治疗风寒型小儿咳喘57例,总有效率为98.25%,与汤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本药使用方便,起效迅速,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儿湿热临床辨治举隅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中医院(100035)张翠清一、湿热伤于阴血姜××,女,7岁,1993年7月初诊。患儿初期发热T37.8℃~38.6℃二天,耳后略痛,纳差,微恶寒,口渴不欲饮,舌红苔白略厚,脉滑略数,诊为湿热蕴毒之腮腺炎,予以复...  相似文献   

18.
咳嗽一般分为外感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内伤咳嗽(痰热咳嗽、痰湿咳嗽、肺脾气虚、阴虚肺热)两大类,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湿热咳嗽常被误诊误治,现对其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胃息肉治验     
朱某某,女,36岁。1988年9月19门初诊:胃脘隐痛,食后胀满,时欲嗳气,口中酸味,大便4~5日一行,形气虚赢。胃镜示:“胃体胃窦部轻度充血水肿,大弯侧见有0.8cm×0.8cm左右息肉”诊为:浅表性胃炎,胃大弯息肉”。察其舌淡而胖,苔薄白,脉濡软略涩。辨证为食滞血瘀,胃失和降。处方:海藻带各15克,黄药子、皂角刺各  相似文献   

20.
王旭斋老中医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惠 《陕西中医》1990,11(2):50-51
<正> 我院王旭斋老中医治疗肝炎3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期对慢性肝炎,根据其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摸索出分三个阶段辨证施治的规律,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曾有幸随王老学习,今将此经验介绍如下。第一阶段慢性肝炎初期,以慢性迁延型和轻型慢性活动型多见。此时邪气尚实,正气不虚,湿热蕴结,气血壅滞。治以清热利湿,疏导通降为主。常见湿热不清、气滞血瘀两型。1.湿热不清型: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肤目黄染。热偏盛则黄色鲜明,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湿偏盛则口淡不渴,大便不爽,舌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