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喉及喉咽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喉及喉咽癌必须考虑淋巴结转移的状况,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与肿瘤淋巴转移关系密切[1],是目前研究热点。本实验通过对喉及喉咽癌组织中VEGF-C表达情况的研究,分析其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探讨VEGF-C是否能成为控制肿瘤生长、转移的一个新的理想靶点的可能性。1.1材料。选择2002年7月~2003年11月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喉及喉咽鳞状上皮癌(简称鳞癌)标本49例,有其他部位的头颈肿瘤或术前经放疗或化疗者除外。根据U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乳头状瘤(IJ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10例成人型喉乳头状瘤(ALP)、19例幼年型喉乳头状瘤(JLP)石蜡标本中EGFR、VEGF的表达与分布;并以10例声带息肉作为对照组。结果EGFR和VEGF在ALP、JLP组上皮层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GFR在ALP、JLP表皮组织全层均有强阳性表达,VEGF呈现以基底层、棘层细胞显著表达,到颗粒层表达逐渐减弱的模式。VEGF在ALP、JLP和对照组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中也有表达,但3组问VEGF的表达元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JLP组上皮中VEGF的表达评分结果(7.133±0.061)比ALP组(6.934±0.041)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EGFR在LP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在LP的上皮细胞过度增生和血管大量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JLP比ALP具有更强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3.
喉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喉癌临床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评价 87例喉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计数 (MVC)。资料分析采用SAS软件。结果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免疫反应主要发生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内 ,其阳性率为 77.0 %。肿瘤侵犯范围越广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侵犯范围越小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肿瘤分化越差 ,VEGF的表达越强 ,肿瘤分化越好 ,VEGF的表达越弱 (P <0 .0 5 ) ;VEGF的表达越强 ,MVC越多 ,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P <0 .0 1) ,且肿瘤组织中的平均MVC明显高于切缘组织中的平均MVC(P <0 .0 1)。结论 :在喉鳞状细胞癌中 ,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分化明显相关 ,与MVC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提示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对29例颈淋巴结NO的喉癌喉咽癌患者进行了哨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的哨位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对照,观察哨位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 29例中28例成功地显示了哨位淋巴结,成功率达96.6%。每例发现蓝染的哨位淋巴结1-4个,平均每例则检出2.5个。有3例患者的哨位淋巴结检测有肿瘤转移,HE染色病理检查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证实颈淋巴结转移。25例哨位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颈淋巴结清扫标本亦未查见淋巴结转移。哨位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正确率和阴性预测率为100%。结论 哨痊淋巴结检测对喉咽癌的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应用流式细胞仪结合计算机辅助行数据、图像分析,用荧光标记抗体(MDR1-PE,Clone UIL2)定量检测34例喉癌、喉咽癌组织和18例癌旁组织的P-GP含量,并与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喉癌、喉咽癌细胞MDR1基因产物P-G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喉癌、喉咽癌P-GP阳性表达率为58.8%(22/34);P-GP表达与喉癌、喉咽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有无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提示P-GP检测有助于估计肿瘤的生物学特性;P-GP有可能成为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及其癌旁组织中(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水平和淋巴管(lympha vessels,LV)计数,探讨两者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 41例喉癌和20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VEGF-C和LV染色方法为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结果喉癌VEGF-C表达阳性率和评分及LV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VEGF-C,56.1%对25.0%,χ<'2>=5.24,P<0.05;2.72±1.61 对 1.14±1.28,t=3.85,P<0.01.LV:12.44±5.78 对 6.82±4.33,t=3.82,P<0.01);组织学分级Ⅰ级、临床分型T1和无转移喉癌VEGF-C表达阳性率和评分及LV计数均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型T3和转移病例(P<0.05或P<0.01).VEGF-C表达阳性喉癌LV计数(14.82±5.25)明显高于阴性病例(9.12±6.32,P<0.01),其评分值与LV计数呈高度密切正相关(r=0.47,P<0.01).结论 VEGF-C表达和LV计数均为反映喉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VEGF-C具有明显的促喉癌LV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癌喉咽癌哨位淋巴结的检测及其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用手术中注射蓝染料的方法 ,对 2 9例颈淋巴结N0的喉癌喉咽癌患者进行了哨位淋巴结的临床研究。手术中取蓝染的哨位淋巴结作快速冰冻病理检查 ,并与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对照 ,观察哨位淋巴结转移对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测值。结果  2 9例中 2 8例成功地显示了哨位淋巴结 ,成功率达 96 .6 %。每例发现蓝染的哨位淋巴结 1~ 4个 ,平均每例每侧检出 2 .5个。有 3例患者的哨位淋巴结检测有肿瘤转移 ,HE染色病理检查及颈清扫切除的淋巴结病理检查均证实颈淋巴结转移。 2 5例哨位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 ,颈淋巴结清扫标本亦未查见淋巴结转移。哨位淋巴结对颈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正确率和阴性预测率均为 10 0 %。结论 哨位淋巴结检测对喉癌喉咽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其在肿瘤分化,生长及转移中的相关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免疫印记法分别对29例喉鳞状细胞癌、18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Galectin-3(89.7%)和VEGF(86.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的表达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凡,Galectin-3与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23,P<0.05).结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Galectin-3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对肿瘤的组织分化和转移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15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记数。结果 喉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P <0 .0 1) ;喉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 (P <0 .0 1) ;VEGF表达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和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VEGF表达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VEGF在喉鳞癌中有高表达 ,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程度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断喉鳞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微淋巴管密度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及VEGF-C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喉癌组织及15例声带息肉中的VEGF-C的表达;检测47例喉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VEGF-C在Ⅰ、Ⅱ、Ⅲ级病理分级的阳性率分别为55%、72.22%、88.89%,表达与肿瘤分化明显相关(P<0.05)。VEGF-C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60%,差异显著(P<0.05)。喉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分别为15.38±5.68和10.41±4.23,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VEGF-C的表达与喉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及喉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喉癌、喉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FHIT基因内的三个微卫星位点D3S1234、D3S4103、D3S1300进行PCR扩增,应用单链长度多态性分析-银染技术进行LOH和MSI分析.结果 ①D3S4103、D3S1234、D3S1 300的杂合率分别为76.32%、71.05%和78.95%;②喉癌、喉咽癌总LOH发生率分别是:D3S4103(48.28%)、D3S1234(37.04%)、D3S1300(33.33%);③喉癌、喉咽癌D3S1234、D3S1300、D3S4103的总LOH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和肿瘤复发与否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喉癌、喉咽癌总MSI发生率分别是:D3S1234(18.42%)、D3S1300(28.95%)、D3S4103(21.05%);⑤喉癌、喉咽癌FHIT基因D3S1234、D3S1 300、D3S41 03的总MSI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⑥复发喉癌、喉咽癌病例FHIT基因总MSI发生率为83.33%,原发病例总MSI发生率为30.77%,复发病例MSI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发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①FHIT基因在喉癌、喉咽癌中既存在杂合性丢失,又存在微卫星不稳定,但以前者为主;②FHIT基因参与了喉癌、喉咽癌的发生,可能是喉癌、喉咽癌候选抑癌基因之一;③FHIT基因微卫星不稳定与喉癌、喉咽癌复发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缺损整复组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不同组织移植物Ⅰ期重建晚期下咽癌、喉复发癌术后颈部、下咽食管缺损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方法:喉复发癌36例, 肿瘤切除后采用胸大肌肌皮 瓣修补组织缺损18例,肩胸皮瓣修补4例,胃代食管修补2例,胸部推移皮瓣重建下颈部与上纵隔组织缺损,并消灭手术死腔12例。晚期下咽癌16例,颈段食管癌8例,以游离空肠整复1例, 健侧喉黏膜瓣修复咽部缺损8例,喉气管代食道8例,胸大肌皮瓣修复咽部缺损2例,胃代食管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下咽1例。 结果: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无修复组织坏死 ,全部组织瓣存活。采用健侧喉黏膜瓣修复者,仅 1例有术前放疗史的患者发生术后咽漏,胸大肌皮瓣 修复者发生咽漏1例,胃代食道术后发生咽漏1例。全部病例愈合后均恢复正常饮食。随访 9~84个月,14例出现吞咽梗阻,可进流质饮食。结论:下咽癌患者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各有侧重。肿瘤的部位和手术后组织缺损的大小是选择修复方法的首要因素;其次,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全身状况,考虑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T-PCR以CK19mRNA作为标记物在检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tumorcell,DTC)的意义。方法采用套式RT-PCR,以CK19mRNA为指标,检测32例喉癌、喉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DTC。结果CK19mRNA总阳性率为46.9%(15/32);其中喉癌阳性率为40%(10/25);喉咽癌阳性率为71.4%(5/7)。20例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75%(9/12),非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0%(6/20),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20.29±5.16月)比阴性组(37.13±3.23月)明显缩短,经Log-rank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46,<0.05),阳性组的复发率(66.7%)比阴性组(18.8%)增高(P<0.05)。并且做了生存分析,有统计学差异(P=0.015,<0.05)。结论以CK19mRNA肿瘤标记物,用精确设计的RT-PCR技术对外周血DTC的检测有助于喉癌、喉咽癌转移的早期发现;随访初步发现用DTC的检测有望作为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的早期预示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素αv亚基在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整合素αv亚基表达与肿瘤血管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设计制作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组织芯片上检测整合素αv亚基和CD105的表达,根据CD105表达计算肿瘤新生血管密度,分析整合素αv亚基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以及整合素αv亚基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喉和下咽原发鳞癌组织中整合素αv亚基阳性表达率为68.0%(51/7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3%,3/29,Х^2=28.68,P〈0.001);淋巴转移癌中整合素αv亚基表达率达100.0%(20/20),明显高于原发癌(Х^2=12.69,P〈0.05)和癌旁正常组织(Х^2=38.77,P〈0.001);有淋巴转移组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Х^2=10.87,P〈0.001);整合素αv亚基的表达与肿瘤新生血管密度有明显相关性,阳性表达组的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弱阳性组(q=3.31,P〈0.05)和阴性组(q=6.61,P〈0.001);整合素αv亚基的表达率按照肿瘤的原发部位、分化程度、浸润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整合素αv亚基的表达与喉和下咽鳞癌的淋巴转移关系密切,其过量表达可能通过诱发微血管形成而导致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整合素αv亚基有可能成为临床预测喉癌和下咽癌淋巴转移趋势的新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及MMP-14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喉癌组织、34例癌旁组织、22例正常喉黏膜组织中MMP-7和MMP-14的表达,统计分析其在标本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①MMP-7和MMP-14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喉黏膜组织中阳性和强阳性表达率3组间两两比较,喉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正常喉黏膜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癌旁组织与正常喉黏膜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MP-7和MMP-14强阳性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组织病理学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⑨MMP-7和MMP-14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969,P<0.05).结论 ①MMP-7和MMP-14的高表达与喉癌的发病、浸润、转移有关;②MMP-7和MMP-14两者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联合检测对喉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VEGF和VEGF-C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 C)在喉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喉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对 2 0例新鲜喉鳞癌标本、切缘组织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的VEGF、VEGF C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对同一患者 ,VEGF、VEGF C在肿瘤组织、切缘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肿瘤组织中 ,VEGF、VEGF 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T分期、病理分级无关 ,VEGF、VEGF C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VEGF、VEGF C联合检测可望作为判断喉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Raf 1激酶抑制蛋白(Raf 1 kinase inhibitor protein, RKIP)在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通过与癌旁组织RKIP的表达比较,分析RKIP在下咽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癌旁下咽鳞状上皮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下咽鳞癌及13例癌旁下咽鳞状上皮组织中RKIP的表达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χ2检验及Wilcoxon检验。结果RKIP在下咽鳞癌中的表达低于癌旁下咽鳞状上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RKIP在有转移的下咽癌中表达低于无转移的下咽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RKIP在高、中、低不同分化程度的下咽癌中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下咽癌的分化程度与RKIP的表达有关,下咽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与RKIP低表达及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喉癌患者外周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进行检测,探讨M-CSF对肿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ELISA法检测31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7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M-CSF浓度(341.37±80.57pg/ml)较17例正常对照(281.22±72.11pg/ml)升高(P<0.05),而且在癌转移患者中浓度更高(P=0.036)。结论喉癌患者血清中M-CSF浓度升高,且同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浓度越高转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前瞻性研究喉及喉咽鳞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entinel Iymph node,SLN)的存在、位置、数量、阳性率及制定颈部治疗计划。方法30例术前未曾经过任何治疗的喉及喉咽鳞癌患者,临床颈部触诊及影像学检查均属于NO,均在原发灶周围黏膜下注射2毫升亚甲蓝液,在20-30分钟后于颈部检查染色淋巴结。其中5例在手术前日于相同部位注射1毫居里99m锝-右旋糖苷(1mci 99m Tc-Dx),分别于注射后30分、1小时和2小时应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连续静态显像观察。6例在手术当中对SLN进行了冰冻活检。30例的前哨淋巴结、颈清标本及原发病灶,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0例注射亚甲蓝患者中28例(占93.3%)发现染色的SLN。注射99m锝-右旋糖苷的5例患者,则100%在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连续静态显像中观察到SLN的核素图像。共查得前哨淋巴结49枚,平均每例1.6枚。其大多数位于Ⅱ或Ⅲ区,其中有5例共有6枚SLN被确定有转移,占全部病例的16.7%(5/30),5例中有3例在颈部其他部位同时发现转移淋巴结。结论喉及喉咽鳞癌SLN检出是一个有前途的预测方法,对于制定颈部治疗方针有指导意义,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