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液氮冷冻治疗术,并通过脑干听性诱发电位对冷冻治疗前后进行了临床记录观察,结果:治疗前患者侧波V潜伏期、波Ⅰ-Ⅴ间期传导时间延长;双侧波V潜伏期差、双侧波Ⅰ-Ⅴ间期差患者传导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21例未修复腭裂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及耳镜检查结果。50%受试耳的听觉阈略高于正常组;波Ⅰ的潜伏期显著地长于正常组;各波的波间间隔与正常组相应的波间间隔无显著差异;腭裂类型与波Ⅰ潜伏期的持续时间以及听觉阈未见明显关系。提示腭裂病人的听觉功能障碍为传导性耳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腭裂病人听觉功能的检查是一种客观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叉神经周围支超长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由Stookey在1732年首先应用,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古老方法之一。因术后复发率高,多在半年左右复发,所以近几年来已很少应用,特别是在射频温控热凝术和骨腔病灶清除术治疗该病的疗效得到许多学者肯定以后,撕脱法更被冷淡。据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改...  相似文献   

4.
灼口综合征三叉神经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电生理学手段检测BMS患者痛阈值,记录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变化,以期推测神经传导过程中的病理状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以神经肌电图仪刺激患者舌背,共记录38个样本(灼痛者22,麻胀者10,对照组6)感知最小刺激量为痛阈,3倍阈值刺激舌神经,记录诱发电位中N3、N4的潜伏期及高峰电位的出现时间。结果 灼痛组痛阈值降低,N3、N4潜伏期缩短,高峰电位出现明显提前,与其他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麻胀组则呈相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MS灼痛者神经兴性提高,对外界刺激易感;麻胀组则可能存在神经部分或安全传导阻滞。说明BMS灼痛报告真实可信,同时反映出神经传导过程中病理状态存在的可能性,显示出BMS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三叉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TSEP)检查方法,分析比较慢性咀嚼肌疼痛(masticatory muscle pain,MMP)患者与对照组TSEP各波潜伏期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慢性MMP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的机制及TSEP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慢性MMP患者12例(患者组),以及年龄、性别与患者组匹配的健康人12名(对照组),分别行双侧颏神经和咬肌TSEP检查。归纳全部受试者面部两侧共4个部位的TSEP波形,分析出现率为75%~100%且双侧对称的波形。对测得的波潜伏期进行配对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获得5个TSEP波(P1、N1、P2、N2和P3)。患者组两侧颏神经TSEP的P1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波与对照组相比潜伏期延长,左侧P2、N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肌区各波潜伏期的变化不一致。结论慢性MMP患者TSEP波潜伏期的变化有一定规律,初步证明患者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的改变。慢性MMP患者P1潜伏期变短,提示三叉神经节以下外周神经传导活化;P2潜伏期变长提示脑干可能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神经骨管松解术治疗三叉神经Ⅱ、Ⅲ支痛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神经疾患之一 ,作者对 76例三叉神经Ⅱ、Ⅲ支痛患者进行了骨管松解术 ,取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按照White标准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76例 ,确诊单纯Ⅱ支痛者 41例 ,单纯Ⅲ支痛者 35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40例 ,年龄 39~ 76岁。发病周期 1~ 2 0年 ,所有病例皆有不同方法治疗史 ,其中 6例为骨腔病灶刮治术后复发。二、手术方法本组所有病例 ,术前根据病变支 ,分别拍摄上颌窦华氏位及患侧下颌骨侧位X线片。对Ⅱ支痛者 ,常规消毒颌面部及口内 ,神经阻滞麻醉后 ,于患侧尖牙凹龈粘膜上作 3~4cm的弧形切口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者三叉神经分支刺激诱发皮层电位(TSEP)的关系及特点,比较图形及数据差异,探讨经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与瞬目反射(BR)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电刺激30例健康成人的眶上神经、眶下神经和颏神经,收集刺激对侧的三叉神经皮层诱发电位;电刺激眶上神经,记录瞬目反射R1、R2和R2'相关数据,应用SPSS统计程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q检验。结果: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和瞬目反射各波潜伏期相关性不显著,呈低度相关。各分支诱发三叉神经皮层电位P1、N1、P2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2、P3、N3、P4、N4、P5、N5各波潜伏期三支差异不明显,眶上神经刺激诱发皮层电位各波较其他两支延迟。结论:TSEP与BR具有不同的传导通路,各波潜伏期无明显相关性。不同分支刺激诱发皮层电位,早期波的潜伏期具有差异,与神经传导通路相适应;后续各波具有一致性。临床应综合分析以判定神经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采用口腔内径路行神经切断、切除术治疗174例.术后近期控痛率100%,复发率为1.72%;三叉神经切断口内径路方法新、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可能与解剖及处理不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3D打印模板引导射频热凝术联合注射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下颌支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9月在郑州市口腔医院接受射频热凝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以3D打印模板引导射频热凝术联合注射阿霉素为研究组(n=25),以3D打印模板单纯辅助射频热凝术为对照组(n=25),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疼痛情况,即视觉模拟评分(VAS)。采用Brisman三叉神经疼痛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各随访时间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即刻VAS及术后1、3、6、12个月时的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risman三叉神经痛疗效评定标准,2组患者在术后1和3个月时的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和12个月时,研究组的有效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复发1例,术后6个月时复发2例,术后12个月时复发4例;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3...  相似文献   

10.
脂质体阿霉素对大鼠三叉神经形态与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脂质体阿霉素对大鼠三叉神经形态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3 3g/L脂质体阿霉素直接注射于大鼠一侧眶下神经束 ,对侧以生理盐水对照。神经电生理检查给药后大鼠的二腹肌肌电的变化 ,光镜下观察实验侧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透射电镜观察三叉神经节细胞的超微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神经电生理结果显示动物对针刺反应不敏感 ,并显示不同时间左右两侧潜伏期 (ms)及痛阈 (mA)的变化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实验侧光镜下可见大量细胞皱缩 ,形态不规则 ,细胞周围出现空隙 ;电镜下可见胞质中出现不规则的电子致密物质 ,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核膜、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和无髓神经纤维病理性改变。结论 :脂质体阿霉素注入神经干后 ,可以选择性破坏相应的节细胞 ,引起神经功能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痛患者神经生化改变与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发病机理至今未明,但与Horton神经痛明显相关。因此血管源性因素在TN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80年代以来,三叉神经血管系统(trigemi-novascular system,TVS)在血管源性神经痛的重要作用得到广泛认同,而TN的生化变化研究也方兴未艾,作者对TN患者体内生化变化与TVS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Ⅱ/Ⅲ支多分支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Ⅱ、Ⅲ支撕脱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行上颌窦前、后壁开窗进翼腭窝 ,在圆孔处将上颌神经切断并连同其周围支一并撕脱 ;在下颌经口内翼下颌韧带切口 ,将下颌神经前后干的感觉神经在乙状切迹平面切断并连同其周围支一并撕脱。结果  113例患者接受此类手术 ,术后 74例患者有痕迹痛发生 ,平均持续时间 6 .3d ,3例复发。结论 该术式短期内有手术彻底、止痛完全、复发率低等优点 ,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鼠三叉神经痛脑干组织中P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鼠三叉神经痛时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 :建立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结果 :实验组脑干组织中P物质含量明显高出对照组 (P <0 .0 1)。结论 :P物质可能参与三叉神经痛的伤害性信息传递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85年以来,应用液氮冷冻神经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7例(152支神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近期观察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治疗对象 本组资料共连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97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57例。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三叉神经二、三支疼痛高位切除术的临床报告谢君玉,刘伟,刘文修,尧茂江,柏敏,杨介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的术式也不尽相同。文献报告[1~5]常用的手术有经颅内三叉神经根切断术,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患者,采用口内翼下颌韧带旁升支前缘径路,并附加颏孔区前庭沟径路,实施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结果:术后观察0.5~5年未见复发,分支撕脱区域仍有麻木感。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采用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上颌窦后壁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的疗效。方法对24例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患者采用经上颌窦后壁入路行上颌神经高位切断术。结果经上颌窦后壁入路行三叉神经第Ⅱ支高位切断术,术后治愈率达100%,近期随访22例未见复发。结论经上颌窦后壁入路三叉神经第Ⅱ支高位切断术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黄新乐  陶震江 《口腔医学》2003,23(6):350-351
目的 探讨经翼颌间隙撕脱下牙槽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的效果。方法 采用经翼颌间隙撕脱下牙槽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 32例。经信件或电话随访 1~ 7年。结果 半年内治愈率 10 0 % ,10个月~ 1年内复发者 2例。在 2 0 0 0年以前接受手术的 2 5例患者中 ,2~ 3年内复发 5例 ,复发的患者中有 2例为第Ⅱ支痛 ,经第Ⅱ支高位撕脱后疼痛消失。结论 经翼颌间隙高位撕脱下牙槽神经 ,是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全下颌管内外神经撕脱术手术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患者,采用自下颌孔上方高位切断后,撕脱全部下颌管内段神经和颏孔末梢神经,同时撕脱颊神经,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伤口愈合正常,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4年无复发.结论:全下颌管内外神经撕脱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波热凝辅助周围神经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效果。方法利用经口内周围神经撕脱加微波热凝术治疗65例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患者。结果经2~5年随访,术后近期控痛率100%,复发率20%(13例)。结论该方法安全,创伤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