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食犬,体肥供馔。”意思是说,狗是可以供给人吃的。  相似文献   

2.
王丽敏 《大众医学》2010,(12):57-57
在古人看来,饮食是天大的事,《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而吃什么?怎么吃?怎样吃才利于健康生存?“医源于食”“药食同源”的中医饮食文化,也给出了很经典的解答。  相似文献   

3.
少吃增寿,是传统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古代养生家的一致主张。孔子曾说:“不多食”,“食勿求饱”。东汉末年逾百岁的青牛道士主张“食欲常少”。晋代张华在《博物志》分析少吃增寿的原因时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可见当时已认识到多食危害人的寿命。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结合自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4.
蛇年话吃蛇     
吃蛇古已有之。《山海经》记述巴蛇说:“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食蛇是古南越族遗风,汉刘安《淮南子》载:“越人得髯蛇以为上肴。”闽、粤、桂等地汉以前有“吴越”或“南越”之称。故吃蛇始于南方是有根据的。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中认为:“深广及溪洞,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深广及溪洞”也指粤、桂等地。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汉元和元年(公元84年),大丽,一青龙堕于宫中,帝命烹之,赐群臣龙羹各一杯”。“龙”即蛇,从那时起,南方食蛇传入了中原。 唐代食蛇人增多。《太平广记》称湖北安陆的“毛生”就是一位以“善食毒蛇”而闻  相似文献   

5.
杨周莽 《家庭保健》2013,(11):72-72
对比中西餐饮,突出的差异是冷热之别。袁枚《随园食单》中强调“吃菜趁热”说:“以起锅滚热之菜,不使登时食尽,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则味之劣可知矣。”由滚热变冷,竟然等于南美味变为恶劣之味,这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6.
秋季进补     
金秋时节,气候干燥,燥邪侵袭,人们易患干咳、少痰、皮肤干燥及风热感冒、气管炎等病症。唐代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秋冬间,暖里腹。”秋季在饮食上禁忌生冷,不食不洁瓜果蔬菜,少吃油腻荤腥,少食或不食辣椒,并注意吃热食。《饮食正要》说:“秋气燥,宜食果以润其燥”,如多食一些滋阴、润燥、生津、化痰养肺食物。如葡萄、银耳、苹果、梨、萝卜、藕、桂圆、百合、桔子、大枣、西  相似文献   

7.
进入冬令季节,漫步城市街头巷尾,新开张的小羊肉店骤然多起来,到处飘溢着诱人的羊肉香味。冬天吃羊肉,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食经。羊肉性温,又有助元阳。补精血功效,因而非常适宜作为一种冬令佳品。羊肉之美,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知道。远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有吃羊肉、喝羊肉汤的生活习惯。《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君飨都上,大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国语·晋语》中有:“子为我具特养之飨,吾以从之饮酒”之语。这里,说的就是吃羊肉、喝羊汤的事。唐代武则天做皇帝时就好食…  相似文献   

8.
我国元朝的《农书》中说,大蒜“夏日食之解暑气.北方食肉尤不可无,乃食经之上品”。夏天吃蒜不仅可增加营养、改善食欲,还可防治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9.
吃,对于中国人太重要了,有人说那是一种“泛食主义”的文化倾向。比如把思索叫“咀嚼”,体验叫“品味”,嫉妒叫“吃醋”,幸福叫“陶醉”,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理解深刻叫“吃透精神”……总之,“一不小心”就会把什么问题都说成饮食。既然什么都是吃或可以被看作吃,说成吃,那么,会不会吃,善不善于处理饮食问题,  相似文献   

10.
“姜作疆,云御湿之菜也”。(李时珍《本草纲目》)“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王安石说。李果说:“夏日火旺,宜散亡,故食下禁姜,辛走气泻肺。”的确,在夏季食谱中增加适量生姜,既调适胃口,又预防疾病。正如民谚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在鱼肉荤腥一类菜肴中  相似文献   

11.
鸡肉食疗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寿》1996,(11)
俗话说:“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一斤。”飞禽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其食用价值大大超过了走兽。清代袁枚说:“鸡功最巨,诸菜赖之。”把鸡肉尊为羽族之首。《神农本草经》把它列为食中“上品”。  相似文献   

12.
“狗肉不上席面”、“挂羊头卖狗肉”,这些俗语都有意无意贬低狗肉。殊不知狗肉却拥有广泛的食客,在烹饪界更是越来越受青睐的“肉材”,《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少林寺》中的僧人曾为狗肉而馋涎欲滴,不吃不罢休。提起食狗肉的历史可谓久矣。《祀记·月令》中说:“天子食麻与犬”,可见狗肉登上大雅之席起码有2500多年历史。秦汉人常吃狗肉,以其制作的狗  相似文献   

13.
周贻谋 《长寿》2006,(1):38-39
在李渔的《闲情偶寄》第六卷里,有《调饮啜》这一专篇,作者在该篇中指出,《食物本草》之类虽是养生家必读的书,但仅可供参考而已。否则你喜欢吃的东西却不让你吃,而你不喜欢的东西又偏要你吃,那就没有多大意思了。饮食养生最好能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比如孔子嗜食姜和酱,几乎每餐必备,事实证明姜和酱对孔子的养生保健是起了积极作用的。而有些东西你厌恶吃,那就不要吃,否则吃了反而有害。“故性恶之物即当少食,不食更宜。”  相似文献   

14.
说姜     
说姜黄霏嫣姜,人们习惯称生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作物。原产于东印度热带多雨的山林地区。现在,我国长江南北均有栽培。孔子在2千年以前已深知吃姜对身体有益,所以他生平“不撤姜食”;苏轼《东坡杂记》中记载生姜具有抗衰老作用;李时珍则说生姜“可蔬、可和、可果...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与健康》2013,(2):F0004-F0004
《中国人该怎么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一书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引,介绍了世界各地经典的餐饮文化、剖析了“洋快餐”等垃圾食品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编辑先生: 我平时特喜欢吃过成的食物,吃淡一点就觉得没味道,弄得老公和孩子天天说我在“吃盐”。就这样,我还愈来愈感觉不“过瘾”。最近,一位朋友来访,说吃太成的食物容易得胃癌。我不明白,吃成食容易得高血压,但得胃癌却令人不解。另外,为什么我的口味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7.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情绪饥饿对于健康的影响,比缺乏营养、缺少睡眠更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韵乐 《自我保健》2009,(2):37-37
生姜自古就被养生家视为保健良药.民间流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知道食姜大有裨益,在《论语·乡党》中有“不撤姜食、不多食“之说。孔子一年四季饮食不离姜,但不多食.每次饭后嚼服姜数片。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春秋时代,孔子寿享73岁.可算是高寿之人了.这与其一生食姜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寒露说吃蟹     
王藐 《家庭医生》2014,(20):71-71
俗语有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又有说“西风起,螃蟹肥,西风响,蟹脚痒”。总之,吃蟹的季节就是随着寒露而来了。梁实秋曾有一篇谈吃蟹的文章说:“记得小时候在北平,每逢到了这个季节,家里总要大吃几顿,每人两只,一尖一团……母亲对我们说,她小时候在杭州家里吃螃蟹,要慢条斯理,细吹细打,一点蟹肉都不能糟蹋,食毕要把破碎的蟹壳放在戥子上称一下,看谁的一份儿分量轻,表示吃得最干净,有奖。”  相似文献   

20.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如果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能注意养生之道,对健身防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调饮食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夏不食心”,认为夏季心气旺盛,不宜补。元代忽思慧在《饮食正要》中说:“夏气热,易食菽(即豆类)以寒之”。夏季阳气盛而阴气衰,宜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