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目前认为,雌激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雌激素须通过雌激素受体(ER)介导发挥作用,ER包括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是由其基因编码的一种核转录因子,ER相关基因包括ERα基因和ERβ基因,相关研究表明ERα基因表达缺失或突变与乳腺癌预后不良有关,而ERβ基因表达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相关研究却不尽一致,且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ER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水平或功能,进而影响生物学作用的发挥。本文简要综述ER基因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和内分泌治疗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的一门学科。肿瘤中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包括影响基因差异表达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和染色质重塑等几个方面。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也能观察到这种表观遗传学改变,这一领域在临床和实验中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重点阐述了表观基因调控在MDS治疗中的进展,主要涉及DNA去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相似文献   

3.
人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基因的去甲基化及其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ang R  Li LW  Wang RL  Fan QX  Zhao PR  Wang LX  Lu SH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894-897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和ER蛋白表达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ER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检测ER和孕激素受体(PR)基因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从蛋白水平探测ER基因的表达;MTT方法检测重新表达ER蛋白的功能。结果在ER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水平较高,而ERmRNA和ER蛋白均不表达。MDA-MB-231细胞用去甲基化剂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处理,可以恢复该细胞系ERmRNA和ER蛋白的表达,同时伴有E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降低以及PR基因的表达。MDA-MB-231细胞经去甲基化逆转ER表达后,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人乳腺癌ER基因的失活与其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关系密切。去甲基化剂5-AZA-2'-deoxyC能较好地降低MDA-MB-231细胞DNA甲基化,并有效激活功能性ER基因的再表达,为ER基因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贲勇  杨冬  高磊  白春学 《中国癌症杂志》2007,17(12):942-945
背景与目的:目前,甲状腺激素对乳腺肿瘤的影响尚不明确。本实验目的足研究乳腺癌细胞系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甲状腺激素受体β(TR—β)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观察经甲状腺激素(T3)刺激后,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改变,探索受体表达水平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测定7株乳腺癌细胞系中ER—α和TR—β的mRNA水平,观察T3刺激对ER-α、TR—β和视黄醛衍生物x受体d(RXR—d)的表达水平的调节,并测定T3作用后在SK—BR-3细胞中多个基因表达谱。结果:在SK—BR-3、MDA-MB-231和MDA—MB-435中ER-35和TR—B低水平表达,MCF7、BT20、BT474和T47D中ER-α和TR—β均高水平表达.受T3刺激后,ER—α(-)的细胞系中ER—α、TR—β和RXR-α表达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上调.而在ER—α(+)的细胞系中术观察到该现象.SK—BR-3在1、3刺激后,E2FI、转化生长因子(TGF)一BlR、TGF-p2R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上调,TGF—β1和p21下调。结论:ER-α和TR—β的表达水平住乳腺癌细胞一}1密切相关,T3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与细胞内源性ER-α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乳腺癌细胞MDA-MB-231后,对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As2O3处理ERα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ERα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反转录PCR(RT-PCR)检测ERα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雌激素受体α阳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 为阳性对照。结果MDA-MB-231细胞ERα启动子CpG岛存在高甲基化,经过As2O3处理后,CpG岛高甲基化水平降低,ERα mRNA恢复表达。结论 一定浓度的As2O3能够使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 ERα启动子中的CpG岛发生去甲基化,重新恢复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形式。肝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伴随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认识到肝癌的发生是由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的共同改变所致。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导致基因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可遗传的。本文就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 DNA 甲基化、非编码 RNA 调控、组蛋白修饰等方面的改变与肝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研究肝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伴随着许多基因的表达变化,但其具体调控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CRC表观遗传学尤其是微小RNA(miRNA)、异常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证实,CRC进展过程中均存在异常的甲基化基因和miRNA的表达变化。与癌症基因组的基因突变一样,这类遗传学的分子改变在CRC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表观遗传学的特异性改变可作为CRC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生物学标记物,对表观遗传学进行深入研究对CRC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缺氧是乳腺癌常见的现象,并可能诱导肿瘤的进展。雌激素受体(ER)-α状态是乳腺癌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指标。本研究旨在揭示乳腺癌中缺氧与ER-α表达的关系。方法:51例患者经配体结合法证实为ER阳性的乳腺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ER-α的异质性表达与多种缺氧标志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本组有49例乳腺癌为ER-α阳性。无论乳腺导管内癌(n=29)还是浸润性癌(n=20),ER-α蛋白在邻近坏死灶的区域都出现了下降(P分别≤0.0001);ER-α的区域性下调还与缺氧诱导基因CA-Ⅸ和Glut-1的表达有关(P<0.0001)。结论:乳腺癌中ER-α区域性的表达下降与缺氧有关。因此缺氧可能促使乳腺癌在进展过程中向ER-α阴性的表型演变。  相似文献   

9.
0引言 与经典的遗传学不同,表观遗传学是指在DNA序列未发生异常改变的前提下,基因的功能发生了叮遗传的信息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改变。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修饰的主要形式之一,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则是DNA甲基化的主要调节酶。本文就DNMT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表观遗传学是不涉及基因序列变化而发生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并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 RNA 调控、染色质重塑。随着对表观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30和ER-α3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的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75例,并收集同时期30例ER(-)乳腺癌患者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ER-α30和ER-α36蛋白表达。分析ER-α30和ER-α36蛋白表达与Luminal A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DFS的因素。结果Luminal A型乳腺癌组织中ER-α3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2.0%(24/75),低于ER(-)乳腺癌组织(P<0.05)。ER-α30蛋白表达与TNM分期、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状态有关(P<0.05)。ER-α3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0%(39/75),与ER(-)乳腺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36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和肿瘤直径有关(P<0.05)。随访时间为11~54个月,患者48个月无病生存率为64.0%(48/75)。ER-α30阳性患者48个月无病生存率为33.33%(8/24),阴性患者为78.43%(40/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ER-α36阳性患者48个月无病生存率为48.7%(19/39),阴性患者为80.6%(2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ER-α30、ER-α36是影响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Luminal A型乳腺癌ER-α30和ER-α36阳性表达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无病生存期较短,其有望成为预测他莫昔芬治疗反应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促进ERα降解可能成为解决乳腺癌耐药的一种新策略.本研究旨在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FK228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ERα的清除作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MTF比色法测定FK228对MCF-7细胞杀伤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蛋白印迹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及翻译后修饰的变化.结果:FK228呈时间依赖性杀伤MCF-7细胞,阻断细胞周期于G2/M期,增强Hsp90乙酰化修饰,清除ERα及其他Hsp90底物蛋白,阻断Ras/Raf/MEK/ERK及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FK228通过乙酰化修饰影响Hsp90分子伴侣功能,介导ERα及其他Hsp90底物蛋白降解是其有效杀伤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FK228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13.
刘程  刘伟光  陈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641-2644
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重要系统治疗手段,但原发性与继发性耐药是当前内分泌治疗面临的难题。耐药机制主要包括:ER表达缺失或表观遗传修饰;共调因子表达失衡;雌激素受体通路与生长因子受体(growth factor receptor,GFR)通路的交叉效应;特异性miRNA表达改变;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根据PubMed检索获取相关资料,就近年来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中DNMT1表达与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关系,以及二者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26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DNMT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了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结果:126例三阴性乳腺癌中,DNMT1阳性表达率为38.1%,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4.8%,DNMT1表达水平与ERα基因甲基化呈显著正相关(r=0.220,P=0.013)。与TNM Ⅰ-Ⅱ期组织相比,在TNM Ⅲ-Ⅳ期组织中ERα基因甲基化显著增加(P=0.040);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相比,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DNMT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43)。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OS及DFS缩短显著相关(P=0.020,P=0.036);DNMT1阳性表达可显著缩短患者OS(P=0.034),同时可使患者DFS出现缩短趋势(P=0.054)。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DNMT1蛋白参与了ERα基因甲基化,且该事件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侵袭转移、病程进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DNA甲基化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遗传外修饰,与基因转录失活有关.乳腺癌中部分雌激素受体(ER)阴性,与ER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抑制剂能使ER恢复表达,可望用于治疗乳腺癌,尤其是ER阴性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16.
  雌激素受体(ER)存在两种亚型雌激素受体α(ERα)与雌激素受体β(ERβ),是一种能与雌激素(E)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体内多个器官与组织中,其中女性生殖系统与乳腺被认为是E作用的经典靶组织。研究发现,ER基因多态性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的发生有关。文章从ER的分子结构、功能、作用方式、基因多态性以及与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ER、PR表达对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重点研究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04年5 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 054 例原发性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不同的ER、PR表达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明确ER+/PR- 和ER-/PR+ 单阳性表型肿瘤之间存在的差异。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生存率比较应用Log-rank 检验。经COX多因素分析得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ER+/PR- 表型肿瘤易出现于年长、绝经后的女性,肿瘤直径较小,组织分化程度较高。生存分析显示:ER+/PR+ 组预后优于ER-/PR- 组(OS:P=0.000,DFS :P=0.000),ER或PR单阳组预后介于ER+/PR+ 组和ER-/PR- 组之间。相对于ER-/PR- 表型肿瘤,ER+/PR- 的生存优势强于ER-/PR+ ,ER+/PR- 的无瘤生存优于ER-/PR+(P=0.035),而两者之间总体生存无明显差异(P=0.890)。 不同的ER、PR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P=0.023)。 结论:ER+/PR- 和ER-/PR+ 是两种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完全不同的乳腺癌,ER-/PR+ 肿瘤表现的侵袭性行为更强,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措施。ER-/PR+ 表型乳腺癌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DNA甲基化对乳腺癌雌激素受体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是哺乳动物细胞中遗传外修饰,与基因转录失活有关。乳腺癌中部分雌激素受体(ER)阴性,与ER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有关。DNA甲基化抑制剂能使ER恢复表达,可望用于治疗乳腺癌,尤其是ER阴性的乳腺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预后。  方法  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111例(ER+组)与113例(ER-组),共计22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HER-2、Ki-67、P53表达,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中AR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AR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9%(152/224),ER+组和ER-组分别为80.2%(89/111)、55.8%(63/113)。ER+组中A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在ER-组中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HER-2表达、绝经状态相关(P < 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ER+组和ER-组AR阳性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P < 0.001,P=0.04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ER+组AR表达可作为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  结论  AR可以作为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新的靶标,为不同ER状态乳腺癌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