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细菌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8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3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44例.插管后每天收集咽拭子、声门下分泌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分泌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4 d两组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第4~10天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1);两组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 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d~10 d 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3.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d~10d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O.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O.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对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行机械通气(MV)超过48 h的患者使用可冲洗型气管导管,共进行63例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气囊上滞留物定期引流冲洗组为A组(31例次),非冲洗组为B组(32例次).A组每6 h冲洗1次,B组于机械通气后48 h、4,7,14 d取标本时冲洗.分别于机械通气后48 h、7,14 d采用双套管保护性毛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行气囊上滞留物细菌学检测,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1周内,A组VAP的发生率为6.1%,与B组31.3%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2组VAP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P的发生时间较B组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在发生VAP的22例次患者中,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菌株分市一致的患者有13例次,占61.1%,主要优势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结论 (1)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和冲洗可以使气囊上滞留物致病菌的浓度明显降低,还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使VAP的发生时间延迟.(2)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移行是VAP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银尔通、呋喃西林和洗必泰用于间歇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面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205例ICU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A组(0.2%呋喃西林冲洗)61例、B组(0.02%洗必泰冲洗)75例和C组(银尔通冲洗)69例。记录3组每日气囊上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引量、VAP发生时间和例数、声门下分泌物菌落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分泌物吸引量明显低于A组和B组;C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机械通气5d内VA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5d后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声门下分泌物菌落数明显低于A组,C组与B组相比机械通气5d内声门下菌落数无明显差异,5d后声门下菌落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银尔通用于间歇气囊上滞留物冲洗能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是预防VAP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时机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探讨降低VAP发生率的合理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次,以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216例,将其随机等分为A,B,C,D 4组。4组均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通气。A组患者每2 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B组患者每4 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C组患者每6h冲洗清除1次气囊滞留物,D组患者采用持续性声门下吸引气囊滞留物。比较4组患者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3,6,9 d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VAP发生率。经Spearman分析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率与VAP间的相关性。结果 4组患者机械通气3 d时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机械通气6,9 d时,D组患者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高于A,B,C组(P0. 05); A,D组CPIS评分均明显低于B,C组(P 0. 05),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患者机械通气3 d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机械通气6,9 d后,A,D组患者VAP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C组(P 0. 05),A组与D组、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Spearman分析,气管导管气囊滞留物清除频率与VAP发生率密切相关(P 0. 05)。结论机械通气时采用每2 h 1次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VAP概率,且并不增加吸引物隐血试验阳性率,应加强对气囊压力控制,避免出现气道密闭问题而导致患者通气质量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气囊上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6例,按人住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A组采用间断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气囊上滞留物性质及隐血试验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VAP发生的时间、气囊上滞留物隐血试验阳性例数、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等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VAP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滞留物间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方琴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1994-1995
目的探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气囊上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6例,按人住顺序分为A组和B组,每组53例。A组采用间断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气囊上滞留物性质及隐血试验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VAP发生的时间、气囊上滞留物隐血试验阳性例数、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等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VAP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行气囊上滞留物间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气管黏膜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配合不同冲洗液清除声门下气囊上滞留物对预防气管切开患者发生V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气管切开患者294例,随机分成A组99例、B组99例和C组96例。A组使用10 ml注射器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行声门下冲洗后吸引气囊上滞留物,B组使用10 ml注射器注入1.25%碳酸氢钠溶液行声门下冲洗后吸引气囊上滞留物,C组使用10 ml注射器注入0.02%洗必泰溶液行声门下冲洗后吸引气囊上滞留物。比较3组患者VAP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C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B组及A组(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及A组(P0.05),B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A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A组(P0.05),3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2%洗必泰溶液用于声门下冲洗可以有效减少气道分泌物,降低VAP的发生率,有效改善肺功能,缩短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气囊上滞留物冲洗对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81例在我院ICU住院治疗并接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均落实预防VAP的相关措施,干预组在每次口腔护理后给予氯己定液强化气囊上滞留物冲洗操作。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病死率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菌株分布的结果,比较气囊上滞留物引流量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学菌株数量。[结果]干预组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气囊上滞留物每日引流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后各观察点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均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是机械通气48h后干预组培养出的细菌菌株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后用氯己定液强化气囊上滞留物冲洗能降低VAP的发生率和下呼吸道细菌菌株数量。  相似文献   

11.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声门下吸引(CASS)预防机械通气(MV)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ICU 111例气管插管行MV的患者随机分为CASS吸引组56例为A组,对照组55例为B组,同步收集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记录每日声门下分泌物的吸引量、发生VAP的例数及时间、MV天数、死亡人数。依据保护性毛刷采样定量培养结果确定VAP病原体。结果(1)MV 5 d内,A组VAP发生率10.7%显著低于B组的41.8%(P<0.01);A组VAP发生的中位时间6.0 d,四分位间距1.5 d,显著较B组中位时间4.0 d,四分位间距3.0 d为晚(P<0.05);A组声门下分泌物革兰氏阳性G~ 致病菌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1)。(2)28例(47.5%)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出现致病菌前声门下分泌物就发现了该致病菌; 21例(44.7%)口咽部、声门下、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来的致病菌是一致的。(2)两组下呼吸道分泌物致病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主要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4)未发生VAP者声门下分泌物的平均吸引量显著高于发生VAP者吸引量(P<0.01),每日吸引量较多患者发生VAP时间迟于较少患者(P<0.05),MV时间短于较少患者(P<0.01)。结论(1) CASS可以降低早发VAP的发生率,使发生时间延迟,声门下分泌物的G~ 致病菌浓度降低。(2)声门下分泌物是VAP病原菌的重要来源。(3)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与是否发生VAP及VAP发生时间有关。(4)CASS方法安全简便,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预防危重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72h以上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定时吸引冲洗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经气管切开套管吸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危重患者应用可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冲洗有利于预防VAP的发生,并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ICU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ICU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104例,按入院序号分为A组和B组,每组52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排痰量、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呛咳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VAP发生的时间、呛咳等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排痰量、声门下滞留物吸引量、VAP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目前ICU内发病率最高的院内感染之一[1].根据患者人群不同,VAP的患病率在6%~52%,病死率达到30%~70%[2].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预防VAP发病的关键.目前,已有研究[3]证实气管插管气囊上方的滞留物是VAP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行间歇气囊上滞留物的冲洗引流可降低声门下气囊上区含菌量,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4].目前,相关研究[5-7]对行间歇气囊上滞留物冲洗的间隔时间尚无明确规定.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ICU将178例机械通气(MV)患者随机分为4组,用0.02%洗必泰行间歇气囊上滞留物冲洗,以探讨不同冲洗频率对VAP发生率、呼吸道引流量以及声门下分泌物菌落数的影响,并进行效果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冲洗气管导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收入ICU需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二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接受声门下积液冲洗为引流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为常规治疗组,定期从口咽部、声门下分泌物和下呼吸道获取细菌学样本,记录行机械通气的天数和发生VAP的病例数.结果常规治疗组VAP发病率为53.3%,平均发生时间8.4±3.0 d;积液引流组VAP发病率为25.7%,平均发生时间11.6±4.1 d.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声门下积液的存在是引起机体发生VAP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行声门下积液冲洗引流可以明显减少VAP的发生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可冲洗式气管插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导管应用于临床,通过冲洗引流声门下与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或返流的食物,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本院自2006年5月以来,对256例ICU危重患者应用可冲洗式气管插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导管,采用持续或间断吸引气囊上方分泌物,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制改良式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自制改良式气管导管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式气管导管经鼻气管插管,分别观察各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改良式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与声门下方之间滞留物总量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并对VAP相关因素和拔管后声音嘶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B组插管后24 h改良气管导管气囊上方滞留物吸出总量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和治疗A组早发VAP发生率和晚发VA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B组(P<0.01)。对照组拔管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P<0.01)。开放气道后机械通气时间等多种因素与VAP和拔管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成显著正相关,与吸出的气囊上方滞留物的量成显著负相关。结论 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行之有效的措施。自制改良式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能有效地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降低细菌在呼吸道定植率,是预防VAP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合式气管导管声门下引流对机械通气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B组采用组合式气管导管并定期行声门下引流.观察两组间患者VAP的发生情况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A组VA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B组.结论 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行之有效的措施.组合式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能有效地清除声门下分泌物,降低细菌在呼吸道定植率,是预防VAP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冲洗式气管导管,取生理盐水5~10 ml对气囊上分泌物进行冲洗,每1h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型气管导管,不进行冲洗,护理措施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4.69%(17/49),对照组为57.14%(28/49),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97,P<0.05);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平均时间为13.0±2.6 d,对照组为7.0±2.1 d,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8.489,P<0.01)。结论采用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延迟发生时间,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及定期冲洗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我院重症监护室(ICU)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气管切开危重病人8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气囊上滞留物持续引流组42例;B组:气囊上滞留物定期冲洗组41例。分别记录气管切开气道开放时间、发生HAP的时间、ICU住院天数,定期对口咽部气囊上滞留物和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测,记录患者每日吸痰量,气囊上滞留物的引流量和发生HAP的病例数。结果B组HAP发生率(34.0%)低于A组(60.0%),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病原体有一致性和相似的构成比。结论气囊上滞留物引流定期冲洗可以降低ICU气管切开危重病人院内感染肺炎发生率,减少气道开放时间,相应地也减少ICU的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