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冲洗式气管导管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冲洗式气管导管,取生理盐水5~10 ml对气囊上分泌物进行冲洗,每1h一次。对照组采用普通型气管导管,不进行冲洗,护理措施与实验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4.69%(17/49),对照组为57.14%(28/49),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χ2=4.97,P<0.05);实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平均时间为13.0±2.6 d,对照组为7.0±2.1 d,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8.489,P<0.01)。结论采用冲洗式气管导管行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以及延迟发生时间,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冲洗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浙江省新华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并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I组和对照Ⅱ组,各20例。实验组用10ml痰热清注射液而对照I组用等量无菌生理盐水行气管导管冲洗,每12小时一次,对照Ⅱ组不冲洗。分别在入院时、治疗第7天及第15天时测量患者体温,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各组进行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及VAP发生例数,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每个时间点各组间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7天,实验组的WBC、中性粒细胞比值、CRP及PCT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第15天,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回落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天数、住ICU天数及发生VAP例数均明显减少(P均〈0.05)。对照组I组与对照Ⅱ组之间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进行气管导管冲洗能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炎症反应的发生,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和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7 d的病人,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呼吸机治疗即刻及治疗3 d、7 d、停止呼吸机治疗时的VAP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 d、7 d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两种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呼气耒正压通气(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和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机相关性肺(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7d的病人,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引法,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呼吸机治疗即刻及治疗3d、7d、停止呼吸机治时的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7d及停止呼吸机治疗时VAP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使时间显著低于时照组(P〈0.05)。[结论]应用PEEP气囊上分泌物吸引法,可显著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价不同形状气管导管套囊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的相关文献,纳入不同形状气管导管套囊预防VAP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试验组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的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局观察指标:VAP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ICU住院死亡率、VAP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1566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在VAP发生率、VAP发生时间优于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锥形气囊气管导管与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相比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VAP发生时间,但是纳入研究质量高低不一,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仍需开展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经口/鼻气管导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冲洗的为观察组(52例),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进行分泌物吸引的为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26.9%,发生时间(14±3)天;对照组发生率为58.0%,发生时间(6±4)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气管导管进行定期声门下吸引冲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斌  孙洁  顾云帆  刘萍 《临床荟萃》1999,14(22):1018-1019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高达9%~68%,病死率为不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倍。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内行机械通气48小时至8天的患者127例,分两组行多项指标检测,旨在比较气囊上滞留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ICU科因各种原因行机械通气48小时到8天的12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男性71例,女性56例,年龄13~76岁。外科术后106例,非手术患者21例,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APACHE-Ⅱ评分,留置胃管时间及胃酸抑制等一般情况相似,观察以上患者肺炎发生情况,气囊上滞留物培养及下呼吸道细菌培养结果。  相似文献   

9.
气管导管细菌生物膜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9%~40%,病死率为15%~45%。VAP发病机制主要包括:(1)误吸含大量细菌的口咽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2)致病菌通过呼吸管道或侵袭性检查,如纤维支气管镜等直接进入;(3)胸膜腔等肺周围感染的直接扩散;  相似文献   

10.
自制改良式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自制改良式气管导管在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改良式气管导管经鼻气管插管,分别观察各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改良式气管导管的气囊上方与声门下方之间滞留物总量和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情况,并对VAP相关因素和拔管后声音嘶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B组插管后24 h改良气管导管气囊上方滞留物吸出总量较其他各组显著增多(P<0.01),治疗A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对照组和治疗A组早发VAP发生率和晚发VAP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B组(P<0.01)。对照组拔管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A组和治疗B组(P<0.01)。开放气道后机械通气时间等多种因素与VAP和拔管后声音嘶哑的发生率成显著正相关,与吸出的气囊上方滞留物的量成显著负相关。结论 避免VAP的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率行之有效的措施。自制改良式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能有效地清除气囊上方滞留物,降低细菌在呼吸道定植率,是预防VAP比较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可冲洗气管套管预防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72h 以上的60例危重病人采用可冲洗气管套管囊上分泌物定时吸引法。结果本组共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发生率为6.67%。结论危重病人应用可冲洗气管套管行囊上分泌物吸引有利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冲洗气管切开导管在防止机械通气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一定量的病人使用普通气管切开导管和可冲洗气管切开导管,并进行相关护理,在临床表现、痰培养和其他化验检查指标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可冲洗气管切开导管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气管切开导管组.结论 可冲洗气管切开导管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文娜  杨继红 《护理研究》2008,22(5):1170-1171
[目的]观察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与传统气管切开套管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6d以上60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高容量低压力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行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囊上分泌物定时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切开套管,放气囊后,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管内吸痰。两组均行床旁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取样(PSB),并行细菌学培养。[结果]试验组培养出致病菌13株,对照组培养出致病菌20株;试验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例,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7例,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高容量低压力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较传统气管切开套管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口腔冲洗在经口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从口腔冲洗液、口腔冲洗方法、口腔冲洗频次、口腔冲洗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详细的阐述了口腔冲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洗必泰刷牙冲洗法对预防气管插管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方法 将200例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0.12%洗必泰30ml+刷牙+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棉球擦拭口腔护理法.比较2组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及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能够彻底清洁口腔,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本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年龄>18岁、机械通气>48 h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SSD组和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以及SSD组每日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符合条件的61例患者中SSD组30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人工气道内径、鼻饲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SSD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30.0%比51.6%,P<0.05);机械通气时间[(7.9±2.6)d比(10.4±0.9)d]和ICU住院时间(9.3±2.9)d比(12.3±5.7)d]均明显缩短(P均<0.05);但VAP发生时间[(6.5±1.3)d比(5.5±0.6)d]及ICU病死率(26.7%比3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D组以第1日引流量>20 ml作为有效标准,23例引流有效的患者VAP发生率为8.7%,引流无效的7例患者VAP发生率高达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7.
气管插管后48小时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 185例插管后患者 4 8h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 将三种气管插管方式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耐药试验 ,并分析VAP与多种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 185例患者中有 35例发生VAP ,占 18 92 % (35 / 185 )。而对造成插管后 4 8h内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发现 ,紧急插管的原因、心肺脑复苏、Glasgow评分 <9分、镇静剂的应用、之前抗生素的应用与VAP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造成气管插管后患者并发VAP的因素很复杂 ,往往几个因素同时存在 ,并且是个动态的过程 ,建议不同的预防策略应该联合应用 ,才能有效地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气囊上吸引加0.2%呋喃西林气囊上冲洗在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A组):常规吸痰,对气囊滞留物不做处理;囊上吸引组(B组):对气囊滞留物进行吸引,8 h1次;0.2%呋喃西林冲洗组(C组):对气囊滞留物进行吸引,同时进行0.2%呋喃西林冲洗,8 h1次;记录三组患者3 d、6 d9、d、12 d、15 d气管切开气囊上和气囊下滞留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组细菌总量明显少于A组和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B组细菌量少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 d、6 d、9 d后,发生VAP的例数A组为4、6、9例,B组为2、3、4例,C组为0、1、2例。三组比较,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囊上吸引加呋喃西林冲洗,可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病人应用不同间隔时间冲洗气囊上滞留物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及其对气道菌群、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91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间隔长时间组45例给予间隔6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间隔短时间组46例给予间隔3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气道菌群株数、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干预后,间隔短时间组VAP发生时间短于间隔长时间组,VAP发生例数少于间隔长时间组(P<0.05);干预第7天,间隔短时间组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株数均少于间隔长时间组(P<0.05);两组病人气道黏膜肉眼可见出血、气囊上滞留物隐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隔3 h、6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对病人气道黏膜损伤程度相当,但间隔3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能够更加有效预防机械通气病人VAP发生,抑制气道菌群滋生,优于间隔6 h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冲洗吸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9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按住院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q 4h生理盐水5 ml冲洗引流,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x^2=4.63,P<0.05。结论气囊上方持续低负压吸引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