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比较延边大学医学院朝鲜族和汉族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 ,以便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计划。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 ,对 2 35名朝、汉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调查。结果  2 0项艾滋病基本知识问卷中 ,朝鲜族大学生的平均得分为 (1 4 .89± 2 .2 8)分 ,汉族为 (1 5 .57± 2 .38)分 ,男、女生分别为 (1 4 .88± 2 .51 )分和 (1 4 .92± 1 .93)分 ,汉族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得分高于朝鲜族。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 ,朝鲜族平均得分为 (1 8.54± 3.82 )分、汉族为 (1 9.2 7± 3 .83)分 ,男、女生分别为 (1 8.37± 3 .60 )分和 (1 8.81± 4 .1 9)分 ,其中朝鲜族大学生对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及非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低于汉族大学生 ,男生对艾滋病血液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低于女生。对艾滋病持负性消极态度的朝鲜族大学生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 ,接触过黄色书刊、录像的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结论 应尽快制定针对延边地区大学生的正确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计划。  相似文献   

2.
了解藏族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9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58.8%,藏族大学生知晓率(55.2%)低于汉族大学生(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655,P<0.01);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82.3%)高于藏族大学生(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533,P<0.01);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58.4%)高于藏族大学生(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519,P<0.01);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水平比较,汉族大学生知晓率(69.6%)高于藏族大学生(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7.418,P<0.01).结论 藏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总体程度不高.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藏族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西藏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情况,为高校开展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藏某高校学生1 26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汉族学生高于藏族学生(P0.05);艾滋病相关态度方面,"发生高危行为后,我愿意接受艾滋病检测"这一条目,汉族学生得分高于藏族大学生(P0.05),余无差异(P0.05)。高校学生对待艾滋病的知识和态度呈正相关(r=0.471,P0.001)。结论不同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存在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性病和艾滋病知识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牟文 《中国校医》2006,20(3):284-285
目的更好地了解某高校维族与汉族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开展性病(STD)和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某高校整群选取102名维族大学生、138名汉族大学生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结果对STD和AIDS一般知识知晓情况及AIDS的传播途径维族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普遍低于汉族大学生。对获得AIDS知识来源以来自可视媒体、报刊杂志、宣传展览等社会性传播媒介为主。结论应考虑民族因素及学生的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上海、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高中校园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艾滋病知识来源:上海普陀区高中学生从媒体、宣传材料获得艾滋病知识途径为78.8%,新疆地区汉族55.2%,维族32.8%;上海学生从老师、父母、亲友交谈获得艾滋病知识9.8%,新疆地区汉族28.5%,维族9.4%。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正确回答率最高的是新疆地区汉族学生,其次是上海学生,最低是新疆维族学生,各地区学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两地学生显示了对艾滋病病人的不能认同。结论在高中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南部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低层暗娼人群的艾滋病/性病(HIV/STI)的感染状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员、在暗娼人群知情同意后对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血并检测。结果:共调查513名低层暗娼,其中,汉族283名,平均年龄(34.83±8.39)岁;维吾尔族230名,平均年龄(28.08±5.96)岁。与汉族暗娼人群相比,维吾尔族暗娼人群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占95.2%,每次性交易收费较低,平均(64.24±34.07)元。最近1个月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人数较少,占27.8%。513名低层暗娼HIV感染率为3.5%,梅毒感染率13.9%,HSV-2感染率为17%。结论:新疆南部地区低层暗娼HIV/STI感染率较高、安全套使用率低、影响因素多且复杂,需加强分类指导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活动,以减少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4所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伴教育在维、汉族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适用性,以及此种形式是否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都有一致的效果.方法采用亚洲红十字会-红新月会艾滋病工作组的培训模式,以18~20人为单位,维、汉族学生分别进行培训教育.结果维、汉族中学生教育后对问题的答对率都有提高,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教育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概念、感染对象等方面知识的答对率汉族学生比维族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效果良好,但还要从新疆是维吾尔族聚集区这一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在内容和方法上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疆4个民族健康人中凝血因子V(FV)Leiden突变的发生状况,为从分子水平诊断静脉血栓的形成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对新疆地区60名维吾尔族、57名哈萨克族、50名蒙古族和82名汉族健康人进行FV Leiden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汉族健康个体均未检出FV Leicien基因突变类型.结论 Fv Leiden突变可能不是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和汉族健康人静脉血栓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间存在的差异,为提高新疆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随机整群抽取7 167名中小学生,比较三地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情况.结果 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育状况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好片和中片地区中小学生的绝对力量和下肢爆发力优于差片地区的学生,而在上肢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等指标上则相对较差.结论 应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缩小不同地区间中小学生体质的差异,进一步提高新疆汉族中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了解云南省2015年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为评估10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制定下一步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全省16个州(市)大学、大专、中专和职高的12 958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5年云南省青年学生对握手(93.0%)、共用针具(97.1%)、无保护性交(95.3%)、母婴传播(93.5%)、血液传播(97.1%)等能否传播艾滋病问题的正答率较高,对蚊虫叮咬(65.3%)是否传播艾滋病,冲洗阴道(63.9%)、外用避孕膏/膜(69.0%)、不共用注射器(62.6%)、使用清洁注射器(60.6%)能否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的正答率较低,各知识问题正答率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3.9%,20岁以下(80.3%)、少数民族(80.7%)和低年级(82.8%)学生较20岁及以上(87.9%)、汉族(86.0%)和高年级(88.0%)学生的知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5,62.3,44.7,P值均<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5.1%)、网络(71.1%)、报刊/书籍(67.7%)和免费宣传材料(65.5%),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比例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比例提升最高.结论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20岁以下和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问题.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有效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新疆部分高校维吾尔族与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疆418名维吾尔族女大学生和397名汉族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高于全国常模,其中以维族女大学生最为严重。结论 对新疆维、汉族女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特殊性应给予关注,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汉两民族暗娼社会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方法 按照国家级HIV哨点监测方案对凉山州的暗娼人群进行艾滋病行为学监测和血清学监测.结果 在调查的964名暗娼中,汉族和彝族分别占68.8%和31.2%.与汉族暗娼相比,彝族暗娼年龄偏小,文化程度较低,无固定性伴者较多,流动性大,主要分布在街头、路边小店等低档场所.暗娼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0.9%,彝族(83.7%)低于汉族(94.1%),其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干预服务.暗娼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80.4%,彝族(68.2%)低于汉族(85.9%),其影响因素有年龄、民族、干预服务和HIV检测.HIV、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2.39%、3.42%和1.66%.结论 彝族暗娼感染HIV的风险远远超过汉族,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综合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解新疆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8-12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及伊犁州4 493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新疆吸毒人群艾滋病感染率为21.4% (963/4 493),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0.7% (864/4 175),女性感染率为31.1%(99/318);维吾尔族感染率为30.1%(800/2 660),汉族感染率为7.0%(74/1 050),回族感染率为11.3% (64/566);≤30岁者感染率为10.0%(174/1 739),>30岁者为28.6%(789/2 7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毒者感染HIV的风险女性高于男性(OR=2.12,95%CI=1.56~2.88),维吾尔族、回族均高于汉族(OR=7.66、2.06,95% CI=5.79~10.13、1.41 ~ 3.01),注射吸毒者高于非注射吸毒者(OR=11.95,95% CI=9.26 ~ 15.42),共用针具者高于非共用针具者(OR =4.02,95% CI=3.35~4.83).结论 与其他吸毒人群聚集区比较,新疆吸毒人群HIV感染率处于中等水平,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民族、吸毒方式和是否共用针具等,据此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为制定云南省艾滋病高发的民族地区学校健康促进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边境沧源县12~18岁佤族学生1705名,配以昆明市748名汉族学生为对照,进行AIDS预防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晓率远低于汉族学生(P≤0.01);歧视HIV/AIDS达69.33%,显著高于汉族学生(P≤0.01);佤族青少年学生吸烟≥1支/周的为14.6%、尝试吸毒的占3.99%、有性行为的占15.31%,其危险行为远高于汉族学生的4.55%、1.87%和3.07%(P≤0.01)。结论佤族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病患者歧视严重,危险行为高。应加强跨境民族及艾滋病高发区学校健康教育,开展“学校社区一家庭”干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崔建军  毕存箭  杨俊敏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2):1459-1460,1464
目的 了解新疆不同经济发展区城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评价不同地区汉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省会城市(好片)、经济较发达地区(中片)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差片),共测试7 189名学生,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经济发展地区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近似呈正比例关系,基本趋势为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省会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生BMI指数多数年龄组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应组别.结论 新疆不同片区间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中学生早餐行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改善中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了乌鲁木齐市4个区的6所汉族中学和4所维吾尔族中学,对学校的每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个班级进行调查,共调查2 054名中学生,其中汉族学生1 167名,维吾尔族学生887名。剔除无效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 944份,有效率94.6%。结果汉族中学生认为早餐重要的占91.0%,维吾尔族学生为92.1%;认为早餐重要性排第一、第二的汉族学生占75.4%、18.4%,维吾尔族学生占76.3%、16.2%;汉族中学生每天吃早餐的频率(67.1%)高于维吾尔族学生(61.9%),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学生早餐充足、质量较好和质量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9.2%,34.9%,35.4%,维吾尔族学生分别为11.4%,20.8%,62.4%,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市汉族和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早餐频率、早餐质量还需要加强,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有针对的健康教育,培养其合理科学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和汉族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近视眼患病状况,我们于1999年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维、汉族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适用性,以及此种形式是否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都有一致的效果。方法:采用亚洲红十字会-红新月会艾滋病工作组的培训模式,以18-20人为单位,维、汉族学生分别进行培训教育。结果:维、汉族中学生教育后对问题的答对率都有提高,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教育后艾滋病病毒,。窗口期概念,感染对象等方面知识的答对率汉族学生比维族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青年同伴教育”效果良好,但要从新疆是维吾尔族聚集区这一特点出发,充分考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心理特征,在内容和方法上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药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药学系大一新生(232名)和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189名)共421名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 [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药学校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三以上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药学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脂肪细胞因子和不同代谢指标状况及其两者间的关系,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在郑州市新疆籍学生集中的5所学校全体1 464名新疆籍维吾尔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在这五所小学各随机抽取1 582名汉族学生,对其进行体质健康指标、血液指标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小学生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瘦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3、3.726、16.604、3.126、8.561、5.496、7.439、9.154、4.017,P<0.01);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联素方面汉族高于维吾尔族学生,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37、-8.19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生脂联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瘦素与年龄、性别、民族、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学生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民族、BMI、腰围、三酰甘油、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显著相关(P<0.05)。结论 郑州市新疆籍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学生的脂肪细胞因子、不同代谢指标的分布存在差异性,并且两者相关性存在不同,也存在民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