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4.
5.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一种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中暑的发生除与高温有关外,还与周围环境的湿度有很大关系.中医学历来都有"暑必挟湿""暑多挟湿"的说法,夏季炎热,多雨潮湿,热蒸湿动,暑热湿气弥漫空间,故暑邪常挟湿邪侵犯人体,暑邪(挟湿)侵犯人体后,必影响到脾胃,脾之运化功能失调,津液内停,导致痰湿内生.笔者于2007年7月-2009年9月每个长夏季节采用针灸治疗热痉挛型中暑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10.
刘欣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191-192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热耐受性的降低,中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本院急诊科2002年6月-2005年8月4年问共收治各种类型中暑病人106例,其中重症中暑19例,死亡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炎炎夏日人们常喝藿香正气水用于夏季预防和治疗中暑,一些电视广告和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书上也说治疗中暑.言外之意,藿香正气水成了预防和治疗中暑的药物了.那么藿香正 气水到底可以不可以预防和治疗中暑呢?笔者试述管窥之见,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2.
13.
农朝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2):42-43
目的总结中暑的救治经验。方法对32例中暑患者的中西医治疗进行回顾总结。结果痊愈30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暑是夏季常见病,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病率高,而重症中暑属危重病之一,死亡率很高,介于20%~70%之间,50岁以上可高达80%[1].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物理降温,西药包括人工冬眠在内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中医药治疗中暑有数千年的经验积累,在中暑的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有关文献报道,就中医药治疗中暑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名家经验蔡荫庭[2]认为暑乃天火,治必借重寒凉,暑性酷烈,暑邪伤人,传变迅速,常耗气伤津.治暑病讲究存一分津液即多一分生机,必须大胆使用清热药,才能及时解除邪热,保存津气,以防动风痉厥之变.纵然是体虚之人也必须在重用清热解暑药的前提下予以兼顾.其治暑喜用三石汤(生石膏、寒水石、滑石)加黄连. 相似文献
15.
答:中暑,为夏日常见病,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若伴有发热,体温高于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暑,若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症中暑,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暑热侵袭所为,当以清热解暑为治. 相似文献
16.
(一)高温中暑和中医阳暑同类。高温中暑是指工厂车间温度较高,劳动过度,体温显著异高,放散受有阻碍,则体内温热蓄积以致发病。中医典籍中无此名称,而中医所谓中暑,就是一类病。但中医的中暑,有阴暑阳暑之分,阴暑与高温中暑不相侔,暂且不谈。阳暑就是夏天的中暑,张仲景伤寒论里面,名曰中暍、暍字意义包括中暑与中热,中暑即相当于西医的日射病,中热即相当于西医 相似文献
17.
中暑是以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1998年7月-2007年9月,笔者应用刮痧、揪痧手法结合对症支持疗法治疗中暑患者6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因抗疫工作需要,我从ICU被临时借调去支援发热和肠道门诊.进入夏季后,发热伴腹泻的病人便多了起来,当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时,按照诊疗规范抗生素是必用的.但诊查患者舌质淡、水润,脉象又非滑、数、实、大之脉,细细询问之,还有怕食冷物、食欲不振、口不渴.这时,在为数不多可供选择的中成药里,藿香正气成了我常拿来与抗生素配伍使用的药物.但患者一听说要开藿香正气,各种意见纷纷反馈而来,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我不是中暑,我不用吃藿香正气.这个几乎要在患者群体中达成共识的说法,不禁引起了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