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黄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流所致肺损伤过程中TNF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流(IIR)模型,评价肿瘤坏死因子(TNF)在IIR所致肺损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观察大黄对TNF影响,探讨闫黄防治肠源性肺损伤的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肠缺血再灌流组(n=24);2)假手术组(n=16);3)大黄治疗组(n=24);4)安慰剂组(n=16)。以^125I标记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肺摄取指数作为评价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指标,以髓过氧化物酶(M  相似文献   

2.
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目的:探讨丹参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治疗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家兔创伤性ALI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创伤性ALI组(8只)和丹参治疗组(8),进行各组动物动脉血气,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BALF中白细胞数量、补体C3a、C5a、白蛋白含量的测定。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原位定量分析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3.
钠氢交换体及其抑制物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钠氢交换体及其抑制物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内毒素(LPS,5mg/kg)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21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NS组);内毒素组(LPS组);LPS+DMA组(L&D组),该组以钠氢交换体抑制体DMA(5mg/kg)预处理。大鼠均于5小时后处死,然后测定各组的肺系数(LI)及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TNF、ET-1、NO的浓度变化。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烟雾吸入致伤模型,动态观察伤后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TNFα含量的变化,辅以动脉血气分析、肺水量测定、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病理检查。结果:伤后动物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和严重肺水肿,肺内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血浆及BALF中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肺水量和BALF内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TNFα不仅参与了伤后肺水肿的发生发展,而且在增强局部炎症反应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己酮可可碱治疗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防治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兔创伤性ALI模型,观察PTX对动脉血氧分压、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BALF中白细胞数量、白蛋白含量的影响,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光镜检查,用原位杂交方法结合原位定量分析检测肺、肝、心、肾组织中TNF-α的mRNA表达。结果:PTX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氧分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低氧油酸肺损伤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系统改变的机制。方法:采用急性低氧肺损伤大鼠模型,分别观察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变化;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测定BALF中表面张力的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BALF中磷脂组分的改变。结果:静脉注入油酸后肺部很快出现中性粒细胞的聚集,1小时即可达峰值;TNF-α在血浆和BALF中显著增加,以BALF中  相似文献   

7.
参附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用兔内毒素(ET)休克模型,对平均动脉压(MAP)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吞噬细胞胞(PAM)变化进行观测,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兔内毒素休克肺损伤的作用。结果:ET+SF组MAP虽下降,但2h后开始上升,至6h基本恢复正常,其与ET组比,P〈0.05,与假手术组比,ET2h后差异无显著性;对BALF中细胞总数和PMN,ET+SF组与ET组比较,差异显著;蛋白定量,ET+ST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TX)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家兔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基因(TNF αm 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TX在创伤性ALI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创伤性ALI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 只)、创伤性ALI模型组(24 只)和PTX治疗组(24 只),用ELISA 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浆TNF α含量及肺组织TNF αm RNA表达水平。结果:血浆TNF α含量创伤性ALI模型组于创伤后1.5 小时达峰值〔(1.27±0.26)μg/L〕,肺组织TNF αm RNA表达于创伤后8 小时达高峰(2.67±0.18),二者在时间上不完全平行。PTX治疗组肺组织TNF αm RNA 的表达和外周血TNF α含量均低于创伤性ALI模型组(P均< 0.05)。结论:PTX能有效抑制创伤性ALI家兔肺组织TNF αm RNA表达;本研究为PTX治疗创伤性ALI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McAb)免疫吸附法特异性清除循环TNFα,观察其对内毒素休克兔肠道改变的影响。方法:以致死剂量内毒素(8×109CFU/kg)制成内毒素休克兔模型后分为对照组(n=7)及免疫吸附组(n=10)。60分钟后开始体外循环免疫吸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观察2组循环TNFα水平。360分钟活杀动物,取小肠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免疫吸附组血液灌流后90分钟MAP开始回升〔(11.6±1.4)kPa,1kPa=7.5mmHg〕,此后一直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免疫吸附组120分钟以后TNFα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③免疫吸附组肠粘膜损害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抗TNFαMcAb特异性免疫吸附方法能有效清除循环TNFα,减轻肠道的病理损害。其可望成为临床治疗内毒素休克合并多脏器损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低分子量肝素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大鼠内毒素(LPS)休克模型,观测其平均动脉压(MA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组织因子(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变化、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作用。结果:LPS组大鼠MAP呈进行性下降,血浆TNF和TF含量显著升高,ATⅢ活性明显降低,TFPI/TF比值降低,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而LMWH+LPS组的以上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证明LMWH对LPS所致的大鼠休克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通过测定兔内毒素休克时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输入与其它2组等量的0.9%氯化钠液;内毒素组(B组)静注精制内毒素;防治组(C组)于注入内毒素前输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实验期间定时测定TNF、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计实验7小时兔存活数。结果:在整个实验时间内,A组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P均>0.05);B组TNF和MDA均升高(P均<0.05),SOD活性降低(P均<0.05),MAP、HR均下降(P均<0.05);C组TNF和MDA升高程度均远低于B组(P均<0.05),SOD活性保持稳定(P均>0.05);实验7小时A、C组各存活8只兔,而B组仅存活1只兔。结论:TNF及自由基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病理变化过程;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降低TNF的增加幅度,减轻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能对抗内毒素休克时SOD活性降低现象,使实验兔的7小时存活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BLM)诱发大鼠肺损伤后肺泡巨噬细胞(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M)对AM 释放TNF α和IL 6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TNF α和IL 6。结果:灌注BLM 后AM 释放TNF α〔(58.95±13.21)kU/L〕和IL 6〔(35.00±10.00)kU/L〕明显高于对照组〔TNF α为(23.63±5.50)kU/L,P< 0.001;IL 6 为(21.17±6.04)kU/L,P<0.01〕,DM 能够抑制AM 释放TNF α和IL 6,并且与其剂量相关(随DM 浓度的增加,AM 分泌TNF α和IL 6 水平逐渐降低)。BLM 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4.88±0.65)×106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47±0.41)×106,P< 0.001〕。结论:DM 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AM 释放TNF α和IL 6  相似文献   

13.
偶氮氯磷Ⅲ比色法测定血清钙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偶氮氯磷Ⅲ(ChlorophosphonazoⅢ)比色法测定血清钙的实验方法作了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显色剂中偶氮氯磷Ⅲ浓度以120μmol/L为宜,反应最适pH为2.8~3.2,最佳检测波长为620nm,灵敏度为1mmol/L=0.164A,线性为4.5mmol/L,批内(n=20)和批间(n=40)CV分别为2.08%和2.26%,平均回收率为100.2%。本法(Y)与AAS法(X1)及ArsenazoⅢ法(X2)结果比较:Y=0.9856X1+0.0370、r=0.9912,Y=0.9540X2+0.1365、r=0.9887.溶血、脂血、黄疸不干扰测定,当标本中Mg2+、Cu2+、Fe2+、Zn2+分别达5mmol/L、2mmol/L、300μmol/L、300μmol/L时也不影响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采用大鼠烟雾吸入致伤模型,动态观察后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含量的变化,辅以动脉血气分析,肺水量测定,BALF中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病理检查。结果:伤后动物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和严重肺水肿,肺内大量炎性细胞聚集,浸润;血浆及BALF中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肺水量和BALF内中性粒细胞数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山莨菪碱对高原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只绵羊随机分为致伤组(E组,n=5)和治疗组(T组,n=4),在海拔3780m高山进行手术和实验。E组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5μg/kg,T组静注等量大肠杆菌内毒素的同时静注山莨菪碱。实验结果:T组肺动脉压明显低于E组,肺淋巴流量、肺淋巴蛋白清除率、肺通透表面积峰值分别为E组的23%、21%和14%,动脉血和肺淋巴液中促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和脂质过氧化物显著低于E组。表明:山莨菪碱对高原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有良好的防治作用。作者认为:山莨菪碱具有减轻毒血症反应、降低肺动脉压和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清除氧自由基可能是山莨菪碱抗高原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灸(SAP)血循环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其血小板活化因子桔杭剂(WEB2170)的干预效果。方法实验分三组:正常对照组(NC,n=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M=6)和WEB2170干预组(WEB,n=6)。用5%牛磺胆酸钠和牛胰蛋白酶混合液胰管注入,制备犬SAP模型。WEB组于模型制备后15min和12h分别静脉注射WEB2170(5mg/kg)。术后动态观察各组以下指标:血液流变学、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TxA2(TxAz)、前列腺素Iz(PGIz)、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结果SAP组TxA、PGIz、ET、NO、PAF较NC组显升高(P<O.01),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显的改变(P<O.01);WEB2170对PAF有显的干预(P<O.01),对其它指标也有明显的干预(P<O.O5)。结论血液流变学、灸性介质PAF、两对血管活性物质即TxAz/PGl2和ET/NO均是介导SAP胰腺血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血小板活化因子桔杭剂是其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后经PHA或/和ConA促诱生组的TNF效价比无CMP的PHA或/ConA刺激的常用诱生组高0.5~1.0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TNF效果最佳(P〈0.01),用CMP促诱生的TNF中间体,经各项指标检测,不仅TNF效价高,而且可达生物制剂药用标准,经临床试验证明确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采用抗人凝血因子Ⅸ单克隆和多克隆两种抗体,建立了人凝血因子Ⅸ抗原(FⅨ∶Ag)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3(P=0.001,n=5),测定范围(6.25~100)U/L,最低检测量1.5U/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7.25%和4.73%,回收率99.7%;与人血浆中其它蛋白质未见交叉反应。测得20人份正常人血浆中FⅨ∶Ag为(1027±172)U/L,与FⅨ促凝活性(FⅨ∶C)测得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重症乙型血友病人血浆FⅨ∶Ag测得值与临床诊断相符。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活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骨髓基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活性。方法:应用体外骨髓基质细胞培养法及TNFα生物活性检测法,对AL患者20例及正常对照者10名的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活性水平进行检测,并同步检测了患者血清、骨髓白血病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活性。结果:AL骨髓基质细胞形成能力较差,但其TNFα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少部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白血病细胞能自发分泌TNFα;患者血清中的TNFα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01)。结论:A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存在量和质的异常,TNFα的异常分泌可能是导致AL增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