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①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疗效.②方法 4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稠度,治疗前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③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T和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浆黏稠度减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无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肾病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6):2278-2281
目的:探讨丹七软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对照组(n=57)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丹七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粘度及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TNF-α、IL-6、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较组内治疗前,其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s-CRP、TNF-α、IL-6、FIB、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PT及APT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七软胶囊辅助治疗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其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普罗布考对脑梗塞进展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2例脑梗塞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2例予以普罗布考,0.25 g/次,每天2次;对照组40例按常规方法治疗。持续治疗两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APTT、FIB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空腹血糖和谷丙转氨酶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略偏高;(2)组间比较实验组参数值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APTT增加(6.6±0.24)s,对照组增加(3.7±0.17)s,实验组FIB减少(2.36±0.11)g/L,对照组减少(1.14±0.10)g/L,差异显著,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包括高、低切变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血液切变率、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高切变率降低(1.6±0.6),低切变率降低各(4.7±1.2),血浆黏度降低(0.5±0.07),而对照组参数值改变分别为(1.1±0.9)、(3.6±1.0)、(0.1±0.09),二者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罗布考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期脑梗塞患者APTT、FIB与血液流变学参数,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冰黄药凝胶结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2例.2组均予西药常规降血糖及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用冰黄药凝胶敷贴患处,半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血糖、血脂、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TXB2)、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参数、溃疡肉芽组织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结果 治疗组在血糖、ET、TXB2的变化,足背动脉血流情况的改善及溃疡肉芽组织出现时间(GT)、溃疡愈合时间(HT)均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2组治疗后踝肱指数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冰黄药凝胶中西医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3):56-60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常规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指标NT-proBNP、NPY和S-100β水平,凝血功能指标FIB水平,炎症因子指标MMP-9、Lp-PLA2及Hcy,血管内皮功能指标ET水平降低均降低,凝血功能指标PT、TT和APTT均升高,NO和CGRP水平均升高(均P<0.05)。治疗组NT-proB-NP、NPY和S-100β水平,FIB水平,MMP-9、Lp-PLA2及Hcy,E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T、TT和APTT水平,NO和CGR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阿加曲班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可能的机制是改善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缓解炎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入院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00万U静脉滴注一次(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滴注不超过30 min),余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S)评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治疗后,溶栓组NFDS评分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天,溶栓组患者PT、TT、APTT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两组患者的PT、TT、APTT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溶栓组的FIB明显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显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血塞通配合糖尿病足常规疗法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塞通结合糖尿病足常规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确认为糖尿病足的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2例,和血塞通配合常规治疗组(血塞通组)36例。结合治疗前后W AGNER分级,血液流变学以及溃疡组织愈合情况的比较以评价疗效。结果:血塞通组显效22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常规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8.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塞通组溃疡愈合等方面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塞通组血液粘度明显下降,与常规组比较P<0.01。结论:血塞通配合糖尿病足常规疗法,更有助于糖尿病足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4):3080-3083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活血通脉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的机制,为缺血性脑卒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活血通脉胶囊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缺血性脑卒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经过阿托伐他汀联合活血通脉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指标FIB、DDI、TXB2、PAI-1显著降低、PT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因子IL-6、IL-8、CRP、TNF-α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过联合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均显著降低,凝血功能指标FIB、DDI、TXB2、PAI-1显著降低、PT显著升高,血清炎症因子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活血通脉胶囊的治疗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以及凝血功能,为缺血性脑卒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氧化应激及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荥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老年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给予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氧化应激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足患者血糖水平,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溃疡的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降纤酶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脑梗死急性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降纤酶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APTT、PT水平得到改善,观察组APTT(28.4±3.1)s、PT指标(12.6±1.1)s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24.6±2.7)s、PT指标(10.8±0.9)s,P<0.05.观察组凝血和纤溶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bg(2.13±1.04) g/L、PAI-I(0.54±0.26) kU/L、A2-PI(120.33±26.57)%显著低于对照组Fbg (3.39±0.55) g/L、PAI-I (0.84±0.37) kU/L、A2-PI(136.42±29.75)%,P<0.05,观察组患者Qmean、Vmax、Vmin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v、DR、高切变率、血浆粘度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采用降纤酶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PTT、PT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7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72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治疗10天。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显著增高,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显著降低(P<0.01),提高了临床治愈率。结论老年肺心病患者血黏度增高,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莲 《华夏医学》2003,16(1):21-2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病程在72h内的77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及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5000IU,2次/d腹壁皮下注射,疗程7d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常规,血小板,于治疗后3d,7d,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d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68.4%,优于对照组48.7%,P<0.05,治疗后7d,2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MWH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效果较好,但要注意治疗病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对SAP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SAP病例资料,其中普通治疗组(G组)62例,小剂量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组(H组)40例。G组采用常规治疗;H组在G组上加用小剂量LMWH。比较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APACHEⅡ评分、血常规、血清尿淀粉酶、凝血指标、肝功能和肾功能、平均住院日、并发症率、死亡率、治愈率,部分病例(G组17例,H组11例)检测血清IL-6。结果(1)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H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均下降,治疗后1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G组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治疗1w和2w后H组APACHEⅡ评分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G组。(2)血常规明显异常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者、肝功能不全者及肾功能不全者所占比例:治疗前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1w和2w后H组亦明显低于G组(p〈0.05)。(3)凝血指标:H组在LMWH治疗前后比较凝血指标,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在入院时与治疗2w后均无明显差别(p〉0.05)。(4)H组平均住院日、并发症率、死亡率分别为(31+9d)、32.7%、11.5%,明显短于G组的(43+8d)、59.8%、27.6%(p〈0.05)。治愈率:H组(82.1%)明显高于G组(68.2%)(p〈0.05)。结论(1)小剂量LMWH能够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而有效治疗SAP。(2)小剂量LMWH治疗能改善胰腺的微循环,提高SAP的疗效。(3)小剂量LMWH治疗SAP疗效确切,更具有安全性,不会引起严重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有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高发因素的重症患者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 Calcium Injection,LMWH)能否减少DIC的发生率。方法选择有DIC高发因素的重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按相应疾病诊疗常规治疗,LMWH超早期干预组在对照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在出凝血机制无明显障碍的前提下,入院即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次/日。观察两组患者10天内DIC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LMWH超早期干预组发生DIC 1例(4.4%),对照组6例(26.1%)。对照组DIC发生率明显高于LMWH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有DIC高发因素的重症患者超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有效减少DIC的发生率,提高重症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李宗友  陆景红  周颖 《安徽医学》2007,28(5):432-43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治疗组(LMWH+常规治疗),分别予治疗前和治疗后7、14、21d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判定,检测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优于对照组(67.7%),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5),且能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助于神经功能改善,方法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 htheparin,LMWH)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MWH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6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及脑血流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好转(P〈0.01),但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脑血管搏动指数和血管阻力指数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局部脑血流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装置(IPC)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护理在应用内科并发肺栓塞(PE)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9至2015年4月内科并发肺栓塞的高危患者150例,并根据不同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分为三组,即IPC联合LMWH治疗组,LMWH组,对照组(各50例),分析各组的治疗疗效及全血粘稠度.结果 三组患者经相应方案干预治疗、护理后:联合治疗组PE发生率4% (2/50),明显低于LMWH组20% (10/50)、对照组40% (2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化指标有所改善.结论 本研究应用IPC联合LMWH护理方式到内科住院患者中,可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溶栓后病人 5 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n =2 6 )与对照组 (n =2 6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溶栓 2h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疗程 7d。结果 :治疗组总显效率 (基本治愈 +显著进步 )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 1) ,神经功能平分下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并且无并发深静脉血栓 (DVT)者 ,未发现自发性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能预防再梗死 ,显著减少梗死病人DVT的发病率。改善病人预后且安全可靠、简便易用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质量肝素钙治疗肝硬化性黄疸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肝硬化性黄疸的疗效;规范护理程序,提高肝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难治性肝硬化性黄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质量肝素治疗3周,定期复查肝功能,记录皮下出血、疼痛数值;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和体会,提炼出肝硬化性黄疸的护理要点。结果在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方面,两种肝素治疗组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选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方法,较低分子肝素钠显著降低了皮下出血及疼痛。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国产低分子质量肝素钙退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病人痛苦少,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糖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110例糖尿病合并高凝状态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治疗,治疗组分为A、B、C3组,A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B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C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4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TT、PT、APTT、FIB)、D-D、PLT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压和肾功能等临床指标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血糖、GHBA1C、FIB、D-D明显降低(P〈0.01),TT、PT、APTT及PLT无明显变化,4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肾功能变化没有明显差异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氯吡格雷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