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是一种能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并能抑制血管生成的内源性血管生长调节因子.自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O'Reilly从鼠血管内皮细胞瘤株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内皮抑素,经纯化和氨基酸测序后,发现它是胶原蛋白的ⅩⅤⅢ的一个片段,并证实它是一种潜在的内源性抗血管新生因子.经多个实验证实,ES能有效抑制多达60种以上不同种类肿瘤,并能调节12%的人类基因组表达,从而下调病理性血管发生而没有毒副作用,也无耐药性,是迄今发现的最好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一[1].现将ES在临床上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前许多肿瘤基因标记物已被发现,在基因水平精确地对肿瘤进行诊断和分型是将来肿瘤诊断学发展的趋势.它已应用于日常的肿瘤诊断、筛选、治疗效果的判断及预后复发的判断.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常可检测到抗原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和细胞染色体易位导致融合基因的异常表达.利用特异的基因标记,能使淋巴系统肿瘤得以准确分型.  相似文献   

3.
重组DNA等先进研究方法的建立和发展对毒理遗传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已能分离单个突变基因,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详尽分析;确定基因在正常及异常个体中染色体上的位置,深入了解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其他实验系统迅速地查出单碱基或微小突变的存在并正确地判断突变的性质及位置;重组DNA技术已开始用于癌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毒物的快速检测;此外,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也已进入对诱变、致癌剂分子结构分析及环境物质遗传毒性预言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发现 ,人体免疫系统会使用一种比较冒险的机制来抵御疾病 ,然而一旦失手 ,则可能会引起癌症 .这一机制称为超突变 ,它能改写免疫系统B细胞里控制产生抗体的基因 ,修正抗体分子的形状 ,使它能更有效地附着在致病因子上并消灭它 .正常情况下 ,超突变只发生在B细胞染色体上编码产生抗体的区域 ,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 ,他们发现超突变可能会失去控制 ,在抗体编码区域以外的区域发生 ,导致细胞染色体变得脆弱 ,更易产生癌症 ,他们检查了 10 0多份B细胞淋巴瘤组织样本 ,发现在部分样本中 ,…  相似文献   

5.
背景:倾斜性与随机X染色体失活的人胚胎干细胞拷贝数变异是否存在差异不清楚。 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的人胚胎干细胞的拷贝数变异情况,分析其涵盖基因及其对细胞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3株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细胞为研究组,两株随机X染色体失活细胞为对照组。运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genetics Whole-Genome 2.7M 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数据经ChAS软件、OMIM等工具分析,在3株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细胞中寻找相同拷贝数变异区域及其涵盖基因。 结果与结论:①研究组中大于50 kb的拷贝数变异数均超过130个,高于对照组的平均36个,两组中拷贝数变异改变均以重复为主(> 70%)。②研究组中共发现9个共同拷贝数变异区域,分布于1q22、1p34.1、6q16.3、7q31.32、11q13.1、16q12.2、19p13.12、Xp22.33及Xq26.2,均为3个拷贝的重复,总共涵盖19个基因。对照组中这些区域及基因均为正常2个拷贝。③拷贝数变异涵盖基因多与DNA及核苷酸结合等功能相关,Xq26.2区域的GPC3基因突变与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可能有关联。结果表明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细胞相对随机失活细胞具有更多的微小基因组改变,拷贝数变异涵盖的重要基因可能对人胚胎干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阴沟肠杆菌喹诺酮类耐药qnr基因的发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药物作用靶位的变异、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或主动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导致药物在细菌体内浓度降低,这两种耐药机制由染色体介导引起,不具有水平传播性。最近Martine-Martinez L等发现了一个可编码喹诺酮耐药的多重耐药基因咿,qnr,qnr基因是由可接合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作用机制是其编码的蛋白质对喹诺酮类药物靶位点的保护,从而导致药物治疗失败。本文对2003年9月—2005年6月解放军98医院分离的44株阴沟肠杆菌中qnr基因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7.
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KIA1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Dong等于1995年首次从人的染色体11p11.2中分离出该基因,并且证实KAI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低表达,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高表达。之后人们又陆续研究了KAI1基因与其他肿瘤转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这种细菌有与赤痢菌和沙门氏菌极相似的基因 ,日本大阪大学的两名科学家最近破译了O - 15 7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基因密码 ,能产生强烈的毒素 .他们以 1996年在大阪府采集的菌株为对象进行基因密码破译后得出上述结论 .他们在研究中发现 :O - 15 7菌能从其它细菌那里获得基因 ,因而具有强烈的毒性 ;该菌大约有 5 6 0万个碱基链 ,比一般的大肠杆菌长大约 2 0 % .这两名科学家认为 ,在完成破译它的基因密码之后 ,就可望进一步研制出抗这种细菌的疫苗 ,确立对它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方法O-157病原性大肠杆菌基因密码破译!金卫网…  相似文献   

9.
Kamb等〔1〕报道人类第9号染色体短臂不到40kb的座位上发现多肿瘤抑制基因,命名p16基因。它在75%的多种肿瘤细胞中发现缺失,其表达产物为p16蛋白,能直接抑制细胞周期,并与许多肿瘤的形成和进展关系密切。本文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7例胰腺...  相似文献   

10.
药物和诱变     
药物可以在各种水平上诱变,它们可能累及极少部分染色体和单个的基因。在另外情况下,又可能损害具有若干基因的整段染色体或整个染色体组。不同的药物可以引起同一种突变,而同一种药物也可引起不同的突变。突变基因能引起生化过程的一定环节障碍,它们最终效应是以遗传表型表现在生化学的、生理学和形态学各种水平上。诱变过程无论是在躯体细胞内、生殖细胞内都可能发生。躯体细胞诱变则造成过早衰老、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SLE模型小鼠IL-10RA基因变异及其与SLE表现型是否存在关联。方法:用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确定SLE模型小鼠B/W F1的SLE易感基因精确染色体定位并选取候选易感基因,对候选易感基因进行测序分析,选取有基因序列异常的候选易感基因进行PCR-SSCP分析,确定候选易感基因碱基序列变异位点与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的相关关系。结果:QTL分析结果表明B/W F1×NZB小鼠抗染色质抗体易感基因与NZW型IL-10RA基因紧密连锁;测序分析发现IL-10RA基因编码区有18处碱基变异,其中7处碱基变异将导致编码氨基酸的变异;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及蛋白尿等SLE表现型与NZW型IL-10RA基因密切相关。另一种SLE模型小鼠MRL的IL-10RA基因存在相同变异。结论:NZW小鼠IL-10RA基因编码区碱基序列存在变异,B/W F1×NZB小鼠SLE表现型与NZW小鼠第9染色体IL-10RA编码区碱基变异相关,提示IL-10RA可能是SLE模型小鼠的一个SLE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乙肝病毒基因经生殖细胞垂直传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乙肝病毒(HBV)基因能够整合到人精子基因组中;携带HBV的人精子能正常地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后,由人精子带人胚胎细胞中的HBV基因能够复制和表达.它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①成为HBV经生殖细胞垂直传播新途径;②HBV基因整合到宿主配子基因组可增加配子染色体的不稳定性,进而诱发配子染色体畸变,导致流产、死产和出生缺陷率增加;③随着胚胎发育和个体生长,潜藏在宿主基因组中的HBV基因有可能增加肝细胞肿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与染色体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种类型的白血病中可以发现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结果导致了原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结构的变异。本文综述了这种基因结构的变异在白血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染色体随体区变异和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奕自然流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并经G显带分析染色体结构畸变和Ag-NOR银染色分析随体区变异.结果在93对(186例)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9例随体区变异(占8.48%)和5例单个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占2.69%),而150例正常对照组个体中,仅发现2例随体区变异(占1.33%),没有发现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现象.结论在自然流产事件中应高度关注染色体随体区变异及单个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介导巨噬细胞极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可以在肠道内定植,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通过产生有机酸、细菌素等抗菌物质抑制肠道内有害菌的生长。大量研究表明乳酸菌发挥益生作用的主要机制可能与它的活化和维持机体免疫屏障机制及调节肠道生理屏障功能密切相关。乳酸菌作为益生菌与免疫细胞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巨噬细胞。它通过各种途径与巨噬细胞作用,使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并向不同的表型极化,参与模式识别受体包括Toll样受体(TLRs)、Notch、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从而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在这过程中,乳酸菌在机体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乳酸菌介导巨噬细胞产生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与细胞生长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干扰素是1958年发现的,但仅在过去的十年间人们才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新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能够正确地描述所有三种主要类型和大多数亚型干扰素的氨基酸顺序、编码基因以及染色体定位.这是人类蛋白质研究的一项重大成就.人们所以对干扰素有兴趣,在于这些分子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并因而有可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与肿瘤.如果要对这些生物学活性作一总的概括,那么在本质上,干扰素乃是一种细胞生长调节分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例自闭症、智力低下和癫痫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单核昔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检测染色体变异,用高通量测序筛选致病变异位点,Sanger测序验证,查阅数据库及文献分析,以明确缺失区及致病变异基因的病理意义。结果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均未见异常。SNP array检测发现患儿染色体14 qll.2区存在460 kb的缺失,高通量及Sanger测序显示患儿携带NALCN基因新发变异,患儿及其母亲COL4A5基因发生半合子变异。结论染色体14qll.2微缺失与NALCN变异可能与患儿自闭症、智力低下及癫痫等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对细胞的增殖、个体发育和生理平衡,以及遗传、进化、变异、癌变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年来,用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研究成果来探讨肿瘤诊断、药物疗效的估价和肿瘤易感性等,从理论和实践上均取得了巨大进展。 从人类肿瘤的染色体研究的大量报导(2)中,发现如肺癌、肝癌、胃癌、直肠癌、结肠癌、肛门癌、乳腺癌、皮肤癌各类肿瘤以及各种血液病等,其染色体均有数目和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现有特殊标记的Ph’染色体和其些家族性慢性淋巴白血病患者中也发现有特殊标记的Ch’染色体。这些均有助于临床上不  相似文献   

19.
<正>据Zhao B 2019年6月11日[Nature,2019,569(7758):718-722.]报道,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人类基因STING(干扰素基因的刺激子)的一小片段或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关键。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基序或能帮助科研人员开发新型药物,来抑制引发自身免疫性障碍的人类机体未知免疫反应。STING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其能在人类和其他动物机体中发送免疫反应的信号。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PLPLRT/SD的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子基因在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方法用特殊的捕获载体导入小鼠ES细胞中,5′RACE方法鉴定成功地捕获鸟氨酸脱羧酶抗酶抑制子基因(Oazin)后,由这种ES制作了Oazin"敲出"小鼠.结果 Oazin"敲出"小鼠捕获载体位于Oazin基因启动子上游,Qazin基因的转录被抑制.结论 Oazin"敲出"小鼠为分析Oazin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