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指压法幽门成形术预防胃排空障碍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研究组患者在施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的同时,附加指压法幽门成形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0例,反流性食管炎1例,约占0.26%;对照组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6例,约占1.61%,反流性食管炎9例,约占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指压法幽门成形术可有效预防食管胃吻合后胃排空障碍,减少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周凡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3847-3849
目的探析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贲门癌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疗法,对照组进行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后2w比较两组5min反流次数、24h总反流次数、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0%(2例)、20%(10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幽门成型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近端胃切除术同时以幽门为中点纵形切开约2.5 cm,并横行缝合,以扩大幽门开放程度,促进胃排空。结果:106例患者手术后幽门平均宽度1 cm,平均胃排空时间43 min,与随机抽取的60例未行幽门成型术的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胃排空时间明显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哽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幽门成型术对防治近端胃切除术后食物反流症状和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但对胃切除>70%者不可勉强实施幽门成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行远端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A、B组,各38例。A组行BillrothⅡ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B组行Roux-en-Y吻合术重建消化道。观察2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1-y OS)和3年生存率(3-y OS)、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及反流性胃炎发生率。结果 B组反流、胃倾倒症的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中位随访时间及1-y OS、3-y 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oux-en-Y吻合术用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能够有效预防反流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长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7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0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慢性胃炎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1 4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31.4%,对照组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较低,Hp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7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22例兼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与2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对照。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31.6%(24/76例),兼有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9.0%(13/22例),消化性溃疡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72.4%(21/29例),前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后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胆汁反流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共同发病中互不明显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789-3790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98例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根据临床治疗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49例患者采用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作为观察组,另49例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观察组患者24h总反流次数和大于5min的反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贲门癌采用胃切除空肠间置术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的临床痛苦,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7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胃镜检查时取活检行快尿素酶检测幽门螺杆菌,病理检查证实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萎缩程度,住院患者同时行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对照组为78例无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期就诊患者。结果 78例反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4例(31%),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者为54例(68%),统计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及慢性萎缩性胃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的反流类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酸反流和胆汁反流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中的意义.方法具有典型的胸痛、反酸、反食等反流症状患者,同步进行24 h食管下段酸及胆汁反流监测,结合胃镜结果分为两组,反流性食管炎(RE)组21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NERD)组34例.结果 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47.6%,酸反流发生率38.1%,胆汁反流发生率14.3%;NERD组混合反流发生率20.6%,酸反流发生率为50.0%,胆汁反流发生率29.4%.RE组混合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NERD组(P<0.05).结论 RE与NERD的反流类型存在一定的差异.NERD以酸反流为主,但也存在胆汁反流,单纯的胆汁反流不易引起食管炎发生,而混合反流则易致食管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进一步探讨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具有典型烧心、反酸等反流症状的患者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及反流性食管炎,并同时做快速尿素酶实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317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209例(65.93%),胃镜及病理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62例(19.56%),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36例(58.71%),慢性胃炎共305例(96.83%),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285例(81.43%),反流性食管炎及慢性胃炎同时存在53例,其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33例(62.26%),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反流性食管炎随病情加重其幽门螺杆菌感染检出率逐步下降,感染检出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幽门螺杆菌在反流性食管炎感染的检出率低于慢性胃炎,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呈负相关,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中可能有—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病人作胃镜检查,并对胃或食管粘膜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妇科白带涂片快速染色法(CTB),进行分级。结果:BRG患者的Hp感染率为88.88%(96/108),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35.71%(30/84),BRG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E组,差别有显著意义;BRG患者CTB分级较RE高,差别有显著意义。Hp阳性RE患者胃镜分级、病理程度与Hp阴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近端胃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探讨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189例近端胃癌患者均行近端胃切除术+食管残胃吻合术,术后6~12个月根据患者症状和胃镜检查判定是否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并评估洛杉矶分级;其中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者39例为反流组,未发生反流性食管炎者150例为无反流组,比较2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位置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采用Mantel-Haenszel 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法分析近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危险因素个数与洛杉矶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189例患者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39例(20.6%),其中洛杉矶分级A级2例,B级7例,C级17例,D级13例。反流组手术时间[(259.49±22.47)min]长于无反流组[(248.80±22.40)min](t=2.652,P=0.009),术中出血量[(232.05±61.22)mL]多于无反流组[(203.00±55.93)mL](t=2.833,P=0.005),体质量指...  相似文献   

13.
梁红亮  杨曦  陈旭平  蒋志凌 《华西医学》2012,(10):1479-1482
目的探讨和分析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胃镜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334例,所有患者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消化性渍疡57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02例。结果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1.6%,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消化性溃疡,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最多见并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解剖结构和动力障碍性疾病绝大多数并发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A和B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的患者多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A级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8.0%,B级为8.4%,C+D级为0.O%。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反流性食管炎多并发于消化性溃疡,提示幽门螺旋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医学》2001,32(12):716-718
目的评价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计(bilitec2000)24小时监测食管腔内胆红素水平用于诊断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DGER)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探讨DGER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意义。方法用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计对60例GERD患者(包括食管炎18例)及33名健康人进行24小时食管腔内胆红素监测,以胆红素吸收值达到或超过0.14作为胆汁反流的阈值,计算反流总次数、反流总时间百分比、反流超过5分钟的次数及最长反流时间。以健康人的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第九十五百分位作为正常值上限,用于判断GERD患者胆汁反流是否阳性。结果GERD患者24小时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的中位数为1.9%(0~12.6%),高于对照组的0.5%(0~2.1%,P<0.05);食管炎患者相应为3.7%(0.95%~12.6%),明显高于非食管炎患者的1.4%(0~7.6%,P<0.05);GERD患者中有20例(34%)胆汁反流阳性(混合反流);混合反流的20例食管炎占12例(60%),而胆汁反流阴性的39例中食管炎只有6例(15%),P<0.05。10例GERD患者两次监测结果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便携式光纤分光光度计监测食管胆红素水平用于诊断DGER是可行和可靠的;34%的GERD患者存在酸和胆汁混合反流,混合反流可加重食管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15.
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胃镜诊断Barrett食管109例,反流性食管炎125例,及对照组70例,分别在其胃窦部大、小弯各取2块活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茵.结果:Barrett食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2.31%,反流性食管炎为33.78%,对照组为54.29%.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可能对Barrett食管及反流性食管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规范护工工作职责,强化护工培训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传统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是食管胃吻合术,但术后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有报道,食管胃吻合术后50%以上出现胃食管反流。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近端胃切除空肠间置术用于较早期贲门癌及非贲门胃上部癌病例,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背景:部分幽门结扎法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幽门结扎口径大小关系到能否有效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目的:比较运用不同管径内支架并部分幽门加前胃结扎制备大鼠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的差异,以寻求合理的制备模型方法.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外径2.9mm内支架和外径3.7mm内支架支撑结扎幽门,并加前胃结扎减少胃容量建立动物模型.观察大鼠体质量及7 d存活率.7 d后处死大鼠,取食管下段组织标本观察食管炎发生率.结果与结论:2.9 mm内支架组和3.7 mm内支架组7 d存活率分别为35%(7/20)和68%(13/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8):两组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86%(6/7)和77%(10/13),以及两组存活大鼠结扎后每天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部分幽门加前胃结扎可成功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幽门结扎后管径与大鼠存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对胃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明确的10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及148例慢性胃炎的患者行Hp检测,比较两组患者Hp检出阳性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2.1%,慢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反流的胆汁可能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机制,抗返流措施及治疗。方法经左侧开胸,食管,胃左胸内吻合,结果117例经内镜活检显示粘膜病理改变,为病理性反流,通称为反流性食管炎,约占92.9%。结论现有食管胃吻合方法,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旋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对电子胃镜检查疑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在胃窦大、小弯距幽门2—3厘米处,各取一块胃黏膜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对快速尿素酶试验及Warthin银染色检查阳性患者定为HP感染阳性。HP阳性患者进行抗HP治疗两周。停药1个月后胃镜复查,观察胆汁反流情况并行病理切片检查。Warthin银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HP检查阴性患者,定为HP根除。结果: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胃术后患者占15.2%,胆囊疾病者占27.2%,不明原因者占57.6%。9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中HP阳性28例,占30.4%。HP阳性患者中25例,于停药一个月后行胃镜复查,发现23例HP根除,HP根除后有6例患者仍存在胆汁反流性胃炎(24%),HP根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治愈率为76%。结论:HP感染与胆汁反流性胃炎关系密切,可能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