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日益增高,不容忽视.儿童过敏性疾病存在特应性进程的假说早在1985年即得到证实,具体是指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的某种过敏反应症状常预示未来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众多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支持这一假说,其中以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研究居多,亦有研究对此假说提出质疑.儿童过敏进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早年喘息、性别、父母过敏史等.该文就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对高危患儿的识别和及时干预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母乳喂养4个月可预防或推迟高危儿童的特应性皮炎、牛奶过敏和喘息的发生.在高危儿童中,有证据提示水解蛋白(配方奶)或母乳喂养可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发生.目前没有十分可信的证据认为孕期或哺乳期母亲的饮食摄入和4 ~ 6个月后婴幼儿辅食的添加对特应性疾病的发生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属主动免疫疗法,能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变应性鼻结膜炎、哮喘的AIT新途径为淋巴结内免疫治疗和表皮内免疫治疗,但有效性及标准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低变应原性的重组变应原衍生物和具有免疫原性的肽段,联合新佐剂均是新的AIT研究方向.食物过敏口服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尤其是严重过敏... 相似文献
4.
唐素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30(1):29
食物过敏通常是过敏进程(allergy march)的第一步。临床上对食物过敏相关疾病关注较少。本文主要阐述儿童食物过敏与其对相关疾病的影响,如湿疹、 荨麻疹、 过敏性鼻炎、 哮喘等, 以便建立系统全面的诊断及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抗组胺H_1受体药物是抗组胺药物之一,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一代药物为传统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疗。这类药物于20世纪40年代进入临床,代表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羟嗪等。由于其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作用,与组胺H_1受体结合缺乏选择性,不良反应较多。第二代抗组胺H_1受体药又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于20 相似文献
6.
迄今为止尚无特异的诊断工具或诊断标识物用于儿童哮喘的检测.但是大量的研究表明,特应性疾病和阳性家族史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对儿童哮喘和特应性疾病及其阳性家族史之间关系的了解,可能会使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正确管理和预防措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收治的应用奥马珠单抗治疗的患多种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过敏疾病的种类、治疗前血清总IgE(TIgE)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奥马珠单抗应用剂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主要过敏原, 为其预防、 诊断、 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门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的225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并对其性别、 疾病种类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252例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 1390例阳性, 阳性率61.7%。男女比例1.75∶1, 男性阳性率(925/1433, 64.5%)高于女性阳性率(465/819, 5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阳性率为65.3%(607/929), 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为58.8%(664/1129),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儿阳性率61.3%(119/194)。支气管哮喘阳性率高于过敏性鼻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原以粉尘螨(60.3%)、 屋尘螨(43.4%)最常见, 其次是草花粉、 猫毛。结论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患儿最常见过敏原为螨类; 皮肤点刺试验可为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卢燕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3):283-285
过敏性疾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也是致使儿童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疾病影响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研究在分子水平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因子尤其是白细胞介素-12(IL-12)在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IL-12在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特应质孕妇风险因子对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关系,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61例愿意接受保健观察与指导的孕妇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婴儿脐血中IgE(CB?IgE)、IL?4、IFN?γ;对36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特应质孕妇所生婴儿的脐血再分Dpt/Df刺激和空白对照两组;并在6~24个月内随访两组婴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情况。结果特应质孕妇与对照组婴儿脐血各43份,特应质组CB?IgE0.08~0.38Kua/L,IL?44.08~22.3μg/ml,IFN?γ0.01~10.5μg/ml,对照组CB?IgE0.01~0.47Kua/L,IL?44.80~26.20μg/ml,IFN?γ0.12~9.30μg/ml,各项数值比P>0.05;36例尘螨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特应质孕妇脐血在Dpt/Df抗原刺激下产生IL?4mRNA表达率为62.3±13.1,对照组表达率27.4±14.4(P<0.05),有非常显著意义。在6~24个月随访中特应质组30例发生过敏性疾病25例患病率83%,对照组8例患病率27%(P<0.05)。结论特应质母亲虽可以将疾病基因传给子代,但婴儿期尤其是早期若能回避风险因子刺激似乎还是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过敏性疾病发生,早期干预有其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哮喘患者存在呼吸道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吸入性过敏原对呼吸道上皮屏障存在破坏作用,气道屏障相关基因突变及表观修饰也参与气道上皮屏障的破坏。许多研究认为上皮屏障功能破坏为哮喘发病的基础。研究过敏性哮喘与呼吸道上皮屏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过敏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哮喘儿童的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燕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3,20(1):3-7
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应用于地气管哮喘(哮喘)的气道高反应性评价始于七十年代末期,其致气道狭窄的机制与气道内渗透压改变引起炎性细胞释放介质,神经-受体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反应出现的阳性率为39-100%之间,反应形式主要表现为速发反应,少数患者表现为迟发反应和不应期现象,多数学者采用平静潮气吸入法,该试验有助于某些非典型可疑哮喘病例的诊断,病情和预后判断,并为哮喘发病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马珠单抗在患多种过敏性疾病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儿科过敏性疾病门诊并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性别、年龄、过敏性疾病的种类、血清总IgE(TIgE)、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和(或)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奥马珠单抗治疗剂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的43例患儿,男/女为24/19;年龄(9.3±2.5)岁。患过敏性疾病种类:支气管哮喘43例(100%),变应性鼻炎43例(100%),过敏性结膜炎5例(11.6%),特应性皮炎18例(41.9%),牛奶蛋白过敏1例(2.3%)。43例患儿血清TIgE[(613.27±616.21)Ku/L]均明显升高。所有患儿过敏原检测均为阳性,其中尘螨过敏占比最高(93%)。治疗后43例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喘息发作次数减少,鼻炎症状明显减轻;5例过敏性结膜炎患儿眼红、眼痒症状均明显改善;特应性皮炎患儿17例皮肤瘙痒减轻,1例改善不佳;1例牛奶过敏患儿可耐受奶制品。结论:奥马珠单抗对同时存在多种过敏性疾病的患儿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三城市儿童个人过敏原与喘息及气道高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Chen YZ Ma Y Wang HY Wang HJ Zhao J Cao L Li S Wong GW Zhong NS Fok TF Lai CK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7):538-541
目的 了解个人过敏原阳性与喘息及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 在北京、广州及香港三城市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9~11岁在校学龄儿童中,应用国际间儿童哮喘与过敏性疾病研究的第二阶段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内容包括(1)家长书面问卷(共收集问卷10902份),(2)儿童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3478例),(3)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608例)。结果 近期喘息(在12个月内有发作)发生率:北京3.8%、广州3.4%、香港5.8%。特应性(即≥1种过敏原阳性)阳性率北京23.9%、广州30.8%、香港41.2%。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率:北京33.2%、广州45.8%、香港3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屋尘螨P[相对危险度(OR)=4.48;95%可信限(CI):3.02—6.66]、猫毛(OR=2.59;95%CI:1.67~4.02)、粉尘螨F(OR=2.41;95%CI:1.65~3.51)及混合草花粉过敏(OR=2.85;95%CI:1.24~6.50)是近期喘息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特应性(OR=1.29;95%CI:0.74~2.24)与近期喘息无显著相关性。特应性(OR=2.53;95%CI:1.07~5.97)、猫毛(OR:3.01;95%CI:1.39~6.52)及粉尘螨F(OR=3.67;95%CI:1.93~6.97)是气道高反应性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 屋尘螨P、粉尘螨F、猫毛、混合草花粉是9-ll岁组儿童近期喘息的危险因素,而特应性不是近期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应性、猫毛、粉尘螨F是气道高反应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常见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对1 179 例患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根据临床诊断分为6 组:特应性皮炎组(n=140)、过敏性胃肠炎组(n=37)、过敏性结膜炎组(n=77)、过敏性鼻炎组(n=301)、哮喘组(n=285)、混合过敏性疾病组(n=329)。结果 1 179 例患儿过敏原阳性总检出率为82.0%,阳性率最高的吸入过敏原是粉尘螨(68.1%)和屋尘螨(53.5%),阳性率最高的食物过敏原是牛奶(5.0%)和鸡蛋(4.8%)。特应性皮炎组和过敏性胃肠炎组中≤3岁患病的人数分别占84.3% 和83.8%,过敏性结膜炎组、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和混合过敏性疾病组均以4 岁以上儿童占多数。特应性皮炎组以食物过敏原阳性为主,最常见的过敏原是鸡蛋和粉尘螨;过敏性胃肠炎组以食物过敏原阳性为主,最常见的过敏原是鸡蛋和牛奶;过敏性结膜炎组、过敏性鼻炎组、哮喘组和混合过敏性疾病组均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为主,最常见的过敏原均是粉尘螨和屋尘螨。结论 不同过敏性疾病患儿的年龄分布和过敏原种类不同: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胃肠炎多见于婴幼儿,以食物过敏原为主;过敏性结膜炎、鼻炎、哮喘和混合过敏症多见于年长儿,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主要的食物性过敏原.方法 对上海地区2 928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实施13种食物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SPT),组间比较过敏原SPT阳性率.结果 2 928例过敏性疾病患儿对13种食物性过敏原SPTs阳性率25.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0%(P < 0.01).不同年龄组SPT阳性率存在差异,市区与郊区的SPT部分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亦存在差异.结论 食物性过敏原在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SPTs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过敏原SPT阳性率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后引起不同形式的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的一类疾病[1]。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美国每年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费用超过180亿美元[2],社会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和关注得到大为提高。过敏性疾病大多由IgE介导,并导致皮肤、呼吸、消化系统等的病变。因不同年龄段的过敏症状有所不同,故临床诊断和治疗亦有所不同。本文就对IgE介导的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6,3(2):144-144
丹麦研究者报告,有气道高反应性和伴发特应性表现的儿童,成年后发生哮喘的风险增加。
通过对总人群随机样本为期12年的随访研究,Bispebjerg医院的Celeste Porsbjerg医生及其同事检查了从儿童到成年的哮喘发生率和缓解率。他们还评估了发生哮喘预测因素。研究结果发表于2月的《胸》(Chest 2006;129:309—316)杂志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