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工作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工作型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模型A,供心肺动脉与左心房端侧吻合,左心室血液经供心主动脉吻合口进入受者腹主动脉。模型B在模型A的基础上,增加受者下腔静脉与供心右心房的吻合。结果:建立A、B模型各10只,手术成功率均为90%。结论:工作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稳定、存活率高,工作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更接近心脏生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方法 雄性昆明(KM)小鼠60只,随机分供、受体2组,采用大鼠Ono术式进行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小鼠供体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供体肺动脉与受体下腔静脉吻合,实验30例。 结果 实验成功率86.7%(26/30)。取供心时间(9.4±1.2)min,供心修取时间(14.8±1.2)min,受体手术时间(60.4±2.4)min,其中吻合时间(29.8±2.5)min。结论 掌握小鼠心脏移植的显微外科技巧和正确的处理手术并发症,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30只,将供心主肺动脉与左房吻合,再将供心移植到受体腹部,将升主动脉与供心腹主动脉端侧吻合,使得左心房获得前负荷,成为工作型心脏.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15例成功11例,手术成功率为73%.手术平均时间为(38.8±5.7)min.移植心脏获得长期存活,在28 d后通过超声观察可见供体心脏工作正常.结论 手术的关键是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同时术后给与供心适当的按摩辅助也非常必要.此模型可以更好的用于移植免疫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供心的升主动脉与受体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左肾,将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以自制聚乙烯管直接插入法连接.结果35例实验成功32例,成功率91.4%,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7.8±1.8)min.失败的原因:吻合口出血,血栓形成.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供心的升主动脉与受体的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切除受体的左肾,将供心的肺动脉与受体的左肾静脉以自制聚乙烯管直接插入法连接。结果35例实验成功32例,成功率91.4%,供心平均缺血时间为(37.8±1.8)。失败原因是吻合口出血,血栓形成。结论本术式操作简单实用,不需手术显微镜,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迅速稳定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设方法。方法利用改良的Ono动物模型,在大鼠腹部行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体主动脉弓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供体肺动脉和受体腔静脉吻合。结果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学习期后,大鼠模型会稳定在95%以上,血管吻合时间(25±5)min,供心缺血时间(38±6)min。每天可以完成一组实验动物模型。结论坚持训练,注重手术细节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健康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 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健康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进行操作改良,总结手术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以Wistar大鼠作供体,SD大鼠作为受体,常规组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肺动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改良组采用供心升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肺动脉与左肾静脉端侧吻合完成心脏移植.术后受体鼠经胃管内给予10 mg/(kg·d)环孢菌素A,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和长期存活率.结果 改良组和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6.8±5.6)min和(40.7±6.5)min,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改良组的手术成功率为9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5%(P<0.05);移植成功后常规组和改良组术后长期存活率和供心存活时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组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制作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技巧并改良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对传统Ono术式的受体准备、供心切取、供心移植等环节进行改良,建立Wistar和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共完成100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术,90例成功,手术成功率90%.结论:与传统0n0术式相比,此改良术式缩短供心冷缺血时问和腹主动脉阻断时间,降低吻合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稳定、可靠的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 ,建立大鼠 -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方法 以 SD大鼠为供体 ,新西兰白兔为受体 ,应用袖套技术 ,将供心主动脉与受体颈总动脉、供心肺动脉与受体颈外静脉吻合。 结果 完成实验 4 8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供心缺血时间 12± 5 min,吻合时间 2~ 4 min。 结论 应用袖套技术建立大鼠 -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克服了腹腔心脏移植的局限性 ,简化了心脏移植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A simple technique of heterotopic heart-lung transplantation in the ra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preparation of donor heart-lung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used on the recipient are those originally described by Lee, with minor modifications. The donor’s ascending aorta is anastomosed to the recipient’s abdominal aorta and all the other vessels are permanently ligated. Except the right inferior lobe of the lung which is left attached to the heart all the rest of the pulmonary lobes is removed. The direction of blood flow through the transplanted heart and lung is as follows: aorta, coronary arteries, coronary sinus, pulmonary lobe, left atrium and left ventricle and then to the aorta (with blood exiting from donor aorta to host aorta during contraction of the donor heart). In inbred Wistar rats, the one month survival rate was 90 %. The model is used for experimental selec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to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of allografts in the rat.  相似文献   

13.
近交系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同种异位腹腔心脏移植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ono术式建立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升主动脉、主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采用分别结扎右上腔和下腔静脉后一次性集束结扎法取心,行端侧血管吻合连续缝合法。结果:共进行了48例大鼠心脏异位移植,经过预实验16只的技术总结,正式实验32只手术成功率为96.88%,供心冷、热缺血时间和心脏复跳时间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至60min。结论:加强供心的综合保护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移植模型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大白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是研究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常规模型。我们用Wistar大白鼠做供体,SD大白鼠做受体,进行了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将供心动脉、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进行端侧吻合。用腹部触诊、心电图判断心脏移植是否成功。供心总缺血时间均35min。手术成功率89.83%。  相似文献   

16.
改良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改进Cuff技术制作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以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使用自制套管将供心肺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外静脉,将供心升主动脉套接于受体右颈总动脉。结果 正式实验40例,手术成功率92.5%。手术时间约60min,供心冷缺血时间小于30min。结论 改良Cuff技术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无需显微外科操作,是一种经济实用、稳定可靠、易于复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