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临床特征.又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先从一侧开始,逐渐波及对侧,一般不能自行缓解,至晚期全身僵硬,衰竭,常死于各种并发症.现将我们以立体定向丘脑膜外侧核破坏术,治疗双侧型、较重的巴金森氏病三例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
李志远  资晓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92-219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1岁,因口齿不清,双上肢不自主抖动1年余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齿不清,双上肢不自主抖动,手部活动时较明显,感书写不畅,无肢体活动障碍及吞咽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原发性震颤",予普萘洛尔160 mg/d治疗,症状无好转,遂到我院就诊,门诊以原发性震颤收入院.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双上肢及头部不自主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震颤及其家谱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先证者女性,61岁,因双上肢及头部不自主震颤16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于45岁时渐起出现右上肢不自主震颤,安静时较轻,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加剧,睡眠后消失。震颤渐扩展至对侧上肢及头部,口服舒乐安定及心得安震颤有所缓解。近一月来出现双上肢头部震颤加剧,生活不能自理,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脑炎病史。体检:神清语利,记忆力定向力全,…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我们用维脑路通针剂治疗1例巴金森氏病,取得较满意疗效,也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告如下: 郑××、女、70岁,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10余年,3年前患者感到下肢无力,不灵活,影响正常活动。双侧上肢远端开始出现有节律的粗大震颤,震颇时手指呈“搓丸样’动作。以后震颤发展到双下肢,起始为静止性震颤,运动时消失,后期在活动时仍可见有节律的震颤。发作严重时,田震颤致夜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21岁,因双上肢麻木、无力、双手肌肉萎缩5个月余于2016年11月入院。患者自2016年7月开始发现双手麻木、无力,起初症状较轻,自行休息理疗,未予重视,之后双上肢麻木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双手肌肉萎缩,左侧较重,患者为求治疗来我院,平素体健,否认家族史。入院体格检查:双上肢平举时双手震颤,双侧手掌可见小鱼际肌、第一背侧骨间肌萎缩,双侧小鱼际肌呈斜坡样改变,双前臂尺侧及小指尺侧皮肤感觉减退,  相似文献   

6.
郑燕  祝颂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74-2074
1病例介绍患者,女,35岁,主诉双上肢震颤、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10余天。于2004年8月就诊我院内科门诊。患者有精神分裂症病史半年余,长期服用利培酮片剂,每日总量4mg(商品名维思通,产地西安杨森制药),以往服药期间一直病情稳定,10天前自行加大剂量每日6mg后逐渐出现上肢震颤,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2011年5月—2018年11月行立体定向下丘脑腹中间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的49名患者50例次特发性震颤患者,分析手术靶点定位,震颤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0例次手术患者术后震颤症状完全消失49例,明显减轻1例。术后出现肢体无力,走路偏斜3例,均在术后3月内明显改善。无构声障碍、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5.4年,1例患者术后两年出现术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肢体灵活性下降,其余患者手术效果稳定。结论精准定位下的立体定向丘脑腹中间核射频毁损术治疗特发性震颤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3 4岁。主因走路不稳 ,视物模糊 3 a,加重伴头部及双上肢不自主震颤 3个月入院。患者于 3 a前被人发现走路不稳 ,当时自己无任何觉察 ,不影响干活 ,未予重视。半年后出现视物模糊。病情时好时坏。曾多次在北京等大医院就诊 ,拟诊为“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入院前 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 ,走路左右摇摆 ,自觉肢体无力 ,并出现头部及双上肢不自主震颤 ,不能坚持劳动 ,活动明显受限。无头痛、头晕、耳鸣等。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蹒跚步态 ,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 ,讲话呈吟诗样语言 ,双瞳孔等大等圆 ,光反射灵敏 ,双眼 度…  相似文献   

9.
例1,女,33岁,于1981年10月因左上肢麻木半年而收入院。患者一年多前感左半身麻木酸痛,尤以左上肢明显,半年来左上肢麻木加剧,同时出现乏力、酸痛、发沉、手笨拙、手指冰凉,遇冷手指麻木、痛加剧,同时伴有头昏、耳鸣、心烦、胸闷失眠等症状。体检:全身无特殊发现,颈活动自如,无压痛,双锁骨上窝丰满,压痛放射至手指尖,左侧尤明显,牵拉双手向下,疼痛酸麻胀,以  相似文献   

10.
巴金森氏病患者有时会出现一些精神症状。这一方面是由于这类患者可同时患有某类精神病,但较多见的是由于治疗巴金森氏病的药物所致。临床上治疗这种伴有精神症状的巴金森氏病患者常常左右为难——加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停用抗震颤麻痹药可使其精神症状改善,但却常常使巴金森氏病病情恶化。本文作者报告了他用氯氮平控制巴金森氏病患者各种精神症状的经验。5例巴金森氏病患者中,有3例在患巴金森氏病以后或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82年开展1例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鞍内颅咽管瘤获得成功。这种手术方法比开颅手术简单,危险性较小,为今后肿瘤内植入放射性同位素或垂体腺瘤冷冻治疗提供了一条途径。本文着重讨论鞍内肿瘤及其立体定向手术方法。病历摘要李××,男,48岁,已婚,福州人,干部,住院号81017。1982年3月第三次入院。患者于1979年2月出现左眼视物模糊。12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索硬化伴锥体外系运动障碍和痴呆称Mariana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西太平洋的马里亚钠群岛上的一种地方病,发生于Chamono族居民中,有明显的家族史。外族人中亦有散发出现,我们亦遇到2例报道如下: 例1:男,42岁,江苏籍。因进行性前臂肌萎缩伴震颤,智力减退2年,于1985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双上肢前臂及手部肌肉萎缩,相继出现双手静止性震颤,四肢僵直,运动缓慢,记忆力减退,计算不准。时感肩、背部肌肉跳动。病情逐渐加重。2个月来因四肢颤动、僵硬、乏力,丧失工作能力。无脑炎、高血压、中风、脑外伤及中毒史。无家族史。查体:颅神经检查阴性,视乳头边界清。四肢肌肉均有萎缩,以双上肢前臂及手部大小鱼际肌、骨间肌为著,肌力4°,肌张力呈齿轮样增高;双上肢静止性震颤,双下肢膝反射卅,病理反射(一),感觉无异  相似文献   

13.
丘脑脓肿罕见,手术治疗困难,死亡率高。我科遇一例,应用CT立体定向技术治愈,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1990年6月22日入院。入院前9月出现左上肢乏力、发麻、逐渐延及左下肢,伴头昏头痛。无发烧、无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检查:神清,对答准确,左颞侧偏盲,左中枢性面瘫,颈软,左上,下肢肌力Ⅲ~Ⅳ级,左巴氏征(+)。左上、下肢痛,触觉减退。CT示右侧丘脑有-34.9×27.6毫米混杂低密度影,增强呈环形。入院诊断:右丘脑肿瘤。90年7月2日在局麻下应用CT立体定向拟施肿瘤活检术。术中将Backl-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收治2例巴特氏综合征(Bartter),其中一例经过肾活体组织检查证实。两例均经短期药物治疗观察,支持肾内合成前列腺素功能亢进学说。现报道如下: 例1:女,39岁。因进行性全身乏力,发作性软瘫。明显消瘦2年,于1983年5月以低血钾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于1971年足月顺产40余日后,无原因出现恶心呕吐、纳差,不伴腹痛及腹泻,此后,间断无定时恶心呕吐,且伴有尿频、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炎,服中药治疗。于1981年8月无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夜  相似文献   

15.
病例:患者男,75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0天,于1993年10月15日入院。入院后反复出现发作性心悸,每次发作持续10余分钟。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早搏,偶呈二联律。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型。给予慢心律O.2,一日三次口服。服药后第4天,患者食欲减退,慢心律减为0.15,一日三次口服。减量服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兴奋、烦燥、多语、且语无伦次,伴幻听,幻视。站立不稳,双手震颤以致于不能自行进食。血生化检查:电解质正 常,考虑为慢心律副作用所致。当日停服此药,同时给予10%葡萄糖500ml加胰岛素12u,林格氏液500ml静滴。停服药第3天,患者出现的上述症状全部消失。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2岁,汉族,城镇居民。主因“双上肢颤抖10天,食欲不振、口渴3天,反复抽搐5小时”于2002年8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8月9目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颤抖,无头痛、头晕及肢体运动障碍。在某医院门诊就诊,按“缺血性脑血管病”给予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加脉络宁及丹参注射液治疗,3天后症状减轻。但患者逐渐出现乏力并进行性加重。伴食欲不振、口渴,饮水量稍增多,尿量不详。于入院前一天发展至不能站立。入院前5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抽搐,有时自一侧肢体开始,逐  相似文献   

17.
蔡晓宁  曹亦宾 《中国医药》2006,1(4):208-208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9岁。主因肌束震颤1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麻木半个月于2005年5月24日入院。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双小腿肌束震颤,呈游走性,部位不定,未诊治。半月前肌束震颤加重,累及双上肢、下颏及双眼睑,以双下肢为重,并伴双下肢无力,最重时双足背曲不能,双下肢“短袜套”样感觉减退。无踩棉花感,无肌肉酸痛,无吞咽及大、小便障碍,时有多汗。半月前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沉及血、尿常规均正常,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8岁。因牙痛2d来诊。给予甲硝唑0.2g,每日3次口服治疗。当患者首次口服甲硝唑0.2g,2h后,患者突然出现面部潮红,下颌及双上肢静止性震颤。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紧张。下颌及双上肢呈静止性震颤,幅度不大,每秒3~4次,做随意运动时消失,一旦停止运动又出现静止性震颤。无其他服药史,给予输液加速代谢及镇静药物治疗,症状2h内逐渐缓解。讨论 甲硝唑现基层医院使用较多,常用于抗阿米巴原虫;抗阴道滴虫;抗厌氧菌。其副作用目前临床报道多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金属味、眩晕、头痛、尿道灼热感,皮疹等。引起震颤的药物常见于吩噻嗪类,丁…  相似文献   

19.
长期应用樟脑磺酸钠成瘾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3岁,23年前因腰部外伤导致双下肢截瘫.入院前3 h患者"感冒"后出现全身发紧、胸闷不适,家人为患者注射樟脑磺酸钠150 mg,症状无好转,且出现呼吸困难,眩晕,恶心呕吐、双上肢震颤,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7.33/10.66kPa,神志清,烦躁,双瞳孔等大等圆,D=3 mm,光反射灵敏,口唇红,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6次/min,双上肢肌力正常肌张力增强,双下肢肌力0级,肌肉萎缩,查血气、电解质、胸片、心电图均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4岁,医师,自觉复视、头晕、行路不稳10天,于1981年4月28日第一次门诊。双眼视力1.0,复视象检查:(1)水平交叉复视;(2)向右侧物象分离大;(3)周边物象属左眼;其他检查均未见异常。同年5月30日突然感觉视物模糊,四肢发麻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2,左侧视乳头色淡;双下肢肌力弱,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消失,双侧引出霍夫曼氏征和巴彬斯基氏征。入院第三天病情加重,胸4以下感觉消失,双下肢截瘫,有病理征和二便潴留。双上肢麻木、无力。经氢考等药物治疗后,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