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交法优选黄芩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玉  王晓华 《安徽医药》2006,10(4):250-251
目的研究黄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提取率和干膏率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黄芩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次数对考察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黄芩可能好的提取工艺为依次加12、10、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运用正交设计优选提取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优化后的提取工艺为加用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h,提取物中黄芩苷的含量较高。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简便、合理,为黄芩提取物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优选黄芩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益霞 《黑龙江医药》2013,26(4):620-622
目的:建立黄芩提取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含量;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为以14倍药材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黄芩苷分散片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黄芩苷分散片的崩解时限为考察指标,考察制剂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优选的黄芩苷分散片最佳制剂工艺为A381C2,即交联聚维酮12%,微晶纤维素20%,羟丙基纤维素5%.结论:所制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工艺简单、可行,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喻春皓  ;张萍  ;王宏志 《中国药房》2009,(36):2826-2827
目的:优选蒸制黄芩的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提取率之和为指标,以纤维素酶用量、温度、pH值、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为15U.g-1药材,温度50℃,时间7h,pH4.8。在该提取条件下,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提取率分别为8.44%和2.62%。结论: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法优于传统的水煎煮法,为提取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有效工艺,可明显提高黄芩药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正交试验法优选复方黄芩喷雾剂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复方黄芩喷雾剂的乙醇渗漉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黄芩苷为检测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苷,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影响因素为:饮片粒度>乙醇浓度>乙醇量>浸泡时间。结论:复方黄芩喷雾剂乙醇渗漉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10倍量、粗粉药材、浸泡24h渗漉。  相似文献   

7.
陈雅  廖勇 《中国药业》2007,16(7):23-24
目的优选洁肤康洗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处方中黄芩的主要药效成分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结合生产实际需要,优化出的条件为加水量12倍,浸泡1.0h,煎煮3次,每次40min。结论采用优化方案能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芩柏软膏中黄芩、黄柏的提取工艺.方法:设计L9(34)正交试验,采用HPLC法和薄层层析法测定黄芩苷及盐酸小檗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化黄芩和黄柏的提取工艺.结果:黄芩提取时主要影响因素为乙醇浓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乙醇用量、提取次数及时间为次要影响因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柏提取时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取次数及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优选的黄芩、黄柏提取工艺重现性良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共聚雏酮(PVPS630)为基质制备黄芩苷滴丸,以圆整度和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6000、PVPS630质量比为1:9:1,滴制时药料温度80~90℃,滴距6cm,滴速3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15℃。制备的滴丸在40min的平均溶出度为86.54%。结论优选的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优选黄连的最佳姜炙工艺。方法: 以盐酸小檗碱等4种生物碱的总含量为考察指标,用L9(34)正交设计表,选择生姜用量、烘制温度及烘制时间3个因素,采用方差分析对黄连的姜炙工艺优选。结果: 黄连的最佳姜炙工艺为:生黄连加15%姜汁润透后,在150 ℃下烘制40 min,取出,晾凉。结论:优选出的姜炙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为规范姜炙黄连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单继耀  王增理  李振国 《齐鲁药事》2010,29(11):646-648
目的优选黄芩药材中黄芩苷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HPLC法测定水提液中黄芩苷含量为评价指标,对黄芩水提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A1B3C3D3,即样品粒度<3.5mm,分别提取3次,每次加水量分别为10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2h,0.5h,0.3h.最佳工艺所得提取物黄芩苷含量为16.9%.结论此黄芩苷水提工艺条件稳定、可控、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芩莲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芩莲口服液中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芩莲口服液提取工艺。结果芩莲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料液比为1∶8,浸泡2 h,煎煮2次,每次2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经济。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知母的最佳盐炙工艺.方法:以芒果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选择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及加盐水量3个因素,用L9(34)正交设计表,采用方差分析对知母的盐炙工艺优选.结果:炒制时间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余两因素对芒果苷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知母最佳盐炙工艺为:每100 kg知母在160℃下加10 kg盐水(浓度为20%),炒制4 min.  相似文献   

1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优选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黄芩中黄芩苷提取的各影响因素(A乙醇浓度、B提取时间、C容积量),以黄芩苷含量为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A1B3C3,即50%乙醇、热回流提取3 h、12倍药材量的乙醇.结论:此提取工艺简单易行,稳定可行,适于黄芩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15.
正交实验法优选黄芩苷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逆相蒸发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确定黄芩苷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水相与有机相比例为1∶4、黄芩苷投入量(药物浓度)为5mg.mL-1、磷脂用量为200g、卵磷脂与胆固醇比例为1∶6,制得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78nm,包封率为50.3%。结论逆相蒸发法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可作为黄芩苷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丹参中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探讨酒制安徽丹参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丹酚酸B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筛选炮制工艺。结果对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含量有显著影响,最佳工艺条件即10%的黄酒,加10%的酒量,在150℃炒炙6min。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药效成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清热胶囊的药材提取工艺。方法正交实验法。结果该制剂的煎煮工艺为药材加水8倍量,热浸1h,煎煮3次,每次1h。结论为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宜热浸后煎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五倍子和黄芩的混合提取工艺。方法:以五倍子和黄苓的配伍比例、加热方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五倍子和黄芩最佳混合提取工艺为五倍子和黄芩以2:1的比例配伍,提取3次,每次0.5 h,加热方式对提取工艺无明显影响。结论:该工艺可为研制五倍子和黄芩配伍使用的制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黄芩苷-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条件。方法 用电动搅拌法制备黄芩苷-β-环糊精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其包合量。结果 红外吸收光谱测定及X-射线衍射显示包合成功,并用IPIC法测定出包合物中黄苹昔的含量,从而计算出其包合率。结论 黄芩苷-β-环糊精的最佳包合条件为:β-环糊精与黄苹昔的混合比为2.54:1(w/w),包合温度为60℃,包合时间为1h。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优选止咳化痰合剂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超声浸泡—水提回流法对药材进行提取。以君药陈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橙皮苷的提取率、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芩苷的提取率以及干浸膏得率为综合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四个因素的影响,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结果 最佳工艺为加10倍药材量的水超声浸泡20min,提取2次,每次80min。结论 验证试验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的止咳化痰合剂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