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监测及预防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47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 (特别是儿童 )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病死率高 (5 %~ 35 %) ,后遗症严重 (30 %~ 5 0 %)。过去乙脑主要在亚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流行。然而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乙脑传播到一些原来的非流行区 ,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首次报道了乙脑流行以及乙脑患者病后遗留的后遗症。为了有效控制乙脑流行 ,必须加强乙脑的监测和预防。开展和加强乙脑的流行监测 (包括人群抗体水平、蚊带毒率、猪抗体阳转率、乙脑病例诊断以及对新分离乙脑病毒抗原变异等的监测 )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每年仍报 1万~ 2万病例 ,如何减少乙脑病例是主要问题 ,建议提高对易感人群乙脑疫苗接种覆盖面 ,特别是广大农村儿童 ,是预防乙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王玉玲 《药物与人》2014,(8):238-238
乙脑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可使患者产生高热、抽搐和意识障碍等症状,有效预防乙脑是降低乙脑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接种者个体因素和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疫苗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因此接种疫苗后对接种者进行对症护理能够有效消除不良反应,缓解接种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从而稳定维持乙脑疫苗对乙脑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由蚊媒传播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危险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为了解和掌握宁波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本文对乙脑流行季节前后分别开展了乙脑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调查乙脑的危害和流行因素,于2005年对贵州发病较多的务川县进行调查。[方法]对务川县疾控中心1998年以来的乙脑疫情资料和乙脑疫苗接种情况等进行调查,并采用1:4病例对照的方法对蚊香、蚊帐使用情况与乙脑的发病关系等进行调查,并采对照组的血清查乙脑IgG抗体。[结果]从疫情来看,2004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但是2005年又有所上升,原因可能是2003年和2004年两年曾经接种过乙脑疫苗,而2005年没有接种乙脑疫苗。病例对照方法未找出其他相对危险因素。[结论]接种疫苗可能是有效预防乙脑的方法。务川县乙脑的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乙脑病例的致残情况重及疾病负担重,说明了乙脑对儿童健康的危害、对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和预防控制乙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宿迁市2001年~2004年乙型脑炎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由于乙脑疫苗的应用,乙脑的发病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为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宿迁市乙脑的发病趋势,将宿迁市2001年~2004年乙脑发病情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在亚洲流行,近年乙脑流行地区不断扩大,原属非流行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报道了乙脑流行。乙脑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病毒性脑炎,随乙脑疫苗的广泛使用,乙脑的流行地域、流行趋势、年龄构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影响乙脑发病的经济因素、生活居住环境、行为方式等,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加强乙脑监测,明确乙脑的疾病负担,特别是了解成人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以探讨成人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高危人群分布、如何进行预防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阜阳市曾是乙脑高流行区,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为了解阜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丹阳市中小学生乙脑抗体水平,为学校乙脑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丹阳市14248份在校中小学生血清进行乙脑抗体检测。结果学生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94.46%,抗体水平为1∶28,乙脑抗体阳性率在男女生和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本市与外来流动学生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阳市在校中小学生对乙脑有较高的免疫力。应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对部分无免疫力的学生特别是外来流动学生接种乙脑疫苗,控制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9.
2005-2008年浙江省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规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方法按《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病例、疑似病例、宿主动物、蚊虫媒介及健康人群监测。结果仙居县2005-2008年监测疑似病例137例,实验室确诊乙脑10例,发病率为0.52/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年龄均在7岁以下,发病时间集中在7月,有完整乙脑免疫史的1例;6月开始蚊密度进入高峰季节,三带喙库蚊是仙居县的主要蚊种之一,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3.5%,2007年从捕获的蚊虫中分离到2株乙脑病毒,人群发病时间与蚊虫媒介密度升高相一致;宿主动物猪的乙脑总感染率为67.4%,猪乙脑感染率进入高峰季节比人群发病早1个月。结论仙居县广泛存在乙脑流行的自然因素,是乙脑的流行区,消灭乙脑免疫空白是防止和减少乙脑发生的最有效措施,开展乙脑监测能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0.
疫苗应急接种对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 2 0 0 3年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对控制乙脑流行的效果。方法 制定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方案 ,分析乙脑疫情和疫苗接种反应情况。结果 共下发 736 4 82 1人份乙脑疫苗用于应急接种 ,各地报告接种 5 35 5 0 4 3人 ,报告接种率为 96 4 9%。 2 0 0 3年的乙脑流行高峰较 1998~ 2 0 0 2年流行高峰提前 1个月结束 ;接种反应监测系统只收到 2起乙脑接种反应的报告。结论 广东省 2 0 0 3年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取得了较好效果 ,结果表明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脑流行的有效措施 ,疫苗接种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1~2]。江苏省虽不属乙脑高发地区,但乙脑病例仍时有发生[3],因此对乙脑病例的监测工作仍不容忽视。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06年疾病监测系统中江苏省乙脑病例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结果2.1发病情况2006年共报告乙脑病例83例,发病率0.11/10万;死亡5例,死亡率0.01/10万;病死率6.02%。未出现乙脑暴发疫情。2.2地区分布病例主要发生在苏州(30例)、常州(1…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甘肃省及河西走廊地区乙型脑炎(乙脑)疫区变迁趋势,探讨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特征。方法利用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58-2010 年疫情资料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局部地区调查,分析1980 年开始使用乙脑疫苗前后甘肃省乙脑发病率和疫区地理分布变化及河西走廊地区乙脑疫情。结果 1958-1980年,甘肃省乙脑年均发病率为0.65/10万;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到2010 年,发病降至0.13/10 万,未出现乙脑较大流行;发病率较高的县(市、区)分布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发病趋势与全省平均发病趋势基本一致,是甘肃省乙脑防控的重点地区;1958-1980 年,河西走廊累计报告乙脑病例88例,年均发病率为0.13/10 万,1981 年以来,仅张掖市甘州区报告1例非本地发病乙脑病例;2011 年8 月调查河西走廊地区7 个县(区、市)县级以上医院的住院病例,共发现疑似脑炎病例587 例。结论 甘肃省在使用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水平明显降低,东南部地区是甘肃省乙脑重点防控区,河西走廊是否存在乙脑病例尚需进一步调查并进行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乙型脑炎为人兽共患疾病之一,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猪、牛、羊等动物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人类是其病毒的易感染者,但10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我国除青海、新疆和西藏外均存在乙脑流行。中医药在乙脑疫苗出现前在该病的防治中发挥其重要作用。我国在上世纪50~70年代曾发生过3次乙脑流行,70年代开始在儿童中广范使用乙脑疫苗后,从乙脑灭活疫苗到乙脑减毒活疫苗的使用,乙脑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乙脑传播媒介密度高时间长,但在乙脑防治方面均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 (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乙脑病毒(JEV)引起的一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又称大脑炎,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畜健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自2 0世纪70年代后期广泛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以来,我国乙脑发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仍时有局部爆发或流行,每年全国报告乙脑病例在1万~2万例左右。这提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乙脑防制工作,把各项防制措施落到实处以确保防制效果,以下管理和技术措施在乙脑防制工作中至关重要1 完善乙脑防控组织领导体系,明确职责目标 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把乙脑防制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分析桑植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监测资料,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SPSS 12.0软件统计分析桑植县2007-2009年乙脑疫情、媒介蚊虫和宿主动物的监测资料;用ELISA法检测宿主血清乙脑IgG抗体。结果 2007-2009年桑植县乙脑发病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7-8月,以0~14岁儿童为主,77.78%的病例无接种史或接种史不详;三带喙库蚊是桑植县的优势蚊种,其密度高低与宿主动物(猪)乙脑病毒感染率呈正相关关系,猪乙脑抗体50%阳转率出现时间比人群发病高峰提前1个月。结论桑植县存在乙脑传播的自然环境。加强乙脑病例、宿主动物和媒介蚊虫的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滋生环境是控制桑植县乙脑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南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南阳市乙脑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990年以前每(8~10)年发生一次较大流行,1991年以来乙脑发病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乙脑病例的主动监测和血清学检测工作,提高乙脑诊断的符合率,是进一步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1995~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媒介昆虫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福建在历史上曾是乙脑疫情的高发省份,20世纪80年代全面使用乙脑疫苗后,疫情得到控制。为了解该省近10a来乙脑发病情况,为制定该省乙脑监测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5~2004年福建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本起乙脑疫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为本地乙脑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乙脑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进行,灯诱法调查蚊种.[结果]2009年的所有乙脑病例集中在7月发病,共10例,均为农村病例,其中8例在黄陂区,年龄10月~7岁.8例病例无明确的乙脑疫苗接种史.疫点健康儿童血清中抗乙脑IgG抗体阳性率96.27%,抗乙脑IgM抗体阳性率5.56%.病家周围环境蚊种构成中三带喙库蚊占71.63%,三带喙库蚊中雌蚊占99.80%.[结论]儿童未有效接种乙脑疫苗和环境中存在乙脑病毒的传播媒介是本起疫情发生的重要原因,加强适龄儿童疫苗接种和改善环境卫生是防控乙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疾病, 是亚洲和西太区引起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因。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 当前我国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使用。由于疫苗供应、受种者主客观选择等原因, 会面临这两种疫苗序贯接种的需求, 但当前缺乏相关实施依据。本文收集国内外研究证据, 梳理了当前乙脑疫苗使用现状及序贯接种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在无法满足同一类型乙脑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下的序贯接种建议, 以期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区,预防和控制乙脑发病的主要手段是接种乙脑疫苗。20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乙脑灭活疫苗,初免接种两针,间隔时间7~10 d。80年代乙脑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初免仅需接种1针。减毒活疫苗从2004年5月在山东省威海地区开始使用。为比较两种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