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庄埠村防治血吸虫病过程中,进行纵向观察,探讨其反映传播流行情况及考核防治效果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1 试点基本情况 开化县星口乡庄埠村有6个生产队,总人口765人。原属血吸虫病流行区。1983年发现急性血吸虫病4例,经调查,有螺面积6570m~2,各队粪检阳性率分别为46.0%、34.9%、13.2%、0%、5.0%及2.5%,平均18.1%,表明该村血吸虫病正在传播流行。当年开始积极防治,1985—1987年连续3年未查到感染性钉螺及新病人;1987年未查到钉螺及粪  相似文献   

2.
长乐县血吸虫病经过近30年的积极防治,于1984年宣布消灭.为掌握消灭血吸虫病后残存钉螺的消长规律,预测其传播态势.我们于1985—1994年进行了流行病学监测.方法1 根据我县原疫区情况,每年选择三分之一的流行村于3—6月进行钉螺调查.2 在原血吸虫病流行区.定期对7—14岁儿童300人左右进行血吸虫抗原皮内试验,了解低年龄组有无新感染出现.3 定期对3岁以内耕牛、山羊和野鼠进行粪检和肝脏解剖,调查动物血吸虫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消灭血吸虫病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福建省血吸虫病流行区属山丘型,最早报告系Catto(1905)在新加波解剖1例闽籍华侨尸体发现血吸虫卵,但证实流行区却迟至1936年由唐仲璋在福清县发现病人与钉螺后才予以肯定。半个世纪来,全省通过调查共发现14个县70个乡319个村有钉螺分布,其中12个县59个乡264个村有螺有病,经过1952年来的防治,于1975年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1986年宣布全省实现消灭血吸虫病。1987年来除发现少量残存钉螺外,一直巩固消灭血吸虫病成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及时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07年修订版)>,对浙江省54个县的452个乡(镇)3 657个村开展螺情和疫情监测.螺情监测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到的钉螺用压碎法检查血吸虫感染,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疫情监测用血清学筛查,对阳性者作粪检,检查有螺村和来自尚未控制血吸虫病县的人(畜).结果 在18个流行县(市、区)中查出有螺面积691 100 m2;解剖钉螺81 31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清学检查194 186人,阳性2 853人,阳性率为1.47%;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9例,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的人(畜).结论 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重点应是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金湖县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今后的防治监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每年春季在重点环境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的金宝航道,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对流行村居民、渔船民、门诊疑似患者等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进行血吸虫病筛查,阳性者采用Kato-katz法(1粪3片)进行检查。结果 2006-2010年共查螺3 485.49hm2,新发现有螺条块1个,有螺面积7.80 hm2,解剖钉螺2 180只,未发现感染者;打捞漂浮物2 785㎏,检获海蛳等螺类2 220只,投放稻草帘400块,诱获螺类13 366只,结果均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17 043人,阳性117人,阳性率0.69%;粪检103人,发现血吸虫病患者1例。结论 2006-2010年,金湖县发现了新的螺情和输入性粪检阳性病患者,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因素增加了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需采取"钉螺控制与传染源控制并重"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
嘉定县消灭血吸虫病已10年,全县无钉螺达11年。望新乡马门村患病率原为53.93%,1967年起不再发现钉螺,1970年粪便三送三检普查阳性率为2.0%,当年达到“基本消灭”。1973年粪检阳性率为0.14%,1978年达到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嘉西乡青岗村患病率原为24.78%,1966年起查不到钉螺,1974年粪检阳性率为0.27%,1979年达到消灭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监测工作,摸清血吸虫病患者病原治疗后病情动态,对子婴河镇3501例血吸虫病史者作了转归调查。 子婴河镇的14个村中有13个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107174m~2,累计病人4359人。经积极防治,从1976年以来已连续16年未再查出钉螺;1979年以后,未再发现15岁以下的病人。1981年到1983年粪检查病,每年仅查出2~3例原有血吸虫病史病人(以下简称有史病人),1987年经省、市考核,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1988年转入监测阶段。  相似文献   

8.
华漕实验区地处上海西郊,原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解放初期河岸钉螺密布,历史有螺面积42万平方公尺,粪检普查阳性率56.0%。经过多年积极防治,螺、病情逐年下降,1970年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螺情仅有个别残存螺点出现,粪检阳性率降至2.1%。经过巩固扫尾,1977年市组织考核验收,宣布消灭血吸虫病。此后转入监察,以巩固成果。  相似文献   

9.
198 1年在云南省永胜县高山峡谷地区的总管田村发现流行血吸虫病。 1982年粪检查病人群阳性率为 6 2 .2 % ,牛群阳性率为 16 .1% ,钉螺感染率为 0 .12 %。 1982年起在该村采取单纯人、畜同步用吡喹酮化疗防治血吸虫病的对策 ,每年粪检查病 ,对查出的病人、病畜用吡喹酮化疗 ,不灭螺 ,而连续 10年进行定期观察钉螺的分布和感染率变化情况。结果 ,1987年起无血吸虫病人 ,1988年起无感染性钉螺 ,1989年起无血吸虫病畜。而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1989~ 1991年调查 ,该村已终止血吸虫病流行。 2 0 0 0年 9月对该村再次作了调查 ,结果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0.
2005-2008年仁寿县志气村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对仁寿县志气村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 2005年、2006年粪检分别发现阳性者3人及6人,人群感染率为0.53%及1.17%,2007年、2008年未检出阳性者;仅在2005年检出2头阳性耕牛;有螺面积、有螺框数出现率及活螺平均密度逐年下降.结论 监测点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残存钉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宝邵湖区7县(市、区)2004--2011年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和疫情现状,探讨防治新策略。方法每年3~5月份,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进行钉螺调查;每年6~9月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开展钉螺扩散监测。每年对高宝邵湖区的居民、渔船民、星种人员、养殖户和流动人口等采用胶体染料试纸条法进行血口发虫病筛查,阳性者采崩Kato—katz法(i粪3检)进行粪检。结果2004--2011年各年度有螺面积125.61~321.80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17.97hm2,2011年有螺面积较2004年下降52.94%;解剖钉螺54275只,木发现感染者;累计打捞漂浮物9835kq,投放稻草帘860块,未发现钉螺,血清学查病163103人次,阳性875入,阳性率0.54%;粪检4164人次,检出病人37例,感染率为0.02%。自2007年起未冉发现当地感染血吸虫病病例,4县(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3市(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高宝邵湖区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仍需压缩钉螺面积、防止传染源输入、控制传播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阳县2003~2012 年血吸虫病流行趋势和疫情变化,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3~2012 年青阳县血吸虫病防治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人畜感染率连续2 年以上低于1%,连续多年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病人,到2009 年底消除了全部疫情控制村,所有流行乡镇达到传播控制标准.2003~2012 年期间钉螺面积及有螺村率呈上升趋势,基本上每年均有查出新发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人以及病牛.结论 对照<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要求,青阳县已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但疫情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提示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传染源控制和钉螺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宜州市京口村残存螺点进行调查,ELISA检查888人,16人阳性,粪检未见血吸虫卵或毛蚴,检查钉螺4640只,未发现阳性钉螺。排除了该地区流行血吸虫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本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4年全省开展查螺累计1774个乡、17590个村,共投工61.19万工,查螺面积2.96亿m2,查出有螺面积403.18hm2,累计解剖钉螺35.21万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累计查病742346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2359人,阳性率1.67%。累计粪检11756人,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13例,未查出本地粪检阳性病人。结论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防治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人性血吸虫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实施以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5.
【摘要】 本文通报了2014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截至2014年底,全省6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24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39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省共有流行村5 450个,流行村总人口996.26万人;2014年全省推算血吸虫病人数34 455人,比2013年减少34.58%;查出粪检阳性病人4 509人,比2013年减少54.99%;未发生当地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例;全省疫区耕牛存栏数73 392头,未发现粪检阳性病牛;全省现有钉螺面积76 165.12hm2,比2013年减少320.58h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环境及新发现钉螺环境。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要达到《湖北省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规划(2014-2018年)》目标仍有很大压力,应继续加强防治和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木文分别在三个日本血吸虫病控制情况不同的地区:1.当年仍有血吸虫病传播;2.传播控制近l年和3。消灭钉螺达6年以上,对324倒粪检阳性的血吸虫病患者作了COP检测、Kato-Katz法粪便虫卵计数(EPG)、病史和体检。结果发现:1.COP在已控制和尚未控制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与粪检的阳性符合率都在95%以上,但反应强度差异显著。在血吸虫病未控制的地区,70%的COP阳性强度为中等(++)或强阳性(+++),而在已控制传播6年的地区,弱阳性(+)占84.8%。如以环沉率≥5%作为阳性诊断标准,则钉螺已控制或基本消灭地区,分别有43.5%及56.3%的患者漏检。2.三个地区患者粪检EPG值与COP环沉率间,都呈显著正相关。3.有、无体征患者间的COP环沉率都无显著差异。因此,COP似可用作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接近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COP的阳性诊断标准似以环沉率≥1为宜。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报了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并对全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数据和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14年底,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四川、云南、江苏及湖北4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安徽、江西和湖南3省尚处于疫情控制阶段。全国共有453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流行县总人口2.51亿人;流行村30 048个,流行村总人口 6 850.73万人。全国453个流行县(市、区)中,313个(占69.09%)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35个(占29.80%)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疫情控制县(市、区)数由2013年的34个减少至5个(占1.10%)。2014年,全国推算血吸虫病人115 614人,较2013年的184 943人减少了37.49%;报告急性血吸虫病2例,较2013年减少7例;现存晚期血吸虫病30 880例;2014年全国共完成人群血吸虫病查病9 461 348人,共发现粪检阳性者8 270人,比2013年的16 865人减少了50.96%。2014年全国共有20 123个流行村开展了钉螺分布调查,5 653个村查出钉螺,占调查总数的28.09%;共新查出13个有螺村;共查螺576 506.37 hm2,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存栏耕牛919 579头,共检查耕牛494 620头,发现粪检阳性耕牛666头。2014年,全国8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和耕牛平均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11%和0.05%,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14年,全国共治疗血吸虫病人280 855例,扩大化疗2 565 555人次;治疗病牛798头,扩大化疗耕牛408 690头次;开展药物灭螺总面积138 923.90 hm2,实际药物灭螺74 538.17 hm2,环境改造灭螺5 331.42 hm2。疫情数据分析显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但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在局部地区仍然较大,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6.1”地震灾后芦山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变化及传播风险,为指导震后血吸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芦山县血吸虫病历史疫情和2022年“6.1”地震破坏情况选取芦山县血吸虫病疫区村,于震后40 d收集地震危害和血防历史资料,开展血吸虫病传染源、中间宿主钉螺及相关流行因素调查。结果 共调查芦山县太平镇胜利村、龙门镇古城村和芦阳街道灵鹫山社区3个村的钉螺面积116.4万m2,发现有螺环境7处,有螺面积19.3万m2,捕获钉螺191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人群血清学筛查1 234人,血检阳性37人,阳性率3.00%,粪检未发现血吸虫病人;检查犬只60头,未发现血吸虫病犬;检获动物野粪3份,未发现阳性野粪。地震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相关因素的变化相对较小。结论 “6.1”芦山地震未明显增加当地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确保震后无大疫,应加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钉螺控制、疫情监测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楚雄市血吸虫病潜在传播风险,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楚雄市军屯村者纳屯和李家村腰站2个自然村作为风险评估村,通过查阅、审核和收集2015–2017年2个村血吸虫病疫情和防治资料,结合钉螺、野粪与人群病情等现场调查结果,分析楚雄市血吸虫病传播风险。结果 楚雄市者纳屯和腰站2个村共有钉螺分布面积1.49 hm2,钉螺平均密度0.54只/0.1 m2,有螺框出现率为5.41%,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居民血清学阳性率为3.36%,未发现粪检阳性血吸虫感染者。共捡获并检测各类野粪58份,未查到血吸虫感染阳性野粪。2个村血吸虫病传播风险评级均为Ⅲ级。结论 虽然楚雄市已处于血吸虫病低传播风险状态,但钉螺分布密度仍较高,且存在传染源输入等风险。今后仍应加强传染源控制,加大灭螺工作力度,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