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大英  范维琥 《临床荟萃》2003,18(7):412-414
1976年McGavin等[1] 将 12分钟步行试验用于评价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运动能力 ,此后 12分钟步行试验就用于测量一系列慢性肺病患者体育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后来Butland等[2 ] 发现 2分钟、6分钟和 12分钟步行试验的相关性很强 ,建议用 6分钟步行试验。 1985年Guyatt等[3 ] 完善了 6分钟步行试验并用于评价心衰患者的活动能力 ,从此 6分钟步行试验的应用由最初的评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转为评价心衰活动能力和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1,2 ,4] 。因其安全、简单 ,对门诊患者也是一个辅助解释预后和选择治疗的有用工具。运动峰耗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NFl)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和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步行运动对其影响,并探讨步行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8l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分为运动治疗组(常规治疗+运动治疗)48例和对照组(仅常规治疗)33例。运动治疗方法;每天上、下午各作1次6min步行运动,总运动时间达到8周。运动组和对照组均在入院时和8周后的运动前后采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STNFR)的水平。结果:入院时8l例心功能Ⅱ、Ⅲ级的CHF患者运动后较运动前血浆TNF-α及STNFR水平均显著升高(t=2.730,P&;lt;0.01)。治疗8周后血浆TNF-α及STNFR水平明显下降(t=2.437,P&;lt;0.05),运动组运动前较对照组血浆TNF—α及STNFR水平下降更明显(t=2.428,P&;lt;0.05)。运动组治疗8周后的步行运动距离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t=2.530,P&;lt;0.0)。结论:每天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浆炎性细胸因子的含量,有利于CHF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法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便利抽样选取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指导基础上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步行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6 min步行...  相似文献   

4.
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徒步行走训练与指导,并于训练后第4w、8w、12w、16w、20w、24w分别测量两组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结果两组患者于上述6个时间段6MWT的距离分别为.实验组:268.72±57.55m、313.54±51.39m、340.87±52.41m、355.36±47.01m、385.42±45.84m、404.50±38.05m;对照组:264.87±60.31m、298.56±60.28m、324.75±56.29m、338.59±60.80m、349.03±57.25m、378.96±49,41m。训练后20w、24w两组患者6MWT的距离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训练前和训练后4w-16w两组患者6MWT的距离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之以恒、规律性的徒步行走训练能提高CHF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5.
6分钟步行实验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6min步行实验在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中的可行 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正常对照和50例CHP患进行了6min步行实验(6-MWT),其中随机选取的12例患于第二日进行了重复实验,对未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进行随访。/结果:6-MWT安全性及重复性良好。CHF患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短于正常对照(P<0.001),心功能II级患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心功能III,IV患(P<0.001),按照Vera Bitter报道的分级方法,Level 1,2患再入院时间明显长于Level 3,4患(P<0.001)。结论:对于中国人中的CHF患,6min步行实验是一种简便,无创,便宜,安全,重复性良好的运动实验,具有可行性强及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应用6 min步行试验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每分钟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依据制定活动计划,观察组采用依据6 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的个体化活动计划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结果锻炼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完成率及6 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可较好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7.
宋静 《护理学报》2010,(2):32-34
目的研究应用6min步行试验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根据每分钟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依据制定活动计划,观察组采用依据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的个体化活动计划对患者进行运动锻炼。结果锻炼3周后观察组较对照组6min步行试验完成率及6min步行试验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6min步行试验结果制定运动锻炼计划可较好地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8.
6分钟步行试验对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泽芳  雷启蓉  王惠兰 《护理研究》2003,17(19):1123-1125
目的 :探讨 6min步行试验对心力衰竭 (CHF)病人的影响 ,以指导CHF病人正确运动。方法 :CHF病人 42例 (实验组 ) ,健康人 3 6名(对照组 ) ,采用 6min步行试验 ,运动前后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步行距离。结果 :实验组 6min内步行距离 44 5m± 70m ,对照组步行距离 5 76m± 65m ,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 0 1) ;Ⅱ级心功能病人明显长于Ⅲ级、Ⅳ级心功能病人 (P <0 .0 0 1) ,运动前后在心率、血压、呼吸方面实验组Ⅱ级心功能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Ⅲ级、Ⅳ级心功能病人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两组运动前后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 >0 .0 5 )。结论 :CHF病人 6min步行试验安全可行 ,能客观反映CHF病人实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迎欣  夏丽莉 《全科护理》2020,18(23):2968-297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 min步行距离(6 MWD)与跌倒因素的相关性。[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选择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收治的12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基本信息搜集表、跌倒风险评估量表及跌倒效能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6 min步行试验(6 MWT),根据6 MWD将病人分为距离150 m、150~450 m、450 m 3组。[结果]影响6 MWD的因素有年龄、跌倒风险和跌倒效能,其中年龄、跌倒风险与6 MWD呈负相关,跌倒效能与6 MWD呈正相关。[结论]结合年龄、跌倒风险和跌倒效能因素综合评估有助于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 MWT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6分钟步行实验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6min步行实验在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正常对照者和50例CHF患者进行了6min步行实验(6-MWT),其中随机选取的12例患者于第二日进行了重复实验。对未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MWT安全性及重复性良好;CHF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短于正常对照者(P<0.001),心功能Ⅱ级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心功能Ⅲ、Ⅳ患者(P<0.001);按照VeraBitter报道的分级方法,Level1、2患者再入院时间明显长于Level3、4患者(P<0.001)。结论对于国人中的CHF患者,6min步行实验是一种简便、无创、便宜、安全、重复性良好的运动实验,具有可行性强及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12.
6分钟步行试验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的恢复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两组: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48)。两组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两月后接受6分钟步行试验,心脏B超和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训练组2月后与入院时相比HR、RPP、6分钟步行距离、EF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入院时与治疗2月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适度的运动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有显著的生理和心理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关系,进一步评价6分钟步行实验的客观性。方法 27例稳定期COPD(轻到极重度)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CPET)测定、6MWT、静态肺功能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6MWT与VO2max相关性。结果VO2max/kg与6MWD呈正相关(r=0.821,P=0.000),得出与6MWD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VO2max作为运动功能评定金标准,它与6MWT有较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6MWT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的评估均沿用NYHA心功能评定方法,但临床上往往忽视对CHF患者运动耐量的评估,对于CHF患者心功能评估不但要评估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而且要评价CHF患者运动耐量,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不论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CHF治疗指南、欧洲心脏病学会制定的CHF治疗指南以及我国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CHF治疗建议均强调对CHF运动耐量评估的重要性,并一致推荐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可作为CHF运动耐量的评估方法。1运动耐量下降是CHF主要特征之一呼吸困难、气短、乏力是衡量CHF患者运动耐量下降的最主要客…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运动方案,但因运动量过大或过小、依从性差等,不适用于老年及病情稍重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工作中需要具有依从性好、运动量适中和可重复性的运动方案。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运动训练干预后,运动耐量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的对比观察。对象:选择2002-8/2003-10湖北武汉协和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为(2.69&;#177;0.13)级,心力衰竭病程均&;gt;6个月。随机将患者分为运动组(n=34)和对照组(n=36)。运动组男19例,女15例,心功能分级为(2.68&;#177;0.12)级;对照组(n=36),男19例,女17例。方法:运动组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自行车测力计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和徒步行走训练;对照组患者限制活动3周。所有患者试验前后在自觉劳累程度记分相同的状态下进行6min步行试验;实验前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前静脉血5mL,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并测定左室射血分数。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干预前后6min步行距离、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级别比较。结果: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运动组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385&;#177;30)m,(43&;#177;5)%;(324&;#177;35)m,(39&;#177;6)%;(292&;#177;30)m,(35&;#177;4)%,P&;lt;0.05]。运动组干预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及心功能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0.86&;#177;0.25)pmol/L,(2.05&;#177;0.48)nmol/L,(1.89&;#177;0.11)级;(1.00&;#177;0.25)pmol/L,(2.2l&;#177;0.47)nmol/L,(2.45&;#177;0.12)级;(1.12&;#177;0.23)pmol/L,(2.46&;#177;0.53)nmol/L,(2.68&;#177;0.12)级,P&;lt;0.05~0.01]。结论:本文中制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个体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min步行运动训练对不同程度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将62例心功能Ⅱ~Ⅲ级的慢性心衰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29),在入院24h内行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测定,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但训练组每天2次行6min步行运动训练,8周后重复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运动训练显著改善慢性心衰症状,训练组步行距离在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能Ⅱ级为(492&;#177;56)m和(386&;#177;49)m;心功能Ⅲ级为(386&;#177;49)m和(297&;#177;40)m],均有显著差异(P&;lt;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LVEF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训练组升高的程度比对照组更显著[能Ⅱ级为(0.56&;#177;0.06)和(0.52&;#177;0.05);心功能Ⅲ级为(0.5l&;#177;0.04)和(0.48&;#177;0.06)](t=2.10—3.8l,P&;lt;0.05~0.0l]。结论 6min步行运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患者不可避免的最终结局。我国一项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资料显示,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却高达40%。为了探讨既简便可行而又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 min步行运动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6例康复期COPD病人除常规护理外进行6个月6 min步行运动训练.[结果] 6个月后COPD病人生活质量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 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提高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 min步行运动训练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训练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CC钙离子阻断剂及控制高血压、房颤、糖尿病、冠心病等药物),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辅以6 min步行运动训练.2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前体N末段(NT-proBNP)水平,采用彩超测定心脏左房容积指数(LAVI),同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6个月治疗后,发现训练组NT-proBNP浓度[心功能Ⅱ级患者运动后为(331.9±107.3) pg/ml,心功能Ⅲ级患者运动后为(442.7±124.1)pg/ml]、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Ⅱ级患者为(493.0 ±56.8)m,心功能Ⅲ级患者为(385.0 ±48.7)m],对照组NT-proBNP浓度[心功能Ⅱ级患者运动后为(398.2±111.7) pg/ml,心功能Ⅲ级患者运动后为(534.1±124.9) pg/ml]、6 min步行距离[心功能Ⅱ级患者为(369.0±48.9)m,心功能Ⅲ级患者为(306.0±40.4)m],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且训练组6 min步行运动距离、LAVI[心功能Ⅱ级患者为(25.1±8.1)ml/m2,心功能Ⅲ级患者为(28.5±9.0) ml/m2]及NT-proBNP表达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 <0.05).结论 6 min步行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射血分数正常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左室舒张功能,有益于延缓病情进展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 状态及运动训练对其的影响.方法:110例NYHA心功能Ⅱ~Ⅲ级的老年CHF患者为CHF组,随机分为训练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训练组还接受每日2次,每次6 min,长达20周的运动训练.选同期32名老年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训练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IR),即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 ISI),LVEF,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F患者ISI 降低,HOMA-IR增加(P<0.01).治疗后训练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训练组的LVEF与FS值、6-MWT行走距离及ISI增加,而心率、平均动脉压及HOMA-IR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老年CHF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运动训练在改善其心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同时,亦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