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散发性三阴乳腺癌(TNBC)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探讨BRCA1与散发性TNBC的关系.方法: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50例散发性TNB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RCA1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散发性TNBC组织中BRCA1启动子甲基化率为42.0%(21/50),癌旁组织未检测出甲基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CA1蛋白在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32.0%(16/5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0% (34/50)(P<0.05).散发性TNBC癌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与启动子甲基化呈负相关(r=-0.323,P=0.022).结论:BRCA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引起BRCA1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是散发性TNBC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Ki -67和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评价其在乳腺癌诊断、转移潜能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3 0例正常乳腺组织、3 0例异型增生的乳腺癌旁组织和 5 0例乳腺癌组织Ki -67和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Ki-67阳性表达率为 92 % (4 6/ 5 0 ) ,显著高于异型增生及正常乳腺组织 (P均 <0 .0 1)。正常乳腺组织BRCA110 0 % (3 0 / 3 0 )呈阳性表达 ,强阳性表达率为 70 % (2 1/ 3 0 ) ,异型增生BRCA1阳性表达率为 80 % (2 4/ 3 0 ) ,强阳性表达率为 3 6.67% (11/ 3 0 ) ,定位于细胞核。而乳腺癌BRCA1阳性表达率为 5 8% (2 9/ 5 0 ) ,无一例强阳性表达 ,其亚细胞定位除细胞核外 ,也见于胞浆、胞核胞浆。Ki -67强阳性表达者术后 1、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弱阳性或阴性表达者 (P <0 .0 5 ) ;BRCA1表达正常的乳腺癌病人术后 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减弱者 (P <0 .0 5 )。结论 检测Ki-67和BRCA1表达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BRCA1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对应血浆进行BRCA1异常甲基化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CA1启动子异常甲基化检出频率为35/102(34%),血浆的检出率为32/102(32%),而癌旁组织中没有检出BRCA1异常甲基化。根据不同病理特征将35例散发性乳腺癌按组织类型、不同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年龄进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M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与对应血浆BRCA1异常甲基化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102例患者的组织与血清中甲基化检出率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65)。BRCA1基因甲基化结合病理特征表明,BRCA1基因在原位癌中甲基化检出率明显低于浸润性癌(P<0.05),有淋巴结转移相应标本BRCA1基因甲基化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P<0.05),而BRCA1基因甲基化与否与肿瘤分级及年龄(绝经前后)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BRCA1基因异常甲基化在乳腺癌组织与血清有相似的甲基化模式,且在乳腺癌的组织分型与转移方面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选择性调节黄体酮受体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黄体酮受体A(progesterone receptor A,PRA)和黄体酮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的表达,并分析散发性乳腺癌BRCA1对PRA和PR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病理科乳腺腺病和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病例蜡块包埋组织各6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散发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组织BRCA1、PRA和PRB蛋白及乳腺腺病组织BRCA1蛋白的表达,用Wilcoxon两样本检验比较浸润性导管癌和乳腺腺病BRCA1表达的高低,用x2检验分析浸润性导管癌BRCA1对PRA和PRB表达的影响.结果 (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0.3%(41/68),低于乳腺腺病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85.3%(58/6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BRCA1表达阴性标本PRA的阳性率为81.5%(22/27),高于BRCA1表达阳性标本PRA的阳性率53.7%(2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RCA1可影响PRA的表达.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RB的表达率在BRCA1表达阳性标本与表达阴性标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RCA1不影响PRB的表达.结论 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表达阴性选择性地与PRA的高表达相关联,但与PRB表达率不相关联,提示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选择性地调节PR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国人散发性乳腺癌病变中BRCA2和P53的异常表达,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2例乳腺增生病、28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60例乳腺癌中BRCA2和P53的表达。结果:①BRCA2在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减,在三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随着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BRCA2基因表达缺失增多,BRCA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06,P=0.021)。BRCA2在乳腺癌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4枚组及淋巴结转移>4枚的病例组的阳性表达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可以显示出随着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BRCA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③BRCA2的表达与年龄、TNM分期无明显关系;④P53在乳腺增生病、乳腺癌癌旁组织、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递增,在三者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的表达与TNM分期呈正相关(r=0.344P=0.019),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年龄无明显关系;⑤乳腺癌组织中BRCA2与P53表达之间无显著性相关(r=-0.074,P=0.570),但可显示出随着P53阳性表达的增强,BRCA2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结论:乳腺上皮中BRCA2的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多对乳腺癌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BRCA2及P53的检测有利于筛选出乳腺癌高危人群,早期发现乳腺癌。但BRCA2和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BRCA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意义。方法选择32例乳腺癌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原则选择3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1)32对样本,平均年龄49.94岁,患者年龄与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高甲基化状态无关(P>0.05);3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30例,髓样癌1例,组织分级多为2、3级;(2)病例组BRCA1基因C片段各甲基化位点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片段各位点甲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外周血的BRCA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可能可以预测早发性乳腺癌,进一步提出可能性的预防措施或干预,以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实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有无突变.方法 选择内蒙古地区69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DNA,采用聚HTK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基因测序技术方法检测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统计分析BRCA 1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69例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 1基因第11外显子上共发现2例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和W372X无义突变).结论 内蒙古地区汉族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第11外显子发现2例突变,均已收录于NCBI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国内文献报道的在中国汉族群中可能具有部分始祖效应的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8.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突变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CR-SSCP)、标记染色双脱氧末端法DNA测序,对27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8例进行BRCA1基因全序列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27例患者中发现1例第16外显子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7%(1/27例);突变形式为4804C→G,突变结果引起单个氨基酸改变,使编码子1562由精氨酸代替脯氨酸。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基因突变率较低(3.7%),BRCA1可能通过突变以外的调节方式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BRCA1相关散发性乳腺癌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RCA1基因突变的散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筛查出144例乳腺癌患者中有BRCA1基因碱基改变的标本20例,对BRCA1突变的乳腺癌和非BRCA1突变乳腺癌病例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突变相关性乳腺癌与非BRCA1突变乳腺癌相比,具有发病年龄早,肿瘤分化差,ER、PR、CerbB-2阴性率高和p53阳性率高等特点。结论:可以通过病理检测肿瘤分化程度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来预测BRCA1突变的几率,提示BRCA1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孕激素受体基因、p53基因和CerbB-2基因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中国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对象为来自上海地区的50例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40岁),其中13例(26%)有一级亲属患病家族史。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之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6个致病突变位点,其中4个为新发现的位点,包括两个移码突变(3449insA,5587-1del8)和两个拼接点突变(IVS17-1G〉T,IVS21+1G〉C)。BRCA2基因的两个致病突变位点都很接近位于Il号外显子上;其中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为移码突变(5950delCT),另一个错义突变(5911G〉C)可能为新的致病突变位点。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SNP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早发性乳腺癌中,BRCA1基因突变频率(12%)比BRCA2基因(4%)高;BRCA1基因突变频率在有无家族史的患者中分别为30.8%和5.4%。结论新发现的4个BRCA1基因的致病突变位点和一个BRCA2基因的错义突变位点可能是中国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可能的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2 0 0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 BRCA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组织 ,癌旁与原位癌、浸润性小叶癌、特殊类型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BRCA1蛋白有望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RCA1和BRCA2在胶东半岛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胶东半岛地区女性散发性乳腺癌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结果 ①BRCA1和BRCA2的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组织中分别为49%(49/100)和50%(50/100);在乳腺良性病变中分别为80%(24/30)、83 33%(25/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癌组织中BRCA1和BRCA2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状况、肿瘤的大小及绝经与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BRCA1 和BRCA2 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BRCA1和BRCA2在胶东半岛地区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病变,可作为胶东半岛地区散发性乳腺癌监测指标,但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HER-2、BRCA1和BRCA2联合检测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妇女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新疆维吾尔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观察组)、68例汉族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及BRCA2的表达。比较分析两者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HER-2的表达阳性率为41.18%(28/68),BRCA1表达阳性率为63.24%(43/68),BRCA2的表达阳性率为57.35%(39/6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06%(15/68),23.53%(16/68),26.50%(1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及BRCA2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对照组中,若HER-2阴性表达时,BRCA1与BRCA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0.344,P=0.002);若HER-2阳性表达时,BRCA1与BRCA2的表达不具有相关性(r=0.156,P=0.488)。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平均年龄要大于45岁,是否绝经对于HER-2,BRCA1以及BRCA2的阴阳性表达影响不大;但是腋淋巴结转移数目对于其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于等于4枚的患者共有29例,同时临床分期在Ⅲ期的有41例,这样的指标对其表达影响显著,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疆维吾尔族妇女BRCA1、HER-2表达与年龄、腋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HER-2、BRCA2表达与肿瘤大小有相关性(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妇女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HER-2、BRCA1及BRCA2的表达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及BRC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的差异。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00例患者的活检样本,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各50例。BRCA1基因引物设计参考NM007300.3和NC000017.11,BRCA2基因引物设计参考NM000059.3和NC000013.11,合成引物后对BRCA1及BRCA2基因SNP位点进行测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在BRCA1-Exon10上有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941及rs16942)。BRCA1-Exon2内含子上有1个突变位点(Introns1-1125)。BRCA2基因未检测到基因多态性。BRCA1基因,rs16941位点的AA、AG、GG 3个基因型在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rs16942位点的AA、AG、GG 3个基因型在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rs16941位点,相对于AA基因型,AG、GG基因型能增加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的易感性[OR值(95%CI)分别为2.498(1.0335.994)及6.519(1.60626.464)]。rs16942位点,相对于AA基因型,AG、GG基因型能增加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的易感性[OR值(95%CI)分别为2.368(0.9955.637)及5.741(1.39523.630)]。结论 BRCA1基因,rs16941及rs16942位点的AA、AG、GG 3个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中存在差异。rs16941及rs16942位点,相对于AA基因型,AG、GG基因型能增加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BRCA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散发性卵巢上皮性癌(OEC)、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14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BRCA1蛋白的表达。结果:OEC组织中BRCA1的阳性表达率为39.5%(17/43),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为90.0%(9/1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为92.8%(13/14)。OEC组织中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和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05)。结论:BRCA1蛋白表达降低在散发性卵巢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散发性乳腺癌中 BRCA1和 BRCA2基因的突变频率及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3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来自新疆地区的哈萨克族乳腺癌患者86例(病例组)和哈萨克族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由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rcinoma 1,BRCA1)外显子2、10、18、20和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rcinoma 2,BRCA2)外显子10、11及外显子-内含子拼接区进行DNA直接测序,并鉴定突变位点。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共检测到的18个突变位点中,rs80357374、rs4987117为未知功能变异,其余均为多态性改变。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到195个和143个变异序列。病例组 rs1799950、rs1801499、rs1799944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中国人群中尚未检测到 rs80357374,Intron18-268为新发突变位点,但在对照组中均检测到2个基因突变。两组中携带4个以上突变的患者人数占各组携带者的56.9%、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RCA2突变频率高于BRCA1,但2个基因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哈萨克族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突变频率高,且相当一部分受试对象同时携带多个突变位点,这可能是哈萨克族人群的特有遗传特征。rs1799950、rs1801499、rs1799944这3个位点可能增加哈萨克族人群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影响易感基因(BRCA1)蛋白表达的因素及其与临床指征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的表达。结果在1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例中,BRCA1蛋白阳性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100%(10/10);48例乳腺癌组织中BRCA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细胞核或细胞核和胞浆,阳性率为56.3%(27/4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的失表达率在〉40岁的发病年龄组高于≤40岁的发病年龄组(P〈0.05);BRCA1在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失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在不同的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肿瘤大小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的失表达与高发病年龄、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相关,BRCA1基因表型的改变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新疆82例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检测,了解新疆遗传性乳腺癌 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以来自新疆地区的82例符合遗传性乳腺癌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 DNA,对 BRCA1/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BRCA1/2基因突变分析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进行预筛,结果进行DNA测序证实。统计分析 BRCA1/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82例遗传性乳腺癌,共发现8例(9.76%)BRCA基因突变,其中 BRCA1突变4例,BRCA2突变4例;4例 BRCA突变(2073delA移码突变、W372X无义突变、6873delCTCC移码突变、9481delA移码突变)在BI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率高(5/30,16.7%)。结论遗传性乳腺癌 BRCA基因突变率高于散发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BRCA1突变的比例高;在新疆多民族地区未发现BRCA基因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