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BI)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清醒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3-2009年在北京海淀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型TBI致长期意识障碍的53例患者的颅脑MRI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影响清醒预后的因素.结果 53例重型TBI患者6个月后清醒22例,清醒率为41.5%.MRI显示脑干背侧、双侧丘脑、胼胝体及额叶损伤患者的清醒率明显低于无损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创伤患者颅脑MRI表现与半年后的预后密切相关,MRI显示脑干背侧、双侧丘脑、胼胝体及额叶有损伤灶的患者难以清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与损伤部位的关系。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将10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42)与认知功能障碍组(n=64),比较两组Mo CA各认知域评分,并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损伤部位与Mo CA各认知域评分的关系。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除命名与定向力评分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如视空间与执行、语言、注意力、抽象能力、计算力及延迟记忆等评分均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损伤部位在额叶、颞叶及基底节的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对严重,主要表现在视空间与执行、计算力及延迟记忆障碍,与枕叶、顶叶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颞叶及基底节损伤的患者一般认知功能障碍更为严重,临床应对这类患者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睡眠障碍是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超过50%的TB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昼夜节律失调等表现.长期的睡眠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及脑损伤的修复,且能增加交通事故等TBI的风险因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异常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BI后各种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治疗仍以催眠类药物为主、行为干预为辅,然而催眠类药物对TBI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尚欠缺全面的评估.不同类型TBI后睡眠障碍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机制研究能指导临床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实现也将对促进TBI后睡眠障碍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76例颅脑损伤病人伴发精神障碍其发病时间、年龄、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发病类型进行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外伤后3周内出现精神障碍46例,占60.5%。与额叶损伤有关的病例共54例,占71%。治疗后痊愈68例,占89.5%;显著进步6例,占7.9%;进步2例,占2.6%。结论 颅脑损伤伴发精神障碍多发生在伤后早期,以中青年多见,受伤部位以额叶多见,其次是颞叶;受伤类型中以脑挫裂伤多见,社会、心理因素致病的重要因素,病程多较短。  相似文献   

5.
睡眠障碍是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超过50%的TB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昼夜节律失调等表现。长期的睡眠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及脑损伤的修复,且能增加交通事故等TBI的风险因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异常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BI后各种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治疗仍以催眠类药物为主、行为干预为辅,然而催眠类药物对TBI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尚欠缺全面的评估。不同类型TBI后睡眠障碍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机制研究能指导临床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实现也将对促进TBI后睡眠障碍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DAI)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的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清醒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住的重型外伤性脑损伤(TBI)致长期意识障碍患者62例,完整记录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时间、头颅核磁共振成像表现及损伤半年后意识是否清醒.结果 62例重型DAI患者6个月清醒25例,未清醒37例,清醒率为40.32%.单因素卡方/秩和检验两组在脑干腹侧、脑干背侧、双侧基底前脑、双侧丘脑、胼胝体区域的损伤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脑干背侧、双侧丘脑及胼胝体损伤灶者预示着难以清醒(P=0.001).结论 DAI患者MRI表现与半年后的预后密切相关,MBI显示脑干背侧、双侧丘脑及胼胝体有损伤灶的患者难以清醒.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器质性损伤部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抑郁程度与脑器质性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24项版本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对26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定,对发生抑郁症depression的患者再进行脑内器质性病变部位的相关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有112例发生脑卒中后抑郁(PSD),总发病率为41.95%,所有PSD患者中病变在额叶的有11例,颞叶23例,顶叶17例,枕叶15例,基底节16例,小脑23例,脑干7例,其中轻度抑郁53例,中度抑郁40例,重度抑郁19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患者其PSD发病率为21.84%,中型发病率为49.26%,重型为59.09%。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颞叶和小脑部位病变多发生轻度抑郁,顶叶和枕叶病变多发生中度抑郁,额叶脑干以及基底节部位病变多发生中重度抑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其患抑郁症的程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8.
杨向丽  王毅  陈旭义  祝捷  张赛 《重庆医学》2016,(6):721-723,726
目的 比较中重度颅脑外伤(TBI)患者受伤1年后与健康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观察TBI患者睡眠障碍与伴发不良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观察中重度TBI患者,通过随访方式观察TBI患者1年后的睡眠状况,及伴发焦虑、抑郁及疼痛.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同样方法观察睡眠状况和伴发不良状态.睡眠障碍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问卷(PSQI),抑郁状态使用患者健康状况问卷-9 (PHQ-9),焦虑状态使用广泛性焦虑异常量表(GAD-7),疼痛评分采用类比标尺法.结果 连续入选TBI患者129例.患者平均年龄38岁,入院时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9.37分,77.52%患者为男性.TBI组患者PSQI整体评分为(5.54±3.94)分,与对照组(2.67±1.7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4.19%的患者出现睡眠障碍(PSQI>5分,总分21分).结论 睡眠障碍是中重度TBI患者受伤1年后的常见病症,经常伴发抑郁、焦虑或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田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6,(12):1631-163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出院时痊愈37例(77.08%),显著进步8例(16.67%),进步3例(6.25%).结论 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以中重度脑损伤多发,且多发生于早期(4周内),受伤部位以额叶及颞叶多见,受伤类型多为脑挫裂伤.经及时发现诊断、早期积极干预、中后期综合治疗,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引起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效果。方法:对39例因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类型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额叶和颞叶损伤易出现精神障碍;左侧额颞叶挫伤、脑内血肿易引起严重语言障碍和智力障碍。39例受伤患者中,多为中、重度颅脑损伤,且昏迷时间大多在30分钟以上,脑挫伤及脑挫裂伤占50%以上,头颅CT均为异常,以脑软化及脑萎缩多见;经临床治疗后精神障碍治愈率为97%。结论:患者中、重度的颅脑损伤后。昏迷时间越长和意识障碍明显者,越容易出现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致病因素和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75例老年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病情严重程度、损伤部位和并发精神障碍之间关系.结果 颅脑损伤无论轻重其精神障碍类型均以躁狂型和痴呆型为主,分别占全部精神障碍类型的37.33%和29.33%;在损伤部位上,额颞叶精神障碍类型为噪狂型和精神分裂型,而顶叶、多个部位、胼胝体损伤则四种精神障碍类型均可见,脑干损伤则以痴呆型为主.在临床效果上,躁狂型临床效果最满意,治愈率为100%,痴呆型临床效果最差,治愈率为45.45%,其他的抑郁型和精神分裂型治愈率分别为81.82%和57.15%.结论 额叶和颞叶脑挫裂伤以躁狂型最多见,脑干损伤以痴呆型为主,治疗后躁狂型临床效果最满意,痴呆型最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损伤对颅脑外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MMSE )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对222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比较不同损伤部位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部位损伤的颅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额叶组视空间及执行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丘脑组延迟回忆评分与顶叶、枕叶和基底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颞叶组注意力评分及语言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损害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3.
基底节损伤与额叶损伤对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底节损伤与额叶损伤对工作记忆和学习能力的影响,为不同脑区损伤患者记忆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汉诺塔(TOH)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分别对额叶损伤组( n =12)、左侧基底节损伤组( n =8),右侧基底节损伤组( n =8)和非脑部疾病的对照组( n =10)进行训练前后的测试.结果 学习前TOH和WCST各项指标在额叶损伤组和基底节损伤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66±0.24)分,(0.93±0.09)分,t =0.28,P <0.05;(0.74±0.17)分,(0.93±0.09)分,t =0.19, P <0.05];学习前WCST完成第一分类项目数在额叶损伤组较基底节损伤组显著增高[(22.67±15.03)分,(9.69±4.77)分,t =4.10, P <0.05].学习后基底节损伤组的TOH准确率和得分较学习前显著提高[(0.91±0.11)分,(0.74±0.17)分,t =0.07, P <0.05],且WCST错误率、保持反应率、概念性水平反应率也较学习前和额叶损伤组学习后显著改善[(0.35±0.15)分,(0.53±0.17)分,t =0.06, P <0.05].左右基底节损伤组学习后TOH得分和WCST保持反应率较学习前显著改善.结论 基底节损伤和额叶损伤有类似的工作记忆障碍,单侧基底节损伤者仍保留一定的学习能力,需要通过早期的认知康复训练予以促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氟化脱氧葡萄糖(FDG)-PET/CT对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脑功能评估的价值,并分析患者意识恢复情况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修订版昏迷恢复量表(CRS-R)评分将其分为意识恢复组(73例)和意识未恢复组(97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FDG-PET/CT检查,并测量左右侧不同感兴趣脑区标准摄取值(SUV)。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感兴趣脑区SUV对患者意识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意识恢复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意识未恢复组患者入院时CRS-R评分及顶叶、枕叶、颞叶、额叶、丘脑、小脑、基底节SUV明显低于意识恢复组(均P<0.05),脑积水构成比明显高于意识恢复组(P<0.05)。意识未恢复组患者左右侧顶叶、枕叶、颞叶、额叶、丘脑、小脑、基底节SU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感兴趣脑区SUV联合评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意识恢复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大于顶叶、枕叶、颞叶、额叶、丘脑、小脑、基底节SUV单独检查(均P<...  相似文献   

15.
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后各种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方法颅脑创伤后各种精神障碍388例,外伤后6个月~1年内,由3名精神科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脑干损伤、颅内血肿、格拉斯高昏迷评分(GCS)、脑损伤范围、昏迷时间与智力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及人格改变关系密切。结论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鉴定应结合颅脑创伤的性质,全面评估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发生率,临床特征。方法:以江苏省扬州市1998年9月24日至2000年12月26日因交通事故所致理型颅脑损伤的161例幸存为研究对象,在颅脑损伤后(平均7.6个月),3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对这些伤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1)在161例中,患各类精神障碍共141例,发生率为87.58%,其中智能障碍为128例(79.5%)。(2)在161例中,中度及其以上智力损伤为26例(16.15%)。(3)有智力损伤组的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及≥3个脑叶损伤的比例高于无智力损伤组(P<0.01);伴有精神病性障碍组的平均年龄(P<0.05),脑干损伤(P<0.05)及≥3个脑叶损伤(P<0.01)的比例高于无精神病性障碍组:有人格改变组额叶损伤、开颅清除血肿并减压治疗的比例高于无人格改变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多,智力障碍发生率较多,应引起有关临床学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李冰  申明峰  刘永生  姚宏伟 《中外医疗》2011,30(15):40-41,43
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5例交通伤所致基底节区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性基底节区血肿11例,复合性基底节区血肿44例.单纯脑部外伤者40例,合并其他脏器及肢体报伤者15例.手术治疗37例,其中9例行钻孔或锥孔血肿引流术;8例行脑室血肿引流术,2例同时行钻孔和脑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的发生率、症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脑外伤后进行工伤精神伤残鉴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终结后,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这些伤者的器质性人格改变情况进行诊断,并依据诊断标准中所罗列的人格改变症状表现,进行评分及统计分析。结果诊断为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者22例,占脑外伤工伤鉴定案例的19%。各临床症状的出现率为:易激惹72.7%;意志缺乏72.7%;孤僻退缩59.1%;缺乏亲密人际关系和情感平淡分别为54.5%;情绪不稳50.0%;自我中心和冲动性行为分别为45.5%;情感幼稚27.3%;情感脆弱、固执、偏执多疑、欲望增强分别为22.7%;言语粘滞、欣快、伦理道德观念减弱分别为13.6%。结论颅脑外伤后器质性人格改变发生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333例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MMPI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人格特点。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韦氏记忆测验量表和脑电图对成都市因交通事故造成颅脑损伤的333例幸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常模进行比较,共有309例存在人格的异常,大部分患者是在下列几个分量表上有异常:D、Sc、Hs、Hy和Pt。剖析图显示高得分的主要组合类型为12/21测图、28/82测图、18/81测图和78/87测图。在性别上,男女在Hs、D、Pd、Mf、Pt、Sc这6个分量表上有差异,男性得分的均值大于女性。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人格异常有关的因素是文化程度和硬膜下血肿。大脑各叶损害与MMPI各分量表之间的关系显示,额叶损害与Hy、Pd、Ma,颞叶损害与Si、D,枕叶损害与Hy临床分量表的分值增高有关。结论 人格异常是颅脑损伤后一常见的后遗证,并有其独特的特点,在伤残评定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