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琨  梁佩珊 《内科》2012,7(3):264-26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将1 000例非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00例,对照组500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脉滴注(静滴);观察组则予利巴韦林、复方甘草酸苷静滴治疗。比较两组退热、口腔溃疡愈合及治愈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250例,有效223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94.6%;对照组显效224例,有效196例,无效80例,总有效率83.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热、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治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见效快,疗程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手足口病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在进行退热、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10 mg/kg·d,1次/d。观察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痰热清静脉滴注治疗,1 m L/kg·d,1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体温下降情况、临床疗效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3.1±0.6)d,平均退疹时间为(3.6±1.1)d,平均住院时间(5.9±1.2)d;对照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为(4.5±0.9)d,平均退疹时间为(4.3±1.5)d,平均住院时间为(7.2±1.6)d。观察组患儿平均退热时间、平均退疹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联合应用痰热清及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患儿,能有效促进患儿退热、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黄洁 《内科》2013,8(3):266-267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手足口病患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此外,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患儿在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溶液100~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5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1.3%)(P〈0.001);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及总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01);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安全、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是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手段[1,2]。本文通过对1例丙肝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出现溶贫危象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西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2月200例医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分为观察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共计100例)和对照组(采取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共计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目前公认的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副反应多,故中断治疗或需要减少剂量的比例高,影响了抗病毒治疗的疗效。目前研究认为:老年HCV感染者进行抗病毒治疗非常必要,通过对治疗过程中干扰素和利巴韦林副作用的监测,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获得更高的持久病毒学应答率。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目前公认的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但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耐受性差,限制了干扰素的应用。目前国内对老年人应用干扰素的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例75岁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5岁。反复肝功能异常1年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百色地区丙型肝炎(HCV)老年患者病毒基因型分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HCV老年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HCVRNA定量检测,Simmonds基因分型法对HCV基因进行酶切分型。治疗后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VR)进行评价。结果 150例老年患者中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占54.7%(82例),其次是6a型占13.3%(20例)、1a型占10%(15例)、3b型占9.3%(14例)、2a型占6.7%(10例)、3a型占5.3%(8例)、6d型占0.7%(1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SVR)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基因1型患者(P<0.05);治疗前血清HCV-RVA载量较高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RVR与SVR均明显低于载量较低的患者(P<0.05)。结论广西地区HCV老年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以1型为主,且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与HCV基因型和HCV-RNA复制水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HCV基因分型对HCV患者抗病毒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萍 《内科》2010,5(6):605-606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非重症小儿手足口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72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两组均给以维生素C静滴,观察发热、皮疹消退及痊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在退热、皮疹消退及痊愈时间等方面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四季抗病毒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退热等对因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口服。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手足疱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季抗病毒合剂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2.
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疗效影响因素.方法以干扰素(interferon,IFN) 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资料、基线的相关化验指标、抗病毒治疗方案及经过.分析抗病毒治疗后获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8例经IFN 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入选,9例获得了SVR,占32.1%.SVR组和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on-SVR,N-SVR)组基线性别比例、年龄、感染时限、HCV RNA、转氨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HGB、PLT和Child-Pugh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 α患者的SVR率高于普通IFN α(P =0.003),但去除中途脱落的患者后2组SVR率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 =0.308).依从性好的患者SVR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 =0.004).普通IFN α治疗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Peg-IFN α(P =0.009),Child-Pugh评分高的患者终止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Child-Pugh评分低的患者(P=0.034).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SVR率较低,主要与其依从性差有关,而依从性与干扰素类型和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用是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可高达80%.但很多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能耐受这种标准化抗病毒治疗方案.为了让这部分患者也能得到抗病毒治疗,我们尝试在基础疾病稳定、征得患者及家属理解、知情并同意下,给予小剂量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进行个体化抗病毒治疗,使患者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少数病情也得到改善.我们对4例特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使用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是当前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食欲减退、皮疹、诱发抑郁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是其主要不良反应。然而,IFN/RBV治疗诱发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RM)的报道极为罕见。我科近年收治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处理结果报告如下,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既往治疗后复发和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复发无应答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无应答组27例,疗程为72周;复发组18例,疗程为48周;动态留取血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以分析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55.6%和25.9%(P=0.04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分别为83.3%和51.9%(P=0.03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分别为83.3%和59.3%(P=0.087)。基线HCVRNA在复发组低于无应答组,同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RVR、cEVR、ETVR)基线HCV RNA也均低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仅cEVR节点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复发组病毒动力学呈快速下降,无应答组病毒动力学呈缓慢下降;获得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组基线淋巴细胞百分比(LYPH%)均高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P=0.009、0.037、0.020)。结论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后,复发组近期疗效(RVR、cEVR、ETVR)优于无应答组;基线HCV RNA低、病毒动力学快速下降型及基线较高水平LYPH%是疗效的阳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安达芬300万单位和600万单位及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48周,随访24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的应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300万单位和600万单位安达芬联合利巴韦林胶囊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和利巴韦林颗粒;对照组37例给予小儿利巴韦林颗粒,均每日三次,疗程3~5 d,比较两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情况及病程。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及病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症状轻,部分患者肝功能改变不明显。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其HCV RNA阴转率约为30%左右[1],慢性化率可达50%~80%。我们对30例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和胸腺肽α1治疗,经过临床对照观察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19.
严喜章 《山东医药》2010,50(23):89-90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IFNα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3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均予RBV口服,并分别予PEG-IFNα及IFNα皮下注射,疗程均为48周.用药12周、疗程结束及停药后6个月时观察两组HCV-R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ALT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治疗结束和停药后6个月HCV-R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完成治疗.结论 PEG-IFNα联合RBV治疗CHC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 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对照组18例,肌肉注射IFN 300万U,3次/周,联合口服利巴韦林500 mg,3次/d,疗程共48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2、24及48周患者的ALT复常率分别为45.0%、80.0%、95.0%,对照组分别为38.9%、61.0%和66.7%;HCV-RNA在治疗12、24、48周时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25.0%、70.0%和80.0%,对照组分别为22.2%、50.0%、77.8%;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比较不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48周HCV-R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均较好,在降低转氨酶方面也优于IFN联合利巴韦林,且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