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运用CAD/CAM和3D打印技术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通过光学扫描仪扫描牙列缺损工作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计算机软件设计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铸型,最终通过常规包埋铸造完成修复体10件,在患者口内试戴,检查义齿就位情况以及与软、硬组织的适合性。结果:制作完成的修复体外观完整,大部分义齿就位顺利, 有5件义齿就位时稍困难, 局部调磨后, 顺利就位,义齿就位后无翘动,卡环、牙合支托与基牙密合,金属连接体与软组织贴合度良好。结论:CAD/CAM和3D打印技术可用于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制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D/CAM)和3D打印技术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并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方法:通过光学扫描仪扫描牙列缺损工作模型获得数字化模型,计算机软件设计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后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树脂铸型,最终通过常规包埋铸造完成修复体10件,在患者口内试戴,检查义齿就位情况以及与软?硬组织的适合性?结果:制作完成的修复体外观完整,大部分义齿就位顺利,有5件义齿就位时稍困难,局部调磨后顺利就位,义齿就位后无翘动,卡环?■支托与基牙密合,金属连接体与软组织贴合度良好?结论:CAD/CAM和3D打印技术可用于可摘局部义齿支架制作,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张红 《吉林医学》2010,31(11):1493-1494
目的:探讨钴铬合金铸造金属支架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问题的分析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进行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常见问题是卡环折断、支托折断、连接体折断和人工牙脱落,总发生率29.2%。结论: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出现问题少,积极处理后可改进。在义齿临床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基牙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采用纯钛铸造、卡环弯制联合制作可摘局部义齿40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采用纯钛铸造、卡环弯制联合制作40例义齿,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2~68岁。适应证为松动牙不超过Ⅱ度,卡环制作基牙松动不超过Ⅰ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1/2而不易做纯钛铸造卡环者。 2 方 法 ①口内检查,常规制备、取模、灌石膏模型,在模型缺牙区牙槽嵴表面及松动牙舌腭侧2 mm内表面均匀衬垫-层0.5 mm蜡片,使网状连接体与牙槽嵴之间留有0.5 mm空隙以容纳塑料,防止网状连接体直接与粘膜接触。在模型的上颌硬区、下颌舌隆突区铺约0.2 mm薄层蜡片以作缓冲,防止义齿压迫引起疼痛。②复制耐火材料模型:常规翻模,制作要点是在琼脂印模中插6~8根0.7 mm钢丝后灌钛包埋料,使耐火模型内制成若干排气道,以利于铸造时钛的流动,使铸造出的铸件完整,无气泡。③常规制作蜡型,钛基托厚约0.5 mm,牙槽嵴及松动牙舌腭侧2 mm区制成网状基托与网状连接体应形成内外两个明显的阶台,以保证以后松动牙脱落添加塑料与钛托连接密合,基牙无松动者用纯钛卡环。④常规包埋、铸造、喷砂。⑤常规卡环弯制、排牙、热处理、试戴,卡环弯制的基牙松动应不超过Ⅰ度。 3 结 果 30例曾做过塑料基托、钴铬铸造的患者自述发音清晰,异物感小,无金属异味,10例初做患者自述有轻度异物感,2年后有4例松动牙脱落给予取模,增添义齿,效果良好。有1例钛卡环断裂,检查系铸造时此处有气泡,给予弯制卡环取代。 4 讨 论 钛是生物相溶性极好的金属,耐蚀性好,对人体无致敏、致癌、致畸的作用,比重轻、热传导率低,可保护基牙及口腔粘膜不受过冷、过热的刺激。铸造收缩率低,铸造后有利于义齿就位、固位。钛支架因其价格昂贵,口腔内松动牙脱落添加困难,塑料托牙基托厚度为2~3 mm,患者异物感大,发音不够准确,而钛托仅0.5 mm,异物感小。采用钛托、卡环弯制联合制作满足了更多患者的要求,使钛修复适应证更广。钛的排气道、铸道及钛托、钛卡环内气孔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适当的铸道、排气道有利于提高铸造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0年以来在临床上应用铸造(牙合)支托与锻丝卡环结合制作简单可摘局部义齿,完成修复工作,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 40例破折的局部义齿进行了观察分析 ,初步研究认为 :大部分破折的原因都与连接体在基托中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拟以王征氏分类为例 ,将各类义齿破折原因及所占情况统计。一类 ,卡环弯制完成后 ,连接体在基托内的部分比较短 ,塑料包埋少 ,使卡环从基托内脱出 ,造成相应部位的基托折断占 4%。卡环连接体缺隙内的位置过于靠近支托 ,连接杆在填塑时未填入或填入较少。卡环与支托向两个方向拉开造成假牙的纵裂。二类 ,在缺牙较多时各卡环连接体弯制较短相互之间无联系。没有贯通整个基托 ,使基托强度不一 ,造成基托薄弱处的折断。如何减少避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颌KennedyⅠ类可摘义齿在各种垂直载荷状态下不同材料连接体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及Unigraphics、MSC.MARC软件建立下颌骨及KennedyⅠ类牙列缺损可摘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连接体材料不同情况下施加垂直载荷,计算并绘制出各种情况下的应力分布图像。结果相同载荷下,3种义齿连接体变形比较,全弹性义齿材料者最大,铸造支架与塑料结合者最小,但同铸造支架与弹性义齿结合者差别不大。结论无金属卡环显露的铸造支架与弹性义齿材料结合的义齿设计修复下颌双侧游离端缺失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设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制作可摘局部义齿不同形态组件的适合性。方法: 选取已进行基牙预备的下颌牙列缺损超硬石膏标准模型进行三维扫描,获得牙列缺损数字模型,联合牙科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与逆向工程软件分别设计13个完整的可摘局部义齿,用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在超硬石膏模型上试戴。用硅橡胶印模材复制义齿各组件与模型之间的间隙,采用三维偏差分析法测量牙合支托、基托和大连接体处的间隙大小,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各组件之间以及各组件内部的间隙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EEK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在超硬石膏模型上就位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牙合支托、基托和大连接体处间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合支托处平均间隙[(84.3±23.6) μm]大于基托[(32.5±27.8) μm]和大连接体处[(49.9±47.0) μm] (P<0.01),但均满足临床需求;基托与大连接体处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离端与非游离端基托处平均间隙为(25.1±55.3) μm和(41.5±17.7) 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离缺牙间隙牙合支托与靠近缺牙间隙牙合支托的平均间隙为(80.8±42.1) μm和(86.1±29.8) μ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设计的全组件可摘局部义齿可用PEEK切削为一体化可摘局部义齿,该义齿不同形态组件均有良好的适合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铸造支架是可摘义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卡环的设计和制作是铸造支架的关键部分之一,支架卡环的种类很多.设计应根据具体的缺牙部位基牙的健康状况,基牙周围组织情况,正确运用,若设计不合理将不能很好的防止义齿脱位,下沉,翘动和摆动,造成铸造支架的失败。卡环的制作要严格掌握卡环臂进入倒凹区的深度,长度以及厚度和宽度等的要求,使之起  相似文献   

10.
在可摘局部义齿的包埋方法中 ,正装法大多适用于前牙缺失的而又无唇侧基托的可摘局部义齿。后牙单侧小活动桥的包埋多应用反装法或混装法 ,但是后牙反装法或混装法包埋易造成卡环及支托移位或假牙的龈距增加。由于传统的义齿牙支托在包埋过程中易脱落而改变位置 ,致义齿不能顺利戴入或完全变形。我们做包埋的目的是 :支架必须包埋牢固 ,不能有倒凹 ,使上下型盒容易分开。后牙单侧可摘局部义齿的正装法步骤如下 :①将局部模型颊侧向下包埋于下层型盒中 ,支架及人工牙颊面包埋于石膏中 ,只有舌侧基托外露。②涂分离剂后装上层型盒。③去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3D打印的体外模型评价使用动态导航系统引导下环钻在不同深度定位的精确度。方法: 设计并使用3D打印技术以Veroclear树脂制作标准化模型,分别在距离模型外表面5、10、15 mm深度预留半球型空腔。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并将数据导入动态导航软件中(迪凯尔公司,中国),建立导航路径规划。在导航引导下使用直径4.5 mm的环钻完成入路操作,每个深度完成10例入路。拍摄术后模型的CBCT,重建导航下的入路轨迹,并与设计路径进行对比,计算实际动态导航路径与设计路径之间的二维距离偏差、深度偏差、三维距离偏差及角度偏差。结果: 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二维距离偏差为(0.37±0.06) mm、深度偏差为(0.06±0.05) mm、三维距离偏差为(0.38±0.07) mm、角度偏差为2.46°±0.54°;10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44±0.05) mm、(0.16±0.06) mm、(0.47±0.05) mm、2.45°±1.21°;15 mm深度下动态导航终点位置与目标位置的4项偏差分别为(0.52±0.14) mm、(0.16±0.07) mm、(0.55±0.15) mm、3.25°±1.22°。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动态导航系统的三维及深度精确度均下降(P<0.01),定位角度偏差与进入深度无关(P>0.01)。结论: 动态导航技术在15 mm的深度范围内仍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确度,但其偏差值随着进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凝树脂与牙签结合制作铸造桩核熔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8例患者,42颗根管治疗后的残根残冠,用自凝树脂与牙签结合制作铸造桩核熔模,观察其操作时间、就位情况、密合程度、以及固位效果等。结果:自凝树脂与牙签结合制作的铸造桩核熔模42颗全部成功。完成后的铸件顺利就位,与根管及根面贴合,形态大小长度符合要求,固位良好,在患者口内试戴时基本不需磨改。结论:采用自凝树脂与牙签结合制作桩核熔模,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性能稳定、修改、调磨、不易变形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刘洋洋 《微创医学》2014,(6):730-732
目的通过对比石膏灌注模型经四种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后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探索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的影响,为临床选择石膏模型消毒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1)仿临床单颗牙缺失固定桥牙体预备后模型制作三单位固定桥金属模具,用藻酸盐印模材翻制石膏模型25个,随机分成A、B、C、D、E 5组,每组5个,A组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为紫外线消毒组、C组为高压蒸汽灭菌组、D组为微波消毒组、E组为甲醛熏蒸消毒组,经处理后测定尺寸精度。(2)制作50 mm×10 mm×5 mm标准长方体自凝树脂模具,灌注25个长方形石膏模型,同上分组处理,测定表面硬度。结果 (1)四种消毒方法消毒石膏模型前后的尺寸精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紫外线消毒、甲醛熏蒸消毒前后,石膏模型的表面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髙压蒸汽灭菌和微波灭菌前后石膏模型表面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四种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的尺寸精度无显著影响。(2)髙压蒸汽灭菌可导致石膏模型表面硬度明显降低,微波灭菌可导致石膏模型表面硬度增强,其他消毒方法对石膏模型的表面硬度无显著影响。(3)微波灭菌适合用于临床石膏模型的消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评价全口义齿牙列基托分体数字控制加工后的装配粘接精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Activity 880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获取标准无牙颌石膏模型及牙合托三维数据,用本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全口义齿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软件设计上颌总义齿CAD数据Data1。用Imageware 10.0、13.2软件(西门子,德国)及Geomagic Studio软件将基托与牙列结合部设计为无倒凹固位钉形态,设定固位钉端面处基托与牙列间隙为0 mm,其余部分预留0.05 mm粘接剂间隙,得到牙列、基托CAD数据Data2和Data3。用Zenotec T1 5自由度切削机及其配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可切削树脂盘分别加工牙列和基托,其中牙列分为双侧后牙区段和前牙区段3个部分进行加工,在基托对应区域就位后用沪鸽自凝树脂分别粘接。扫描获得义齿整体三维表面数据Data4,用多点对齐和注册器命令将Data2、Data3分别对齐于Data4获得Data5,提取出Data5中Data2、Data3结合部形态中原本设计牙合龈方向上间隙为0 mm的部分数据,用3D偏差分析工具检测该部分间隙量的大小,获得牙列、基托装配后的平均间隙量,定量评价装配粘接精度。结果:Data2和Data3的平均间隙量为:左后牙区段(0.44±0.04) mm,最大偏差值0.52 mm,最小偏差值0.29 mm;右后牙区段(0.52±0.07) mm,最大偏差值0.64 mm,最小偏差值0.28 mm;前牙区段(0.60±0.10) mm,最大偏差0.81 mm,最小偏差0.40 mm;牙列与基托整体平均粘接装配精度为(0.52±0.10) mm。结论:将全口义齿牙列基托结合部设计为无倒凹固位钉形态并将牙列分为3个区段时,可将分体数字控制加工的牙列与基托之间的装配粘接误差控制在0.5 mm量级,探索了全口义齿计算机数字控制加工路线,虽然精度在咬合方向上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证明了拥有个性化咬合的全口义齿数字加工技术路线可行。  相似文献   

15.
腭部牵张延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自制的腭部牵张装置延长腭裂模型犬的腭部 ,探讨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新方法。方法 :用 7只健康青春期杂种雄性犬为实验对象。手术形成腭裂模型 ,在实验侧行牵张成骨术。手术当天、术后 7、1 8、60d分别取印模 ,灌注石膏模型。制作术后 60d头颅骨标本。在模型和颅骨标本上测量各标志点间的距离。结果 :实验结束时 ,动物实验侧硬腭后缘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退 ,牵张间隙内为新生骨组织。结论 :应用牵张成骨术可后退腭裂模型犬的硬腭后缘 ,延长硬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种切削法制作的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Organical Dental Implant,ODI系统,R+K,德国)的加工误差。方法:试验分为两部分:(1)体外试验:通过体外模拟数字化种植手术导板的设计和加工制作,在切削加工完成后将导板进行模型扫描获得虚拟三维数据,导入设计软件融合后直接测量加工误差作为金标准,A和B两名试验者分别用检验平台测量10次加工误差,评价检验平台用于测量的可靠性。(2)临床试验:通过检验平台检验12例临床病例导板的加工精度,分析误差的大小及可能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结果:体外试验中,两名试验者对8枚种植体导环参考点测量的标准差均小于0.4 mm,角度测量的标准差均小于0.71°。两名试验者对于每个种植体的检验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导环参考点误差测量结果均较软件测量结果大(配对t检验,P<0.05),角度误差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临床试验中,12例导板共45枚种植体导环参考点加工误差为(1.06±0.29) mm(0.42~1.75 mm),根尖误差为(1.12±0.48) mm(0.41~2.44 mm),角度误差为1.42°±0.70°(0.29°~2.96°)。结论:导板的切削加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误差,ODI系统的检验平台是测量加工误差的可靠工具。种植导板加工误差与种植体植入位置误差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位患者的颌骨CBCT数据,导入不同种植设计软件中进行方案设计,分别设计53颗种植体,在软件中依据种植体位置生成导板,采用光固化成型技术加工导板。将通过SimPlant软件设计制造的导板分为A组,通过6D Implant软件设计制造的导板分为B组。导板佩戴在石膏模型上进行CBCT扫描,将获取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配准到种植方案,依据实际的导板位置模拟确定实际的种植体位置,分析种植体实际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实验获取的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单侧t检验。 结果 A组所引起的种植体实际与设计位置颈部中心偏差为(0.582±0.216) mm,水平向偏差为(0.226±0.132) mm,垂直向偏差为(0.522±0.213) mm;种植体顶端中心偏差为(0.643±0.256) mm,水平向偏差为(0.332±0.222) mm,垂直向偏差为(0.524±0.214) mm;体积重合度为(88.7±4.6)%。B组种植体颈部中心偏差为(0.456±0.222) mm,水平向偏差为(0.193±0.123) mm,垂直向偏差为(0.388±0.238) mm;种植体顶端中心偏差为(0.515±0.233) mm,水平向偏差为(0.277±0.190) mm,垂直向偏差为(0.390±0.236) mm;体积重合度为(91.1±4.0)%。 结论 不同种植设计软件对种植体位置偏差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Background

This study aims to clarify whether 3Shape? digital model system could be applied in orthodontic diagnostic analysis with certainty, especially under different crowding condition. Reliability,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3Shape? digital model system were assess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raditional plaster cast.

Methods

29 plaster casts with permanent dentition were transformed into digital models by 3Shape? D800 scanner. All 29 models were categorized into mild-crowding (arch length discrepancy <3 mm), moderate-crowding (arch length discrepancy >3 mm and <8 mm), and severe-crowding group (arch length discrepancy >8 mm). Fourteen linear measurements were made manually using a digital caliper on plaster casts and virtually using the 3Shape? Ortho Analyzer software by two examiners.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 was used to evaluate intra-examiner reliability, inter-examiner reliability and reliability between two model systems. Paired t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accuracy between two model systems. Kruskal–Wallis test followed by Mann–Whitney U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easure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3 groups in two model systems.

Results

Both intra-examiner and inter-examiner reliability were generally excellent for all measurements made on 3Shape? digital model and plaster cast (ICC: 0.752–0.993). Reli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model systems was also excellent (ICC: 0.897–0.998). Half of the accuracy test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when digital models were compared with plaster casts. Furthermore, while assessing measure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3 groups in two model systems, the mandibular required spac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12) between mild crowding group (0.27 + 0.01 mm) and severe crowding group (0.20 + 0.09 mm).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were less than 0.5 mm and would not affect clinical decision.

Conclusion

Using 3Shape? digital model system instead of plaster casts for orthodontic diagnostic measurements is clinically acceptable.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的咬合状况定量分析,对分别用口内扫描和模型扫描方法获取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咬合接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具有完整牙列并且咬合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人进行口内扫描,分别获取单侧1个牙位(第一磨牙)、2个牙位(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3个牙位(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及其邻牙的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专用计算机分析软件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接触状况的三维测量及分析,然后用加成型硅橡胶采取上下颌牙列实物印模并灌制超硬石膏模型,应用专用定位装置将上下颌模型在牙尖交错位对合并固定,用激光扫描仪扫描上下颌模型,形成三维数字化牙列模型。对用口内和模型扫描方法分别获得的数字化模型的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咬合接触紧密程度(上下颌咬合面平均间距)、咬合接触面积及牙尖斜度等咬合相关指标的定量分析和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两种扫描方法获得数字化模型的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差异(α=0.05),重复测量计算牙尖斜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口内扫描1~3个牙位时获得的上下颌第一磨牙咬合面平均间距分别比模型扫描的小0.134 mm、0.177 mm和0.207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扫描方法的标准差之差分别为0.02 mm、0.02 mm和0.03 mm,差距较小。口内扫描1~3个牙位时下颌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面积分别比模型扫描的大8.65 mm2、10.28 mm2和11.46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两种扫描方法的标准差之差为0.43 mm2、1.55 mm2和2.04 mm2,1个牙位扫描后的标准差要明显小于2个牙位和3个牙位时。两种扫描方法进行牙尖斜度测量时,ICC大于0.90,两种方法的牙尖斜度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口内扫描测得的咬合面平均间距小于模型扫描测得的,咬合接触面积大于模型扫描测得的,说明口内扫描反映的咬合接触程度更为紧密。两种扫描方法测量咬合接触面积的标准差之差与测量牙位数量相关,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牙尖斜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口内扫描进行牙齿形态学指标测量时与模型扫描无明显差别,有望今后替代模型扫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红色打样膏初印模三维扫描,建立一种无牙颌个性化托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工艺熔融沉积制造(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制作方法,定量评价加工精度。方法:在标准上颌无牙颌石膏模型上制取红色打样膏初印模,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扫描红色打样膏初印模,得到扫描数据,在Gemomagic 2012软件中用交互绘制曲线、局部填补空洞、局部增厚、整体偏移、整体抽壳等命令,完成提取托盘边界、填倒凹、缓冲、预留终印模三维空间和生成托盘厚度的操作,设计标准形状手柄,得到个性化托盘三维设计数据。将托盘设计数据导入与FDM三维打印设备连接的电脑系统,打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质的无牙颌个性化印模托盘,用牙颌模型三维扫描仪扫描托盘整体。在Gemomagic 2012软件中,以托盘组织面为共同区域,将个性化托盘CAD数据和个性化托盘三维扫描数据进行配准,利用Imageware 13.0的点云偏差分析功能测量三维设计数据和三维扫描数据之间的偏差。扫描石膏模型得到其表面三维数据,将石膏模型数据对齐于印模数据,同时个性化托盘扫描数据对齐于个性化托盘三维设计数据,利用Imageware 13.0的点云偏差分析功能测量三维扫描数据和石膏模型数据表面的距离。结果:与CAD数据对比,加工完成的上颌个性化托盘内表面整体平均偏差为(0.17±0.20) mm,主承托区平均偏差为(0.19±0.18) mm,副承托区平均偏差为(0.17±0.22) mm,边缘封闭区平均偏差为(0.30±0.29) mm,缓冲区平均偏差为(0.08±0.06) mm;托盘内表面与石膏模型表面平均间隙大小为(1.98±0.40) mm,主承托区平均间隙量为(1.85±0.24) mm,副承托区平均间隙量为(1.86±0.26) mm,边缘封闭区平均间隙量为(1.77±0.36) mm,缓冲区平均间隙量为(2.90±0.26) mm。结论:结合红色打样膏初印模三维扫描、CAD和FDM技术,可成功实现上颌无牙颌个性化托盘的数字化设计和制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