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妈妈正忙着给宝宝做饭,宝宝一个人趴在小桌子上努力画着什么过了一会儿,宝宝放下画笔,双手举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笑了,转头看到妈妈,兴奋地跑过去,问:“妈妈、妈妈、你看我画得漂亮吗?”妈妈炒着菜头也没回地说:“嗯,画得好极了!”宝宝着急了:“妈妈你看看嘛?”“妈妈正在给宝宝做好吃的,宝宝乖!“宝宝高兴的双手无力地垂下……  相似文献   

2.
从怀孕开始,我就不断给先生洗脑,隔三差五就会来个善意的谎言:“哇!宝宝跟你好有缘呀,每次只要你讲话,他(她)就会手舞足蹈呢!”“我觉得宝宝有你这个老爸不好命才怪呢!”说的时间长了,虽然孩子还没生下来,先生就已经不知不觉地爱上他(她)。  相似文献   

3.
平婕 《家庭育儿》2016,(2):39-42
宝宝争辩、顶嘴,到底是为何? 父母们都十分爱自己的宝宝,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们,但这种爱,有时反而阻碍了宝宝的成长.当宝宝两三岁时,由于自我意识的增长,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妈妈给宝宝喂饭,笑着哄宝宝说:“等我们吃完了再去玩,好吗?”可宝宝却生气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顶嘴道:“为什么?我不!我要现在就去玩!”  相似文献   

4.
爱模仿是宝宝的天性之一,面对宝宝的反面“模仿秀”,宝爸宝妈应该如何叫停呢? 情景再现1: 妈妈给2岁的晴晴洗澡时,晴晴总是洒水玩儿,妈妈告诉她不许把水洒到地上,晴晴却把头往前一伸,对妈妈说:“呸、呸呸.” 坏妈妈做法: 脏话第一次从晴晴的嘴里蹦出来,妈妈感到大惊失色,于是生气地用手指着晴晴,说:“以后不许你再说‘呸’,你要是再说,我就打你!”可晴晴又连说了好几遍,妈妈感到很无奈.  相似文献   

5.
很多宝宝都会有“磨蹭”的时候,比如睡觉、起床、吃饭、诜漱……有时候上幼儿园的时间都到了,宝宝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很多妈妈就急躁地,催促,可是催促大多时候都不管甩,只会诱发亲子战争。当宝宝“磨蹭”时,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更有效的办法来代替催促呢? 磨蹭事件——1 不愿睡觉 彤彤是个貌似精力非常充沛的小姑娘,每天晚上让她上床睡觉都难上加难,因为还在中班,爸爸妈妈希望她每天夜里能睡9-10个小时。一般不到9点就催她上床了。可是小家伙一点也不买账,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拒绝跟妈妈进卧室,理由是“我还没玩够呢!”。有时候也会很乖地跟妈妈上床,可是到了床上就开始变着法儿跟妈妈拖延睡觉的时问,“我想让你给我讲故事嘛!”、“我有点饿了,想再吃点东西嘛!”……理由层出不穷,经常是最后一个节目“表演”完。时针就指到10点多了!  相似文献   

6.
周治 《保健医苑》2005,(6):28-28
不知从何时开始,也不知何故,老伴的性情似乎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会冲我发脾气、发牢骚:“看你这书房里乱成个什么样子喽!书呀、报呀,看过后不晓得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刚整理好还没一小时,又给搞乱了!你烦不烦?”“一进屋,东西就乱扔!你讨嫌不?”“出外又不穿件衣服,想泡药罐了?”似乎是她看我越来越不顺眼了。可我“宰相肚里好撑船”,并不与她计较。因为我曾经向老伴承诺,坚决奉行“三从四得”:老伴的决定要服从,老伴出外要跟从,老伴说话要听从;老伴的眼神要懂得,老伴花钱要舍得,老伴嗦要耐得,老伴骂人要受得。不过,有一次开玩笑说:“你想弹…  相似文献   

7.
褚育叶,女,2004年2月14日出生,河北。祝福宝宝:祝贝贝健康、快乐、向上,长大后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妈妈和贝贝贝贝两岁多时,最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为她穿衣服,她说:“妈不穿,贝穿”;为她戴帽子,她说:“妈不戴,贝戴”。可是她的动作极慢,妈妈忍不住要帮她,她又偏不让帮忙。眼看要耽误时间了,妈妈忍不住做出生气的样子。这一回,她慌了,连忙亲了妈妈一口,安慰道:“妈不生气,贝生气”。童趣无极限  相似文献   

8.
童趣无极限     
宋媛,女,2002年2月8日出生,山东。祝福宝宝:永远健康,永远快乐。愿你天使般的笑容伴你成长每一天!“屁”哪去了宝宝扭着头到处找东西,妈妈问:“你在找啥呀?”宝宝奇怪的说:“妈妈,我明明听见我放了一个屁掉在地上,可是我到处找也找不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妈妈教宝宝,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有一天,奶奶出门前对宋媛说:“帮奶奶把鞋拿过来吧。”宝宝说:“哎呀,妈妈不是说了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FM童趣无极限  相似文献   

9.
熊妈妈小时候的一个春日,她在花园里发现了一个知更鸟宝宝,一个很小很小还不会飞的知更鸟宝宝。“噢,你真可爱!”她说,“你从哪儿来?”“从我的巢里来。”知更鸟说。“你的巢在哪儿,小知更鸟?”熊妈妈问。“我想在那上边。”知更鸟说。熊妈妈上去找了找,哦,不,那是蓝色鸣鸟的巢。“也许在那边。”知更鸟说。  相似文献   

10.
"陪"养出的情商 父母一直"陪"养着的宝宝,因为有了父母的示范作用,他们常常也会充满感恩.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用心陪伴,似乎不需要我刻意再教她什么,她便从小就知道爱父母、关心父母,她平时遇到事情的那份冷静和睿智,常常让我们汗颜不已.比如我生气了,先生正想跟着发作,女儿马上就走到爸爸面前,用手捂住爸爸的嘴巴,跟他摇摇头,低声说:"妈妈生病了,你不要说话."然后又走过来跟我耳语:"妈妈,你不要生气了,生气对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11.
<正>你满怀期待地问宝宝:"宝宝最爱谁?"宝宝看了看你,转头跑到老人身边,亲密地说:"我最爱奶奶!"作为妈妈,你是不是会有一瞬间的失落。宝宝长时间由老人带,跟老人的感情很深,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与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妈妈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宝宝最爱的人呀?  相似文献   

12.
何红 《家庭育儿》2016,(5):50-51
"脾气暴躁妈妈"——让宝宝害怕 案例回放: 曾经有一位妈妈问我她的孩子总是让她很生气,一点也不听话怎么办啊?后来我和她6岁的女儿单独交流,女儿一脸茫然地和我讲:"我昨天从幼儿园回来看电视的时候,妈妈还高兴地夸我呢.可是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我刚看了一会儿,妈妈就生气了,还打我头了……"说着,孩子委屈地撇了撇小嘴.  相似文献   

13.
深夜十二点了,张明还是睡不着,妈妈刚才的话让他越想越生气“我都十七岁了,凭什么还管我看电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一脚踢开父母的房门,两眼狠狠地瞪着妈妈。父亲赶紧抓起来,象见到“万岁爷”般地讨好儿子:“有话咱明天再说。”张明怒不可遏,窜到妈妈床上,使劲用脚在妈妈身上乱踹,嘴里不住地嚷着:“看你以后还敢管我,你管得太宽了……”。可怜的母亲被踹得喘不上气来,父亲也只能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你放过她吧,求求你啦,她只剩下半个肺啦!……”这不是拍电视的现场,也不是精神病人在犯病,而是一幕典型的青年家庭内暴力。 青年家庭内暴力起病缓慢,往往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要  相似文献   

14.
原来的妈妈     
未名 《家庭育儿》2006,(5):18-19
晚上给女儿擦完小屁屁,随口问她:“宝宝长大了给不给妈妈擦屁屁呀?”答:“等你长小了我就给你擦。”心里一热,搂过那汗津津的小身子,傻孩子呀,妈妈怎么可能再长小呢。是呀,怎么会再长小呢。有些东西注定是要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消逝的,包括青春,包括美丽,包括很多很多,即便是你今天看到的妈  相似文献   

15.
开心疗法     
近视“我看不清太远的东西,”病人对眼科医生说。“请跟我来,”医生把病人带到外面,用手指着天上的太阳,问道,“你看那是什么?”“太阳。”病人回答。“那你还想看多远!”医生生气的说。  相似文献   

16.
静雯最近几天经常会感觉到肚子里“咕噜”一下,就好像一个小气泡冒了一下似的.她想:难道是肠蠕动?但又好像比肠蠕动的范围小,这是以前没有过的体验.“哦,想起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胎动吧?Oh,my god!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宝宝的存在.宝宝在做什么呢,伸胳膊、踢腿,还是跳舞?宝宝是在向妈妈表达什么信息呢?有了胎动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进行胎教、与宝宝沟通互动了?”  相似文献   

17.
一天早晨,妻子对我说:"我发现这儿有个硬块儿,不大好呢?"她的手放在右侧的乳房上,眉尖微蹙,神情显然有些紧张。我乐了,说:“你们搞医的就是这样子,老爱疑神疑鬼!”那年她36岁,我不相信她会得癌。可是她说,很硬,表面不光滑,活动性差,就像有个根儿似的。她自己跑到原来工作的医院去看。外科主任是熟人,也笑,说“你才多大呀?”看过之后告诉她:“要是你不放心,到门诊拿掉算啦!”她又跑到肿瘤医院去看,这次我陪着。医院的门诊大夫很有把握,立刻在诊断书上写了“右乳癌”三个字。妻子反而冷静下来。手术她想回自己的医院做。外科主任仍旧相信他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真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小女孩就溜进商店,对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  相似文献   

19.
年轻的父母常怕孩子饿着,总爱向孩子唠叨:“你想长得健壮有力,就得多吃”;“听话,妈妈的乖孩子,再吃点吧”;“你不吃,我要生气了”。更有甚者是命令、威胁、恐吓,“给我把饭莱都吃了!你不吃完看我揍你”……家长关心孩子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正是上述的某些说法,往往铸成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心理诊疗室     
特别难以回答的问题 Q我老婆老爱问我一些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比如: “假如我和你妈妈同时落水,你会先去救谁?”您说这让我怎么回答呢?老婆与老妈,都是最重要的人呀! A你太“实诚”了,你就表态先救她嘛,反正她不就是想听这个答案嘛。你当然也可逗逗趣,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