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o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管收缩不良[1]。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近年来,我科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重症ITP,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80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的血清CMV-IgM.结果 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16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占20%.结论 ITP与CMV感染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吴秀孝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7):73-73,7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小儿出血性疾病总数的25.40%。1997年7月~2004年12月,我院儿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3例。  相似文献   

4.
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小儿特发血小板减少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小儿出血性疾病总数的25~40%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院采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永生  郭祥  葛娟  何祚光 《江苏医药》2005,31(5):398-399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发病率可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70%左右。我院儿科自1998年至2003年共收治ITP患儿9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预后较好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起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患儿血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含量多增高。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60例危重型ITP,经过一系列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出血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通常用泼尼松常规剂量口服的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本文根据1999年全国小儿血液会议制定的ITP诊疗常规,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取得了较单纯口服泼尼松更加明显的效果。我科2002—2005年对64例ITP患者采用的甲泼尼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治疗后观察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计数变化、维持正常计数的时间、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血小板上升速度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后持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水平,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丽娜 《江苏医药》2005,31(2):140-14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目前发现人类巨细胞病毒(CMV)、人细小病毒(B19)、风疹病毒等感染后均有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CMV感染相关性ITP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定论。为探讨ITP与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2001年11月~2003年11月,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6例ITP患儿进行了尿CMV-DNA序列的测定,同时进行了CMV-IgM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婴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与免疫机制有关。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婴儿ITP26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救护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其临床特点是自发性出血 ,血小板减少 (<10 0× 10 9/L) ,出血时间延长及血块收缩不良。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 ,但有成熟障碍。近年来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ITP ,其近期疗效显著。现将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我院 1998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之 1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例患儿系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之住院病人。根据 1987年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拟定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常规…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或血块收缩不良.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患,现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报告如下:1 病因分析文献报道多数 ITP 病人存在抗血小板体,其出现可能与病毒感染或潜在免疫调节缺陷有关,该抗体粘附在血小板细胞膜表面,经识别后在网状内皮系统被吞噬,部分学者认为ITP 是一种良性自然过程,对于有明显出血倾向(BPC<(20—30)×10~9/L)患者才有治疗必要。2 临床诊断2.1 典型的小儿 ITP 表现为急性发病紫癜和外周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34例ITP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4例ITP婴儿以男婴为主,男:女=3.96:1;年龄以6个月以下多见(74.6%)。临床多表现为发病急,出血症状轻,但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见(69.4%)。发病前有感染史57例(42.5%)。血小板抗体检查阳性率52.7%。巨细胞病毒的感染率(51.7%)明显高于EB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93例,有效率达88.2%。结论婴儿ITP大多发病急,血小板数量重度减少,多数有病毒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联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血小板减少所致的皮肤黏膜出血为临床特征,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ITP患者4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研究表明 ,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 bocytopenic Purura,ITP)的发病与免疫机制有关 ,因此认为应改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ura,ITP) [1 ] ,ITP约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 1/ 4。我科自 2 0 0 0年 9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 ITP患儿 33例 ,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33例 ITP患儿均符合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关于 ITP诊断修订方案所提出诊断标准 [2 ] 。其中男 15例 ,女 18例 ;年龄 2个月~ 15岁之间 ,<3岁 11例 ,3~6岁 7例 ,>6岁 15例。急性病例 30例…  相似文献   

17.
5血液系统疾病5.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ITP是最为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前者好发于儿童,后者多见于成人。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1)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骨骼中巨核细胞的发育受到抑制;(2)疾病可见于小儿各年龄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及反复发作型.急性型小儿常见,约占70%~90%,好发于2~8岁,慢性型较少见,约占16%~29%,发病年龄多为6~10岁.  相似文献   

19.
因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本病是较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本文对我院1977—1981年收治的73例ITP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rimary immu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特点、排除任何其他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原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国际工作组于2007年10月就ITP达成新的共识[1],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名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根据诊断ITP的时间、临床及实验室结果将ITP分为新诊ITP (诊断3个月以内的ITP)、持续性ITP (诊断ITP病程持续3~12个月)和慢性ITP (诊断ITP病程超过12个月);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及出血表现将其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关于ITP病情轻重的判断,提出临床出血程度是最主要的依据。将重症ITP定义为:有需要治疗的出血症状、发生新的出血症状需加用其他药物或需增加现有药物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