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朗道血清质控品作为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 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 protein, sST2)室内质控物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性倍比稀释试剂盒中的sST2 标准品来确定标准值和空白。使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检测sST2 浓度,结果用线性回归拟合,建立标准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r),确定线性范围。取朗道血清质控品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3 进行纯水复溶,分别混合均匀后用无菌EP 管分装,-20℃冷冻保存。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CNAS-GL03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首先进行均匀性验证,从分装的中值Level 2 质控品中随机抽取10 管,重复检测两次,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次测量值;然后进行稳定性验证,随机取中值Level 2 质控品6 管,每管重复检测两次,将所得均值作为初始均值,分别于第3,6,9 和12 个月随机抽取6 管,同样方法获得均值并分别与初始均值进行t 检验比较。高值Level 3 评价方法与Level 2 相同。结果 在3.125 ~ 200.0 ng/ml 范围区间,按标准品sST2 的结果建立标准曲线(r=0.99)。在均匀性检验中,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3 中的 F 值分别为1.932,0.519,P 值分别为0.181,0.4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在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 3 中sST2 的初始均值分别是20.03 ng/ml,22.01 ng/ml。在中值Level 2 中,第3,6,9 和12 个月的均值分别与初始均值进行t 检验(t =0.857, 0.506, 0.683,1.144;P =0.412,0.624,0.510,0.2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同样在Level 3 中,t 值分别为0.260,0.639,0.660,1.372;P 值分别为0.800,0.537,0.524,0.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在朗道血清质控品中值Level 2 和高值Level 3 中,sST2 的浓度均较低且均匀性和稳定性好,因此二者均可以作为sST2 低值质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核酸检测技术(NAT)用于血液筛查的室内质量控制(QC)方法。方法:将浓度为60 IU/ml HBV-DNA质控标准品,以6个混样常规筛查浓度稀释至10.0 IU/ml,接近检测下限的2倍。如出现混样结果阳性,则需进行拆分单检,以同管HBV-DNA质控品(浓度为60 IU/ml)作为拆分单检质控品,与需拆分样品同时单检。分别通过平行检测各20份同一批次质控品的方式,所得结果用即刻法分析其核酸扩增循环数,计算Ct值的均值()、标准差(SD)和变异常数(CV),以±2SD为警告限,超过±3SD为失控限,输入Excel后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并以此分别建立核酸筛查混样和拆分单检室内质控图框架。结果:混样和拆分单检连续20次检测结果,其±2SD分别为33.03±1.47和30.08±0.98;±3SD分别为33.03±2.20和30.08±1.47;CV分别为2.22﹪和1.63﹪。t检验计算其P值分别为0.08和0.17。在此质控标准下,在同等条件下混样检测60份、拆分单检13份质控品,检测结果为混样检测59次结果在控,1次失控;拆分单检13次全部在控。阴阳性对照物结果均符合实验要求,结果有效。结论:核酸筛查时混样检测和拆分单检采用不同浓度的质控品,混样时以接近试剂检测限的弱阳性血清作为核酸筛查的质控品,拆分单检时的浓度是混样检测浓度的6倍。此质控方法可保证检测核酸提取和扩增的有效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ELISA定性检测HBsAg的室内质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检测HBsAg的ELISA大多参照生化的质控方法,即选弱阳性标本为质控物,以X图法控制日常工作的精密度,判断实验的有效性。我们改用临界值法进行室内质控,简便易行,现特予介绍。一、室内质控物 高值质控物为10μg/ml,低值质控物为1ng/ml,阴性质控物则取A值在0.04~0.08间的样本20份以上混匀后分装。二、室内质控方法 实验除用试剂盒内的质控品外,同时也检测高值、低值和阴性三种质控物,并将质控结果算出S/CO值点入质控图中(S/CO值:S为样本A值,CO为临界(CutOff)值,即阴性对照A值×2.1。如阴性对照小于0.05时,以0.05计)。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相对长久、稳定的放免检测室内质控方法.方法 将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混合后分装,冷冻保存在-20℃冰箱中.每批次放免检测时,取一支插入常规标本中进行测定后,观察其质控血清的稳定性,并建立放射免疫检测的L-J质控图.结果 自制室内质控血清在-20℃条件下保存12 mo结果稳定.结论 自制质控血清可以用于放免检测的常规室内质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方法。方法通过对2种室内质控范围设定的比较,优选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室内质控控制范围的设定方法。结果 2种方法中,以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再用前3个批次的加权平均不精密度(CV%)计算的标准差(s),失控率和控制效果更加令人满意。结论用加权平均CV%计算的s值来设定质控的控制范围,更适用于血细胞分析仪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值和浓度对数两种参数对临床HBV核酸定量检测室内质控结果分析的影响。 方法 分别以室内质控品Ct值和浓度对数的均值绘制Levery-Jennings质控图。以1 2S为“告警”规则,1 3S为失控规则。 结果 以Ct值为参数分析质控结果时未发现失控;而以质控品浓度对数为参数分析质控结果时出现一个批次的失控结果。 结论 以质控品浓度对数为参数分析室内质控,较Ct值更为敏感,可以更好地保证临床核酸定量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7.
ELISA法检测HBsAg室内质控方法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LISA法测定HBsAg的室内质控方法 .方法 选择一个阳性(0.5mg/ml)质控品和一个阴性质控品,采用L-J的室内质控方法 和对阳性、阴性质控品进行检测,采用12S、13S质控规则和Icutoff(+)、Icutoff(-)质控规则对ELlSA法测定HbsAg进行室内质控.结果 检测0.5ng/ml质控血清20天,得20个s/co值,经统计得20个s/co值的X为1.984,SD为0.551,CV为27.8%.2月份74个阳性(0.5ng/ml)质控结果中,最大的s/co值为3.01,最小值为0.952,按12S、13S质控规则无失控和警告结果,而按Icutoff(+)有一次失控,2月份74个阴性质控品测定结果中最大值为0.653,均小于1,按Icutoff(-)质控规则本月阴性质控品无失控,即无假阳性结果 .3月份96个s/co结果 的时段均值(x)为1.746,时段标准差(SD)为0.5385,时段CV为30.8%,按12S、13S质控规则仅有一次警告,按Icutoff(+)规则也无失控.3月份96个阴性质控品测定结果 中有一次阴性质控品检测的s/co结果 大于1.按Icutoff(-)规则判断本批次为失控.结论 ELISA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商应标明试剂的灵敏度或检测低限,ELISA法的室内质控品应选择一个灵敏度(或检测低限)浓度处的室内质控品,采用于Icutoff(+)规则用于监控检测结果 中的假阴性;同时选择一个阴性质控品,采用Icutoff(-)用于监控检测结果 的假阳性,不能按统计学方法 来选择什么样浓度的质控品或按经验选择s/co值在2~4相当浓度的质控品,而用L-J室内质控方法 进行ELISA法检测过程的室内质控,本作者认为意义不大,但其可用于评估和监测ELISA法检验过程中的精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正常对照血浆能否作为日常工作的室内质控物。方法抽取10 d内测试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C T )及纤维蛋白原(Fbg )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凝血试验结果(标本数大于20份),计算均值和标准差作为绘制质控图的数据。每天从所测标本中选取1份所测PT、APTT、Fbg结果均在均值附近的标本,用红色笔在图上标出测试结果并把该标本作为第1份质控物于冰箱冷藏保存。第2天在检测标本的同时再检测所保存标本(质控物),将所得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然后重找1份当天测试标本。结果在PT、APTT、Fbg质控图均值附近的标本,将结果用红笔标在质控图第2纵轴上,标本留为下一工作日的质控物,次日将测试质控结果用蓝笔标在同一纵轴上,依次类推完成当月测试,获得双曲线,根据双曲线的离散程度判断质控情况。结果 PT试验双曲线的离散程度为13.8±1.94,该双曲线可用以判断质控情况。APTT、Fbg双曲线同PT。结论双曲线质控操作简单,标本不需特殊保存条件,可以直观反应质控情况。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临床实验室管理部门,还是ISO15189,均提出了对室内质量控制(简称室内质控)失控后需对前批次患者样本检测结果进行评估的要求,但都没有提供评估的具体方法。文章以临床化学组的常规生化项目为例,从质控品、质控规则、项目的临床意义等几个方面考虑,以卫生部室间质量评价(简称室间质评)允许总误差的1/2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对室内质控失控后前批次患者生化检测结果有效性的评估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2013年全年本实验室临床化学组常规生化共计33个项目进行统计,室内质控失控共计661项次。经过评估,最终需要回收前批次样本检测结果 9项次,占全部失控项次的1.3%。由此可见,怎样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质控规则,节约资源,值得实验室管理者思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患者均值与质控血浆x—R图在凝血试验室内质控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正态均值法计算患者均值控制限,将位于患者数据接受限内的患者数据以20例为一组计算均值并与均值控制限比较。计算每天若干个质控血浆结果的均值(x)及极差(R)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结果1w内的患者均值有3次超出控制限,经分析1次为样本原因,2次为试剂原因。2W内质控血浆值有1次出控,原因是质控血浆复溶时间过长。x图无失控,R图的1次失控是由于当天的第一个质控值过高所致。结论将患者均值与质控血浆x—R图共同用于凝血试验的室内质控不仅能有效提示分析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而且对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三代和第四代酶免试剂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果的差异性,为血液检测安全提供保证。方法用第三代和第四代试剂平行检测无偿献血者样本、室内质控血清和HIV初筛实验室能力考核样,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从无偿献血者血样59 045例样本中检出有反应性样本48例,其中第三代试剂检出24例,第四代试剂检出37例,共同检出样本13例,最终确认为阳性10例。检测0.5NCU/mL室内质控品,S/CO值无明显差异,变异系数(CV%)值在11%~15%;HIV初筛实验室能力验证样本检测中,对临界值弱阳性样本的判定只有第四代HIV试剂准确无误。结论第三代试剂特异性较好、第四代敏感性高,第三、四代试剂联合应用,有利于实现早诊断、避免漏检、降低HIV输血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液C肽时,实验室缺乏相应的质控品。探讨自制C肽混合血清质控品作为该法测定C肽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从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体检血清中分别收集C肽低值血清(浓度在1.20 ng/ml左右)和高值血清(浓度在12.00 ng/ml左右),排除溶血、黄疸及脂浊血清,防止细菌污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指标均为阴性,然后分别进行混合、防腐、分装,-20℃保存。使用西门子公司化学发光C肽试剂盒进行测定,对自制C肽混合血清质控品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低值、高值两个水平的血清C肽质控品的批内不精密度分别是4.46%和4.15%; 天间不精密度分别是6.00%,5.56%; -20℃保存稳定期至少6个月;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每个月之间相比,低值和高值的F值分别是0.665,0.602,P值分别是0.471,0.568,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20℃保存的低值和高值两个水平自制C肽混合血清质控品能够符合室内质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串联质谱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室内质量控制的变异系数。方法采用基于Web的室间质量评价软件系统,收集于2016年4月参加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串联质谱筛查全国室间质评项目的 79家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数据,包括2016年4月2个水平(批号1和批号2)当月和累积的室内质控在控数据的变异系数(CV)。根据1/3室间质量评价限(TEa)和1/4 TEa这2个标准,计算各个项目2个批号质控品的室内质控CV的通过率。结果氨基酸类项目批号1中70%以上实验室的当月在控CV都能满足≤1/3TEa,约50%实验室的当月在控CV能满足≤1/4TEa。批号2中除甲硫氨酸外,其他氨基酸项目满足≤1/3TEa的实验室均超过90%。酰基肉碱类项目批号1中约80%实验室的当月在控CV和70%以上实验室的累积在控CV能满足≤1/3TEa,半数以上实验室的当月在控CV和累积在控CV都能满足≤1/4TEa。批号2中,当月在控CV和累积在控CV满足≤1/3TEa的实验室分别约为90%和80%,满足≤1/4TEa的实验室分别约为80%和60%。结论大多数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室内质控CV可以满足1/3TEa,但满足1/4TEa的实验室仍相对较少,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应继续加强室内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其检测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即刻法”来源于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在统计中用于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通过对实验质控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既定标准相比.以确定本次检测的整体状况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从而判断本次检测是否在在控状态或范围.但实际应用中“即刻法”存在某些固有的缺陷问题.我们应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了自动的即刻法室内质控图.并且加入折线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熊丽红  唐绮  钱榕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706-706,690
“即刻法”来源于格拉布斯(Grubbs)检验法.在统计中用于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通过对实验质控数据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将计算结果与既定标准相比.以确定本次检测的整体状况是否符合既定标准.从而判断本次检测是否在在控状态或范围.但实际应用中“即刻法”存在某些固有的缺陷问题.我们应用Excel电子表格制作了自动的即刻法室内质控图.并且加入折线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允许总误差(TEa)来源对西格玛(σ)度量评价实验室临床化学检验项目分析质量的重要性。方法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014年第2次常规化学室内质控数据及2014年第1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某实验室19个检测项目的变异系数(CV)及百分差值(用其估计偏移大小),结合5种不同标准TEa计算2个批次质控品的σ值。对比分析不同标准TEa计算的σ度量评价检测项目的分析质量。结果σ度量随TEa及不精密度水平而变化。使用行业标准TEa:质控品1的σ值有68.4%集中在2~4,质控品2有58%集中在3~6;使用德国Rili BK TEa标准:σ值除甘油三酯低至负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稍低于3外,其它项目的σ值均在3~6之间,高值可达14.78;使用美国CLIA'88 TEa:质控品1中有89.47%的σ值3,高值可达7.69,质控品2中有84.2%的σ值3,高值可达10.43;使用生物学变异(适当的)TEa:质控品1的σ值集中在1~5,其中63%3,质控品2集中在1~6,但19项中有9项的σ值3;使用澳大利亚的TEa:质控品1的σ值除1项外其余全部3,质控品2的σ值有79%3。质控品2的σ值普遍高于质控品1。结论 6σ是一种更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但很多检验项目缺少TEa,且不同来源TEa有时不一致。所以,对于常规临床实验室σ度量的解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HBsAg的室内质控方法 .方法 用ELISA法检测0.5 ng/ml的HBsAg质控血清,采用Shewhart-cusum联合质控图制作质控图,结果 检测浓度为0.5 ng/ml的HBsAg质控品的s/co均值为1.879,s为0.205,告警限k为均值士1s,分剐是1.674和2.084,失控限h为均值±2.7s,分别是2.433和1.325.结论 Shewhartcusum联合质控图对于容易出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定性ELISA方法 较为适用,并且准确区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有助于临床实验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浮动均值法在C反应蛋白(CRP)室内质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泰兴市人民医院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中调取2020年所有患者的CRP检测数据作为浮动均值法计算对象。统计2020年5月和7月CRP检测数据每日均值,并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与质控物所绘制的质控图进行比较,统计2020年全年各月浮动均值法计算得到的靶值和标准差,观察浮动均值法应用于CRP质控的稳定性;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和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评价浮动均值法发现“失控”结果的能力。结果 与质控物所绘制的质控图比较显示,浮动均值法结果稳定,浮动均值法与质控物法所绘制的2020年5月质控图均显示在控,2020年7月室间质评不合格,检测当日质控物法显示室内质控在控,浮动均值法显示“失控”。结论 浮动均值法具有一定的误差检出能力,结合质控物法进行室内质控可以有效提高误差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ELISA竞争一步法检测抗-HBc的室内质控通常是用室内质控品来进行的.由于室内质控品的浓度较高,使得检测的吸光度A值较低,求得的吸光度值/临界值(S/CO)难以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对临界值样本不能起有效的质控作用.此外在基层医院由于标本量较少,检测的频次较低,加之使用室内质控品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而许多单位事实上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室内质控.使用"即刻法"进行ELISA检测的室内质控虽有较多报道,然而以何种数据进行尚不一致.本文以抗-HBc检测为例探讨了直接以临界值(cut-off,CO)进行 "即刻法" 室内质控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样本接力跟踪检测质量控制法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以"接力"模式选取批次样本作为"质控品"," 零成本"便捷开展室内质控的方法.方法 使用BC-5500五分类血细胞仪;通过预先监测统计,选定样本能在接力间隔期间(2~4℃,1~3 d)相对稳定的项目(WBC)开展质控;在仪器校准后立即开展第1批患者样本的检测(将此批检测假定为"0"偏差%、"0"偏差),从中选取1份最靠近校准品定值的样本作为"集中值质控品",在第2批(d)检测中带入复检,并在批次中选出第2份"集中值质控品",如此随日常检测批次不断延续;此编排可使"质控品"批次间的偏差%(表象偏差%)具备"交接性",以此为依据同步计算每份"质控品"的"累积差值(真相差值)",从而具备对"0"偏差的"跟踪性";根据累积差值的性质将其"移植"于s=√Σ(x-)2/n-1公式,得到"累积差值标准差公式":Sb=√Σ(0-Si)2/n-1,计算Sb,确定对累积差值的控制范围;统计偏差%组绝对值数据,确定对偏差%的控制范围;最后以L-J法图形表达方式同步控制"累积差值"和"偏差%".结果 WBC数据图形模型显示:接力法既控制"真相差值"又控制"表象偏差%",可以如L-J法一样显示检测系统误差变化.结论 接力法能赋予普通血样以"质控品"属性;累积差值"移植"于L-J法统计公式后,使接力法兼具统计学优点;相对于质量差的商品质控品项目(WBC),接力法更具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