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5例,采用单纯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B组25例,采用帕瑞考昔超前镇痛复合PCEA.于麻醉前、术中2h、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CD4+、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2h及术后24、48 h CD4+、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A组:CD4+:0.252±0.035、0.227±0.025、0.248±0.028比0.310±0.032,CD4+/CD8+:1.2±0.1、1.0±0.1、1.1±0.2比1.5±0.2;B组:CD4+:0.265土0.033、0.263士0.028、0.264士0.031比0.312±0.035,CD4+/CD8+:1.3±0.2、1.2±0.1、1.2±0.1比1.4±0.1)(P<0.05);与A组比较,B组CD4+、CD4+/CD8+在术后24、48 h下降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 NK细胞水平均显著下降(0.112±0.019、0.113±0.016比0.126±0.019,0.117±0.016、0.120±0.018比0.127±0.021) (P<0.05),B组NK细胞水平在术后24、48 h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考昔复合吗啡PCEA可以通过降低CD4+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数量的下降幅度,减轻肿瘤患者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胸部手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5月绍兴市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肺结核患者320例,分别行胸腔镜下肺部分切除术、肺大泡切除术及脓胸切除术,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硬膜外导管置入后全身麻醉,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分为静脉镇痛组及硬膜外镇痛组,每组各160例;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医院感染部位分布,行体液培养及病原学分析;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及镇痛后2d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的数量。结果 32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4例,感染率为20.00%;两组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胃肠道、尿道、切口;共分离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静脉镇痛组检出病原菌40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72.50%、25.00%和2.50%;硬膜外镇痛组检出病原菌24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66.66%、29.17%和4.17%;镇痛2d后,两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均有所降低,其中静脉镇痛组CD_4~+、CD_8~+,硬膜外镇痛组CD_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镇痛组CD_4~+/CD_8~+,硬膜外镇痛组CD_8~+、CD_4~+/CD_8~+较术前出现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镇痛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静脉镇痛组患者,两组患者感染类型及病原学构成相似,镇痛2d后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所改变,但硬膜外镇痛组波动更小,其是否与术后感染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 d和6 d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 两组麻醉后2 h IL-6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 d 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身麻醉明显.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Ⅱ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h、术后1d和6d抽取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h IL-6均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Ⅰ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下降(P〈0.05);术后1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麻醉后2d、术后1d CD8较麻醉前稍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单纯全身麻醉明显。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5.
SARS感染医务人员出院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出院2个月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散射免疫比浊仪检测31例SARS出院2个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RS组CD3^-、CD8^ 细胞百分数升高,CD4^-细胞百分数无明显改变,CD4^-/CD8^ 比值和NK细胞百分数下降;IgA水平明显降低,IgG、IgM、C3、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ARS患者出院2个月后仍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卵巢癌患者4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I组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II组为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分别于麻醉前、手术2h、术后24、48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结果2组cD4+、CD4+/CD8+、NK细胞在手术2h降低(P〈0.05),CD3+在术后24h降低(P〈0.05),术后48hII组上述指标仍较低,而I组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2h2组上述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CD8+术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吗啡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吗啡和曲马多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卵巢癌患者40例,均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癌根治术,术毕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Ⅱ组为吗啡复合罗哌卡因,分别于麻醉前、手术2h、术后24、48h、术后72h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结果 2组CD4+、CD4+/CD8+、NK细胞在手术2h降低(P<0.05),CD3+在术后24h降低(P<0.05),术后48hⅡ组上述指标仍较低,而Ⅰ组已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2h2组上述指标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2组CD8+术后各时点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较吗啡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盆腔炎性包块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3±12)岁。按照不同手术类型,将其分为腹腔镜组(n=32,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n=24,接受开腹手术)。于术前及术后2,24,72h分别抽取肘静脉血10mL,并进行以下测定。1采用荧光激活细胞分拣术(FACS)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同时测定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水平,并对两组间各亚群以及Th1、Th2和Th1/Th2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10的水平。3术后恢复情况观察指标:肠道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结果 1腹腔镜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于术前及术后2,24,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1.69,t=1.74;P>0.05)。开腹组术后24,72h时CD3、CD4、CD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4h:t=2.38,2.47,2.45;P<0.05;术后72h:t=2.41,2.46,2.56;P<0.05)。开腹组术后2,24h的CD3、CD4、CD8水平显著低于腹腔镜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h:t=2.56,2.61,2.69;P<0.05;术后24h:t=2.61,2.69,2.78;P<0.05);但两组术后72h时CD3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2两组患者术后2hTh1减少、Th2增加,Th1/Th2水平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t=2.23,7.35,7.15;P<0.05;开腹组:t=9.45;7.18,8.56;P<0.01)。但术后24h腹腔镜组Th1、Th2、Th1/Th2即恢复至术前水平,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1.38,1.72;P>0.05)。3两组患者术后2hIL-1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t=6.98,8.87;P<0.01;开腹组:t=10.17,7.18;P<0.01);但术后24h腹腔镜组IL-18,-10水平即恢复至术前,并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1.89;P>0.05)。4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体温恢复到正常时间、血常规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4,12.38,15.32,2.37,7.15;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1.67,1.35,1.87;P>0.05)。结论盆腔炎性包块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影响术后恢复。腹腔镜下行盆腔炎性包块切除术对T细胞亚群及机体细胞免疫影响小,且Th1/Th2平衡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其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8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含量。结果 脑出血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4.48,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10.10;t=7.82;t=3.59,P<0.05)。IgG、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6.32;t=5.35;P<0.05),而IgA水平2组无统计学差异(t=0.58,P>0.05)。神经损伤的损失越严重,CD3+、CD4+及CD4+/ CD8+比值越低(F=7.84;F=3.65;F=1.32,P<0.05);CD8+ IgG、IgM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2;F=2.23;F=1.52,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 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脑出血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凭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乳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亚群、NK细胞的变化,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乳腺癌根治术患者38例随机分为Ⅰ组(吸入维持麻醉)和Ⅱ组(静脉维持麻醉),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天、术后3天和术后7天分别采上肢静脉血2 ml,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值。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CD3~+、CD4~+、CD4~+/CD8~+值与麻醉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术后1天Ⅱ组已恢复,但Ⅰ组仍然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Ⅰ组手术结束时CD3~+值,术后7天CD4~+/CD8~+明显降低(P<0.05)。Ⅰ组NK细胞值呈下降趋势,术后3天、7天NK细胞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并明显低于Ⅱ组(P<0.05);Ⅱ组NK细胞手术结束时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对T淋巴细胞轻微抑制,对NK细胞活性有保护作用;安氟醚吸入全麻对NK细胞产生较持久的抑制。  相似文献   

11.
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F1组(术前氟比洛芬酯)、F2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和C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24、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30min、术后1、2d采集患者静脉血栓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S)、CD3^+、CD4^+、CD8^+和CD4^+/CD8^+。结果(1)3组术后48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本后1d,F1组低于C组、F2组。ACTH:术后1d,F1组、F2组均低于C组;术后2d,F1组低于C组。COS: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增高。(3)CD3^+T细胞:术后1d,F1组、F2组高于C组。CD4^+T细胞:C组、R组在术后1d均有明显降低。CD4^+/CD8^+值:F1组在术后1d明显高于C组、F2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水平、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5岁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I组,20例)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E组,20例),术后分别行PCIA和PCEA48h。Ⅰ组药物配伍:舒芬太尼1ug/ml和托烷司琼0.05mg,/ml,背景剂量2ml/h,自控镇痛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E组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注射0.33%罗哌卡因6ml后行PCEA,药物配伍:罗哌卡因2mg/ml。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h、1d、3d、7d测定患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术后2h Ⅰ组VAS镇痛评分为(1.8±0.3)分,与E组的(1.8±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d E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0.05);术后2h、1d、3d、7d E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I组(P〈0.05),IL-2浓度、NK细胞水平、CIK细胞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术后PCEA可增强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 对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5~65岁行肺癌根治术或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Ⅰ组,20例)和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E组,20例),术后分别行PCLA和PCEA48h.Ⅰ组药物配伍:舒芬太尼1μg/ml和托烷司琼0.05 mg/ml,背景剂量2 ml/h,自控镇痛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E组在麻醉诱导前于T4-5间隙行硬膜外置管,注射0.33%罗哌卡因6 ml后行PCEA,药物配伍:罗哌卡因2 mg/ml.术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h、1 d、3 d、7 d测定患者皮质醇、白细胞介素(IL)-2浓度,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细胞)水平.结果 术后2 h I组VAS镇痛评分为(1.8±0.3)分,与E组的(1.8±0.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 E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均较Ⅰ组降低(P<0.05);术后2 h、1 d、3 d、7 dE组的皮质醇浓度低于Ⅰ组(P<0.05),IL-2浓度、NK细胞水平、CIK细胞水平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 术后PCEA可增强胸外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术后PCIA.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芬太尼组,20例)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组(氟比洛芬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泵内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为100ml,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设置,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两组分别在术后12、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n)、术后24h(T。)、术后72h(T2)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检测CD3+、CD4+、CD8+和CD4+/CD8+。结果两组术后12、24、48h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D3+、CD4+均低于T0时(P〈0.05);F组B时CD3+、CD4+高于C组(P〈0.05)。C组T2时CD3+、CD4+仍低于T0时(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芬太尼组,20例)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组(氟比洛芬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泵内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为100ml,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设置,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两组分别在术后12、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0)、术后24 h(T1)、术后72h(T2)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检测CD3+、CD4+、CD8+和CD4+/CD8+.结果 两组术后12、24、48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D3+、CD4+均低于T0时(P<0.05);F组T2时CD3+、CD4+;高于C组(P<0.05).C组T2时CD3+、CD4+仍低于T0时(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30例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10例。术后均采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持续静脉滴注镇痛,负荷量为氯诺昔康8mg。分别记录各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48h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激素(PRL)、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结果术后2、6h,G组VAS低于S、E组(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三种麻醉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24、48h,E组与S、G组相比,C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RL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术后4、24h,G组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IL-10在术后4h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后静脉镇痛在术后短时间内的效果,全身麻醉优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硬膜外麻醉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优于全身麻醉及腰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预注帕瑞昔布对腹腔镜疝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ASA分级Ⅰ~Ⅱ级行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预注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前预注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4 ml.采用蛛网膜下隙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静脉注射哌替啶、氟哌利多和地西泮维持镇静.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部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背部疼痛等级、不良反应、止痛药使用及术后24 h内肛门排气情况等.结果 预注组术后4、8、12、24h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预注组肩背部疼痛发生率(13.3%,4/3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0/30)(P<0.05).预注组使用止痛药率(13.3%,4/3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40.0%,12/30)(P<0.05);两组不良反应、术后24 h内肛门排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帕瑞昔布用于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可明显减轻术后腹部切口疼痛和肩背部疼痛,减少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对妇科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应用氟比洛芬酯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妇科腹腔镜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术毕F组予氟比洛芬酯4mg/kg,S组予舒芬太尼1.5=μg/kg,分别用0.9%氯化钠稀释至150ml行PCIA.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48h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水平.结果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小于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和组间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毕、术后48 hIL-6、IL-8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氟比洛芬酯组[IL-6分别为(18.39±3.01)、(13.43±3.11)ng/L,IL-8分别为(24.25±2.75)、(15.31±2.65)ng/L]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IL-6分别为(38.02±2.95)、(23.28±2.43)ng/L,IL-8分别为(37.56±2.97)、(24.86±3.11)ng/L](P<0.05).两组术毕、术后48 h IL-10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术后48 h氟比洛芬酯组[分别为(26.72±4.41)、(21.03±2.99)ng/L]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分别为(22.18±3.21)、(16.89±4.48)ng/L](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PCIA效果满意,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李稳  李青云  石辉  徐婷  钟巍 《中国校医》2018,32(10):776-778
目的 观察麻醉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各种影响。方法 96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于麻醉诱导前分别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Dex5组)、10 mg(Dex10组)、15 mg(Dex15组)和生理盐水(Con组)。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4组患者术后30 min、6 h、24 h、48 h 的VAS疼痛评分,统计术后各时间段镇痛泵按压次数、计算芬太尼累计使用量,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ex5组、Dex10组、Dex15组患者术后6 h、24 h 的VAS评分及芬太尼累计用量均低于Con组(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Dex不同剂量的3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Con组(P<0.05),但不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能改善剖宫产患者术后疼痛效果,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